李岳洋论艺术贵在创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2:33:19
《李岳洋论艺术贵在创新》
作者:李岳洋
【石涛画语录】变化章第三。对艺术创新做了精辟的论述,这对于我们今天的艺术创作仍然有积极的,进步的,现实的指导意义。
“古者识之具也,化者识其具而弗为也,具古以化,未见夫人也。尝憾其泥古不化者,是识拘之也,识拘于似则不广,故君子惟借古而开今也。”
“又曰: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之法,乃为至法。”
“凡事有经必有权,有法必有化。一知其经,即变其权,一知其法,即功于化。”
“今人不明乎此,动则曰:“某家皴点,可以立脚。非似某家山水,不能传久。某家清澹,可以立品。非似某家工巧,只足娱人。”是我为某家役,非某家为我用也。纵逼似某家,亦食某家残羹耳。于我何有哉。”
“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古之须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肠。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纵有时触着某家,是某家就我也,非我故为某家也。天然授之也。我于古何师而不化之有。”
石涛对学习传统与创新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古法是前人绘画经验的结晶,我们要继承,要发展,不能被前人的经验所束缚。石涛叹息:懂得成法而又知化的人,以至有所创新的人,实未曾见。令人遗憾的是:那些食古不化者,见识肤浅者,不知变通者,以能临习某家为能事者,随处可见。一些有见识的人,应借古而开今也。学习传统应古为今用,应灵活运用。吸收古人之精髓,之精神,而开辟当今中国画坛新局面。即认真学习传统,又勇于大胆创新。有人讲:传统能继承就不错了,创新談何容易。这显然是不对的。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笔墨当随时代。”为啥从思想上固步自封,不敢越雷池呢?“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非法,乃为至法。”这里辨证地说出了“立”与“破”的关系。也就是说要有法而入,无法而出。“用最大的力量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我们不能机械地照搬古人的程式。应师学舍短,用精取宏。古今结合,紧跟时代。艺术家思想自由驰骋的境界,不受法度之束缚,艺术又在法度之中。
经“古法”,权“变化”,我们学习古人的技法,理论,要灵活的“化”,不可墨守成规。经与权,法与化,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
绘画属于人类的精神活动,直舒情怀。是人们精神的外在体现。绘画体现山川之大美,自然之大化,人文之精神。画画不可紧抱一家,说:某家皴法,可以立脚,某家高雅,可以立品。不要为某家役,不要为某家奴。纵逼似某家,亦食某家残羹耳。我之为我,自有我在。现在,有些画家不明此理,各抱一家,看当今画坛,食古不化者比比皆是。充当画奴者,引以为荣。临摹,复制,克隆,抄袭,这样的作品,到处办展,出书,鼓噪一时。拜倒在前人的脚下,而没有自我。不知我之为我,创造枯萎,理念陈旧,作品千人一面。有啥意义呢?
在十几年前,一位老画家,语重心长的跟我说:“我是黄宾虹的入室弟子,我对老师非常崇拜,研习老师的画几十年,现在我不骄傲地说,我画的画终于像老师了。但我想出去,想创新,可年纪太大了,你们年轻,可不要这样了。”老先生用一生的心血,总结的金玉良言,我们不应该深思,不应觉醒吗?
读一读石涛画语录,温故知新,对于今天从事绘画的艺术家应有所启迪。石涛画语录对当今艺术创作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009-3-24
于津紫竹轩画室
关联词,石涛画语录 画论 中国山水画 李岳洋 传统与创新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