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寅贵“公平定律——公平与管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12:16:08
一、公平是一种感觉
公平是比财富还要重要的幸福指标。路易十六曾创造了“赋税和面包价格”两个世界之最,因破坏社会公平,被最终送上断头台。如果不能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连国王都不能例外地遭受审判。
从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看,每一个倒下的企业,往往都与对公平处置不当有关。所以,企业把公平问题处理好,就是最好的管理,而且也是政治。
曾两次荣膺CCTV标王的“秦池”早已风光不再,第一次斥资2亿,第二次则疯狂到以办公室电话号码作标底最终以3.8亿中标,究其倒掉的原因,人们做出了种种猜疑:瓶盖事件处理不当、媒体发难危机处理不力、纪委稽查等等,我认为,是秦池在根本上违背了公平原则、极大地伤害了消费者,才最终倒掉。
史玉柱头脑发热,“巨人”大厦反复更改设计,在公司没有银行融资能力条件下,他采用在内地和香港发镂花形式募集资金,因资金筹措不能满足工程所需,迫使停工,史玉柱万般无奈,买了攀登珠峰的单程票。史玉柱的总结发言发人深思:“像我们这种人,有了几个糟钱、又有一定名声,最抵挡不住的是诱惑,最不缺的是机会,很多老板死就死在快速发展的道路上”。接受教训后的史玉柱最终又站了起来,他将卖脑白金股权的12亿收入,用于还清一笔笔本可以不还的债务,而且还成为民生银行的大股东。
“爱多”步秦池后尘,也曾荣当CCTV标王,最终发生资金链危机,公司总裁胡金标因侵占公司财产(500万元)额外注册公司和抽逃资金,被判刑入狱。
企业、组织维持生活、发展秩序中,一旦持续不公平,并被其成员认定为不公平,就因受到空前信任危机而难以长久和存在。
二、公平是相对的
欧洲著名的离婚案:双方共同拥有一个公司,因种种原因公司不能分割,男方迫不得已到处举债筹措5500万马克补偿女方,才拥有了公司,但因债务负担最终公司倒闭。当时这起离婚案引起欧洲社会巨大关注,民调显示,多数女性反而认为不公平,出乎预料。2006年,美国非法定婚姻比例首次超过法定婚姻比例。
多数人认为的公平,往往是少数人认为的不公平,公平是相对的。随着社会发展,当部分忍受不公平的人逐步成为多数时,就会引起制度的改变。
三、公平是有时效性的
公平时常表现为精神层面感知,人具有丰富情感,不但追求物质享受,更多时候是追求精神享受。所以,一定时期内,可以把“先进、模范、红花、奖状”等作为公平的调剂手段使用。
但是精神激励的作用有限,具有时效性,不能长期沿用。最先进的分配办法是: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实行“混血”结合,相互补充。
人们对公平的认定不是一成不变的,此一时彼一时,公平的标准与时俱进。
1931年,受苏联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影响,美国民众普遍崇尚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结果美国共产党在国会选举中,差一点就成为国会多数。这是因为在苏联飞速发展的同时,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美国民众普遍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不公平,资本主义已是穷途末路。
四、公平只相对于一定范围和条件
组织要使其成员免于匮乏——是组织应尽的义务。罗斯福说:公民有免于匮乏的权力。组织待遇如果与相邻组织的待遇过于悬殊,就不会稳定。这一点与天体惊人相似,平衡则稳定,失衡则不稳定。人们对公平的认知离不开对行业、地域、职业的对比和参考。
五、事先有约是体现公平的最好方式
“共患难易、共富贵难”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事先约定。所谓“事先有约”,就是:共事之前,先按照预见进行约定;共事过程中,如果发现约定不清,按形势发展和具体问题及时探讨解决办法。
先有效率,后有公平。
六、如何做一个轻松的老板?
1.        建立秩序:必须建立一个可对历史追溯、可对未来负责的恒定的有规律的制度,平衡好短期利好和长期利好,把公平建立在合理的制度之上。如:投资人与劳动者都能参与分红、优秀管理者退休后可从股利中获利、知识入干股(先行法律存在障碍,无形资产内只认可专利技术,可通过增资、借资方式让其拥有股权)等,以解决管理队伍的稳定问题。
2.        管理标准化:百龙经验是制定若干制度,如“百龙宪法”、“管理干部素质30条”、“管理干部习惯21条”等。组织命运由成员命运加权平均结果决定,而习惯决定命运,所以管理干部的习惯必须做出硬性规定。
3.        给任何一个违规嫌疑者以请求和为自己争辩的机会,同时为公平起见,当发生规定不明或无法可依时,组成陪审决策委员会(民主推选产生)进行审定,最后拿出处理意见。
4.        公平需要“政治委员”。企业设立“政治委员”一职,相当于国外的牧师。利用“政治委员”承上启下、促进沟通。有人疏导、劝说,与无人承担此事,效果大不一样。在洛克菲勒公司早期,牧师就建议“公司挣钱速度太快,急需撒钱,否则,今后会压得子孙喘不过气来”,因此,洛克菲勒依照反托拉斯法,将公司分解成38个分公司。目前,美孚、标准石油都是由其分解而来,现已传承超过5代。所以,100年前,洛克菲勒即在从事“希望工程”,北京协和医院就是由其基金会捐赠的。沃尔玛家族也是一样。权力、财富积聚到一定限度,幸福指数就会下降。牛根生所谓“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就是这个道理。个人资源、自然资源和社会公共资源分配不公,都易产生冲突。
5.        公平需要“混血种”。只要对企业发展有利,什么道路都可选择。家族企业对社会稳定和就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家族企业不单是家族经营企业,还应包括家族控制企业。GE是爱迪生实验室发展而来,但是只控制、不经营。罗斯福当年从社会主义理念中汲取智慧,实行对富人加税、对全社会低保策略,实际上是进行了一次不流血的革命。只要不封建,就应接受外来一切有利于发展的经验、智慧,否则,离死不会太远。
附:没有公平 企业就危险
文/孙寅贵_sina_#8220_word__倭诺亩鲁
一个组织最影响效率的是权力、义务、责任的分配,最大的管理烦恼还是对权力、义务、责任的执行监督。
公平是效率的基础
到底什么是公平?我个人认为:
公平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比较,是一种感觉,而且不是单纯对物质的感受。
公平只能是多数人意志的体现,是相对的。
公平只可能在一定的范围和区域内形成,同时,它也是有时效的。
公平是对事先约定的认可,公平是最有成效的管理。
公平是一种人与人或组织间的比较,是一个组织为其成员,相对其他组织成员,能获得更多的财富和精神的感受,尤其要让其成员免于匮乏。
无论概念怎样,人类从产生剩余价值的那一天开始,公平就摆在人们面前。
那么我们可以说,公平是效率的基础,是社会和谐的保障。
“博弈”是寻找公平
社会的发展进步,其基础在于公平。企业组织的良性运营,其基础也在公平。交易公平、管理公平。无论社会或组织,制定公平自然就成为了人们合作的第一事务。
要想制定公平,首先要在思想上建立公平。纳什,一个数学家,1996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纳什均衡,重新构建“博弈论”,给人们提供了平衡组织内公平的思想基础。
将公平建立在制度上
而只有将公平建立在制度上,才是可信可依的普遍公平。
我的企业曾经为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干部的管理积极性,采取了资本和劳动者分红的方式:一年中的利润有50%-60%是投资人的,剩下的分给劳动者,这种制度当时大家都愉快地接受了,但企业仍然存在不稳定的因素而危及前途。我一个下属企业的总经理,50多岁,可他连个能全面代理工作的副总人选都没有。董事会让他培养接班人。
开董事会的时候我就笑了:“培养什么呀?”他心里肯定想“有了接班人还不是把我踹走?那不行!”所以总公司培训,这位总经理一般不派人来参加。实在要派,就派他的驾驶员来,说这就是人才。严重的是他还时常暴露出在开辟退路的迹象,这对企业是极为危险的。
问题出在哪儿?是制度上出了问题。他今天拿到几十万年薪,明天退休什么都没有了,他不会对明天负责。
现在IT业较传统行业有一个重要的区别:传统产业看资本,谁有钱谁就能当老板,而IT业仅仅有钱是当不了老板的。所以就出现了新词:“知本家”。“资本家”和“知本家”的合作导致财富在一个组织内趋向均衡,百度、新浪等一批IT业一夜之间在一个公司里制造出无数的百万富翁,他们的高速发展无一不是审时度势,用一套公平的制度带来的效果。
后来在百龙,企业与管理者会签订这样一个合同:下属各核算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公司三年为一个任期,任满三年就能在他所管理的企业里获得一个为期三年的临时股权,即使即刻离职,仍可分得后三年这个组织所取得了的利润。如果你满两个任期,六年,离职后你就拥有第一个三年的永久性股权和第二个三年的临时股权。由此类推。
这样,即便你辞职离开,你也会关心这个企业的价值的未来。那位总经理后来说:“老板,你再也别跟我提接班人的事了。我不为你,为我自己也得找接班人。我不能让我的这笔财产今后没有效率。”这就是公平的制度释放出来的效率与成果。
制度有效,效率就在其中
一个组织最影响效率的权力、义务、责任的分配,最大的管理烦恼还是对权力、义务、责任的执行监督。为了管理者的轻松有效,首先最值得做的是制定有效的制度。
为此,百龙建立了一系列有关权力、义务、责任的制度:《百龙“宪法”》、《百龙基本素质三十条》、《百龙管理者习惯二十七条》。百龙不是一个上市公司,形象一些描绘,百龙可以看成是一个君主立宪制的组织。我把自己假设为国王,我也在制度约束下,我成不了独裁者。制度由大家共同制定,是一种共同的认可。
我也常为这一“宪法”中的条款付出代价,如一起到餐馆吃饭,就有明确的规定:“不准下级请上级,谁官大谁掏钱”;“对拥有消费签准权力的人,不能为自己签署报销单据,也不能给他的司机签署单据”等等。这就是剪子、锤子、布,一物降一物。由此我自然成了公司买单、请客最多的。我们甚至因为这类事情,把二级企业的一个副总开除了。
《百龙干部基本素质三十条》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百龙习惯二十七条》就具有更细的操作规范和监督性。对此有人觉得荒唐,你管天管地还管我习惯干嘛呀?人没有一个良好的习惯,他个人就不可能有好的命运。而一个组织的命运往往是由若干个人的命运综合体现的,不管习惯显然不行。
百龙对于很多基本的习惯,到最根本的习惯都有规范的条款。如:用手势配合情绪与他人交流;不允许用一个手指,指着对方说话,而应该略较曲伸出手掌,约45度向内倾斜,来反映自己的情绪。任何一个会议的最终决策者,不能在会议之前表示个人的倾向性意见;发言时一般应以现行座位,顺时针、逆时针或任意选定开始的循环;可能影响形势的人应该跳过去。最后以可能在这个事情上产生影响大小的秩序,由小到大发表意见,而决策者只能最后一个发表意见……
由于有这些规章制度的事先确立,管理者和所有者都感觉到安全,不必担心“群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