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正在让精英快速"逃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2:49:35
2010-06-25 08:49:44 来源:人民网(北京)         高考对中国大众而言,已经不再是人才选拔的唯一尺度,尽管中国的高等教育还在唯高考论,但中国的中产阶级和精英阶层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跨越了高考,并在全球范围内理性地争夺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
在教育全球化的今天,高考早已不是独木桥,面对高考的成功抑或失败,我们该如何选择?
掀起对中国教育问题的全民大讨论,发端于那句振聋发聩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作为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其受益最大的,当属他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接受的系统的优质教育。除钱学森外,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化学奖得主李远哲、教育家陶行知、经济学家马寅初等人能够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美国教育的成功密不可分。今天大家耳熟能详的商界精英李开复、熊晓鸽、李彦宏等人的成功,都离不开美国的精英教育。
中国教育,特别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失败有目共睹,这里我们不必去展开讨论,单就中国的高考而言,如果不改革,中国的教育就没有出路。中国的高考不应该由政府去把持,如果每年都是由教育主管部门绞尽脑汁按照应试标准出题,在几天内让上千万高中毕业生考得汗流浃背,一方面不科学,另一方面也不够人性——学生高考如果失利,就会耽误至少一年的时间,有的甚至会被耽误一辈子!缺乏人才长远规划的短视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扭曲的考核评价和选拔机制,怎能催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怎能培养出真正的社会精英?
如果高考由第三方而非政府去主持考试,在历届高考试题基础上建立考试题库,将考试时间分散到每一个月,让学生自己决定考试和提交考试成绩的时间,就更容易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如果我们大学的录取标准不仅仅只看高考成绩,而是学学美国的招生制度:在高考成绩之外,参照平时成绩、老师的推荐和学生的行规评价等其他因素,我们相信将会选拔出更多品学兼优的人才。目前国际上著名的大学都在全球范围内争夺优质生源,特别是美国著称于世的名校,不仅为全球的精英提供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同时还为这些精英提供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高额奖学金——学成之后,很多精英选择留在美国,从而让美国大学的精英争夺战,演变为美国的国家人才战略。
高考作为中国本科教育挑选人才的唯一评价体系,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冲击。优质教育作为稀缺资源,总是供不应求。面对稀缺的优质教育资源,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正在理性地行使着他们手中的购买选择权,不少家长和学生已经不再仅仅盯着北大和清华这样的国内名校,他们同时争取的,还有如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等国际顶级学府为全球的精英们提供的教育机会。那些在高考中失利、并且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学生家庭,也正在越来越多地选择国际一流大学。
从二战期间德国大量的科学家逃亡到美国开始,美国就一直在吸引着包括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著名专家、教授在内的世界教育精英。我们不得不相信,在未来的几十年,美国教育将持续吸引全球大部分的精英,包括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虽然中国的高考和美国的本科入学不能在时间上有效对接,但越来越多的针对美国本科教育的衔接课程,正在得到许多参加高考后的学生的认可,如美中教育基金会与中国著名大学和教育机构合作推出的为期一年的“美国学士预科课程”,不仅有托福、SAT和学术背景的强化,同时还安排了30多个学分的通识课程,通过一年有针对性的强化和准备,无疑可以为中国学生对接美国名校的本科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据悉,美中教育基金会不仅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山东大学等著名学府合作开办了该课程,同时与凤凰集团等著名教育机构合作,在北京、苏州、成都等城市开设了预科学院并正式启动该课程的招生和教学,在目前中国优质教育资源极为短缺的情况下为诸多学子提供了一个超越高考迈向精英的平台。
高考对中国大众而言,已经不再是人才选拔的唯一尺度,尽管中国的高等教育还在唯高考论,但中国的中产阶级和精英阶层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跨越了高考,并在全球范围内理性地争夺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