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房奴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0:55:11
近期网络又出现一个新鲜的名词——“孩怒”,是一篇《80后准妈妈怕生子后成“孩奴”患上忧郁症》,帖子引发了一场关于要不要当“孩奴”的大讨论,无数80后的家长把自己一年养孩子的花销“晒”了出来以告诫80后的年轻们想生孩子一定要有金钱和心理的双重准备。 
是的,步入2010年,也预示着80后成了“三十不惑”,奔三的80后从“卡奴”“房奴”迅速升级为“孩奴”!出生于六十年代的上善若水对他们“晒”出来的花销感到惊诧,那些五花八门、铺天盖地的育儿花费如同一片浓重的乌云,罩在了已届生育年龄的80后身上。生还是不生,要不要做“孩奴”,年轻一代正在生育问题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上善若水在这里不想讨论“孩子,生还是不生?”、“孩奴,到底当还是不当?”的问题。首先,我不赞成那个刺眼的“奴”字!“孩奴”,顾名思义就是做孩子的奴隶。80后这一代身上披的创新词汇已经够多的了,再多就可以出本字典来注释两名。从“房奴”到“车奴”,再到“孩奴”,在一个开放而又现代的社会,“奴”群得格外刺眼。上善若水并不否定,把一个孩子培养成人,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最起码,接送就是一个很大的负担。但也不至于到为“奴”的份上吧。一个“奴”字,几度心酸!难免不让人想到“翻身把歌唱”的“百万农奴”,想起生于长于旧社会的父辈们。如果你们都为“奴”了,我们的父辈就不知该“奴”成啥样了?再者,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孩奴”的诞生有很大原因是家长们在作茧自缚,他们从“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观点出发并不断膨胀,为了孩子爆发出自己根本无法承受的消费热情,并尽自己的能力去花时间挣更多的钱。他们因为对孩子寄予了不切实际的希望,所以一生都在为子女打拼,而失去了自我价值,这种“奴性”不值得提倡。其次,我想说的是:“养儿才知父母恩”,知恩更要报恩。培养一个孩子,学习、生活、医疗、交通......不知要花费父辈多少钱?不管是“人均48万元”还是“高达143万元”,80后即使是做了“房奴”、“孩奴”,还应该背上一个“感恩的包袱”。不论是下跪,还是洗脚,对父辈我们都需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当你为了自己的孩子大把大把地花钱的时候,你是否想到为了你的成长付出心血与汗水的父辈们?即使我们被这些负担压得“跑不起来”了,也应该“站起来”“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