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纲:难说低工资的中国正在消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0:02:23
2010年09月03日08:15樊纲
字号:T|T
樊纲 著名经济学家
最近,关于劳动力短缺、劳资纠纷、增加农民工工资的报道屡见报端。这些报道难免引起人们的担忧或预期——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消失。
不幸的是,目前中国尚未迈出这一步,而且在不久的将来恐怕也不会。超过30%的中国劳动力仍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而美国只有2%,韩国只有6%。另有30%的劳动力属于农民工不干农活,而是在工业和服务部门打工,他们的收入已经翻了一番。
要使农业劳动力减少到劳动人口总量的10%以下(从其他地区的历史经验看,10%是使中国达到农-工工资均衡的比例),中国必须创造1.5亿个新非农工作岗位。
即使中国经济保持每年8%的增速,也需要20—30年时间来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再配置并达到“充分就业”。这意味着每年要创造800万个新工作岗位,其中500万个提供给离开农村的农民工。
在中国漫长的工业化进程中,工资将逐渐增长,但增速很难赶上劳动生产率。这对于消除收入不平等是个坏消息,因为资本收益和高端工资增速将快得多。但对于竞争力来说,这倒是件好事,因为中国人的工资将维持相对“有效工资”较低的水平。
为避免严重的社会对立,中国(各级)政府已经有所介入,强迫提高最低工资水平并加大低收入者社会保障网的投入。在某些省份,最低工资已经提高了30%以上。但最低工资通常要远低于有效工资,因此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工资和劳动生产率不匹配的状况。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中国的工资问题都要比想象当中复杂得多。名义工资或许会增长,但由于通货膨胀,实际工资会停滞不前。即便真实工资在某些沿海城市有所增长,“劳动力过剩”也会将全国平均水平拖在一个较低的数字上。再退一步,即使全国真实工资有所增长,只要劳动生产率增速更快,中国的竞争力也不会受到影响。
因此,结论似乎是,在未来10年甚至20年内,中国的竞争力都不会因工资增长而受到威胁。
相关阅读:
· 2010.06.10
· 2008.03.01
· 2008.01.21
· 2007.11.25
· 2006.08.31
· 2006.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