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皮的历史:《自私的基因》相关文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5:16:05
一人们现在体会到,对生存概率的影响,在表面上看来,那伯是极微小的,也能够对进化发生很大的作用。这是对于达尔文学说最新解释所产生的一个令人吃惊的后果。因为这种影响有大量的时间供其发挥作用。
可是,如果手抄本所依据的也是手抄本,而后者也是抄自其他手抄本的话,那么谬种就开始流传、积累,其性质也更趋严重。我们往往认为抄写错误是桩坏事情,而且我们也难以想象,在人们抄写的文件中能有什么样的错误可以认为是胜于原文的。当犹太圣典的编纂人把希伯来文的“年轻妇女”迻译成希腊文的“处女”时,我想我们至少可以说他们的误译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后果。因为圣典中的预言变成“看哪!一个处女将要受孕并且要养一个儿子……”。
关于《Memento|记忆碎片》的评论
“如果这部片子仅仅让人看过之后一笑了之,那他也不过是一部普通的黑色喜剧罢了。但是毫无疑问,这部片子想要表达的是对现实的困惑而非仅仅一个噱头——如果想要搞笑,完全没有必要把这部片子搞得这么难懂,从而影响它的商业价值。事实上,主角那种短期记忆功能障碍是否存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时间跨度拉大,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的短期记忆障碍者。人生不过百年,一个人拥有的记忆也不会超过百年。长者死去,孩童当家时,整个人类的记忆只能通过种种外部记忆手段传承。那么,我们能否保证这些外部记忆材料的可靠性呢?Lenny坚信他的理性和本能能够保证这一点,人类也坚信我们的理性和实证精神能够去伪存真。但是Lenny失败了,他的经历详细的讲述了一个小小的谬误是如何让他——还有我们观众——把一切搞反了的。而最具有讽刺意义的事,这个谬误是他自己有意添加的——为了一个自私的理由,他在自己捉弄自己。
抛开推崇实证的自然科学不谈,人文科学肯定是摆脱不了这样的可能的,史家的笔杆子确有捉弄后代的能力。Lenny仅仅烧了两张照片,加了一个注脚就能把后来的自己和观众捉弄的昏天黑地,第一手史料的作者可以发挥的空间显然更大。我本来以为随着人类记录细节的能力的提高(照片、影视资料的出现),这种伪造历史的可能性会减小,但想一想matrix,再看一看各种自相矛盾的新闻消息,我知道自己错了。自然科学领域是否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避而不谈的好,免得坠入不可知论的深渊…”
例如,如果(按道金斯的论证)欺骗行为是动物间交往的基本活动的话,就一定存在有对欺骗行为的强烈的选择性,而动物也转而必须选择一定程度的自我欺骗,使某些行为和动机变成无意识的,从而不致因蛛丝马迹的自觉迹象,把正在进行的欺骗行为败露。因此,说自然选择有利于神经系统是更准确地反映了世界的形象这种传统观点,肯定是一种关于智力进化的非常幼稚的观点。
读者不妨把本书当作科学幻想小说来阅读。笔者构思行文着意于发人深思,唤起遐想。然而,本书绝非杜撰之作。它不是幻想,而是科学。“事实比想象更离奇”,暂不论这句话有否老生常谈之嫌,它却确切地表达了笔者对客观事实的印象。我们都是生存机器——作为载运工具的机器人,其程序是盲目编制的,为的是永久保存所谓基因这种禀性自私的分子。这一事实直至今天犹使我惊异不置。我对其中道理虽已领略多年,但它始终使我感到有点难以置信。但愿我也能够以此使读者惊叹不已,这是我的一个希望。
参考:
《自私的基因》中文版http://www.cnread.net/cnread1/kpzp/d/daojinsi/zsdj/index.html
《Memento|记忆碎片》影评http://www.douban.com/subject/130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