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15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12:14:52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12-30 22:16:56做记号
恩,今天多更新一点。下章等会接上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12-30 23:16:54做记号
连载214
溃败
英国人显然不会满足于这样的小胜,韦维尔爵士很快就改变了战术。他下令:“第7装甲师转身向西,朝敌人后方猛插,控制敌后方交通线,进而切断敌军退路;印度第4师则转身向北,继续横扫西迪拜拉尼四周的意大利营地”。
很高明,这实乃关门打狗的精髓所在。
在稍做休整之后,下午1时30分,印度第4师就赶到了意军的第二个驻地,西图马尔兵营。意军这时已经有了戒备——就在他们瞪大眼睛,蹲在战壕里等着英军来撞枪口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突然之间,他们身后射来了一连串炮弹,这些炮弹纷纷砸进了意军阵地,西图马尔兵营淹没在了一片火海之中——这是皇家海军地中海分舰队的火力支援,意军那低矮而简陋的战壕抵御小口径炮也许还够格。但是,在大口径舰炮面前,简直就不堪一击。转瞬之间,意军斗志全无,开始溃逃,印度第4师就跟在这些溃兵后面,轻而易举地攻占了西图马尔兵营。尔后,他们又向东图马尔营地进军,在日落之前,该地也被攻占。对英军而言,攻占这些营地就如推倒多米诺骨牌一样轻松。用一个澳大利亚籍士兵的话说:“就是巴勒斯坦警察也打得比意大利人强”。
至此,在西迪拜拉尼的7个意军营地,在12小时之内,便被拔掉了其中3个。格拉齐亚尼元帅虽然奇葩,但跑路还是会的。为了保存实力,格拉齐亚尼下令,“放弃整个西迪拜拉尼战线,向利比亚边境撤退”。可是,他们还没逃出多远,就撞到了在后方交通线上打酱油的第7装甲师,一场短兵相接之后,意军再次战败,14000名被俘。残余人马丢弃了几乎所有重型武器,慌忙逃往利比亚,躲进了一个叫做巴尔迪亚的沿海要塞。
仅仅一天,也就是12月10日,西迪拜拉尼战线上已再无一名意大利士兵——除了39000名俘虏。甚至,还有许多意大利人源源不断地跑来向英军投降。他们投降理由倒是相当充分,“我们跑迷路了,所以就过来投降啦”。一辆马蒂尔达坦克在翻过一个小土丘时,发现大批意大利士兵坐在地上,一名英国坦克兵惊得半天都合不上嘴。他甚至担心,这群意大利人一旦造起反来,该如何处置。他通过无线电报告说:“本车正处于300……不对,是500名意大利人包围之中 ——手都是举着的,混蛋,快他妈的派步兵上来!”
如此突如其来的胜利,甚至让丘吉尔都兴奋不已。仅仅几天以前,英国连是否能成功守住尼罗河三角洲和苏伊士运河,都不敢保证。而现在呢,一切都颠倒过来了。丘吉尔后来写到:“每隔一小时,他们就会把战场上的消息发往唐宁街我的寓所”。当丘吉尔询问到底抓了多少个俘虏时,一位指挥官由于无法清点人数,只好报告说他抓了“五英亩军官和两百英亩士兵”。望不到头的俘虏队伍反倒搞得英国指挥官都措手不及。由于战俘实在太多,韦维尔只得下令让军需官发材料给意大利战俘,让他们自己搭个战俘营把自己关起来。
这一天,齐亚诺在他日记中写到:“利比亚局势确实不妙。可以说4个师已被全歼。格拉齐亚尼报告了敌人的士气和决心,却闭口不谈他将如何避开敌人的打击”。
至12月12日,格拉齐亚尼又拍来一封"大祸临头的电报"。他打算一直撤退到的黎波里(利比亚首都),"以便使国旗至少能在那个要塞上飘扬"。而在此之前,他只干了一件事——写信。在信中,他把墨索里尼谴责了一通,并斥责“是领袖出卖了他,迫使他发动了一场‘跳蚤斗大象’的战争”;并把他推进了这个毫无希望的火坑”。与此同时,格拉齐亚尼又写了封充满悲情的遗书给他妻子,信中写道:“单靠指甲是打不过钢铁的……”
后来,连齐亚诺这种对军事一窍不通的外行都觉得惊奇。这位格拉齐亚尼元帅既不指挥战斗,也不请求支援,他就好像一个怨妇似的叽叽喳喳,没完没了,并把失败的责任一股脑地全推给了墨索里尼。更可笑的是,这位“奇葩元帅”还提出了一个设问句,他发电报来说,你们知道为什么我在如此忧闷的情况下也没自杀吗?那是因为,我总抱着强烈的愿望,一定要把巴多格利奥(意大利国防部长)推上被告席。就是他,怂恿领袖发动了这场“跳蚤斗大象”的战争!
12月17日,另一个惊天噩耗又传来了——在希腊战场上,意军再吃败战。
这是多么痛苦的事啊,两条战线上同时溃败……为了挽回颜面,墨索里尼下了死命令:“不许撤退,部队与阵地共存亡!”
与阵地共存亡?这话对意大利人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很快,希腊军队便突破了意军阵地,阿尔巴尼亚两座边境城市陷落……
此时此刻,墨索里尼彻底绝望了。齐亚诺后来回忆说,“我从未看见过他如此落魄的样子”。当时,恰好回罗马的驻柏林大使阿尔菲耶里也确认了这一事实,并补充说:“我未曾看到过他那种颓废的模样。他的面孔呈青白色,不断地痉挛,表现得很悲哀,但却又故意装出一副沉着的样子。他几乎是神经质地用右手抚摩他的下巴,同时好像求人支持他的想法,老是把脸朝向我和齐亚诺……”
就在那年的平安夜,墨索里尼站在威尼斯宫中,望着窗外满天飘落的雪花,满心高兴道:“这场雪和寒冷的天气很好”!当时,齐亚诺就站在他身后,齐亚诺感到很惊讶,这种时候岳父还能高兴起来?难道是被气得失心疯了?墨索里尼没有回答他,甚至没回头看他一眼。他继续说道:“下雪和天冷都很好啊,也许,这场大雪能让我们这群不中用的意大利人,这个劣等民族,有所改进”。
没办法啦,墨索里尼最后得出结论,还是给希特勒挂电话吧。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12-30 23:38:55做记号
昨晚翻资料 结果翻齐亚诺日记看起劲了 睡着了 呵呵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12-31 16:37:54做记号
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顶帖,元旦快乐O(∩_∩)O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1-01 00:26:14做记号
各位兄弟姐妹新年快乐,万事如意O(∩_∩)O 我们这里放鞭炮放孔明灯、真爽 可惜没去最繁华的街上逛荡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1-04 07:09:31做记号
怎么不能回帖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1-04 07:34:07做记号
连载215
求救
墨索里尼先生的“求救之路”其实并不顺利。因为,德国人压根就不想去插手什么非洲战局。勃劳希契元帅对希特勒说:“意大利在北非的损失,从军事上看,没什么大不了的;就算他们丢掉整个殖民帝国,对德国也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可以说,勃劳希契元帅这话,代表了几乎所有德国高层的一致观点。他们思路无怪乎很简单:巴巴罗萨”已经被提上日程,德国没必要为这个不中用的盟友浪费武力。
更有趣的是,墨索里尼本人也在扭捏作态,不断地拖延与希特勒会晤时间。原因很简单——他要面子啊。作为法西斯党老前辈的他,怎能一遇挫折,就向“希特勒晚辈”求救呢?他对齐亚诺说:“不急,不急,再等等吧,至少要部分地挽回败局再与希特勒见面”。
墨索里尼这种奇怪的举动,反倒把希特勒都搞糊涂了。原计划1月上旬的会谈被墨索里尼无故延期。希特勒大惑不解地对下属们说:“意大利人真是一群不可理喻的蠢蛋。他们一方面在尖声呼喊援助,甚至用最激烈的词汇来描述他们可怜的枪炮和装备。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又是那样怀有妒忌之心,那样幼稚,不愿意接受我们的帮助。如果我们的部队能穿着意大利军服在那里战斗,我们的飞机在机翼上涂着意大利法西斯党的标志在那里飞行,那么墨索里尼才可能最高兴呢!”
希特勒说得一点都没错,墨索里尼就是这样想的。他只是不好意思开口罢了。此时,墨索里尼已经把全部赌注,整个儿压在了巴尔迪亚要塞指挥官(古佐尼)中将身上。他打算在这里狠狠地教训一下英国佬。然后,再向希特勒求救。
在墨索里尼眼中,这位古佐尼中将可不是一般人。他是一位在西班牙内战中打出来的“名将”。鄙视奢华和虚荣,与士兵们同甘共苦。墨索里尼给古佐尼发电报,要求他“不惜一切代价守住巴尔迪亚要塞”。中将的回答也很令人振奋:“人在阵地在!”
当然了,古佐尼中将完全有理由相信他能守住巴尔迪亚。因为,从西迪拜拉尼撤回来的意军主力已全部聚集在这个沿海要塞内,总兵力——5万人。同时,他们还有500门大炮和150辆坦克。而进攻方英国,却只有不足3万名士卒。而且,由于兵力不足,一直到1月3日,也就是西迪拜拉尼战役结束三个星期之后,澳大利亚第6步兵师才风尘仆仆地从巴勒斯坦赶来,参加了这次进攻。换言之,意军此时已是严阵以待,而英军却丧失了奇袭的机会。因此,他们必须进行一场真正的攻坚战。
3日凌晨,澳大利亚人开始行动。英国工兵首先炸开了反坦克壕,并用工兵钳割开雷场边上的铁丝网,并用集束手榴弹引爆地雷。随后,澳大利亚第6师迅速跟进,他们在仅仅23辆马蒂尔达坦克掩护下,开始从正面强攻巴尔迪亚要塞。在地中海上,皇家海军还出动了三艘战列舰和七艘驱逐舰对巴尔迪亚要塞进行不间断炮击。战斗,完全变成了一场火力的较量。意大利守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完全被英军猛烈地炮火压制得抬不起头来:英国海军和空军猛烈地轰击着他们,而意军还击的火炮简直毫无准星可言,由于澳大利亚人冲得实在太快,双方战线绞在了一起,意军重炮居然总是打在自己的阵地上,连同英军的炮火一起,把成群的意军步兵炸得血肉横飞,尸横遍野。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1-04 07:37:27做记号
连载216
不可否认,意大利人打得很勇敢。在如此情况之下,他们仍然坚守着阵地。穿着深蓝色骑兵披风的意大利军官竭力想要收拢部队。甚至,有的军官站在裸露的战壕外面,大声疾呼,指挥炮手们把全部火炮都推上前线,不断地向蜂拥而至的英军开火还击。可是,他们碰上了与德国盟友在半年前一样的遭遇——不管怎么射击,他们都无法击穿马蒂尔达坦克正面装甲。意军那些完全可以进博物馆的炮弹,击在马蒂尔达坦克身上,就如同瘙痒一般。至中午时分,澳大利亚人已经打出了12000码宽3000码纵深的豁口。阵地上,碉堡里,布满着烧焦的,不成人形的意军尸体。指挥了整场战役的澳大利亚司令官麦凯少将后来感概道:“不得不承认,每一辆马蒂尔达坦克都抵得上一整个步兵营……”
这样的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至1月4日,英澳第6师的官兵已经成功地打到了海岸边上——他们甚至可以看见地中海沿岸的沙滩。意军阵地就这样被硬生生地劈成了两段。
终于,在海陆空三军联合打击之下,意军阵地开始出现了骚乱。他们盛传,英军已经把巴尔迪亚水资源给切断了,食品库也被英国军舰给炸毁啦。古佐尼中将果然不愧为“名将”,他眼见情况不妙,便瞒着属下,偷偷地换上士兵服装,带领着几个心腹军官,越过了英军重重封锁,一路昼伏夜出,安然逃到了托布鲁克。(看来,意大利“名将”就是这样练成的。他的逃跑技术高超到让人膜拜。事后证明,古佐尼先生是唯一从巴尔迪亚逃出生天的意大利人)
至1月4日黄昏,英国人已经全面接管了巴尔迪亚城,4.5万名意大利人加入了战俘大军。此外,英澳第6师还缴获129辆坦克、462门火炮和数百辆机动车辆。英澳第6师的死伤较为惨重,伤亡454人——当然,这是针对西迪拜拉尼战役伤亡63人而言的。
原本寄予厚望的墨索里尼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又是一阵狂怒。他双手一摊,对着同样迷惑不解的齐亚诺道:你看,我们并不是缺少武器吧。光是大炮我们就有500多门……格拉齐亚尼元帅还敢说这是一场跳蚤斗大象的战斗吗……真是一个“奇特的跳蚤”。他跳动在西迪拜拉尼,巴尔迪亚甚至托布鲁克之间。
此时此刻,那位宣称宁愿被子弹打烂脑袋,也不会给德国人打电话的齐亚诺,也不得不低下他那高昂的头颅。1941年1月10日,他与墨索里尼“亲切地”接见了德国驻罗马大使,终于把那个一拖再拖、与希特勒会晤的日期给定了下来——1月19日。但是,墨索里尼还附带一些必要条件:
1. 此事切勿大肆宣传。
2. 切勿带摄影师来,记者也不行。
3. 双方火车应该在某个空旷的小乡村相遇。当然,越偏僻越好。
看吧,都快被打成傻B了,但面子还是要的。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1-04 07:39:29做记号
出现了违禁字,也不知道出在哪 一改再改 终于发成功了...元旦节好好悠闲了几天 今天恢复更新 争取过年以前写到隆美尔将军出局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1-04 13:34:33做记号
年前把隆美尔弄出局,也就是说年前北非就结束了,LZ这进度也太快了点吧。
~~~~~~~~~~~~~~~~~~~~~~~~~~~~~~~~~~~~~~~~
说错了,是第一回合较量结束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1-05 00:10:39做记号
LZ,问下当时意军防守用的火炮多大口径?有没有反坦克地雷?或者把坦克放进来再打?
~~~~~~~~~~~~~~~~~~~~~~~~~~~~~~~~~~~~~~~~~~~~~~~~~~~~~~~~~~~
不好意思,我不知道,比较深入研究意大利军事的书籍我就看过一本意大利海军总部军官写得自吹自擂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意大利海军作战史)而且还没看完。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1-05 00:23:15做记号
一直追着楼主的文章看。非常精彩。请教个问题,当时英国的马蒂尔达坦克好象比当时德国的坦克还厉害吧,德国在西欧战役结束后,应该缴获了不少马蒂尔达坦克,那么德国当时是怎么处理马蒂尔达坦克的呢?德国后来更先进的坦克有没有借鉴马蒂尔达坦克呢
~~~~~~~~~~~~~~~~~~~~~~~~~~~~~~~~~~~~~~~~~~~~~~~~~~~~~~~~~~
西欧战役英国一个装甲师都没有投入,只有两个战车旅,德国缴获的英军坦克实在不多,一般来说,德国人不会借鉴外国人的技术 比如T-34。一方面是发动机的原因 另一方面 德国人很自负 不愿意抄袭他国的武器。马蒂尔达坦克属于步兵坦克,装甲防护强;行驶速度很慢,是为了配合步兵冲锋而设计的 4号坦克在改装了长身管75mm火炮后 无论从速度还是火力上都完胜马蒂尔达,当然这是1942年以后的事了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1-05 20:58:08做记号
楼主能提供下齐亚诺日记的网址么!
~~~~~~~~~~~~~~~~~~~~~~~~~~~~~~~~~~~~~~~~~~~~~~~~~~~~~~~~~
这个我也老找,但找不到。可能境外网站有这部书,我的齐亚诺日记来路比较牛B——是人家从北京电台图书馆偷的,那时候卖2.5。现在20元转手给我了 咔咔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1-05 21:03:41做记号
请问楼主,德军在苏联仍在使用骡子和马进行补给吗?为什么不用火车和装甲进行补给呢?
~~~~~~~~~~~~~~~~~~~~~~~~~~~~~~~~~~~~~~~~~~~~~~~~~~~~~~~~~~~
对,德军医疗队 炊事营 传令兵都用马匹。包括一些不太急着用的物资。 关键是缺油嘛 这个问题苏德战役会详谈。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1-05 21:08:22做记号
希特勒一直强调要增加新的陆军师、新的装甲师,但他忽略了一个“小问题”:新的坦克从哪里来?陆军司令部让他逼得没办法,只好削弱现在装甲师的坦克,数量从三分之一甚至到一半,由此组建新的装甲师,整个拆东墙补西墙,只是在账面上的编制挺壮观。这算是官僚主义还是虚荣心作祟?
~~~~~~~~~~~~~~~~~~~~~~~~~~~~~~~~~~~~~~~~~~~~~~~~~~~~~~~~~~
打法国10个装甲师2200辆坦克 打苏联19个装甲师2800辆坦克 关键是希特勒舍不得花钱啊 专家说要20亿马克就把他吓得不敢再提。
1942年 三大国进入总体战的时候希特勒还琢磨着给德国人提高食品质量呢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1-05 21:16:22做记号
今天刚看了阿凡提,太累 眼睛都看痛了。 正好明天没事 好好休息一下 明儿就更新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1-06 16:16:09做记号
关于1月19日的这次会谈,在许多二战史料上鲜有提起。包括那本最权威的希特勒传(伊恩 克肖版)甚至把这次会晤给省略掉了。也许,是比较隐秘的缘故;再或许 “北非是一个次要战场”的缘故。
不过,既然要写北非战场,这次会晤就不得不提。它有三个爆冷的话题需要阐述:
1. 希特勒为何会如此耿直;他为何要出兵北非?
2. 希特勒是怎样说服陆军统帅部同意出兵的?
3. 为什么会选择隆美尔将军作为此次远征军总司令?
~~~~~~~~~~~~~~~~~~~~~~~~~~~~~~~~~~~~~~~~~~~~~~~~~~~~~~~~~~~
连载217
1月18日,墨索里尼登上了前往德国的列车。看得出来,他心情很是忧郁。齐亚诺还发现,当岳父登上专列时,他“眉头紧锁,神情紧张”。一路上,他一个劲儿地对齐亚诺说,“他担心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会不客气”。他更担心希特勒会安慰他。如果真这样,他就越觉得自己处于劣势。在那段时间,英国媒体常把他比喻为德国的“卫星国”——这让他非常痛苦。
会晤地点被选在萨尔斯堡,它位于奥地利与巴伐利亚州的交界处。这里群山围绕,人烟稀少。很符合墨索里尼提出的“三项基本要求”。当他们一行所乘火车抵达目的地时,萨尔斯堡刚刚放晴,阿尔卑斯山脉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积雪。当火车进站时,墨索里尼第一个把脑袋从列车里伸了出来,他猛然发现,穿着皮外套的希特勒,正站在冰天雪地里等候自己。很冷啊!希特勒把帽子戴到了耳朵下面,在他背上,还残有积而未化的雪渣。
这一幕,让“领袖”不免有一丝感动。尽管他是那样地妒忌此人,是那样地喜欢嘲笑这位“前奥地利下士”。但不得不承认,小下士很够义气。墨索里尼缓慢走下火车,朝着希特勒移动着脚步,他的面孔硬绷绷的,犹如一块冻肉。两个人默默地握着手,都没有开口说话,他们以锐利的目光扫视着对方,似乎都想从对方眼神中看出点什么东西。然后,希特勒首先开口说话了:“欢迎!欢迎!”墨索里尼强堆起笑容,面容稍见缓和了一些。齐亚诺写道:“希特勒很真诚、是那种出于政治之外的真诚,没有那种隐含的安抚气氛”。因为希特勒不仅显示出了他对墨索里尼的谅解,甚至表露了亲切之情,丝毫没有责备意大利人在战场上可悲的表现。
墨索里尼把希特勒这种态度解释为“硬要人家领情”。因此,在他内心里作了一个决定,那就是绝不主动提出任何要求。当会谈快要开始之前,意大利大使阿尔菲耶里把墨索里尼单独拉到一旁,悄悄地对他耳语道:“看样子,希特勒心情不错。他肯定很乐意提供任何援助的”。换句话说,只要你提出要求,希特勒肯定不会拒绝。不料,墨索里尼严厉地打断了他的话,大嚷着说:“我不会恳求他什么的,你等着瞧吧!”
尽管墨索里尼没有什么要求,然而希特勒的话可多着哩!他坐在墨索里尼对面,发挥了他身为“大战略家”的才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谈论着与非洲局势毫不相关的话题。墨索里尼本就是一个说话欲极强之人,在国内也只有他一个人说话的份。可到了这里,他顿时降格成了听众。而他的随从副总参谋长古佐尼先生却显得十分活跃。这位被齐亚诺形容为“摇尾狗”的人物,戴着假发,顶着一个啤酒肚,摇尾乞怜,对于希特勒的口才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在意大利人眼中,希特勒是一个政治家。可他说出了一大堆技术性的观点,甚至连随行的意大利军事专家都感到惊奇。惟独墨索里尼硬是不承认希特勒具有天生的才能,因为他的嫉妒心几乎使他发狂了。
大家都知道,此时正是希特勒签署“巴巴罗萨”计划不久。那么,他会告诉自己的伙伴吗?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1-06 16:31:40做记号
连载218
一条船上的人?
答案:肯定不会。希特勒并未向意大利人透露出一丝攻打俄国的计划;“巴巴罗萨”计划墨索里尼毫不知情。但希特勒总忍不住要去谈论这些话题。台湾学者钮先钟先生曾对这种有趣的现象做出了一番他自己的见解,他说:“这两位独裁者虽然一向宣称他们合作无间,但事实上,他们很少见面和会谈,而两国参谋总部之间也无任何战略计划,两国政府之间更无共同外交政策”。他们表面上是互相标榜、彼此捧场,实际上则勾心斗角、彼此猜忌。希特勒一切行动事先都不会告诉墨索里尼,等到事后才向他作一个礼貌的“报告”。因为他认为意大利最不能保密。用他自己的话说:在两个意大利人中,一个是间谍,另一个,那肯定就是蠢蛋。另一方面,墨索里尼也不会把自己任何计划告诉德国人,因为他觉得这种“汇报”很丢面子,对于希特勒一帆风顺的事业,他又是羡慕又是妒忌。
这番话说明了什么道理呢?说远一点,这实乃轴心国失败的根源所在。表面上,三国轴心似乎很是齐心,可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希特勒入侵俄国、小日本偷袭珍珠港、意大利打希腊打北非,三方都不互相通告,各玩各的,连一点协调性都没有。这三个绿豆小国一直“奋战”到了1942年才猛然发现,不知不觉,自己正在与全世界为敌呐。
好了,连火星人都知道了,小下士是一个话唠子。并且还说漏了嘴,他说:“即使美国参战,我也不认为它会形成很大的危险,大得多的危险是俄国这个大家伙。虽然我们同俄国签订了非常有利的军事和经济协定,但我宁愿依靠我拥有的强有力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
“强有力手段?”这话让一向敏感的墨索里尼听出了弦外之音。他对齐亚诺说,“看得出来,希特勒极端地反俄”。可是,他到底想要干什么呢?
很明显,墨索里尼想从希特勒口中得到更多的东西。可希特勒突然闭口不谈了,或许,他发现自己说漏了嘴。他马上岔开话题,谈起了“正事”。即:出兵北非的具体方案。
不过很抱歉,这次谈话我无法详细描述。因为,现在变成了私人谈话,连齐亚诺都无法参与。两人到底说了什么,没有人知道。甚至“正史”上的说法都是互相矛盾。
因此,我把这个话题直接转到希特勒与陆军统帅部争论焦点上面。在返回柏林之后,希特勒对为什么要出兵北非做了解释。两个方面,一个理性,一个感性。
先说理性。
当然,有一点是需要搞清楚的——陆军人士反对出兵。勃劳希契元帅仍然在做徒劳地争辩,他甚至用最激烈的态度来反对出兵。参照以往谈话模式,希特勒此时肯定会从椅子上一跃而起,与陆军总司令口沫横飞地吵上他个几天几夜。但这一次,希特勒很平静,平静到让勃劳希契都感到惊奇。因为,“大战略家”说出了一番让军事家们都无法反驳的理由。
首先,希特勒坦率地承认了自己是多么不想出兵北非。也承认了援助墨索里尼会直接削弱德军的实力。从军事上说,这是百害而无一利,可政治上呢?
希特勒继而推论道:假使墨索里尼丢掉了整个非洲,到那时,丘吉尔可以端着手枪,逼着墨索里尼,强迫他单独媾和。而罗马皇室,甚至齐亚诺,希特勒是信不过的。墨索里尼一旦垮台,意大利就有加入同盟国的危险。这话,是墨索里尼亲口对希特勒说的。他甚至说过,“意大利人民都是一群妓女,谁打赢了,他们就跟谁走”。
很好,墨索里尼这话虽然不中听,但实在是说中了意大利人的本质。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1-06 16:34:59做记号
完了,如果这是宋史看多了,不自不觉,自己也变成了流云那样的推理帝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1-06 16:37:36做记号
好像铁轨和枕木也对德军后勤影响很大
苏德战役能适当多讲讲后勤的影响么
期盼苏德战役的到来
~~~~~~~~~~~~~~~~~~~~~~~~~~~~~~~~~~~~~~~~~~~~~~~~~~~~~~~~~~
肯定要讲 这是关键。我会详细谈谈施佩尔先生的作用 我正在苦读他的回忆录和纽伦堡报告 现在许多书籍上有误解 认为德国实力比不过苏联。这直接关系到各大论坛上争论了7,8年的话题——苏德单挑论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1-06 22:22:40做记号

呵呵,准备过几日也去看看阿凡提。不知道戴眼镜看有没有影响
~~~~~~~~~~~~~~~~~~~~~~~~~~~~~~~
看3D?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1-08 19:21:18做记号
朋友占着我电脑玩星际争霸,悲剧了,内流满面中。真对不起天涯的童鞋们啊...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1-08 22:13:45做记号
连载219
承诺
感性来说,希特勒出兵是为了报恩。也许,这话说出来不大令人信服。希特勒也懂得报恩?说梦话吧。
但是,请相信我,事实确实如此,千真万确!甚至,连齐亚诺也能感受到这一点。在一次令人费解的谈话中,我们便可以看出,为什么这位翻脸比翻书还快、撕毁协议比撕卫生纸还勤的纳粹元首,会对墨索里尼有着超乎寻常的“忠诚”。
那是在一次与齐亚诺的闲聊上,这位意大利外交部长突然谈起了德奥合并问题(德国吞并奥地利)。当然,他们两人只是出于漫无目地的东拉西扯,回忆往昔。但说着说着,希特勒音调变了,他的声音变得嘶哑。当齐亚诺抬首望去,他惊奇地发现,这位平素凶神恶煞的德国元首居然哭了。齐亚诺后来写道:“希特勒动了他所特有的感情,我看到,两滴泪珠顺着他的脸暇流了下来……”
齐亚诺也许还记得,当德军于1938年突然越过德奥边境,向维也纳进军时,自己是多么的愤怒。当时,他甚至在考虑与德国开战的可能性。意大利人民更是疯狂地叫嚣着“不惜一战,也要把这些德国基佬统统赶出维也纳!”
意大利人为何会如此义愤填膺?道理很简单——意大利乃奥地利的保护国。墨索里尼很早就宣布要保证奥地利领土完整。而希特勒呢,他居然连招呼都不打一声,就把奥地利给吞了。简直没把意大利人放在眼里嘛!
希特勒当然知道此举的严重后果。事实上,他最担心的就是墨索里尼会突然翻脸。但令人惊奇的是,墨索里尼居然默认了希特勒的“违章行为”。在德军进入维也纳那天,墨索里尼拍电报来说:“致最良好的问候,希特勒先生——奥地利根本不使我发生兴趣”。
于是,在接到这份电报之后,希特勒做下了一个承诺(对意大利黑森亲王说):“请告诉墨索里尼,我将永远不会忘记这件事。……永远不会,永远不会,永远不会,不论发生什么情况。……我将永远不会忘记,不论可能发生什么情况……如果他万一需要什么帮助或者处于什么危险境地的话,他可以确信,不论发生什么事情,即使全世界都联合起来发对他,我也将坚决地和他站在一起!”
事实证明,希特勒信守了这个承诺。虽然齐亚诺一直没搞明白,为何希特勒会失态到垂泪。他甚至大惑不解地写道:“这是个多么奇怪的人啊!”
但我们稍微研究一下就会明白——因为这个道理非常简单——希特勒压根就不是德国人。他的国籍,他的出生地都在奥地利。而这次、在墨索里尼的默许下,自己的母国与“第二祖国”最终得以合并,希特勒怎能不感激到垂泪呢?现在,他留着眼泪,当着齐亚诺重申了这一承诺。
是到了报答墨索里尼的时候了。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1-08 22:16:25做记号
时间紧迫,赶出一章,明天补上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1-10 21:19:03做记号
连载220
抉择
现在许多研究二战史的人都认为,非洲战场是一个得不偿失的战场,德国人完全是在那里做无用功,徒劳地损耗了自己的实力。我赞成这种观点,希特勒这个人的确很古怪,其心理更是难以揣摩,他对墨索里尼的“忠诚”即为一例。就其做人的立场来看,希特勒的“义气”似乎颇堪嘉许,但就其整个战略而言,这种感情就变成了沉重的包袱。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希特勒并非不知道这种“义气”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可是,他既然不能阻止墨索里尼一再闯祸,而且等到他无法收场时,又不能坐视不救。这对希特勒而言,真是一种极大的痛苦。“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话可以很好地诠释出他此刻的感受。但没办法啊,谁叫他摊上了这样一个盟友呢?借用我们玩游戏时惯用的一句台词:“不怕神一般的对手,就怕猪一般的盟友”。这话实在中肯,我们马上就会看到,援助北非及希腊战役对“巴巴罗萨”计划所产生的直接影响。这种影响,后文将会提到。
但从另一方面而言,希特勒并不会过多地削弱“巴巴罗萨”中德军的实力。孰轻孰重,他是知道的。于是,他听从了陆军统帅部的建议,只派出一个轻装师(第5轻型装甲师)投入北非战场。他们的师长名叫琼汉尼斯·施特莱彻上校,一个健壮的德国汉堡人。与此同时,陆军统帅部给施特莱彻上校交代了任务,任务很简单,甚至4个字就能为其定性——“阻挡部队”。顾名思义,就是能够阻挡英军继续前进,稳住利比亚局面的部队。勃劳希契元帅的观点是,只要意大利人能在德军援助下守住利比亚桥头堡,便是万事大吉了。
但是,事情很快又发生了变化。
1941年2月1,一位早先派往北非调查局势的坦克专家,汉斯·冯·丰克少将回到了柏林。当他得知陆军统帅部只派出第5轻装师前往利比亚之后,大吃一惊。他认为,派出的部队实在太少,无法挽救利比亚的局势。一星期后,他亲自向希特勒阐述了这一观点。据希特勒一位副官回忆说,“元首感到十分震惊”。
因为,这位丰克少将言语之间非常悲观,他花了大篇幅时间描述了意大利人溃败时的狼狈模样。照他的观点,一个轻装师去了也是白搭,只是徒劳地羊入虎口,连给英国人塞牙缝都不够。他对希特勒说:“意大利人在北非根本就没有抵抗英国人的意志,我们需要的不是防御性的‘阻挡部队’,而是一支能够独立作战,可以向英军发动反击的机械化部队”。
对于这位丰克少将的观点,希特勒完全赞成。毕竟,他去过北非,比任何人都要了解局势。但有趣的是,丰克少将也因此丢了乌纱帽。因为,希特勒觉得他过于悲观,不能委以重用——此乃这位纳粹统帅一个很耐人寻味的细节——他会完全采纳别人的观点,但又会彻底不信任此人,在以后的东线战场,大家还会多次看到这样的情况。
于是乎,希特勒再次做出决定,“必须派出一支更大规模的德国部队前往非洲”。他向勃劳希契元帅解释说,“英国军队在经过长期的推进之后,在人力和物资方面肯定已经精疲力尽。如果他们碰到了精神饱满和装备精良的德国部队,就会处于一种截然不同的状态”。(这话似乎是为增兵找到了一个理由,蹩脚的理由)
他命令总参谋部,在原定“阻挡部队”的基础上,再派遣一个完整的装甲师前往北非——新组建的第15装甲师,他们还需要成立一个独立的航空大队,和一个军级作战指挥部。当然,还需要一名更高级的指挥官来全面指挥此次远征。谁能胜任这项任务呢?希特勒拿不定注意,他要求勃劳希契元帅推荐人选。第二天,人选结果出来了,俩个人——冯·曼施坦因和埃尔文·隆美尔。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1-10 21:28:38做记号
其实一战中意大利人和奥地利人在阿尔卑斯山脚下对峙了那么多年,一直攻不上去的教训,恐怕也是影响墨索里尼默认希特勒并吞奥地利的因素之一吧。
~~~~~~~~~~~~~~~~~~~~~~~~~~~~~~~~~~~~~~~~~~~~~~~~~~~~~~~~~~
意大利人不敢叫真,奥地利人95%以上都支持德奥合并。用齐亚诺话说,“向德国宣战?奥地利人肯定整个投奔敌人了”。当然,墨索里尼也比较珍惜与希特勒的友谊,他完全可以借助反对德国强大的英,法政府来插手这一事件,但他没有。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1-12 23:58:17做记号
连载221
远征
勃劳希契元帅推荐这俩个人其实很有意思。大家也许还记得,曼施坦因在递呈那个进攻法国计划时,与陆军统帅部闹得是多么的不愉快,他早就不是传统军官眼中的“自己人了”。而隆美尔呢,他压根就不是陆军统帅部的人,在1940年夏季,隆美尔战场上的两个朋友被晋升为中将,但偏偏没有他的份儿,经过仔细分析,他发现这两个人都是总参谋部军官, 隆美尔觉得自己受到了轻视,他写道:“得到晋升的都是总参谋部军官,我们这些在战场上冲杀的军人天生只能当炮灰……”
明白了吧,勃劳希契元帅推荐这两个人并不是重用他们,而是想打发他们到北非大沙漠里去嗑沙。毕竟,这不是什么美差事,是属于那种费力又不讨好的活儿。而偏偏希特勒又极其重视这俩位将军,在经过长时间抉择之后,他选中了隆美尔。(1942年,他向一位意大利外交官员解释说,“你问我为什么挑选了隆美尔,我现在告诉你,因为他懂得怎样激励部下,就象站在纳尔维克山上的狄特尔一样;对于一支在特别艰苦气候条件下战斗的军队——无论北非还是北极,这是绝对必要的”。)
事实证明,他没看走眼。
好了,好了,我们的隆美尔将军已经被丢弃在后场休息很久了,那么在法兰西战役结束之后,他一直在干嘛呢?
答案:改行当导演,在拍电影呢。
这并非开玩笑,虽然隆美尔受到了陆军统帅部的轻视,但却得到了纳粹党的赏识。在那年年末,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博士邀请他协助拍摄一部关于法兰西战役的大型军事影片:《西线的胜利》。
名义上说是协助拍摄,实际上,大部分时间都是隆美尔在亲自担任电影导演,他训练士兵们的表演技巧,并把一大群法国黑人士兵从战俘营里挑选出来,扮演从村庄里走出来投降的情景。在摄影机连续跟拍之下,隆美尔的战车又一次发起了冲锋,他的枪炮又一次喷射出火焰。他告诉黑人俘虏,脸上一定要带有恐惧的表情。举着双手走出来迎向坦克,可黑人士兵表演得总是太过卖力,他们翻着白眼,发出阵阵惊恐的尖叫声,隆美尔只好卡断镜头,通过翻译耐心地向“演员们”说戏,告诉他们,“感情戏应该表现得更逼真一些”。
日子过得很悠闲啊!在“隆美尔导演”看来,这场战争差不多已经打完了——英国不久之后也会完蛋。隆美尔当然不知道希特勒实质上已经放弃了“海狮计划”,更不知道“巴巴罗萨”计划的存在。当时,总参谋部流传着德国要卷入非洲战场的传言。隆美尔不相信,他对一位老友说:“德国绝不会给意大利提供一个人或者一个铜板”——这是元首亲口说的。这位老友接着问他,元首准备何时打败英国时,隆美尔斩钉截铁地回答说,“元首一定会把英国砸得粉碎,并用裹尸布把这个国家包裹起来!”
隆美尔万万没有想到,事情会发生180°的转变,更没料到自己会被选为这次远征的指挥官。1941年2月上旬,他请了几天假,提着从法国买回来的大包小包奢侈品,回到了奥地利的家中——他原计划参加在维也纳举行的《西线的胜利》盛大首映礼。然而,就在他回到维也纳的当天晚上,一辆大众牌小轿车停在了他家门前,一位希特勒的副官把隆美尔寓所大门敲得咚咚直响,隆美尔穿着睡衣给他开了门,这位副官脸上带着明显的歉意,他告诉隆美尔,“将军,元首与勃劳希契元帅要召见你”。
“什么时候?”
这位副官看了看表,已经深夜了。“明天吧,将军。施威夏特机场有一架飞机在等着你”。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1-13 00:28:23做记号
连载222
征程的开始
对战争无比敏感的隆美尔立即意识到:即将有什么重大的事情要发生了。第二天一大清早,他换上军装,与露西吻别。一路上,隆美尔不断地询问那位副官,到底出什么事了,元首这么急着要召见我?这位副官只是一个劲儿的摇头说不知道。于是,隆美尔下意识地认为是“海狮行动”要开始了——自法兰西战役结束之后,他的第7装甲师便一直驻扎在法国沿海地区,没日没夜地训练登陆作战。因此,隆美尔这样判断并不奇怪。
(看来,元首把整个德国、甚至整个世界都忽悠了。直到现在,仍有许多军官认为登陆作战不可避免。)
2月6早晨,隆美尔的飞机在柏林斯塔根机场着陆。勃劳希契元帅亲自召见了他。现在,隆美尔知道了,他的敌人不在英国本土,而是在非洲。他后来写到:“勃劳希契元帅授予了我一个新任务,由于盟友意大利的情势非常严重,所以派遣德军两个师到利比亚去救援他们,我被任命为这个德国非洲军的军长,并且奉命以最快速度赶到利比亚去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形”。
2月6日中午,隆美尔又风尘仆仆地前往总理府,向元首辞行。这种情形不由使人联想起在一年以前,福肯霍斯特将军拜偈总理府的场景。可喜可贺的是,在一年之后,元首先生明显进步了许多——越来越像一位深谋远虑的“大战略家”了。只见他从保险柜里极其郑重地翻出一大堆花花绿绿文件和图片,扔在了隆美尔跟前。隆美尔还以为是什么机密文件,他匆忙地翻阅了一下,原来,这全是英国与美国的周刊杂志,上面充斥着苏格兰男孩在非洲冒险经历等一系列文章。隆美尔大惊失色,敢情元首情报都来至这些国外杂志啊?
“大战略家”却极为严肃,他详细地说明了非洲目前的情况,并且告诉隆美尔说,“大家都在推荐你,他们说只有你才能很快地适应非洲战场上那种完全不同的环境……”
好了,废话我也就不多说了,反正很明显的是,希特勒显得很焦急,连隆美尔也明显感受到这次会见“十分仓促”。当隆美尔提出是否可以回家与妻子告别,顺便收拾必须生活用品时,希特勒大手一挥,“不用了,你的日常用具已经在路上了”。
那一天下午,当隆美尔从总理府走出来的时候,他又是一阵阵地头晕目眩。还好,手上至少还有一大堆画册杂志,也省得去图书馆买什么“利比亚旅游指南”。此时,隆美尔已经成了德军驻利比亚总司令(兼德国非洲军团最高指挥官)。很快,墨索里尼把他的指挥权协议书也交来了。这一切是来得是如此突然,隆美尔真是猝不及防——从隆美尔写给妻子的信中,我们便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他是多么迷茫,却又无所畏惧。
最亲爱的露:
12点45分在柏林着陆。首先会见陆军总司令,他当面指派了我的新职务,然后我才再去谒见元首。事态发展得极为迅速,我的行囊已运到这里,我只能携带最少量的生活用品。我想你可以想象得到,一下子碰到许多事情,我的脑袋里是如何地天旋地转。
所以“我们的假期”又只好缩短了。你不要感到忧烦,那是无可奈何的,我的新任务是非常的伟大,也非常的重要……
2月6日,于柏林
不过,仅仅依靠希特勒那些“可爱”的情报,肯定是不够的。2月11日,隆美尔飞往罗马,向意军最高统帅部报到,说是报到,其实是来了解情况。和这群意大利人打交道不由使隆美尔感觉有一丝尴尬,20年前,他和这些南欧人还是死敌,死在他手上的意大利士兵连他自己都数不清楚,而现在呢,他们却变成了朋友。时间啊,真是一个奇妙的事物,他可以把敌人变成盟友,盟友变为死敌。这些事情,谁能说得清楚呢?
2月12日中午,隆美尔踏上了前往比利亚首府黎波里的飞机,他迎着炽热的阳光从飞机里走出来,第一次踏上了北非的土地——这一块完全陌生的土地。白色的异域建筑物、头缠白布的阿拉伯人,以及遍地掌状的沙漠植物。
啊,这就是北非呀!
大半夜的,座在电脑前的我,突然感到激情四溢,仿佛自己也到了那个遥远的异域。请大家允许我的抒情,啊,北非!啊,北非!
我来了。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1-13 16:02:22做记号
不是讽刺,隆狐狸确实是二战中表演能力最好的元帅。
戈培尔怎么说的来着,“一个传说里的形象”。
~~~~~~~~~~~~~~~~~~~~~~~~~~~~~~~~~~~~~~~~~~~~~~~~~~~~~~~~~
同感,隆美尔确实很会炒作,一贯挑剔的宣传部长非常喜欢他,隆美尔是个摄影狂 他对儿子说,撤退的时候,我从不拍照,而那些战胜的照片隆美尔就会入雪花般得寄回国,并刊登在报纸上,戈培尔博士乐得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1-13 16:21:13做记号
楼主加油~想问下楼主或liw200兄,北非战场有什么书介绍的比较好,推荐一下。
~~~~~~~~~~~~~~~~~~~~~~~~~~~~~~~~~~~~~~~~~~~~~~~~~~~~~~~~~~~
好的,我正好晒晒资料来源,北非是一个全新的战场 有些东西要找来重头读过,因此最近更新的比较慢.大家有什么好的资料也给我推荐推荐, 北非战役我主要资料来源有:
齐亚诺日记
丘吉尔回忆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李德 哈特)
隆美尔战时文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蒂佩尔斯基希)
坦克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意大利海军作战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回顾与省思
蒙哥马利的军事生涯
阿尔明·冯·隆将军的二战评论
敌人在倾听
狐狸的踪迹
Hitler s War
丘吉尔传
另外还有乱七八糟的各种国内外网站和BBC等纪录片,和4本市面上能买到得关于隆美尔的传记,当然 我尽量会引用一手资料,二手资料譬如人物传记等尽量少用.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1-13 16:28:55做记号
自己顶顶,闪人了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1-13 22:04:00做记号
终于跟上了!刚看的时候很郁闷这得看几天啊!没想到楼主更新越来越慢,原来写一章要翻那么多资料!还忍痛拔牙,以及终身大事,够辛苦的! 顺便问下楼主法国的空军呢?你貌似一字未提啊!
~~~~~~~~~~~~~~~~~~~~~~~~~~~~~~~~~~~~~~~~~~~~~~~~~~~
法国空军是很弱小的,在本文中就马斯河上与英国人一起联合起来炸浮桥的时候雄起了一把——可惜没炸掉。
顺便说说,英国陆军少,那是因为英国把精力都花在海军和空军方面,毕竟他要保证自己几百年的海上霸权。当然另一方面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陆军伤亡太多,于是他们把希望寄托在世界第一的法国陆军身上。这很搞笑,世界第一的陆军强国和海军强国被弱小的德国打败了。
因此英国和法国各发展各的,英国有空军和海军,法国发展陆军。所以在马斯河防线被突破后,法国立马要求英国空军支援,可英国向来有留一手的习惯,把法国人给忽悠了。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1-13 22:17:50做记号
我很懒得 抄一段书吧:
法国空军在1930年取得独立军种的资格,并立即拟定了一个1000架飞机的建军计划。以后尽管眼看着德国空军在作迅速的增建,这个计划仍然一成不变直到1939年为止。原定计划建造的飞机是一种速度缓慢、乘员人数相当多、武装相当重的型式。这种飞机是在1930年设计,直到1936年才正式生产的。但到此时根据西班牙内战的经验已经发现此种设计有很大的缺陷。于是才又决定仿效其他国家的快速飞机。到1940年,这又是4年之后,而且战争也已经进行了6个月,法国仍只有500架战斗机和90架轰炸机可以算是真正符合近代化的标准。
另外 德国空军使用理念,他是战术空军,支援陆军,因此在每次重要战役里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因此会给人照成假象,德国空军真多啊,其实不然,只是德国人把把好钢用到了刀刃上,而法国空军甚至以后苏联空军则不同,他们与陆军毫无配合可言,各玩各的。譬如古德里安记载,东线战役的时候,苏联空军很多,几乎每天都会出动,但他们缺乏进攻目标,往往飞很高,看见下面有汽车有人就丢炸弹,虽然能炸死一些人,但对战术上有什么帮助呢?
而德国空军则不同,他们平时一般都不现身,但陆军一旦需要支援,他们则会以最快速度赶赴前线,摧毁敌人阵地,轰炸敌方援兵及交通线,这种支援,对陆军来讲,才是真正的帮组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1-13 22:20:19做记号
数量多是没用的,关键是看怎么使用。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1-13 22:29:53做记号
苏德战役很多时候都是这样,苏联人打得很勇敢,德军进攻受挫,这时,德国空军就会在无线电配合下轰炸苏军阵地某一点,把这里炸个底朝天,随后德军装甲部队就以此为重心,打开突破口,并以步兵顶着突破口两翼,撕开阵地。这就是“席卷”战术。
苏联在大纵深理论未成形以前,基本上是无解的。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1-15 23:02:06做记号
连载223
危局
隆美尔将军到了,可他的部队却没到。虽然墨索里尼一再吹嘘,“地中海,是咋们的海”。但实际上,全球吨位排名第5的意大利海军,愣是被小小的“皇家海军地中海分舰队”堵在港口内,一步也不敢迈出。
当然,我并不是指责意大利人有多么没用,而是想探讨一下“非洲军”的补给问题。此时,从德国发运的第5,第15装甲师已全部聚集在意大利各港口。可是呢,由于没有制海权,这两个师只能待在西西里岛上晒太阳。意大利政府声称,一直要到5月下旬之后,这两个师才能全部运抵利比亚。
5月下旬呀!我的上帝,现在不过才2月中旬。中间3个月该怎么熬呢?当隆美尔走下飞机那一刻,前来迎接的德国驻北非联络官海根格勒中尉,就忧心忡忡地与隆美尔交换了意见。他首先谈到了意大利人溃败问题,他说:
“自1月4日巴尔迪亚要塞陷落以来,意军一直都在撤退。1月22日,托布鲁克港陷落,3万名意军被俘;2月7日,班加西港(利比亚第一大港口城市)也落入了英军手中,1万多名意军投降。自12月7日以来,意军一共损失了14万名士兵(其中,被俘者高达13.8万),格拉齐亚尼元帅的意大利军团实质上已经不存在了。剩下的,只是一些残兵败将,他们此刻正以全速向的黎波里撤退。英军先头部队很有可能在几天之后,攻入的黎被里城外围防线”。
隆美尔后来写到:“海根格勒中尉又大致说明了意大利军队组织情况,同时告诉我意军溃不成军的情形。意军士兵丢弃了他们的军械和弹药,不顾一切地向西逃走。在逃走过程中,秩序极为混乱,他们为了爬上已经超载的汽车,甚至互相开枪射击。在的黎波里的军人,士气已低落到了最低点。意大利军官都已经捆好了行李,希望能够早日撤回意大利去”。
这,便是隆美尔所要面临的现状。
当然了,好消息还是有的——就在隆美尔达到的黎波里前两天,“逃跑元帅”格拉齐亚尼老先生终于被墨索里尼解职了(早就应该这样做了)。接替他的是加里波尔将军,一个白发苍苍的意大利北方人。名义上,他是隆美尔上级,可实际上他根本指挥不动隆美尔。在第一次见面中,双方矛盾就暴露了出来。用隆美尔的话说,“加里波尔将军在经历大败之后,他几乎丧失了勇气”。当隆美尔谈起有必要在的黎波里东边建立一道纵深防线时,这位意大利人只是耸耸肩膀反驳说,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你认为英军会给我们建立一条新防线的时间吗?
隆美尔利用地图,把自己的防御计划耐心地解释给他听。隆美尔说:“后面就是大海,我们还能往哪撤退呢?当务之急是应当在德国空军支援下,把所有溃退下来的士兵全部召集起来,保卫的黎波里地区。照我的判断,假使英军发现前面已经没有阻力,一定会继续向前推进;不过,当他们感觉到又要展开另一次苦战时,可能会暂停攻势,而先行建立他们的补给线。我希望能利用这一点时间,逐渐增强我们的实力,一直到我们能够击退敌人的进攻为止!”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1-15 23:05:51做记号
其实从根本上说,隆狐狸进攻埃及干什么呢?好好的在利比亚搞弹性防御就好了
~~~~~~~~~~~~~~~~~~~~~~~~~~~~~~~~~~~~~~~~~~~~~~~~~~~~~~~~~~
呵呵 老兄你意思是元首应该选择曼施坦因,让他玩弹性防御咯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1-15 23:44:34做记号
连载224
迷局
此乃隆美尔将军原话。照理说,他的观点入情入理,可这位意大利将军依旧不感兴趣,他冷冷道:“这可能吗?你最好亲自到那里视察一下”。
隆美尔听懂了这句话的弦外之音,他后来写到:“加里波尔将军觉得我刚到此地不久,并不了解这个战场实际困难”。看来,指望这群不靠谱的意大利人是不行了,一切只能靠自己。他在一份写给希特勒的报告中写道:“如果英国人不考虑伤亡,立即向的黎波里推进,我们整个局势将十分严重;假使意大利人连的黎被里城外围防线都守不住,那么这个援助是否就太迟了呢?”
这封信也许起了一点作用。2月14日,第一艘德国运兵船抵达了的黎波里港——他们包括一个侦察营和一个反坦克营。隆美尔把这些部队匆匆开上前线,并命令部下在的黎波里南面5公里远的一个小工厂内,迅速制造假坦克,以“壮大”这支部队的声势。这些假坦克全部装在德国大众牌轿车身上,从外表看来,几乎可以乱真。为了欺骗英军空中侦查,他还命令一些卡车和摩托车跟在这些假坦克后面,绕着的黎波里环形防线走来走去。而真正的坦克则在夜幕掩护下,偷偷开进沙漠中隐藏起来。据第五轻装师战斗日记记载:“从窃听到的英军电台报告说,发现大量德军中型坦克。”实际上隆美尔最清楚了,英国人所说的中型坦克不过是大众牌汽车而已。
仅仅这样做,隆美尔并不过瘾,他打算继续玩弄花招。当2月下旬,第5轻装师的一个装甲团在的黎波里港登陆时,德军举行了检阅仪式。好奇的意大利人和当地阿拉伯人很早就聚集在的黎波里议会大楼前,等待着一睹德国军队的风采。
入城情景大致是这样的:随着德国坦克在利比亚首府滚过的轰隆声,带来了一片可怕的寂静,随后,人群中传来了雷鸣般的喝彩声。可是,随着时间流逝,围观群众发现,德国这个装甲团数量似乎不可计数,没完没了地在大街上轰鸣。随同隆美尔检阅的意大利军官站得腿都快发麻了,这个装甲团仍没有走完。实际上,这是隆美尔做了手脚,他已巧妙地在暗中做了布置,他让那些坦克围着市中心大厦转了好几圈,目地就是让收集情报的英国间谍猜不出德军的真实实力。
好了,好了,现在把戏也做了,戏也演完了,可令隆美尔迷惑不解的是,韦维尔将军仍然没有推动他的攻势。3个月来一直都气势汹汹的英国部队,如今就像是瘫痪似的,停在了的黎波里港外面。一开始,隆美尔还以为韦维尔是在集中物资,组织补给线,可一直等到3月4日,隆美尔发现,英军不但没有进攻,反而是后撤了!隆美尔彻底懵了,韦维尔到底在搞什么飞机?
事实上,韦维尔将军并非不想进攻,而是那位可爱的“业余战略家” 温斯顿·丘吉尔首相想入非非的老毛病又犯了。我们马上将会看到,丘吉尔会以一次堪与希特勒在敦刻尔克突然叫停相“媲美”的表演。
这次表演如果刨根究底来说,也许过于复杂,估计几千字也叙述不完。因此,我用最简单一句概括就是:“丘吉尔想派遣一支远征军到希腊去”。
翻开丘吉尔回忆录,我们将会看到,自从英国被赶出欧洲之后,丘老先生几乎无时不刻都在梦想着“反攻大陆”。前文也曾说过,早在1940年末,丘吉尔就向希腊政府施加压力,但被希腊首相默塔克塞斯将军拒绝(见连载198)。
但历史偏偏如此巧合,1941年1月29日,年老体弱的默塔克塞斯将军突然暴病身亡。丘吉尔乐了,他一刻也不耽误,再度向希腊政府施加压力,这一次,希腊政府同意了。丘老先生一刻也不耽误,他给韦维尔将军下命令说,“停止进攻!主力部队立即登船前往希腊”。——俺们要反攻大陆咯。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1-16 00:14:21做记号
俺收藏的一些图片~~
左边那位就是加里波尔将军

与加里波尔将军一起检阅德军部队

与意大利人交谈,注意隆美尔胸前勋章

这是第5轻装甲师第39反坦克营的士兵

初到的黎波里港的照片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1-16 00:22:34做记号
O(∩_∩)O
后面是的黎波里港里意大利军舰

德军从的黎波里港卸下物资

同上

卸下88MM高射炮?一直很奇怪,英军为什么不轰炸的黎波里港,难道是为了城里的阿拉伯人着想?

的黎波里港虽然离西西里岛近在咫尺,但大家注意看,中间马耳他岛的位置太奇葩了,它就在两点垂直之间,这里有良好港口提供给地中海分舰队停泊,岛上也有皇家空军驻扎,这就给非洲军后勤补给一直存在威胁

直达记号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15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7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版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8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版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9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版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13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14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16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17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18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19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20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21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23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 [近代风云]国军抗日二十五大主力及其名将_第1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版 [经济杂谈]天涯海神心血之作《金融幻象》上市(连载中)_第1页_经济论坛_读天涯脱水版 [国际关系]地缘看世界2——中央之国的形成_第1页_国际观察_读天涯脱水版 中国需要唐骏,不需要学历_第1页_天涯时空_读天涯脱水版 [右岸文字]LES也有潜规则?被美女经理GOING不知所措_第1页_一路同行_情感人生_读天涯脱水版 [职业经历]前微软员工披露唐骏鲜为人知的内幕(转载)_第1页_职场天地_财经科技_读天涯脱水版 [经济杂谈]《杂谈》:棒打欧元之后, 索罗斯将剑指人民币!!_第1页_经济论坛_读天涯脱水... [右岸文字]LES也有潜规则?被美女经理GOING不知所措_第1页_一路同行_读天涯脱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