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14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5 13:41:22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12-12 14:20:10做记号
喝了点小酒,混混沌沌的发了,突然发现没分段啊,两章的文章.....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12-12 21:14:50做记号
战后朱可夫对艾森豪威尔说过,苏联最危险的时候不是41年的秋天,虽然那时德军打到离莫斯科不到40公里的郊区,而是42年的春夏之交,那时的苏联人力、物力供应已经达到了极限,按当时集体农庄书记的话,就是“农庄地里的每一棵草都支援前线了!”。而当时苏军主动发起的从北至南的进攻,全都失败了,北方的列宁格勒方面军损失惨重,军区副司令弗拉索夫上将被俘,后来叛变与德国人合作。南方乌克兰哈尔科夫战役干脆一边倒,超过20万军队被俘,铁木辛格元帅从此再也没有受过重用。形势非常危急,朱可夫原话是,当时如果德军戟得再猛烈一些,苏军就要崩溃了!所幸德军从兵力和物资上更加困难,才让斯大林喘了口气。美英虽没有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但援助苏联的各种物资的确是前所未有,在当时起到了巨大作用。朱可夫回忆录里本来有过高度评价,但在出版时被河蟹掉了。只是后来才不太情愿地承认。
~~~~~~~~~~~~~~~~~~~~~~~~~~~~~~~~~~~~~~~~~~~~~~~~~~~~~~~~~~~
具体情况大致是这样,原来读多了国内很多“教科书”式读物 认为德国怎么和苏联打啊 没法赢 后来看了西方及俄罗斯近期出版的书后才发现 苏联的困难其实并不比德国少 毕竟德国的真实实力是在传奇滴施佩尔先生和进入总体战后才爆发出来 而苏联是1941年就总体了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12-13 15:24:05做记号
曾经有观点说苏联的武器简单,但是易修理,他们的武器思想是武器比人命更加重要,坦克设计简单易修,但是对于坦克乘员的生命不是很关注,而相对德国则相对更加注重武器的性能和对于士兵的保护,这个论点是否正确,还有苏军这种战争理念在苏德战争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什么程度?
~~~~~~~~~~~~~~~~~~~~~~~~~~~~~~~~~~~~~~~~~~~~~~~~~~~~~~~~~~
我曾看了一文章,他论为什么开战时苏联有2.2万辆坦克 这么庞大的数字是哪来的? 考证说 那是因为那些淘汰的坦克苏联人也不会扔掉,再烂能开火就行 因此那个英国人下定义说:苏联人迷信暴力,对人海战术情有独钟,这是他们的民族性格使然。。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12-13 15:29:13做记号
而欧洲人就无法理解了,比如开战时 德国只有不到3000辆坦克 比法兰西战役多出不过800辆,但是其中1—2号坦克基本上被淘汰得差不多了 主力坦克大为4号,如果换成苏联人
1——2号绝度是舍不得丢的 拿来凑数量 因此欧洲人说苏联人野蛮 人性淡漠 呵呵 很有意思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12-14 04:18:14做记号
失眠了 半夜起来自己顶贴 O(∩_∩)O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12-14 16:52:35做记号
请假条 ,今天眼镜儿掉啦,没法更新啦 明天配新的再接上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12-15 09:19:29做记号
连载204
决断
这场生动的“防空洞辩论”并没有结束。说来也好笑,实际上,里宾特洛甫与希特勒的政治目标并不一致。后来在纽伦堡审判中,里宾特洛甫曾对提审他的法官们大倒苦水,他说:“其实,从一开始我就不支持元首进攻俄国……”
这是实话。如果说希特勒要求苏联南进,是想借英国之手除掉苏联。那么,里宾特洛甫就是真心实意地希望与俄国结盟了。因为,里宾特洛甫是一位极端仇英份子,他巴不得看到这个帝国土崩瓦解,分崩离析。
据记载,里宾特洛甫曾这样恳请过莫洛托夫,他说,“关键问题是,苏联是否愿意在消灭英国这一伟大事业中,同我们合作”。
莫洛托夫没有正面回答,这位面无表情的苏联外长只会像复读机一般,反复重申苏联政府“对印度洋没有一点儿兴趣”,“我们只想确定在东欧及巴尔干利益”之内的老话。
由于考虑到如何向斯大林同志交差,莫洛托夫也同样带着恳求的语气说,“如果里宾特洛甫先生能回答这些问题,我将不甚感激”。
但是,里宾特洛甫什么也答不上来。他总不可能对莫洛托夫说,孩子别天真了,你再想着讨要东欧的话,元首明儿个就来爆你菊花。
大家也许看过美国电影《教父》。在影片里,老教父维托·克里昂曾说过一句台词,他说,“永远不要让你的敌人知道你在想什么”。
这话,放在这场莫洛托夫柏林之行上尤为恰当。没错,论辩才,莫洛托夫是赢了,他妙语连珠,咄咄逼人。往往能把里宾特洛甫,甚至希特勒辩得哑口无言。但实际上,莫洛托夫却输了,而且输得很惨,因为他暴露了自己的意图。
当11月14日,希特勒读到“防空洞辩论”书面汇报时,他被惊得瞠目结舌。希特勒承认,他原本打算让苏联签署“四国条约”,等彻底解决英国问题后,再回头来收拾俄国。但苏联人太顽固,野心太大,双方思想方面的鸿沟太深了……
好吧,既然你们欲壑难填,那我只好用死亡来终结你们。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12-15 09:51:14做记号
更新有点少,主要是查资料的缘故,晚上再继续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12-15 12:04:38做记号
连载205
此时此刻,希特勒已不再犹豫。他甚至怀疑,苏联人如此不愿意南下印度,难道是与伦敦政府有某种秘密协定?
此后不久,希特勒私下对纳粹党秘书马丁·鲍曼说的一番话就更露骨了。他说,“莫洛托夫来访使我相信,斯大林迟早会抛弃我们,投靠敌人。在芬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等问题上,我绝不会在苏联的讹诈面前屈服”。另一方面,作为欧洲守卫者和保护者的第三帝国,怎么会眼睁睁地看着这些日耳曼友邦,白白牺牲在共产主义的祭坛上呢?希特勒最后得出结论,“不管怎么说,与俄国交战势在必行,我们必须在苏联重工业体系形成之前,将其击败!”
从这一点来说,希特勒头脑清醒,看清了问题本质。的确,俄国实乃英国“潜在的盟友”。道理很简单,假如德国执意不肯在东欧问题上让步,斯大林必会恼羞成怒,用武力讨来。希特勒认清了这一点,用他自己的话说,“敌人要逐个逐个消灭”。至少,一定要在美国参战前,解决俄国问题。只要夺得了俄国的资源,就算美国参战也不怕了。
肯定有人要跳起脚来骂了,希特勒进攻俄国是个昏招,希特勒是个傻子,楼主居然说希特勒攻俄是对的,完全是在满嘴跑火车。
没错,希特勒的确是个傻子,假如希特勒仅仅是为了罗马利亚石油,及芬兰木材资源不肯放手东欧的话,其实他完全可以不这样做。因为,英国控制下的中东石油比罗马利亚石油多上许多许多。
换句话说,这不仅仅是利益问题。而是原则问题。
说不堪一点,希特勒完全可以放开东欧的利益,与斯大林狼狈为奸,结成真正的“四国联盟”。可是,他极不愿意看到东欧小伙伴被苏联蚕食。用他自己的话说,“决不会让这些友邦白白牺牲在共产主义的祭坛上。这种行径是无耻的;若这样做,我们必将遭到历史的惩罚;无论在道义上还是在战略上,这都是一着臭棋”。 直到很久之后,希特勒还做着这种白日梦,正如一个英国作家所形容那样,“象一个不愿承认自己害着单相思病的恋人那样,徒劳无益地抱着这种幻想”。当1941年12月7日,日本参战时,这种幻想仍然在脑际徘徊,希特勒忧伤的悲叹道:“多么奇怪啊,在日本帮助下,我们摧毁了白种人的远东阵地(新加坡,香港)——而英国却和那些猪猡布尔什维克联合起来毁灭欧洲!”
无论如何,对希特勒来说,决心已下,就无后退余地。这应该是个最大的讽刺——他原拟消灭布尔什维克共产主义,并以此作为奉献给欧洲文明的厚礼。但是,最后反倒把他自己拖入了地狱。
但是,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周,他承认,自己从未后悔。
11月下旬,希特勒向陆军总参谋部下令,正式启动攻俄计划。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12-15 12:12:32做记号
本说晚上更新 有空 就现在发啦 没眼镜片儿,离着屏幕10厘米的距离敲字 少发了一段。。加到下章吧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12-15 12:20:12做记号
从电影《兵临城下》我们可以看到德国的运兵列车都是卧铺
~~~~~~~~~~~~~~~~~~~~~~~~~~~~~~~~~~~~~~~~~~~~~~~~~~~~~~~~~
老兄,其实都是一样的闷罐车 德国火车条件稍微好点罢了 托德博士在1941年12月亲眼看到火车里冻死的德国兵,而他自己座在有暖气车厢里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12-15 15:20:54做记号
好的 ,谢谢liw200兄指正,关于中东及非洲产油的问题,阿诺德·托因比在战时中东有一番考证,中东产油量当时确实不是世界第一,是刚刚起步,但已知油储存量当时已经证明了是世界上油田最密集的地方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12-15 15:23:17做记号
最近在重读David Irving的Hitler's War。此公可以算是西方首屈一指的希粉和第三帝国的专家。 他的观点就是,希特勒的vision从<我的奋斗>起,就没有改变,德国的“生存空间”只能从东方,也就是苏联那里去夺取。 其实就这么简单,其它的都是权宜之计,用来蒙骗对手的。 而且他要在他六十岁之前,在他决策能力衰竭之前,完成这一目标。
~~~~~~~~~~~~~~~~~~~~~~~~~~~~~~~~~~~~~~~~~~~~~~~~~~~~~~~~~~~
David Irving对希特勒解析得不错,只是在犹太人问题上太偏激了 怪不得被抓监狱里,他居然认为希特勒对屠杀犹太人一事一无所知,Hitler's War也是我很好的一部资料来源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12-15 15:27:57做记号
希特勒也未必信任日本人,对墨索里尼的信任度恐怕也很有限
~~~~~~~~~~~~~~~~~~~~~~~~~~~~~~~~~~~~~~~~~~~~~~~~~~~~~~~~~~~
我认为 希特勒瞧不起日本人是真,对日本倒很信任 对墨索里尼也很信任,连钮先钟先生都很惊奇,他说,希特勒对这位前辈之照顾,真让人惊讶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12-16 04:07:02做记号
瑞典作为一个中立国,在二战中帮了德国很多忙。1是他的铁矿,二是瑞典出产的优质轴承,是德国战争机器不可缺少的。即使现在,瑞典人都被其他北欧国家如挪威、丹麦人所不齿,认为他们是纳粹的帮凶。
~~~~~~~~~~~~~~~~~~~~~~~~~~~~~~~~~~~~~~~~~~~~~~~~~~~~~~~~~~~
瑞典是日耳曼人嘛,对德政策持同情且观望态度 对英国也有好感 他的铁矿石一直到1944年8月迫于同盟国压力 才不再向德国出口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12-16 12:58:35做记号
可以看出,巴巴罗萨刚开始,一切都很顺利的时候,希特勒就发现极大地低估了红军的实力,颇为后悔,但已骑虎难下。
于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种族及意识形态的血腥对决开始了。
~~~~~~~~~~~~~~~~~~~~~~~~~~~~~~~~~~~~~~~~~~~~~~~~~~~~
希特勒对古德里安的原话是:假使我知道你所列举的苏联坦克数字是真的,那么也许我就不会发动这场战争了。 希特勒为情报部门的失策而感到颇为后悔,但绝非意识形态。
同样是David的 Hitler War :
希特勒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周里回忆说,“斯大林对这些倒是标上了所有权。他要君士坦丁堡、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还有芬兰.... 希特勒现在最终作出了可怕、然而无可挽回的决策,他对此从未反悔,直到最后被击败陷入虎口之中。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12-17 10:16:12做记号
连载206
21号元首密令
攻俄计划在暗地里执行,但是表面文章,还要接着演下去。在为莫洛托夫送行时,希特勒拉着这位外交部长的双手,深情道:“我认为,斯大林是一位非常伟大的历史人物,是可以载入史册的历史人物”……“所以,我请你,莫洛托夫先生,向斯大林先生转达我的问候。当然,我更希望有机会能与斯大林先生见上一面……”
希特勒表情迷人,演技逼真,整儿一个奥斯卡影帝——本来莫洛托夫还在为双方未达成协议而感到懊恼,可希特勒的举动却把他感动到不行。在返回莫斯科后,莫洛托夫便开始大谈他的柏林见闻,他加油添醋地渲染了一番希特勒对斯大林同志的崇敬之情。斯大林的德语翻译后来写道:“斯大林在听了希特勒夸赞后颇感自豪……”另一方面,在谈到德国侵苏可能性时,莫洛托夫更是拍着胸脯保证道,“这是绝不可能的事情”。他说:“战争也许将来要爆发,但不是现在,也不是明天……”
那到底是哪天呢?他自己心里也没底。
莫洛托夫继续侃侃而谈,他认为,英国并未被打败。道理很简单,如果真被打败了,英国轰炸机怎么会飞到柏林上空来扔炸弹呢?希特勒完全是在吹牛。据说,莫洛托夫还当着斯大林的面,把里宾特洛甫嘲弄了一番,并惹得这位苏联最高统帅哈哈大笑——莫洛托夫学起了里宾特洛甫躲防空洞的狼狈模样。
结合莫洛托夫讲出来的各种细节,斯大林做出了判断。他认为,苏德关系似乎“并不十分紧张”。虽然希特勒先生有些小气,有点儿赖皮……但既然英国并未被打败,按照这个逻辑,苏联的谈判地位;或者说谈判筹码,仍比德国强得多。
因为,德国战略物资的储备量很低,甚至储备的锡和钢在1939年就已经消耗殆尽。同时,德国生产不出炼钢用的钨、铬和镍。一旦苏联中止供应,你们德国人拿什么与英国抗衡呢?斯大林相信,德国最终将被迫向他让步。换句话说,等到那位糊涂且小气的希特勒先生认清形势之后,肯定会倒过头来求他。
几乎就在斯大林同志想入非非同时,德国攻俄计划却已经被提上了日程。11月28日至12月3日,德国陆军统帅部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演习——主要是在保卢斯将军指导下的棋盘操演,包括对俄国的模拟进攻。
12月5日,三个集团军群的参谋总长会见了希特勒、勃劳希契和哈尔德。到这时,勃劳希契和哈尔德提议,采用拿破仑攻俄模式,即:集兵一路,直取莫斯科城。勃劳希契认为,进攻莫斯科将吸引敌主要兵力,迫使其与之决战。同时,这也是陆军统帅部一贯老传统—— “一战定胜负”。
可是,希特勒对此充耳不闻,他甚至嘲笑勃劳希契是一个“脑子石化的腐朽者”。 希特勒说:“莫斯科并不重要,他的兴趣在于布尔什维主义的滋生地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这两个巢穴一旦被捣毁,布尔什维主义也就死亡了”。
勃劳希契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他站出来反驳道:“这是政治家的目标,我们军事家只考虑如何消灭苏军主力!”同时,他对德国空军是否有力量两线作战,表示怀疑。
不料,希特勒却冷嘲热讽地告诉他,如果对苏作战打得不长,德国空军便能够在两条战线上作战。换言之,这要取决你们陆军表现如何了。
希特勒这种尖酸刻薄地态度让陆军将领们感到愤恨。总而言之,希特勒的战略是,兵分数路,包围并消灭边境上的苏军主力之后,才能继续向纵深挺进,但莫斯科不是主要目标。最后,希特勒命令必须重新拟定计划——按他所强调的那样拟定。
这位“前下士”是如此固执,勃劳希契只好垂头丧气地走了。12月18日,在陆军参谋总长哈尔德将军主持下,这个修改后的进攻计划呈给了希特勒。大家都知道了,这个计划就是后来的“巴巴罗萨”。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12-18 17:17:40做记号
连载207
圣战?
在意大利语中,“巴巴罗萨”意为红胡子。这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大帝的绰号。仔细想想,“巴巴罗萨”这个代号其实很不吉利。因为这位德国皇帝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中,因不幸意外落马,掉入河中活活淹死了。
虽然这位哥们死得窝囊,但也阻挡不了希特勒成为他的疯狂粉丝。现在,希特勒准备效法这位皇帝,进行他自己的十字军东征;消灭他眼中的异教徒——布尔什维克苏联。
因此从一开始,这个代号便给这场战争涂上了一层“圣战”色彩。在许多德国人写的回忆录中,那些参加过东线战役的党卫军老兵仍这样称呼它。他们文章开篇一般是这样的:“在与布尔什维克主义圣战中……”.
嗯,不和谐,很不和谐。
同时,希特勒这位老教唆犯也在鼓吹这种思想。在一次对高级军官的训话中,希特勒这样说道:“我们必须忘掉士兵之间的怜悯之心,一个共产党员在战前战后都不可能成为朋友。这是一场灭绝战争!”(1941年3月30日)
“这绝不仅仅是一场军事冲突,而是一场意识形态间的生死对决……作为人民‘压迫者’的犹太布尔什维克知识分子,一定要被彻底消灭掉!”(“巴巴罗萨”行动准则,1941年3月3日)
在这种思想指引下,希特勒发布那条臭名昭著的《政治委员命名》就不足为奇了。这个命令指示:“一旦抓获苏联军队中的政治委员,便可不经审判,直接枪杀”。甚至,这种做法可以不用军官插手,每一个德国士兵都可以这样做。
政委……这个……好像是我们最不陌生的职业。顺溜中喊得最亲切的台词。当时,苏联营级以上各级军官中,都有一名政委。他们是一批忠诚可靠的共产党员,在军队中,他们的级别和职权与军官相同,对所属官兵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战斗力负责。这样的政治军官权力极大,甚至可以否定指挥官的命令(与中国差不多)。
一般来说,政委在指挥艺术上比不过真正的军官,如协调不好,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譬如,一位军官因战术部署要求部队稍稍后撤—— 一般都是撤到易守难攻的阵地上去。可政委就会出来干涉,认为这是畏敌,不允许后撤。在战争初期,许多苏军就是这样不明不白的被德军包围了。
不过,政委的积极作用在于,可以鼓励士兵的抵抗决心。因为他们明白,被德国人抓住是死,当逃兵也是死,因此异常顽强。当时,苏联老百姓文盲很多,说不好听一点,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冯·梅林津将军在他回忆录中大惑不解地写道:“俄军部队不怕流血牺牲一次又一次地击退德军的冲击,但是遇到对方一个小小的突击群,却突然逃窜。有时,俄军步兵部队刚听到枪响就慌了神,但第二天同是这个部队又勇猛顽强地投入了战斗”。
冯·梅林津将军把这种现象归纳于苏联人生性反复无常。但他不知道,在这些部队背后,是政委在起作用。只要经过“思想爱国再教育”,同一支部队,在第二天就可以爆发出惊人战斗力。
而在希特勒看来,苏联政委,或者说是苏联共产党,“是在传播与国家社会主义背道而驰的思想”,因此必须消灭掉。换句话说,一个接受了共产党教育的人怎么可能成为纳粹党的朋友呢?
东线战场之所以如此残酷,也许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12-18 20:11:02做记号
我也认为南方比莫斯科更重要。
不知道楼主的认识,是和元首一样,还是和陆军统帅部相同?
~~~~~~~~~~~~~~~~~~~~~~~~
我认为合围苏军主力才是正途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12-18 22:13:39做记号
希特勒一句话说得对,时间对英国有利,他明白 真正的敌人是英国或者说是丘吉尔。
但是希特勒又说了一句,等拿下苏联之后,时间就对德国有利了。德国有了俄国的资源 还怕什么呢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12-20 13:59:28做记号

连载208
妙文
上面讲意识形态。现在,我们来看看“巴巴罗萨”计划本身。由于这个计划在历史上的重要性,故需要详加解剖一下。而且,就其“巴巴罗萨”本身而言,正如一位英国历史学家说得那样:“这是一篇妙文”。
因为,这个计划妙就妙在,你根本不知道它在说些什么。甚至,让人一度产生杂乱无章之感。譬如,指令开头就是牛逼哄哄一句:“德国国防军必须在对英战争结束之前,以一次快速的远征将苏俄击败!”
可是,到了“总目标”一栏中,这个指令又含糊不清,甚至前言不搭后语起来。因为,希特勒写道: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要沿伏尔加河——阿尔汉格尔斯克一线,建立一道屏障,以对付俄国的亚洲部分”。
换言之,希特勒的总目标又变成了“占领俄国的欧洲部分”,而亚洲部分不予以占领。在那年11月份,党卫军首脑海因里希·希姆莱就向希特勒提出了一个奇特的论调,他说:“俄国亚洲部分受蒙古族血统影响,无法将他们分开,住在这里的俄国佬即不能算纯粹的欧洲人,也不能算纯粹的亚洲人,因此,必须按混血民族处理”。
希特勒同意这个观点,他认为,等德军占据伏尔加河一线后,这些人就应该被驱逐到西伯利亚去,让他们自生自灭。希特勒说,“将来,我只需在那里驻扎50—60个师,俄国就是我们东方的印度!在这儿,我们将拥有取之不尽的资源”。希特勒在“巴巴罗萨”中写道:“如若苏联还不投降,可由空军来摧毁俄国残存在乌拉尔的工业区……”
可笑的是,在指示海、陆、空三军的各项任务中,希特勒又开始胡言乱语起来。他头衔很多,考虑的问题更多。一位西方史学家曾这样写道:“希特勒时而化身为实业家与经济学家,时而化身为最高军事统帅,时而又变成了下至军一级的陆军指挥官(他讨论了2、3个师的细节问题),时而甚至成了‘飞行员希特勒’,因为他居然跑去指示德国空军如何保障渡口安全”。最后,他又当了一回‘扫雷兵希特勒’,因为他要求:在消灭俄国舰队后,海军应保障波罗的海上交通畅通无阻,通过扫雷来保障北方集团军群的补给。
更可笑的还在后面呢,希特勒指示:陆军必须占领列宁格勒,让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失去出海口。在南方,顿涅次盆地因为军工业集中,地位十分重要,也应当占领。同时,莫斯科也要占领,希特勒写道:“迅速进抵莫斯科。攻占该城,意味着政治和经济上的一个决定性的胜利,此外,还意味着苏俄丧失了最重要的铁路枢纽”。
问题来了,写到这里,我真想请教一下希特勒先生,这么多目标,到底哪个最重要呢?或者说,哪一个目标应当优先占领呢?是率先占领工业区,还是率先摧毁苏军主力?这个问题,古德里安将军很早就产生过疑问,古德里安坦诚道:“应当率先摧毁苏联主力!”可希特勒却嘲笑说:“我的将军们对战争经济方面都一无所知”。后来,古德里安将军在他回忆录中很不服气的写到:“他似乎不懂,只要军事上的彻底胜利,其他方面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可是,希特勒根本听不进去,面对陆军统帅部的质疑,他不屑一顾。只要哪位将军跟他讨论军事方面的问题,他就会用经济,甚至政治上的问题来反驳对方——反正,希特勒的思路归根结底就一句话:我,希特勒是个大战略家,是个全才,你们这将军看问题都太片面啦。
就这样,这项“巴巴罗萨”指令包含了许多互不关连的目标,哪一个也得不到优先。在东线战场头两年中,德国陆军便在这些目标上转来转去—— 一会儿是莫斯科,一会儿是斯大林格勒,一会儿甚至打到了高加索油田。希特勒似乎什么都想抓住,但到头来他会发现,自己什么也抓不住,或者说,眼看就要抓住,他便莫名其妙地突然转到别的目标上去了。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12-20 14:03:03做记号
附录:枯燥乏味而又不知所云的“巴巴罗萨”计划(原文):
第21号指令 “巴巴罗萨
领袖兼国防军最高司令 领袖大本营
国防军统帅部/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国防处一组 1940年12月18日
1940年第33408号绝密文件
只传达到军官
第21号指令 “巴巴罗萨[注]”方案
德国国防军必须准备在对英国的战争结束之前即以一次快速的远征将苏俄击败(“巴巴罗萨”方案)。
为此,陆军必须动用一切可供使用的部队,但有一个条件,就是必须保卫已被占领的地区免遭突然袭击。
对空军来说,重要的是,应抽出强大兵力支援东方战局中的陆军,以期加快地面作战的进程和尽可能减少敌空袭对德国东部地区造成危害。集中兵力兵器于东线的限制条件是:由我方控制的整个作战地区和军备工业区必须得到充分的保护,不可停止对英国特别是对其补给线的攻击行动。
在东方战局期间,海军仍以英国为主要作战对象。
我将根据情况在对苏俄作战开始之前8个星期命令军队开始集结。
准备工作,将需较长时间;如果尚未开始,那么现在就必须着手进行,并且务必在1941年5月15日以前完成。
但是,切切不可暴露进攻企图。
三军总司令部的准备工作必须着眼于以下各点:
I、总企图:
装甲部队应果敢作战,楔入敌深远纵深,歼灭部署在俄国西部地区的俄国陆军主力,阻止其有作战能力的部队撤至俄国纵深地区。
然后。务必快速追击以形成这样一条战线:俄国空军从该线出发将不再能攻击德意志帝国的领土。作战的最终目标是,大致在伏尔加河——阿尔汉格尔斯克一线,建立一道针对俄国亚洲部分的防线。这样,以后若有必要,可由空军来摧毁俄国残存的乌拉尔工业区。
在此作战过程中,务必使俄国波罗的海舰队迅速丧失其基地。从而也丧失其战斗力。
作战一开始就必须对俄国空军进行强有力的打击,阻止其有效地参战。
II、可能的盟国及其任务:
1、在我作战之两翼,可望罗马尼亚和芬兰积极参加对苏俄的战争。
当上述两国参战时,以何种形式将其军队置于德国指挥之下,国防军统帅部将在适当的时间进行磋商并作出决定。
2、罗马尼亚的任务是:至少在进攻开始阶段,以战斗力强的部队支援德军南翼的进攻;牵制非德军作战方向上的敌人;此外,在后方地区遂行支援勤务。
3、芬兰应掩护由挪威调来的德军北方集团(第21集群 [ 译者注:该集群相当于集团军一级。 ] 一部)实施展开,并与其协同作战。此外,还担负攻克汉科的任务。
4、至迟自作战开始时起,瑞典的铁路和公路有可能供德军北方集团开进之用。
III、作战的实施:
一、陆军(我批准呈报的计划):
在被普里皮亚特沼泽地分隔成的南、北两个战区中,应将主力用于北部。在这里计划投入两个集团军群。
在这两个集团军群中,南部集团军群——在整个战线的中央——的任务是,以特别强大的装甲兵团和摩托化兵团,从华沙周围及其北部地区实施突击,粉碎白俄罗斯境内的敌军。从而创造条件,使快速部队的强大兵力转而向北,协向从东普鲁士向列宁格勒总方向突击的北方集团军群,歼灭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敌军。只有在完成此项紧急任务并继而占领列宁格勒和喀琅施塔得之后,才可实施旨在攻占重要交通枢纽和军备工业中心莫斯科的进攻行动。
只有当俄国的抵抗力异常迅速地出现崩溃时,才有理由同时进攻两个目标。
在东方作战期间,第21集群的最重要任务依然是保卫挪威。其余兵力,在北部(山地军)首先应保卫佩萨莫地区及其矿井,以及北冰洋通道,以便尔后与芬军一起向摩尔曼斯克铁路实施突击,切断摩尔曼斯克地区的陆路补给线。
德军能否以较强兵力(2到3个师)从罗瓦尼埃米及其以南地区出发实施这一作战行动,取决于瑞典是否准许使用其铁路实施开进。
芬兰陆军主力的任务是,配合德军北翼的推进,在拉多加湖西侧或两侧实施进攻,以牵制尽可能多的俄军兵力,并占领汉科。
在普里皮亚特沼泽地以南的集团军群,应力求在向心作战中,以强大的翼侧部队全歼尚在第聂伯河以西乌克兰境内的俄军兵力。为此,应从卢布林地区出发,向基辅总方向实施主要突击;而位于罗马尼亚的兵力则应跨过普鲁特河下游,形成一只远远向前伸出的用于包围敌人的“手臂”。罗马尼亚军队负责牵制在这中间的俄军兵力。
如果昔里皮亚特沼泽地南部或北部的会战取胜,就应在追击中力争:
在南方,提前攻占在国防经济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的顿涅茨盆地,
在北方,迅速进抵莫斯科。攻占该城,意味着政治和经济上的一个决定性的胜利,此外,还意味着苏俄丧失了最重要的铁路枢纽。
二、空军;
任务是,尽可能削弱和排除俄国空军的作用,支援主要方向上的陆军特别是中央集团军群的作战行动和南方集团军群主要翼侧的作战行动。对于俄国的铁路,应视其对作战的重要程度或者予以切断,或者果断使用伞降和机降部队占领其附近的最重要目标(渡口!)。为能集中一切力量对付敌空军和直接支援陆军,在实施主要作战行动期间,对敌军备工业可不予以攻击。只有在机动作战结束之后,才考虑进行这种攻击——首先是针对乌拉尔地区。
三、海军:
在对苏俄的战争中,海军担负的任务是,在保障己方海岸安全的前提下,阻止敌海军逃出波罗的海。攻占列宁格勒后,俄国波罗的海舰队便失去了最后一个基地,随后就会陷入绝望的境地,因此,在此之前应避免较大的海战。
在消灭俄国舰队后,重要的是,应保障波罗的海海上交通畅通无阻,其中包括通过海上来保障对陆军北翼的补给(扫雷!)。
IV、各位总司令先生根据本指令而下达的所有命令必须基调一致,即现在的措施是为防备俄国改变其目前对我态度而采取的预防性措施。参加早期准备工作的军官的人数应尽可能少,其它有关人员则尽可能晚些时间参加,而且每个人的活动应仅限于其工作所需要的范围。否则,就有暴露我们准备活动—一其实施时间还根本没有确定———的危险,从而在政治和军事上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
V、我等候诸位总司令先生报告你们根据这一指令制定的具体计划。
国防军各军种应将各自的准备工作计划(包括时间安排)通过国防军统帅部向我报告。
(签字)阿道夫·希特勒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12-20 14:10:17做记号
-_-# 读懂巴巴罗萨计划是很需要毅力的,现在开始,东线战场一定要当成重点描写,绝不让它沦为二战初级读物,探讨点更专业的问题吧。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12-20 15:53:12做记号
站在楼主的角度上讲,现在哈德的不少,哈苏的白痴也有,也有哈美的自由主义分子。楼主不论贬低哪一方都不讨好。
~~~~~~~~~~~~~~~~~~~~~~~~~~~~~~~~~~~~~~~~~~~~~~~~~~~~~~~~~~~
其实英美写的东线战场就很中立,以就事论事居多,只提意见,少量表态,不定性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12-20 23:39:45做记号
就其本质而言 巴巴罗萨在1941年并无大错,这个后面慢慢与大家探讨探讨。但1942就不一样了。当时,陆军统帅部意见是进攻莫斯科,寻求决战。可希特勒一方面要求坚守莫斯科方向的突出部,一方面却跑去南线打什么斯大林格勒战役。最绝的是,打就打吧,居然还分兵高加索。真是军事 政治 资源一把抓,施佩尔就说过 打下了高加索也无法使用油田 苏联人破坏后一年之内都无法产油 可希特勒考虑的远 ,远过了实际 1942年本就应该在中线继续发展 寻求决战。希特勒懂这个道理,他对哈老头说,1942年就要把东线问题解决 才能专心对付英美 那他为什么不打莫斯科? 这是个疑点。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12-20 23:52:25做记号
古德里安的想法毕竟太过理想化了,闪电战对于苏联这样拥有广阔纵深的大国而言,难度何其大。你凭什么认定全力进攻莫斯科就可以如愿全数歼灭苏军的兵力呢?斯大林连包括儿子在内的数千万人都可以牺牲,难道还在乎区区一个莫斯科?南北两个侧翼数百万的苏俄军团和从那里起飞的战机要不要顾?即便占领了莫斯科,被远东集团军赶到包绞子的可能性有没有?以当时德国骡马后勤再加上苏联恶劣的路况,前方装甲的补给跟不跟得上?古德里安的4号坦克在推进中遇到苏联的新型坦克从而全面受阻的可能性要不要考虑?。。。
太多的情况决策者必须要考虑,一旦古德里安的计划碰上这么多如果,第三帝国在1941年消失的可能性极大。
~~~~~~~~~~~~~~~~~~~~~~~~~~~~~~~~~~~~~~~~~~~~~~~~~~~~~~~~~~~
莫斯科还是基辅的问题古德里安太过偏激不假,但古德里安这句话我认为是对的,“只要军事上的彻底胜利,其他方面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只要军事上彻底胜利 想要什么有什么,何必在战略上打转呢?1942年南线发展本来就是个败笔,如果不打莫斯科 1941年冬季坚守阵地死了那么多人岂不是白死了?注意一点,1942年俄国统帅部都认为德军会进攻莫斯科 主力都在中央集团军群方面,而莫德尔坚守的突出部离莫斯科只有150公里,这就是决战机会。 1942年拿下莫斯科 德军完胜,要么拿不下 完败。一战定胜负岂不很妙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12-21 00:02:09做记号
这可能反映出希特勒本人的矛盾性格,他作为德国及德军的最高统帅,自然要求从大局出发思考问题。他是又具有惊人的记忆力,有时反而成了负担或是反面因素,经常沉溺于于各种细节而不可自拔。他很可能很乐于向别人显示这方面的特长,满足于别人对他细节上把握的惊讶。结果是越是在细节上纠缠,就越是在大的方面失误。他越是把各种头衔往自己头上安,越是使政治体制无法离开他本人,各种枝节上的干扰就越严重。一个真正优秀的领导者不应是这种做法。相反的例子,罗斯福,甚至斯大林都要比他沉着和老道,也更加狡猾。老希的失败不仅是国际战略和体制上的失败,也是他作为个人的一种失败。
~~~~~~~~~~~~~~~~~~~~~~~~~~~~~~~~~~~~~~~~~~~~~~~~~~~~~~~~~~
罗斯福对军事就从不插手 貌似丘吉尔一旦插手军事就打败战 马上会写到希腊战役 这是丘吉尔最大的失误。斯大林初期也要干涉 坚守基辅就是他一意孤行的结果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12-23 12:54:27做记号
连载209
骰子已经抛下
“巴巴罗萨”计划是如此缺乏重心,互相矛盾。总而言之,这是希特勒的过错。这位自命不凡的纳粹统帅野心太大,朝三暮四——他总想在顷刻之间就夺取一切地盘,获得所有胜利。可是,最终总会闹得消化不良。
这一点,陆军统帅部也许早有察觉,但他们实在无法坚持自己的观点。用哈尔德上将的话说,“与他争辩简直毫无意义”。除了自取其辱和杀死脑细胞,谁也无法战胜希特勒先生那强词夺理的雄辩。因此,陆军统帅部只好把委屈憋在心里,他们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只要希特勒的非分之想无人提及,到时就会自行消失。再说了,陆军统帅部至少还算战争方面的执行者,希特勒总不会连战术问题也插手吧。
为了避免与希特勒产生正面冲突,勃劳希契元帅只能玩弄花招。表面上,他完全支持希特勒。实际上,他又颁发了自己《关于战略展开》的训令,这条训令不乏与“巴巴罗萨”计划存在诸多矛盾之处,勃劳希契元帅完全是在背着希特勒的意愿自行其是。在他眼中,“巴巴罗萨”真是一堆废纸。
当然,我并不是想在这里批评勃劳希契元帅阳奉阴违的做法,而是同情他的无奈。面对这样一位精力过剩,且事必躬亲的元首大人,他只好用自己的手段,来维持陆军统帅部在军事领域的地位。二战史,我们几乎可以看成是一部陆军统帅部与希特勒之间的抗争史。在战役实施方面,他们之间存在着太大的分歧,这种分歧在当时也许还不大明显,一直到1941年夏季基辅大会战时,双方的分歧才最终得到了一次真正的“总爆发”。
不过话说回来,尽管双方是如此看不顺眼对方,但在对苏作战的总战略上,双方并无分歧,甚至是情投意合。后来,哈尔德上将曾在他的书中尽情地嘲弄道:“希特勒在俄国的冒险”。并一再声称陆军领导人是反对这个冒险的。但实际上,他是在胡说八道。甚至,陆军领导人比希特勒还要乐观。因为,据陆军统帅部那可悲的情报部门估计,苏联只有50—75个正规师……
与哈尔德穿连裆裤的勃劳希契元帅就更乐观了。他声称,战争将在4—6个星期内结束。剩下的,只是扫荡苏俄残余势力。勃劳希契元帅说,“德军只要拥有80—100个师,便能轻而易举地完成这项任务”。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12-23 12:59:06做记号
终于等来6.22了
~~~~~~~~~~~~~~~~~~~~~~~~~~~~~~~~~~~~~~~~~~
不急,还有巴尔干和北非 下章就是意大利在希腊与北非的灾难了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12-23 23:19:16做记号
连载210
巴尔干与北非
此时此刻,元首先生心情愉悦。用他自己的话说,“做出‘巴巴罗萨’这个决定之后,真感到如释重负”。
“巴巴罗萨”计划规定,进攻日期应当选为1941年5月15日。因为,波兰境内的交通网远没德国那样发达。在此之前,波兰布格河-桑河以东,都无法适应大规模装甲部队通行。那时,地面大部分土地将被泥泞所覆盖,当地又是一片沼泽,许多无人管理的河流泛滥成灾。直到5月中旬之后,波兰众河流的洪水才会退却。
换句话说,德国将拥有半年的时间去准备这次远征。同时,希特勒也可以利用这份充裕时间,去收拾一下意大利在巴尔干与北非留下来的烂摊子。在那年年末,意大利人在军事上的灾难,几乎可以用耻辱来形容。如若凯撒大帝泉下有知,看到他的后代是如此窝囊,想必定会气活过来。
首先,我们来看看希腊。自10月28日开战以来,意军就连吃败战。尽管他们的敌人是如此弱小,但希腊军队在山地战中显示了他们高超的战术。在平都斯山脉北部的中心战区,意大利一个山地师全军覆没;在沿海地区,希腊军队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把墨索里尼精锐的阿尔卑斯“朱利亚”师团包围并全歼。造成了意军2万名伤亡,及5000名被俘的巨大损失。在这场战斗中,5名意大利将军被俘,一名战死。墨索里尼在接到这个电报后哀叹道:“看吧,这就是有军事素质与没有军事素质的意大利军人百分比……”
绝望之下,墨索里尼只能寻求自我安慰。他向齐亚诺保证说,“我将来一定要建立一支专业人员组成的军队,这些人员要从意大利中部地区挑选”。他带着鄙视的眼光总结道:“剩下的意大利人只配去替贵族武士擦枪!”
可是,墨索里尼毕竟是个现实人。12月4日,心情郁闷的墨索里尼把齐亚诺召进威尼斯宫,他沮丧道:“别无他法了,看来,我们不得不通过希特勒要求调停”。
“这不可能!”这位驸马外长气呼呼地说,“希腊人定会要求德国政府亲自担保他们不再受到侵犯”。一想到私槟酒贩子里宾特洛甫那傲慢的神态,齐亚诺就气不打一处来。他在日记中坦诚道:“我宁愿让子弹打穿脑袋,也不会给里宾特洛甫打电话”。
俗话说,死要面子活受罪。这话实在不假。由于齐亚诺如此爱惜自己的“荣誉”,战场上的意大利军队便遭了殃。12月4日,希腊军队展开反攻,意军的处境很快就出现了危机。为了避免遭到合围,意大利人不得不向阿尔巴尼亚西北方向退却。可是,希军进展神速,在阿尔巴尼亚边境,意军17个师被希腊14个师合围(很神奇,14个师合围17个师)。多亏了希腊军队的装备既差又旧,这稍微平衡了交战双方的“实力”。在数月之后,这些狼狈不堪的意大利人最终得以逃脱。
至此,意军在希腊的冒险算是全盘失败了,他们沿整个阿尔巴尼亚边境开始后撤,战火烧进了阿尔巴尼亚境内。墨索里尼不但未能拿下希腊一寸土地,反而赔上了自己的两个港口。真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
私下里,墨索里尼对他亲信感慨道:“我们意大利民族真是一群绵羊。18年了(指他执政18年),18年也改变不了他们……我让叫他们循规蹈矩,从早到晚穿着军装。打他们,打他们,打他们……要使一个民族强大,就必须把他们送去作战,甚至你非臭骂他们一顿不可。我就是要这样做!”
很久以来,墨索里尼都一直坚信凯撒大帝的名言。他曾说过,“一个不敢正视战争的民族,就不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墨索里尼把他的士兵送上战场去磨练他们,有错吗?墨索里尼无解,也很迷茫。他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奋斗了18年,竟会换回如此结局。但是,墨索里尼真正的悲剧并不是在这里,我也打算继续在墨索里尼先生的伤口上撒盐。下面,我们来看看北非战役。因为在那里,意大利绵羊几乎把整个殖民帝国都丢光了。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12-24 17:52:08做记号
意大利是二战开心果嘛:)他们在非洲的表现更让人惊喜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12-25 15:42:21做记号
过洋节去了....明天接上 大家聖誕快樂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12-27 01:17:13做记号
现在写北非战役,一直到东线爆发之前。也就是1940年9月——1941年5月双方第一回合的较量,及希特勒决定出兵北非和选择隆美尔将军作为“远征将领”的前因后果。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12-27 01:39:56做记号
连载211
北非之役(第一回合的较量)
很早以来,意大利在非洲便拥有自己的殖民地,那就是利比亚。对墨索里尼而言,这块殖民地实在太小了,自比凯撒大帝的他,怎么会满足于这么一块土地呢?他要整个北非。更准确而言,他要把整个地中海,变成“意大利帝国”的内湖。恢复古罗马帝国的荣誉。
想一想,这是多么提劲的事呀。千年之后,本尼托·墨索里尼的大名,会与凯撒大帝并列,成为意大利历史上最伟大的领袖之一。他将名垂青史,万古流芳……
但是,私底下里仔细掂量掂量,墨索里尼又缺乏这种勇气。他深知,大英帝国在非洲已经扎稳了根。直到1940年9月,墨索里尼才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他对齐亚诺说,“这是三个世纪以来,意大利一直都求而未得的时刻”。
这话说得一点儿都没错。此刻,戈林的“鹰袭”正进入高潮,英伦三岛朝不保夕。换句话说,英国既要防止德军入侵本土,自然就无法增兵非洲。墨索里尼便可以乘此良机,乘火打劫一把。
他坚信,自己有这个实力。因为,意大利在北非拥有25万之众。而在它对面,英军只有3.6万人。1940年9月13日,墨索里尼下令,“驻利比亚军队向埃及发起进攻”。目标——占领开罗,切断苏伊士运河!
尽管墨索里尼是如此牛气冲天,但就其结果而言,这次进攻却充满了戏剧性。用英国人的话说,“意大利人这次进攻,与其说是在打仗,不如说是在参加阅兵仪式”。
我们来看看意大利人的表演吧:9月13日,意大利军队从利比亚边境一路出发,当硝烟和尘土消失之后,就可以看见意军那异常整齐的阵型。在前面,他们左右整齐地排列着坦克部队;随后,是意军最精锐的褐衫冲锋队。在最后面,是拉着大理石碑的卡车——意大利人打算用这些石碑,来沿途标志此次伟大的行军。
(由此看来,墨索里尼真是准备充分了,他连给后代瞻仰的纪念碑都造好了。人才啊,真是个人才)。
在英国方面,由于英军自知实力不够,不足以与敌军抗衡。在韦维尔爵士的指挥下,英军有条不紊地朝埃及腹地撤退——双方甚至连打照面的机会都没有。
按理说,面对如此弱小的敌人,意军就应该继续推进,不给敌军集结兵力的时间。可是,让英国人大惑不解的是,9月17日,意大利人在进抵到西迪拜拉尼后,就停了下来,不再前进。更让人惊奇的是,这个西迪拜拉尼根本就没有任何战略意义,它不过是一个尘土飞扬,住满了阿拉伯人的小村庄。它有一个清真寺和一个小得可怜的警察局。而罗马电台却在广播上吹嘘道:“在意大利工程师的帮助下,西迪拜拉尼的电车又开始运行啦!”
为何不继续前进?意军总司令格拉齐亚元帅自有他的一番解释。他向墨索里尼报告说:“由于后勤不足,我需要集中物资补给,并组织水资源的供应”。
很好,这条理由很充分。俗话说,大军未动粮草先行。组织后勤补给,原本就是应该做的事情。可问题是,几星期过去了,格拉齐亚尼还在西迪拜拉尼;两个月过去了,他仍然还在西迪拜拉尼……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12-27 02:26:03做记号
连载212
英军的反击
用一名德国观察员回国后向希特勒的报告说:“意大利人在那里连一点儿进攻意识都没有”。这话说得实在中肯。其实,意军如果再勇敢一点,坚决地向开罗方向推进,以韦维尔区区3.6万名士兵,能否守住苏伊士运河,还真是个未知数。说句不好听的话,意大利用人海战术都能把英国佬踩死了。可是,格拉齐亚尼元帅从没想过这一点,他似乎很乐于维持意军小胜的现状,根本不想和敌人硬拼。
翻翻齐亚诺日记,就更有意思了。在那年秋季,墨索里尼隔三差五的向他女婿保证说,如果格拉齐亚尼再不进攻,下个星期就让他滚蛋。可是,直到1940年12月,也就是三个月之后,意军即没有前进,格拉齐亚尼也没有滚蛋。这些意大利人一直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军官们用银梳子和香水打扮自己,士兵们则在据点里悠闲地打着扑克牌……
意军进攻一事虽然毫无着落,但英军的实力却在不断增加。随着“海狮计划”的搁浅,丘吉尔便开始从大英帝国各个地方搜刮兵力。虽然,英国佬的陆军师实在不多,但有一样武器却是致命的——马蒂尔达坦克。这种在阿拉斯反击战中,让德国人吃尽苦头的坦克,在丘吉尔倡议之下,由三艘快船从英国运来。并且,这三艘快船大胆地穿过直布罗陀海峡,比那些绕道好望角的补给船队整整提前了3个月。虽然在地中海被击沉了一艘,但在11月上旬,50辆马蒂尔达坦克就已然编入韦维尔爵士麾下。
这个时候,韦维尔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意军既然不肯出击,那我就出兵去攻打他们。
其实,丘吉尔增兵的本意是让韦维尔能守住埃及,可韦维尔居然想到了进攻。许多人对进攻计划是否可行提出了质疑。他们觉得,韦维尔老先生你胆子也忒大了吧,得到50辆坦克屁股就翘上天了?居然敢去进攻?
韦维尔不为所动。他认为,要变被动为主动,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进攻!据空中侦察显示,意大利人在西迪拜拉尼战线之间,有一条大约24公里宽的缺口,这里无人守备,也没有任何警戒哨。根据这一情报,韦维尔爵士制定了自己的计划。他决定派遣一支部队,偷偷地从这里绕到意军背后,发动一个奇袭式的迂回攻击。
他胆子确实很大。因为,他毅然决定把整个主力部队,也就是印度第4师,及英国第7装甲师全部投掷进这个缺口。与此同时,一支由1750名士兵组成的小分队将会从正面佯攻西迪拜拉尼,借以吸引意军的注意力。
说干就干。1940年12月7日,25000名完全机械化的英军,悄悄地穿过了意军阵地缺口,他们在异常寒冷的沙漠冬夜中行进100公里。至12月8日夜间,这支部队便到达了预定阵地。在行军之前,韦维尔爵士曾告诉士兵们说,“这不过是一次军事演习”。 士兵相信了他。大部分坦克指挥官只是被告知他们要把坦克开到某地过上一夜,然后再开回来。一直到12月9日早晨,也就是进攻进入倒计时阶段,部队才被初次告知,“这不是在沙漠中演习,而是‘真要打仗’”!
在这里,我想我很有必要再次强调一下,韦维尔爵士这个计划是多么的“胆大妄为”。假设这支奇袭部队被意军所发现,那可真叫“主动钻进口袋里找死”。毕竟,英军连给意大利人塞牙缝都不够。我可以肯定的说,韦维尔爵士完全是个赌徒!
英国人实在不走运。就在他们出动当天,意大利空军便发现到了这支部队。而且,还是被意大利空军指挥官,维托里奥中校亲眼看到的。
当时,这位意大利空军中校正在西迪拜拉尼附近做例行侦查飞行。这只庞大的英军队伍惊得他倒吸了一口冷气。虽然他搞不懂英军要干嘛,但他马上就把这一情报报告了格拉齐亚尼元帅。报告上面写道:“目击敌大量装甲车辆从敌营出发……”但是,格拉齐亚尼元帅竟然没把这份情报当会事儿,他只是麻木地回答说:“写个详细报告交上来吧……”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12-27 02:31:55做记号
呵呵,我居然是沙发?!
楼主大可不必这么晚了再来发帖,注意休息哦……
~~~~~~~~~~~~~~~~~~~~~~~~~~~~~~~~~~~~~~~~~~~~~~~~~~~~~~~~~~~
不是我晚,6点吃了晚饭一直搞到现在..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12-27 18:48:59做记号
只是时间不够而已 有时候确实要码上挺久才能收工 俞天任他写浩瀚大洋一章据说只需要1个小时,我震惊,因为我码2000字起码要6个小时....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12-28 21:34:39做记号
本说今天更新的,~但朋友生病了 要陪他,只有明天了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12-28 21:36:10做记号
嗯,意大利的溃败不会详写,主要是描写韦维尔将军 他是唯一一个可以与隆美尔抗衡的将军 可惜 被丘吉尔赶到印度当大酋长了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12-30 22:15:44做记号
连载213
奇袭
这位格拉齐亚尼元帅真可谓二战史上一朵奇葩。面对敌军大规模调兵行动,他竟然无动于衷。甚至,他想当然地把英军的调动解释为“那是他们惧怕意军进攻,正在加强防御等等”。
但是,格拉齐亚尼元帅的美梦并没做上太久。12月9日凌晨7时,英军总攻开始。他们以印度第4师为先锋,偷偷地摸进了西迪拜拉尼以南,25公里处的一个意军阵地。他们甚至闻到了空气中飘散出的咖啡香味——那是意大利人正在准备早餐。
不过,他们永远都无法享受这份早餐了。英国坦克和装甲车此时已经撞塌了兵营四周的围墙,许多意大利士兵甚至还没来得及拿起武器,就被英军装甲车上的布朗式机枪所击倒。面对这些好像从地底冒出来的敌人,意军阵地顿时乱成一团。后来,有人回忆当时的场面:“就像是用铁棍子捅了马蜂窝”。意军根本就没有还手的机会,他们的20辆M-13型坦克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兵营外面,被马蒂尔达坦克一炮一个全打成了废铁。
当时,意军指挥官马里提将军刚刚睡醒,他从帐篷里冲了出来,亲自操起机枪,向蜂拥而至的敌军开火射击。甚至,当他身负重伤之后,仍然坚持战斗,直至英勇战死。但是,绝大多数意大利人选择的是投降。在攻打一个碉堡时,英军机枪手刚打了两梭子弹,碉堡里便伸出了白旗。英国人甚至怀疑,这些意大利人反应如此敏捷,莫不是把内裤支出来了?很快,一名意大利准将带着大约500名士兵从碉堡里走了出来,他一本正经地对英军指挥官说道:“长官,我们是打完了最后一发子弹才投降的!”嗯……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在他身后,是一大堆没打开过的弹药箱。
早上8点30分,仅仅1个小时,这个意军阵地就被彻底摧毁。印度第4师仅仅付出了伤亡63人(7人战死)的代价,就抓获了4000多名俘虏。
更让英国官兵感到惊奇的是,这些意大利战俘各个嬉皮笑脸,相当开心自己的处境—— 一批俘虏主动帮助英国炮兵修筑炮位;还有的俘虏就像主人一般招待了英国人,并教导他们如何用西红柿酱做通心粉。一个被俘的意大利士兵甚至愤恨地对英国人说道:“如果能抓住墨索里尼。老子就把他宰了!”
(意大利人的反战情绪,由此可见一斑)。
还是那句话,“格拉齐亚尼元帅真是一朵奇葩”。当时,意军在西迪拜拉尼有7座大型营地,英军不过只拔掉了其中的一个罢了。意军在人数上仍占有压倒性的优势。如果格拉齐亚尼果断指挥,意军肯定不致失败。但是,他完全被突如其来的攻势吓傻了。用齐亚诺的话说:从格拉齐亚尼电报的口气来看,他并未从所受的打击中完全恢复过来……他寄希望于敌人筋疲手软,而不是寄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去打击敌人。这真不是个好兆头”。
他说对了,这的确不是个好兆头。
直达记号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14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7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版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8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版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9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版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13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15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16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17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18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19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20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21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23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 [近代风云]国军抗日二十五大主力及其名将_第1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版 [经济杂谈]天涯海神心血之作《金融幻象》上市(连载中)_第1页_经济论坛_读天涯脱水版 [国际关系]地缘看世界2——中央之国的形成_第1页_国际观察_读天涯脱水版 中国需要唐骏,不需要学历_第1页_天涯时空_读天涯脱水版 [右岸文字]LES也有潜规则?被美女经理GOING不知所措_第1页_一路同行_情感人生_读天涯脱水版 [职业经历]前微软员工披露唐骏鲜为人知的内幕(转载)_第1页_职场天地_财经科技_读天涯脱水版 [经济杂谈]《杂谈》:棒打欧元之后, 索罗斯将剑指人民币!!_第1页_经济论坛_读天涯脱水... [右岸文字]LES也有潜规则?被美女经理GOING不知所措_第1页_一路同行_读天涯脱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