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出十大名人故里之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4:40:48
1.老子故里争夺----始于东汉的争夺战
争夺地:安徽涡阳、河南鹿邑、甘肃临洮。
事件回放:1987年冬,来自台湾的老者马炳文回乡探亲后,尘封千年的老子故里之争便开始上演。直至目前,两地仍在就这一千古之谜纠缠不已。事实上,老子故里之争可追溯到东汉...>>>>
“誓”在必得:
河南鹿邑:众所周知,司马迁是第一个为老子作传的人。今人论证老子故里,大多依据现今流传本 《史记》:“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
安徽涡阳:1992年6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观民、邵望平,对涡阳太清宫进行了实地考察。将此处视为老子故里建祠奉祀已延续近两千年,足以使该遗址成为一处历史文化胜迹,“今日重修老子纪念性建筑是有积极意义的”。>>>>
甘肃临洮:“老子第二故里”…>>>>
“战”果成效:老子文化让鹿邑扬名
麻辣点评:网络的论战,两地网友相互约定“老死不相往来”,何必?>>>>
2.李白故里争夺----都是广告惹得祸
争夺地:四川江油、湖北安陆、甘肃天水、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
事件回放:早在今年8月中旬,中央电视台四套《中国新闻》之后的一则旅游形象宣传片,打出这样的字样:李白故里,银杏之乡,湖北安陆欢迎您……让一位江油网友看出了其中的问题...>>>>

“誓”在必得:
安陆:对文化不应狭隘独霸。“我们不会做任何改变,李白不仅是江油和安陆的,也是全国、全世界的,文化不应有狭隘的独霸心理。”>>>>
天水:发起为李白故里“正名”活动。天水文化界人士积极响应,用大量的史料和文字来为“李白故里正名”,当仁不让地指出“李白故里在秦安”。>>>>
甘肃官员称史料证明李白故里在甘肃天水。>>>>
“战”果成效:
“李白故里”江油、安陆之争,终于有了结论。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给湖北省工商局发文批复,安陆使用“李白故里”不侵权。>>>>
麻辣点评:李白的故里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商业营销,本质上还是个历史问题,含糊不得。>>>>
“李白故里”之争,不要各打50大板
3.诸葛亮躬耕地争夺----教科书式的定义
争夺地:湖北襄樊(襄阳)和河南南阳。
事件回放: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隆中,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据史料记载)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原来,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忆自己未出茅庐时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但《三国志》上又有一个隆中对,隆中在湖北襄阳境内。>>>>

“誓”在必得:
湖北襄樊认为:诸葛亮十三四岁时来到襄樊,17岁躬耕于隆中。《隆中对》为证。>>>>
河南南阳认为《出师表》诸葛亮表述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可称为第一手材料,是无可非议的。>>>>
“战”果成效:
深厚的三国文化是襄樊最宝贵的文化资源,诸葛亮已成为襄樊的一张文化名片。
1996年11月2日,国务院公布了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阳武侯祠在其列。>>>>
曾惊动过嘉靖皇帝,至今也没定论。新《三国》让亮躬耕“襄阳”南阳网友不干了。专家说,学术界一旦有了定论,被“摘帽”的一方投资回报或将大幅缩水。>>>>
麻辣点评:亦敌亦友的争夺。>>>>
此乃名人故里之争中一桩持续数百年的历史旧案,从大清国一直到现在,三地越争越复杂微妙,旁观者越看越疑惑丛生。>>>>
4.三国二乔故里争夺----英雄难过美人关
争夺地:湖北嘉鱼县、河南商丘市、湖南岳阳市、浙江义乌市,以及安徽的潜山、庐江、南陵三县。
事件回放:“二乔”生前倾国倾城,曾诱得曹操挥师百万,南下与周瑜决斗于赤壁;“二乔”死后,一越千年,其倩魂丽影既折腾了国人,又被国人折腾。“道不尽红尘舍恋,诉不完人间恩怨”,二乔故里之争,事涉五省的红尘舍恋,七地的人间恩怨,真可谓道不尽,诉不完。>>>>
“誓”在必得:
湖北省嘉鱼县突然在当地三湖温泉景区里,塑起“二乔”雕像,并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请注册旅游商标。
以“二乔”故里拉动天柱山景区的深度开发,安徽潜山近年来唱起了文化旅游大戏,首推乔公庄园修复项目,开发胭脂井等遗迹。>>>>
浙江义乌西南山区的赤岸镇有个乔亭村,乔亭到处都是大小乔的影子,有关二乔的地名、传说,在乔亭实在是举不胜举。>>>>
“战”果成效:
曾率先抢注二乔故里旅游商标的湖北嘉鱼近日一改常态,向安徽潜山与浙江义乌抛出橄榄枝,欲共享二乔故里资源。三省三地联手抢注商标能否成功,各地如何打好二乔故里这张牌再次引发各界关注。
“不在乎惟我独有,而在乎为我所用。”联手抢注不但可以避开各地相互之间因争抢带来的不利影响,还可达到共同开发二乔旅游资源的目的。>>>>
麻辣点评:四个“老家”都有说法,墓地还有俩,二乔到底从哪儿来?>>>>
5.赵云故里争夺----将军居无定所
争夺地:河北省临城县、河北省正定县。
事件回放:河北省的两个县石家庄市的正定县、邢台市的临城县,围绕究竟谁才是赵云故里的争论不断升级,正定县始终强调自己并不是在争夺,而是在保卫自己的权益。临城县在挖掘出赵云故里碑后,虽然申报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赵云故里传说,但在宣传中却有意无意略去了传说,并且围绕赵云故里做起了经济文章。>>>> 虎威将军赵云
“誓”在必得:
搜索“赵子龙”,第一句介绍就是“赵云(?—229)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正定县今年启动了“赵云故居”项目,规划占地30亩。>>>>
《河北地名文化志·千年古县》在谈到“真定”这个地名时,以《辞海》和《中国历史大字典》为依据,证明“真定”这个历史地名现在的位置应为“正定南”,而不是现在的正定县。>>>>
“战”果成效:
正定在得知《临城赵云传说》入选省非遗后,就多次向负责省非遗工作的河北省文化厅反映情况,讨要说法,而且在正定县报《正定风采》中数次刊登文章对赵云故里进行追根溯源。现在临城在县北环路入市口竖起了“赵云故里河北临城”的宣传牌,将“赵云故里”写进县歌,开始筹建赵云文化园,并出版《关于赵云故里》一书。
临城方面认为,赵云做为“忠勇仁义”的武德表率,作为一种追求完美的精神寄托,不能被局限在一个小范围内。>>>>
临城县和正定县这两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县城,一夜之间叫响海内外。两个本身根本没有“核心设施”的县城,对着干嘴仗,本身就是一种双赢的设计?>>>>
麻辣点评:为普利寺塔叹息。
看到正定和临城都在大手笔地投入资金争夺赵云故里,真是禁不住为王士珍故居和普利寺塔叹息,谁让你们没有名人效应呢?>>>>
6.曹雪芹故里争夺----名人故里第一战
争夺地:河北唐山丰润、辽宁辽阳、辽宁铁岭和江西南昌武阳。
事件回放:所谓曹雪芹故里之战,争夺的并非曹雪芹本人的祖籍地,而是曹公五辈先祖宋代人曹世远的祖籍地。限于资料匮乏,更无考古实证,曹公故里的确切地点,目前尚无国家级的学术定论。>>>>

“誓”在必得:
河北唐山丰润:砸下大投资、展开大公关、大宣传,概括起来是“一城一酒”。
辽宁辽阳:曹公祖籍在辽阳,此说是胡适先生的论证结果,现在更得到冯其庸的鼎力支持,兴建曹雪芹纪念馆。
辽宁铁岭:是《红楼梦》续作作者高鹗的故里,请出红学泰斗周汝昌开会,并成立了曹雪芹研究会。
江西南昌武阳:介入这场纷争的时间最晚,但他们用“反客为主”之计,生造了一个新概念——曹雪芹的“南宋祖籍地”,后来居上,风头与丰润并驾齐驱。>>>>
“战”果成效:
1990年代,“曹雪芹家酒”系列迅速崛起,和衡水老白干并列成为河北省级重点名酒。在1997年,厂商曾推出“香港回归喜庆酒”,经京津冀 豫鄂湘粤七省市,行3000多公里,将曹雪芹家酒送达香港,以庆回归。
和丰润不同,辽阳“以逸待劳”。曹公祖籍在辽阳,此说是胡适先生的论证结果,现在更得到冯其庸的鼎力支持。>>>>
麻辣点评:就具体规划而言,四地都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丰润可概括为“擒贼先擒王”,辽阳为“以逸待劳”,铁岭为“顺手牵羊”,武阳则是“反客为主”。
7.朱元璋故里争夺----说凤阳,道凤阳
争夺地:安徽凤阳、安徽滁州嘉山县、江苏省盱眙县、安徽明光市。
事件回放:朱元璋故里争夺从古延续到今。600年前“凤阳说”就是明代史家们的主流声音,近30年来,朱元璋出生地之争风云再起。上世纪80年代初期出现安徽“嘉山说”,08年出现“明光说”,争论到最后,众多专家还是认为朱元璋出生地‘凤阳说’反映了历史事实!>>>>

“誓”在必得:
明清以来的“凤阳说”,率先在《朱元璋与凤阳》一书中得以还原。
揭秘朱元璋的神秘出生地:“龙兴凤阳”的传说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出现“嘉山说”,之后,“明光说”与《明光出了个朱元璋》的出版,把史学之争引向歧途…>>>
“战”果成效:
在记载朱元璋出生地时,“凤阳说”仍是明代史家们的主流声音。>>>> 
麻辣点评:历史研究要有三个坚持。
研究明史不要倒退到明朝,研究朱元璋不要崇拜朱元璋;坚持先贤研究的成果,那是前人通过劳动得来的结论,历史上久经考验的结论,如果没有新的材料,如果没有确凿的证据,就不要轻易推翻。>>>>
8.帝尧、炎帝故里争夺----共赢的争夺
帝尧争夺地:山西省临汾市、山西省长治市、山东的菏泽、定陶、曲阜,河北的顺平、唐县,浙江的兰溪,湖南的桃源、常德等地。山西省临汾市和长治市竞争最为激烈。
尧帝故里应在山西黎城:《山西通志》中“生长居处”四字确切指明尧是“今山西黎城人”。炎、黄二帝处于新石器晚期的仰韶文化时期,到尧进入龙山文化晚期。那么,“尧为黄帝五世孙”,又如何来到炎帝所建的黎国呢?>>>>
临汾城南有伊村,与帝尧姓氏伊祁吻合;城西姑射仙洞,有传说中帝尧成婚的洞房和尧教丹朱下棋的棋盘石;尧庙是历代国祭的场所,康熙年间“为地七百亩,为屋四百间”,康熙皇帝曾在尧殿御笔亲题“光披四表”。
帝尧圣迹与山西安泽
麻辣点评:醉翁之意不在古?
炎帝争夺地:湖北随州、陕西宝鸡、山西高平、湖南株洲炎陵县和会同县
除了经济发力最猛、投资规模史无前例外,五地都非常重视保护本地的炎帝文化遗存,文保规格也是国内故里之争中最高的。
四省五地对炎帝故里的文化旅游创意极为出色,十多年来,打造了一个文化旅游的“寻根祭祖”模式。与古已有之的炎帝祭祀不同。>>>>
麻辣点评:在此过程中,“寻根祭祖”的文化旅游开发新模式正得到实践和完善。
9.魏征故里争夺----小城市出名了
争夺地:河北省晋州市、河北省馆陶市、河北省巨鹿县。
事件回放:在河北省晋州市区西南部,有一个占地面积706万平方米的魏征公园。这个始建于1994年10月的公园,是“晋州人民为纪念祖籍晋州庞表村的大唐贞观名相魏征兴建的”。号称魏征故里的河北省巨鹿县则举行了500人规模的世界魏氏宗亲恳亲大会。>>>>
“战”果成效:
旅游业成“魏征故里”新的经济增长点。
晋州市旅游发展论坛恳谈会上透露,2009年,晋州共接待游客40万人次,旅游收入560万元,旅游业已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麻辣点评:魏征有几个“故里”?
一个魏征,当然不会有好几个故里,大家争着与他攀亲,无非是想借他的名声吸引投资和游客。一个参与争名人故里的县领导坦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所在的县没有什么特色,“想办法”与历史名人拉关系是不得已而为之。>>>>
10.西门庆故里争夺----淫贼变“英雄”
争夺地:山东省阳谷县、临清市和安徽黄山。
事件回放:《金瓶梅》引发了山东阳谷县、临清县和安徽黄山市三地的“西门庆故里之争”,三地都纷纷举起“西门庆故里”招牌,西门庆也被一改“大淫贼、大恶霸、大奸商”的形象,成为当地追捧的文化产业英雄。>>>>
麻辣点评:争夺西门庆故里超越道德底线,如果真能因此终止这些“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劣质争夺手段,西门庆未尝不是做了件好事。
西门庆能否终结故里之争?
全国各地的名人故里之争
“名人故里之争”不完全解析
①名人故里之争目的何在?
争夺是为了经济还是文化。一些地方却唱跑了调,把文化产业的功能、作用无限放大,而没有和当地的自然资源、文化禀赋、人文特点进行结合;似乎只要跟风跑,搭上文化的台,就一定能唱出经济的戏,而不是从实际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
算算“故里之争”背后的经济账
经济效益是争夺最重要指向。…争夺时歪曲事实轻薄传统文化。评论者余新春发表文章认为,名人故里之争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轻薄,争做‘故里’和‘标志’的这些地方,却不属于学术之争、百家争鸣。
争夺促进传统历史文化发展。不过,也有人认为名人故里之争对文化有好处。网友认为,不妨逆向思维一下,如果湖北安陆和四川江油都不把李白当回事,谁愿意要就要,那又会是一种什么局面呢?这在客观上也就促进了传统历史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实乃幸事。>>>>
②文化遗产变身文化财产之惑
争夺战背后,很多人提出质疑:他们争的到底是什么?记者日前采访相关专家对人们的疑惑进行解读,带您看看名人故里争夺战硝烟背后是什么。
疑惑一 为什么出来掐架的主力不是专家学者?…
疑惑二 名人故里对一座城市能带来哪些影响?…
疑惑三 争夺战和文物保护有联系吗?…
疑惑四 名人故里对老百姓有哪些实惠?故里之争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巨大民生实惠。其次,名人故里虽属于文化旅游,但个别也是相当低端的风月文化。>>>>
③故里之争:地方发展别跟风了
阿Q与人争自己是否姓赵,其实争的是一个归属感,争的是一个利益。如果他姓赵,作为大户的赵家理应给他照顾。而现在太多的故里之争凸显的也是利益之争。只要争得名人故里的名号,就可以大肆宣传,然后招商引资,发展旅游,正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太多的故里之争,只是盲目模仿跟风的表现,只能说明争夺者缺乏创新精神,缺乏发展经济的手段。>>>>

④慎打“历史名人牌”
太多山寨版让人不知所措
争西门庆故里是耍流氓事业
出现越来越多的“冒牌货”
争抢名人故里可能涉嫌“欺诈”
各地争抢名人故里,还可能涉嫌“欺诈”。律师朱永平说,比如西门庆应该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你现在却企图给他造出个什么“西门庆故居”来,子虚乌有的事情,想通过故居来现实化,用它来赚钱,就容易产生法律问题。
如何打历史名人牌呢,以宁海为例,该县在挖掘徐霞客资源时更多的是结合当地的情况,进行旅游资源的优化整合,尤其不忘继承和弘扬徐霞客的精神。徐霞客仅仅是宁海的一个客人或说过客,但现实中我们却看到,宁海一方面将西门修缮一新,保持徐霞客古道原貌,另一方面又开发前童古镇、十里红妆、浙东大峡谷等一大批文化民俗和自然风光资源。像这样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尊重历史、善待名人,无疑是值得学习的。>>>>
故里,即“旧时的门巷故居”,亦作“故乡、老家”解。我国历史悠久,名人辈出,若干年后,斯人已去,其故里因蕴含的文化人文价值,自然就成为惠及后人的一方宝地。于是,我们看到,围绕名人故里,各地纷争四起,其背后多为“拉名人虎皮,做地方经济 大旗”,演绎了一系列区域经济竞争的“名人”故事。
编辑: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