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之一(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02:59:15
兄弟睦,孝在中。”在当代社会,很多老人家有退休金,有医疗保险,本来完全可以安度晚年了,但为什么好多老人家晚年的情况不太好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看见子女不和,兄弟之间不讲弟道,不友爱,家庭里闹矛盾,老人家觉得心不安,对自己的子孙后辈不放心。所以《弟子规》讲:“兄弟睦,孝在中。”兄弟和睦了,就是孝了。换句话说,孝和弟,是一回事,不是两回事。对于长辈孝,对平辈和友人要弟。

    “弟道”实际上就是“孝道”的延续,因此古人往往把“孝”“弟”并称,作为评价一个人最重要的标准,并视之为做人的根本。那么,一个人怎样才算是真正做到了“弟”呢?接下来,《弟子规》会告诉我们哪些履行“弟道”的具体要求呢?

    从我们的生活经验来看,如果兄弟朋友之间不友爱,发生矛盾有争端,原因往往是两个:一个是钱财,一个是言语。这两个是惹事的。为了一些钱财,为了一两句话往往会导致不和。所以《弟子规》说得非常明白:“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如果大家都把财物看得轻一点,哪里还会有怨恨呢?如果大家在言语上相互忍让一点,心里的不满也就自然而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除。

    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说,熙熙攘攘,皆为利往。这样的话肯定是绝对化,但是在经济日益成为大家重要关注点的今天,由于财物方面的问题引起兄弟不和的例子恐怕实在是太多了。而中国传统是非常注意兄弟之间的财物分配的,认为兄弟之间谦让是应该的,但是如何谦让得更妙,这是有讲究的。

    汉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叫许武,父亲早亡,只剩下他们兄弟仨。许武是哥哥,对弟弟特别好,平时种地的时候,哥哥不舍得让两个弟弟干农活,因为他们岁数还小,就让他们在旁边看着,多少学一点种地的本事。到了晚上,哥哥许武种了一天的地已经累得不行了,但是依然坚持亲自教两个弟弟读书。如果弟弟调皮不听话,许武也舍不得责备弟弟,更不会责打弟弟,而是跑到父亲的坟前长跪不起,号啕大哭,以此来感动两个年幼的弟弟。

    汉朝的时候国家选举人才是靠举孝廉的,因为汉朝还没有科举制度,人才是靠大家推荐的,所以,大家就举了许武的孝廉。这个时候,许武干了一件让大家意想不到的事情,他把爸爸留给他的财产分成三份,自个儿拿了最好的一份,把最差的东西分给了两个弟弟。这哪里是弟道?简直是偷盗啊!老百姓也是这么认为:你是伪君子,你做给我们看原来就是为了当官,为了骗取声誉。一旦你举了孝廉,有了当官的机会,就原形毕露。许武就一直被别人这么骂,但是不知不觉之间,他的两个弟弟的声望逐渐起来了,大家突然发现徐家这两个弟弟拿了最烂的东西也没跟哥哥闹翻,而且还很感激哥哥在他们小的时候种地养活他们,还每天晚上不辞劳苦地教他们读书。大家更觉得他们看错了许武,看样子还是两个弟弟好啊。于是,大家一致推举两个弟弟举了孝廉,认为他们才是好人。这一天,许武跑到父亲的坟前号啕大哭,哭完之后他把家族所有的亲戚包括邻里百姓召集到一起,把自己原来最好的这份财产分给两个弟弟,自己什么都不要。许武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弟道,在汉朝的社会氛围里,你给一个人财产还不如给他一个良好的声誉,因为这样才能够让他尽快地拥有为社会服务的机会,能够被举孝廉。这是在中国古代关于弟道的故事里最传奇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