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4日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11:38:06

2009年9月4日

《论语》学习 2009-09-04 09:09:57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李里先生在《论语讲义》八佾第三中的解释: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这段话很关键,讲的是孔子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孔子在音乐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语”,去声,告诉的意思。孔子告诉鲁国的太师,太师是指乐师之长。孔子的外公就是一个乐师。在那时,乐师大多是瞎子。瞎眼的人他的听力往往很好。上天不会什么都给你,不会让你圆满的,天地间没有圆满的事情。瞎了,损失了一样,那么就在另一样上给你补上——听力就比较好。口吃,说话结巴,往往文字表达能力就强,韩非子就是这方面的例子。孔子和鲁国的乐师谈论音乐。音乐,是我们可以知道的吗?是可以描述的吗?“始作,翕如也”,“翕”音xī,合的意思,就是各种乐器同时开始演奏;“从之”,“从”读zòng,展开之意;“纯如也”,“纯”就是和,和谐美好;“皦如也”,“皦”就是明亮;“绎如也”,“绎”就是连续不断;“以成”就是乐曲终了。孔子说音乐的道理是可以知道的:开始的时候各种乐器热烈地演奏起来,然后铺展开来,悠扬悦耳,音节明快,到结尾的时候又回旋往复,余音绕梁,不绝如缕。这是孔子对音乐的理解。我们看演奏乐器的人,弹钢琴也好,弹古筝、古琴也好,表面上好像很随意,很陶醉,可是“不踰矩”,他每演奏一个音符都是符合音乐自身的规律的,他不能超越规律。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最开始的教育从诗歌开始,以诗来引起兴趣,诗歌唤起人的兴趣以后,人的情感就随之生发出来了,这时要用礼来约束人的情感,最后成于乐,乐就是情与理的和谐统一,一个人就在音乐当中完成自己。

 

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八佾第三中的解释:

 

 

子語魯太師樂,曰:“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皦如也,繹如也。以成。”

  語魯太師樂:語,告也。太師,樂官名。

  始作,翕如也:古者樂始作,先奏金,鼓鐘。翕,合義。翕如,謂鐘聲既起,聞者皆翕然振奮,是為樂之始。

  從之,純如也:從,亦可讀為縱。鐘聲既作,八音齊奏,樂聲自此放開。純,和諧義。其時器聲人聲,堂上堂下,互相應和,純一不雜,故說純如也。

  皦如也:皦,清楚明白義。其時人聲器聲,在一片純和中,高下清濁,金革土匏,各種音節,均可分辨明析,故說皦如也。

  繹如也:繹,連續義,相生義。是時一片樂聲,前起後繼,絡繹而前,相生不絕,故說繹如也。

  以成:一套的樂聲,在如此過程中完成。

  或說:樂之開始為金奏,繼之以升歌,歌者升堂唱詩,其時所重在人聲,不雜以器聲,其聲單純,故曰純如也。升歌之後,繼以笙入,奏笙有聲無辭,而笙音清別,故曰皦如也。於是乃有間歌,歌聲與笙奏間代而作,尋續不絕,故曰繹如也。有此四奏,然後合樂,眾人齊唱,所謂“洋洋乎盈耳”也。如是始為樂成。古者升歌三終,笙奏三終,間歌三終,合樂三終,為一備也。兩說未知孰為本章之正解,今姑采前說。

【白話試譯】

  先生告訴魯國的太師官說:“樂的演奏之全部進程是可知了。一開始,是這樣地興奮而振作,跟著是這樣地純一而和諧,又是這樣地清楚而明亮,又是這樣地連緜而流走,樂便這樣地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