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国家两三年内存在结构性挑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4:05:24
新兴国家两三年内存在结构性挑战时间:2010-03-30 11:31:22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院长、前英国央行副行长霍华德·戴维斯日前在该院主办的“新兴市场论坛”上说,新兴国家的发展前景相当乐观,但很多国家在未来两三年内都存在结构性挑战。

  发达国家增速减慢仍会制约新兴市场经济

  他说,虽然新兴国家复苏势头强劲而迅速,但西方国家经济复苏缓慢仍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新兴国家产生不利影响。

  一是在巨大债务的重压下,发达经济体不得不重建资产负债表。不但政府需要重建资产负债表,家庭也需要如此,其结果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储蓄率会上升,这就会制约他们国内的消费和经济增速,从而影响到新兴市场。

  二是随着亚洲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该地区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增长迅速。虽然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西方国家贸易增速减慢的影响,但西方国家贸易增速减慢从长远看仍会制约新兴市场。

  世界多地区形势发展出现分化

  在谈到亚洲地区时,戴维斯说,那些低收入的亚洲国家面临更大挑战,比如越南遭受产值大幅下滑的局面,柬埔寨和老挝也是如此。虽然这些国家在低价商品的生产和出口上还存在一定优势,但他们的财政状况并不太强劲,他们没有太多灵活调动财力的空间。

  戴维斯认为俄罗斯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他说“俄罗斯在经济重组和经济多样化改革上很不成功,它并没有利用这次金融危机来进行经济重组。”去年,俄罗斯经济萎缩了8%以上,主要是因为俄罗斯是一个高度依赖石油出口的经济体。当石油上升时,俄罗斯经济就会好转,就有资金来推动社会发展,反之就会变得糟糕。

  相比而言,戴维斯对中东和非洲的经济发展前景较为乐观。他认为,中东国家不仅依赖商品价格,而且也依赖资本进口。过去几十年,非洲发展一直与世界不同步,但是现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前景都比较好,在非洲进行投资的兴趣也不断增强,根据预测,撒哈拉以南非洲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速分别可达到4%和5%。

  关于拉美地区,戴维斯说,虽然拉美国家经济前景也不错,但是有些国家面临一些特别的问题。比如,墨西哥面临毒品问题,委内瑞拉和阿根廷等国家也存在一些“自我施加的伤口”。但他认为,巴西作为全球亮点,今年的经济增速可达5%以上。

  中国面临如何退出财政刺激措施的挑战

  戴维斯说,短期内,也就是今年,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退出财政刺激措施;中期内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做到重新平衡它自身和周边国家的经济增长。

  他说,目前中国的高增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巨大的财政刺激措施,这些刺激措施在帮助中国防止经济增速下滑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他认为,中国不能长久维持这种刺激行为,并不是因为中国没有财力,而是因为中国面临一个选择,“要么把钱迅速花完,要么把钱花好。”

  在这种情况下,戴维斯认为,中国促进经济增长的最佳能力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而银行放贷和房地产价格增长过快,这种刺激经济的模式必定存在一些制约因素。所以,中国在如何退出这些财政刺激措施上要“相当仔细”,要确认经济是否已经趋稳,确认如果没有刺激措施是否也会增长。

  同时,戴维斯说,虽然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造成一定影响,但是中国从中汲取了一个重大教训,那就是要让需求增长来源多样化。在过去20年里,中国严重依赖出口,与美国存在“共生关系”,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中国经济的脆弱性。

  在谈到人民币是否存在升值压力时,戴维斯说:美国必定会对中国施以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中国也将不得不加以应对。

  在演讲中,戴维斯就中国金融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等提出一些建议。在金融业改革上,他说,中国需要更多的金融业改革,目前中国过度依赖银行放贷,大约2/3的信贷来自银行,而英国的这一比例为30%,美国为25%。中国宜改变这种以银行和出口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模式,不过这会给中国带来一些挑战。

  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上,他认为,中国建立更为有效的保障体系可以鼓励支出和降低储蓄率。同时,中国在提高生产率方面也可以进行一些结构性改革。

  非洲需要中国人来建商学院和工程院

  近日,非洲经济研究协会主任奥卢·阿加凯耶教授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提出,中资公司在非洲承接工程的过程中,宜加强与当地商人的联系,尽早将非洲商户融入中国商品的生产流程,并在此过程中帮助非洲培养各类商业和工程人才,中国不仅可在非洲建孔子学院,还可建商学院和工程院。

  目前,国际舆论聚焦伊拉克议会选举,各国政府和企业也在紧密关注伊政局变化,并积极采取措施准备在伊拉克重建中抢占商机。此间分析人士认为,鉴于大选后伊拉克可能进入相对平稳发展时期,我企业可择机与伊方开展合作。

  近日,非洲经济研究协会主任奥卢·阿加凯耶教授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提出,中资公司在非洲承接工程的过程中,宜加强与当地商人的联系,尽早将非洲商户融入中国商品的生产流程,并在此过程中帮助非洲培养各类商业和工程人才,中国不仅可在非洲建孔子学院,还可建商学院和工程院。

  非洲经济研究会成立于1988年,是非洲高级智库之一,主攻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体的经济管理研究。阿加凯耶认为,中非经贸合作主要集中在三方面:贸易、投资和援助。中国公司承建的工程很多都是中国政府向非洲许诺的项目,因此只能划入援助范畴。如果从纯投资的角度来看,中资目前仅集中在少数自然资源丰富的非洲国家,如尼日利亚、安哥拉、赞比亚、喀麦隆等。在那里,中资公司才真正扎下了根,有常驻机构和持久性企业运作。目前,中非贸易额虽然迅速增加,中国商品几乎行销全非洲,但中国从非洲进口的依然是石油、铜、木材等原材料。

  从直接效应来看,中国投资对非洲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将广阔非洲大陆所蕴含的巨大机遇展现在世人面前,也提升了处于低位国家的税收。从间接效应来看,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在中资的帮助下,原油等原材料产品的价格有所上扬,这对非洲的普遍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

  阿加凯耶认为,中非经贸合作需要在以下两方面作出调整:

  第一,中资企业可与当地商圈建立紧密联系,将其融入自己的产业链中。

  目前这种联系几乎不存在,一方面是因为非洲国家缺乏具有足够实力和信誉度的当地企业,不能像欧盟等世界其他地方那样,同中国同行建立紧密的伙伴关系;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企业基本不从当地供应商那里采购,没有机会建立紧密联系。

  阿加凯耶希望中方企业尽量不要直接从外面进口原材料,而是通过建炼油厂、各类加工厂等,有意识地在非洲当地增加产品附加值,创造就业机会,培训专业人才,实现双赢。“我希望中国帮助非洲进入国际生产流程,从开采、加工到出口,实现中非投资合作的全方位发展。”

  对于目前落户非洲的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阿加凯耶认为这是一个比较新的举措,目前讨论它对非洲制造业的长远发展有何作用还为时尚早。据初步了解,目前这些经贸合作区的企业大多是将零配件运进来,然后组装出口。他希望中国企业下一步能够利用非洲当地自然资源,发挥非洲自身能力制造零件,就地组织出口。

  他说,通过经贸合作区等方式帮助非洲发展加工业和制造业,应成为中非今后的合作重点。因为这可以有效驳斥西方渲染的非洲版“中国威胁论”以及“中国掠夺非洲资源论”,实现中非共同发展。

  第二,帮助非洲培养更多商业和工科专业人才。

  阿加凯耶称,中国企业目前在帮助当地企业发展、培训非洲企业家方面缺乏兴趣。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建筑公司只雇用非洲人从事挖土、运输等低级工作,如果他们不聘用非洲工程师和设计师,就无法实现知识和技能转移。许多援建项目如医院、学校、政府大楼等,都是中国人直接设计建造。而一旦这些项目需要维护、维修时,非洲国家就不得不千里迢迢请中国公司回来帮忙,使维修成本大大增加。所以,中资企业可让更多的非洲高级人才参与办公室工作,向中国同行学习运作过程,促进非洲人力资源发展,实现中非共同发展。

  阿加凯耶说,中国在人才培养方面给予非洲很多帮助,这是非常好的事情。他希望中国能将这种人力资源培训从人文领域扩展到自然科学和商业领域,不仅在非洲开设孔子学院,也在非洲开设商学院和工学院,不仅让人们学会说汉语,也学习中国的先进科技知识,使双方专业人才的交流范围更加广泛,更加频繁。他希望中方能为更多的非洲人提供赴中国留学的机会,让更多人才能够重返非洲,服务社会。

  目前,国际舆论聚焦伊拉克议会选举,各国政府和企业也在紧密关注伊政局变化,并积极采取措施准备在伊拉克重建中抢占商机。此间分析人士认为,鉴于大选后伊拉克可能进入相对平稳发展时期,我企业可择机与伊方开展合作。

  多国企业赴伊抢滩

  据预测,伊拉克战后重建的市场规模可达近千亿美元。近日,各国政府和企业纷纷赴伊拉克接洽合作,希望抢占商机。

  法国工业部长埃斯特罗西今年2月底访问巴格达。他敦促法国企业尽快开展业务,强调法国有权分享伊拉克战后利益丰厚的投资机会。他说,只要安全状况允许,现在是回到巴格达和伊拉克其他城市做生意的时候了。

  一家澳大利亚企业今年2月初与伊拉克纳杰夫省签署合作备忘录,准备在当地建造3万套住宅、一个椰枣加工厂和一个水泥厂。另外,日本将向伊拉克提供10亿美元简易贷款,资助伊北部三省的供水和电力项目。

  最近,数十名韩国官员和企业家组成的代表团赴巴格达考察,商谈两国经济合作事宜。韩国代表团表示,韩国企业希望更多地参与伊拉克中部、南部的石油和天然气项目,协助发展伊拉克的石油化工产业。

  新一轮赴伊投资热开启

  此间舆论认为,之所以出现新一轮赴伊投资热,首先是因为伊拉克安全局势有一定好转,有关各方对伊拉克大选之后局势趋于稳定抱有比较比较乐观的态度。

  其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月24日批准向伊拉克提供36亿美元贷款,用来帮助这个饱受战火蹂躏的国家应对紧迫的财政需求。这意味着伊拉克具备了一定的支付能力,外国公司不必再担心拖欠货款的问题。

  第三,伊拉克政府正在积极寻求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其中包括谋求联合国解除对其多年的经济制裁。伊拉克驻联合国大使哈米德·巴亚提近日说,解除制裁将给伊拉克带来每年240亿美元的贸易额。

  此外,伊拉克新一届政府组成后,为树立威信稳定民心,必然会采取措施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善基础设施,是最为立竿见影的措施选择。

  中国产品在伊拉克享有盛誉

  此间分析人士认为,欧美等国的企业家实力较强,资金雄厚,有着专业的商业环境调研能力和成熟的投资风险评估机制。他们的集体动向,可以作为伊拉克投资环境好转的风向标,中国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适当跟进。中国企业可以发挥轻工业、建筑业等领域的优势,中国纺织、轻工业商品,以及手机、电脑配件等产品在伊拉克有广阔的市场。

  长久以来,伊拉克民众对中国企业素有好感,中国产品在伊拉克民众中的接受度和知名度较高。记者在巴格达街头经常遇到主动上前打招呼的伊拉克军警和普通民众,得知记者是中国人时,他们非常高兴,军警不仅免检放行,还拿出手机等中国制造的产品大声说“中国制造,非常好!”

  中国公司可参与的合作领域

  一、城市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项目。巴格达供水系统普遍老化,自来水无法饮用。由于缺乏净水设备,伊拉克境内特别是农村地区曾多次暴发霍乱。

  据伊拉克国家投资委员会2009年的统计,伊拉克现有的供电能力仅能满足不到一半的需求。伊拉克计划把发电能力增加2.4万兆瓦,今后4年每年的额外电力投资额达到45亿美元。

  二、电信业。伊拉克目前有3家移动服务运营商,但由于服务质量极差,这3家公司连年遭到伊政府的巨额罚款。记者在当地使用手机每次需要拨打2次以上才能拨通,通话质量很差,一般通话半分钟左右就会断线,串线更是司空见惯。据伊拉克国家投资委员会统计,伊拉克目前有将近2000万手机用户,且增长势头迅猛。

  三、房屋建造。据伊官方统计,到2015年伊拉克将需要200万套房屋,其中85%由私营部门修建。

  目前,伊议会选举结果尚未公布,安全局势有待进一步好转,中国公司进入伊拉克的时机需要谨慎把握。此外,伊拉克地方政府腐败严重,可能会对中国公司开展合作带来一定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