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李云龙”感情变故 中将降为大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2:59:15
真实“李云龙”感情变故 中将降为大校
编辑:苏风 转自:老伴健康网 时间:2009-2-4 13:30:00

王近山,曾任红四方面军第10师副师长、八路军129师386旅769团团长、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志愿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无论是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还是在淮海战役的战场上,抗美援朝的上甘岭前线,王近山屡建奇功,所向无敌。但就是这样一位战场上的猛将,后来却遭遇了一场感情上的变故,人生的轨迹发生了意料不到的变化……
扬言“打到美国去”
1949年年底进军大西南、解放重庆时,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曾经闹出过一个天大的笑话。当时他率领12军驻进了刚刚解放的重庆,军指挥部设在仓促逃跑的国民党重庆警备司令李根固的公馆里。王近山一脚踏进“李司令”的办公室时,电话铃就“叮呤呤”响个不停,他一接起,里面就传来一个“哈罗,请找李小姐”的奶油声音,王近山一听就火,吼道:“李小姐嫁人了,现在只有王爷!”“啪”就挂上了电话。
吼罢,他就挨个房间翻腾着,在金银细软堆里搜罗着,忙得满头大汗。政委见状,问道:“老王,你要找什么宝贝疙瘩?”
他闷声闷气回答:“地图!”
很快,“王疯子”在金银窝里翻箱倒柜找地图的消息传到了刘伯承那里,他嘿嘿一笑,召来了“王疯子”,故意问道:“近山,听说你很忙,在李根固家挖地三尺找什么宝贝啊?”
“找地图。”王近山笑着说。
“找什么地图呀?”刘伯承问。“找印度和缅甸的地图,李根固是重庆的警备司令,没准有这玩意儿。”
刘伯承打断他的话问:“你找印度和缅甸的地图干什么?”
王近山诧异地扬起眉毛:“我们打到重庆了,再往南不就要打印度和缅甸了吗?”
刘伯承笑出声了:“近山呀近山,谁告诉你我们要打印度和缅甸了?”
“可是,我们迟早要把帝国主义消灭,还要打到美国去呀!”
谁知没过几个月,朝鲜战争爆发,王近山这句“二愣子”话居然应验了。虽然没打到美国去,但解放军换成了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于是有人又感叹:“这王疯子说话可真准啊,他说要和美国人打仗,我们就居然和美国佬打起来了!他人疯,脑子比我们还好使呢!”
1950年11月,王近山真的离开重庆,出任志愿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征战朝鲜去了。
家庭变故遭处分,中将降为大校
朝鲜战争结束后,王近山回到祖国。他先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后被任命为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公安部副部长。1955年,刚刚不惑之年,他又被授予中将军衔。谁知偏偏春风得意之时,他的人生触上巨礁,一场感情的变故使他从辉煌跌落到了谷底。
王近山与妻子韩岫岩结婚十多年了。1937年12月,王近山在神头岭战斗后身负重伤,住进了129师医院。韩岫岩是129师医院的护士,长得很漂亮。她叔叔原本是当地有名的郎中,抗战爆发后,韩家12口人包括60岁的老奶奶都参加了八路军,来时全家为129师医院驮来许多医疗器械和药品,被称为半个医院。王近山住院时,钱信忠院长特地派她护理。一同住院的陈锡联一看男才女貌,于是暗中牵线搭桥,一年后两人就结婚了。婚后,虽聚多离少,但他们生了8个儿女,应该说夫妻两人是有感情的。
新中国成立后,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剿匪。王近山率3兵团驻扎在重庆,经常应邀给大学生做报告。他那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幽默风趣的语言,让那些大学生敬佩得五体投地。他的风采把一个女大学生迷住了,她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妻妹———韩岫岩的嫡亲二妹。
此时,韩岫岩做着海军医院副院长,突然得知第三者竟是自己的亲妹妹,怎么也不能接受这个现实。在痛苦和气愤之中,她选择了等待,等王近山回心转意。可一等好几年,王近山从朝鲜归来,还是让她失望了:冷战如故。1963年,夫妇俩一场争吵后,韩岫岩一气之下,只好向组织报告。
投诉信几经上递,转到刘少奇手里,他派人来做王近山的思想工作。王近山一听妻子把自己的“作风问题”告到党中央,像只被激怒的雄狮,疯劲一来,反向组织打离婚报告,要和韩岫岩离婚。“我王近山好马不吃回头草,离婚我铁定了,你组织爱咋办就咋办!”
老首长闻讯急忙来打招呼,被他顶了回去;老战友苦口婆心劝说,他无动于衷,谁也劝阻不了他。形势一天天对他“不利”了,中央已有要处理他的风声,然而,他还是“撒疯”硬不回头:“不打报告还好说,告到中央就非离婚不可了!”
最后,据说一位老首长“偏心”批示:“离婚属家务事,是法院所管,组织上不好干预。”于是此事暂时打住。可这王近山偏偏又耐不住性子,马上到法院办离婚手续。结果,离婚案终于惊动了毛泽东,他亲自批示刘少奇处理此事。
几天后,中央组织部处分下来:撤销王近山大军区副司令员职务;行政降为副军级(军衔从中将降为大校);开除党籍;转地方安排。
党中央对王近山一撸到底,这大大出乎了人们的意外。结果,原来信誓旦旦的妻妹承受不了巨大的压力,终于背弃了“爱情”,一夜之间离开他,无影无踪了。
下放黄泛区农场,依然保持军人本色
1963年,王近山被安排到河南周口地区西华县黄泛区农场当副场长。在他家工作多年的公务员黄振荣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定跟着去农场,照顾他的生活。王近山感动之余,说:“我这么大年纪了,你跟我去吃苦,干吗呢?”
“首长,只要你不嫌弃我,我就跟你一辈子,照顾你一辈子。”小黄深情地说。
“我是个犯错误的人,你才20岁……”
但小黄看到将军落难,毅然和他一起收拾行李前往河南农场。
10月初,他们在河南结了婚,成了相依为命的患难夫妻。王近山在黄泛区农场分管园艺,负责上千亩苹果园的种植、养护、销售。小黄则在农场幼儿园工作。
虽说在农场,王近山仍然保持军人的作风,下巴胡子刮得很干净,泛着青光。旧军装
上没了领章,但风纪扣仍是系得紧紧的。
战争年代他负过7次伤,四肢中有三肢重伤,一条腿和一条胳膊都骨折过。医生量血压都是在他腿上量。因为腿受过伤,一长一短,平时他穿的皮鞋是特制的,一边要比另一边高出5厘米,在农场,特制的皮鞋没了,他走路都变得很困难。由于腿伤严重,大便时不能下蹲,否则就起不来。他还有肺部的伤,要定期检查、吃药……
王近山的心不时飞回他魂牵梦萦的部队,“我不过刚到50岁,我还有机会再穿军装。”
1968年春的一天,王近山的老部下、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员肖永银正在家中吃饭,王近山的二儿子来了,“叔,一是我想当兵,二是父亲的问题能否向上反映一下,重新处理。”
肖永银从旅长、师长当到军长,都是王近山一手提拔起来,他当即表态:“你当兵没有问题,这个我可以想办法解决;关于你爸的问题,是中央处理的,不经过中央谁也不好处理。”
沉思了一会儿,他出了一个主意:“要你父亲直接给毛主席写一封信,第一,自己有错误应该检讨;第二,没有的问题要讲清楚;第三,说一说想法,自己年龄不大,还想为党工作,请批准回部队继续做点贡献。”
肖永银又说:“党的九大即将召开,恰是一个好机会,信可由许司令直接面呈毛主席。”
不久,王近山分别给毛泽东主席、许世友写了信。
许世友领袖面前说情,王近山回到南京军区
1969年,“九大”召开。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瞅个空对毛泽东说:“战争年代有几个人很会打仗,官越做越小,现在日子不好过,建议主席过问一下。”
“谁?”毛泽东问道。
许世友说:“一个是王近山,一个是周志坚。他们虽然有错,但处理太重,应该恢复工作。”
毛泽东很干脆:“行啊,请恩来同志处理一下,不过,放虎归山,你们哪个军区要他们﹖”
“王近山,我要!”许世友自告奋勇。
不久,中央军委发布命令,王近山调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
一个月后,南京火车站,从郑州开往南京的硬座车厢里走出一对身穿褪色军装的的乡下夫妇,3名军职干部迎候在月台上,他们是27军军长尤太忠、12军军长李德生、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肖永银,见到这位老头,立即“啪”地一下敬礼。随即,一位将军上前接过他手中的旧皮箱,说:“老首长,你还是这脾气,连卧铺票也不买。看,还有孩子呢,累坏了吧!”
这位老农装束的人正是原6纵主帅王近山。迎接他的,是他原来的部下———原16旅旅长尤太忠、17旅旅长李德生、18旅旅长肖永银。
尤太忠接过他的旧皮箱,却惊得王近山另一只手提着的竹篮子里的老母鸡“咯咯咯”地叫起来。王近山说:“自家养的,全是吃野地里的虫子长大的,一天下一个蛋,舍不得杀了。”
王近山就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后,他的7个孩子陆续来到南京,加上小黄生的两个孩子,家里又热闹了。小黄原先准备到附近工厂上班,但王近山不同意,“我的身体不好,你身体也不好,家里事又多,你老请假,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拿了工资让别人替你干活,行吗?”
小黄放弃了出去工作的打算
编辑:苏风 转自:老伴健康网 时间:2009-2-4 13:30:00

王近山,曾任红四方面军第10师副师长、八路军129师386旅769团团长、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志愿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无论是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还是在淮海战役的战场上,抗美援朝的上甘岭前线,王近山屡建奇功,所向无敌。但就是这样一位战场上的猛将,后来却遭遇了一场感情上的变故,人生的轨迹发生了意料不到的变化……
扬言“打到美国去”
1949年年底进军大西南、解放重庆时,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曾经闹出过一个天大的笑话。当时他率领12军驻进了刚刚解放的重庆,军指挥部设在仓促逃跑的国民党重庆警备司令李根固的公馆里。王近山一脚踏进“李司令”的办公室时,电话铃就“叮呤呤”响个不停,他一接起,里面就传来一个“哈罗,请找李小姐”的奶油声音,王近山一听就火,吼道:“李小姐嫁人了,现在只有王爷!”“啪”就挂上了电话。
吼罢,他就挨个房间翻腾着,在金银细软堆里搜罗着,忙得满头大汗。政委见状,问道:“老王,你要找什么宝贝疙瘩?”
他闷声闷气回答:“地图!”
很快,“王疯子”在金银窝里翻箱倒柜找地图的消息传到了刘伯承那里,他嘿嘿一笑,召来了“王疯子”,故意问道:“近山,听说你很忙,在李根固家挖地三尺找什么宝贝啊?”
“找地图。”王近山笑着说。
“找什么地图呀?”刘伯承问。“找印度和缅甸的地图,李根固是重庆的警备司令,没准有这玩意儿。”
刘伯承打断他的话问:“你找印度和缅甸的地图干什么?”
王近山诧异地扬起眉毛:“我们打到重庆了,再往南不就要打印度和缅甸了吗?”
刘伯承笑出声了:“近山呀近山,谁告诉你我们要打印度和缅甸了?”
“可是,我们迟早要把帝国主义消灭,还要打到美国去呀!”
谁知没过几个月,朝鲜战争爆发,王近山这句“二愣子”话居然应验了。虽然没打到美国去,但解放军换成了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于是有人又感叹:“这王疯子说话可真准啊,他说要和美国人打仗,我们就居然和美国佬打起来了!他人疯,脑子比我们还好使呢!”
1950年11月,王近山真的离开重庆,出任志愿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征战朝鲜去了。
家庭变故遭处分,中将降为大校
朝鲜战争结束后,王近山回到祖国。他先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后被任命为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公安部副部长。1955年,刚刚不惑之年,他又被授予中将军衔。谁知偏偏春风得意之时,他的人生触上巨礁,一场感情的变故使他从辉煌跌落到了谷底。
王近山与妻子韩岫岩结婚十多年了。1937年12月,王近山在神头岭战斗后身负重伤,住进了129师医院。韩岫岩是129师医院的护士,长得很漂亮。她叔叔原本是当地有名的郎中,抗战爆发后,韩家12口人包括60岁的老奶奶都参加了八路军,来时全家为129师医院驮来许多医疗器械和药品,被称为半个医院。王近山住院时,钱信忠院长特地派她护理。一同住院的陈锡联一看男才女貌,于是暗中牵线搭桥,一年后两人就结婚了。婚后,虽聚多离少,但他们生了8个儿女,应该说夫妻两人是有感情的。
新中国成立后,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剿匪。王近山率3兵团驻扎在重庆,经常应邀给大学生做报告。他那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幽默风趣的语言,让那些大学生敬佩得五体投地。他的风采把一个女大学生迷住了,她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妻妹———韩岫岩的嫡亲二妹。
此时,韩岫岩做着海军医院副院长,突然得知第三者竟是自己的亲妹妹,怎么也不能接受这个现实。在痛苦和气愤之中,她选择了等待,等王近山回心转意。可一等好几年,王近山从朝鲜归来,还是让她失望了:冷战如故。1963年,夫妇俩一场争吵后,韩岫岩一气之下,只好向组织报告。
投诉信几经上递,转到刘少奇手里,他派人来做王近山的思想工作。王近山一听妻子把自己的“作风问题”告到党中央,像只被激怒的雄狮,疯劲一来,反向组织打离婚报告,要和韩岫岩离婚。“我王近山好马不吃回头草,离婚我铁定了,你组织爱咋办就咋办!”
老首长闻讯急忙来打招呼,被他顶了回去;老战友苦口婆心劝说,他无动于衷,谁也劝阻不了他。形势一天天对他“不利”了,中央已有要处理他的风声,然而,他还是“撒疯”硬不回头:“不打报告还好说,告到中央就非离婚不可了!”
最后,据说一位老首长“偏心”批示:“离婚属家务事,是法院所管,组织上不好干预。”于是此事暂时打住。可这王近山偏偏又耐不住性子,马上到法院办离婚手续。结果,离婚案终于惊动了毛泽东,他亲自批示刘少奇处理此事。
几天后,中央组织部处分下来:撤销王近山大军区副司令员职务;行政降为副军级(军衔从中将降为大校);开除党籍;转地方安排。
党中央对王近山一撸到底,这大大出乎了人们的意外。结果,原来信誓旦旦的妻妹承受不了巨大的压力,终于背弃了“爱情”,一夜之间离开他,无影无踪了。
下放黄泛区农场,依然保持军人本色
1963年,王近山被安排到河南周口地区西华县黄泛区农场当副场长。在他家工作多年的公务员黄振荣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定跟着去农场,照顾他的生活。王近山感动之余,说:“我这么大年纪了,你跟我去吃苦,干吗呢?”
“首长,只要你不嫌弃我,我就跟你一辈子,照顾你一辈子。”小黄深情地说。
“我是个犯错误的人,你才20岁……”
但小黄看到将军落难,毅然和他一起收拾行李前往河南农场。
10月初,他们在河南结了婚,成了相依为命的患难夫妻。王近山在黄泛区农场分管园艺,负责上千亩苹果园的种植、养护、销售。小黄则在农场幼儿园工作。
虽说在农场,王近山仍然保持军人的作风,下巴胡子刮得很干净,泛着青光。旧军装
上没了领章,但风纪扣仍是系得紧紧的。
战争年代他负过7次伤,四肢中有三肢重伤,一条腿和一条胳膊都骨折过。医生量血压都是在他腿上量。因为腿受过伤,一长一短,平时他穿的皮鞋是特制的,一边要比另一边高出5厘米,在农场,特制的皮鞋没了,他走路都变得很困难。由于腿伤严重,大便时不能下蹲,否则就起不来。他还有肺部的伤,要定期检查、吃药……
王近山的心不时飞回他魂牵梦萦的部队,“我不过刚到50岁,我还有机会再穿军装。”
1968年春的一天,王近山的老部下、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员肖永银正在家中吃饭,王近山的二儿子来了,“叔,一是我想当兵,二是父亲的问题能否向上反映一下,重新处理。”
肖永银从旅长、师长当到军长,都是王近山一手提拔起来,他当即表态:“你当兵没有问题,这个我可以想办法解决;关于你爸的问题,是中央处理的,不经过中央谁也不好处理。”
沉思了一会儿,他出了一个主意:“要你父亲直接给毛主席写一封信,第一,自己有错误应该检讨;第二,没有的问题要讲清楚;第三,说一说想法,自己年龄不大,还想为党工作,请批准回部队继续做点贡献。”
肖永银又说:“党的九大即将召开,恰是一个好机会,信可由许司令直接面呈毛主席。”
不久,王近山分别给毛泽东主席、许世友写了信。
许世友领袖面前说情,王近山回到南京军区
1969年,“九大”召开。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瞅个空对毛泽东说:“战争年代有几个人很会打仗,官越做越小,现在日子不好过,建议主席过问一下。”
“谁?”毛泽东问道。
许世友说:“一个是王近山,一个是周志坚。他们虽然有错,但处理太重,应该恢复工作。”
毛泽东很干脆:“行啊,请恩来同志处理一下,不过,放虎归山,你们哪个军区要他们﹖”
“王近山,我要!”许世友自告奋勇。
不久,中央军委发布命令,王近山调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
一个月后,南京火车站,从郑州开往南京的硬座车厢里走出一对身穿褪色军装的的乡下夫妇,3名军职干部迎候在月台上,他们是27军军长尤太忠、12军军长李德生、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肖永银,见到这位老头,立即“啪”地一下敬礼。随即,一位将军上前接过他手中的旧皮箱,说:“老首长,你还是这脾气,连卧铺票也不买。看,还有孩子呢,累坏了吧!”
这位老农装束的人正是原6纵主帅王近山。迎接他的,是他原来的部下———原16旅旅长尤太忠、17旅旅长李德生、18旅旅长肖永银。
尤太忠接过他的旧皮箱,却惊得王近山另一只手提着的竹篮子里的老母鸡“咯咯咯”地叫起来。王近山说:“自家养的,全是吃野地里的虫子长大的,一天下一个蛋,舍不得杀了。”
王近山就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后,他的7个孩子陆续来到南京,加上小黄生的两个孩子,家里又热闹了。小黄原先准备到附近工厂上班,但王近山不同意,“我的身体不好,你身体也不好,家里事又多,你老请假,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拿了工资让别人替你干活,行吗?”
小黄放弃了出去工作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