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男人4大不同家庭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2 05:31:09
  • 中西方男人4大不同家庭观

    花随月转阴晴收录于 云上的日子空间

  •  “我们,或者说大多数的妈妈,面对同样的现实。中国的男人,与西方男人不同。西方男人事业成功的同时,仍然很好地顾及家庭和孩子。而中国的男人,似乎不可兼得这两项事业。我想,是中国的文化历史传统,及中国特殊的经济环境造就了我们的男人。‘有出息’的人都希望抓住并牢牢抓紧一切机会为自己的梦想奋斗。他们担心,太深地沉湎于儿女情长会使他们失去斗志。 理解了他们的心中理想和目标,我们女人心里便多了份坦然,特别是当我们不再年轻的时候。 宝宝她爸是很负责任的人,只要他和宝宝在一起,都会渡过高质量的时光。我很知足了。” 

    很多的中国孩儿妈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儿爸一天到晚地在外忙事业,与妻儿见面的时间十分有限,甚至经常彼此碰不到面。似乎,他们在家庭生活中的作用,仅是提供经济来源和保证。虽然物质生活丰富,但孩子在成长阶段缺乏父爱和父亲的倾心培育。

    这的确是令人遗憾的事情。

    在国外生活了10几年,我发现,从普遍意义上讲,中国男人和西方男人在家庭观上有很大不同。

    中国男人看重家庭,但他们更看重家庭这个概念本身,而忽视家庭生活的实质与和谐。而西方男人不仅看重家庭本身的存在,更看重其内在的幸福指数。他们有很强的家庭观念, 喜欢家人在一起享受生活。我以前的西方老板、同事和朋友都非常在意每天下班之后,与家人一起共进晚餐,周末的时光更是格外珍惜,一起出外郊游。而中国男人晚上经常参加各种应酬,难得与家人在一起,这已成为一种习惯。似乎,如果哪个中国男人天天按时回家享受“老婆孩子热炕头”,那就是“一事无成”“没出息”的写照。 

    中国男人十分看重家庭以外的东西,竭尽全力去实现自我价值。在我看来,中国男人事业心比西方男人强很多,个个好像都是“工作狂”,同时非常在意外界对自己的评判。正因为如此,中国男人通常是任劳任怨,忍辱负重。这导致很多中国男人身上大都背负着沉重的压力,而这种压力又使他们一天到晚感觉劳累。而西方男人则很少具有这种牺牲精神,他们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尽力而为,并轻松营造充满温馨和情趣的家庭生活。

    中国男人一旦建立了家庭,他们懂得为家庭付出和牺牲,不缺乏坚守的意志,有较强的责任感,而且承担这种责任常常不附件任何条件,但这种责任感更多地体现在提供经济保障上,而缺乏对妻儿及家庭成员的温情、关心和呵护,缺乏浪漫和幽默。西方男人承担家庭责任是有条件的,他们以发自内心的“我爱你”和“你爱我”的那份心心相印的幸福感为依托。一旦失去了这份依托,他们不会凑活着过。

    西方男人对婚姻和家庭更具有诚信。原来一直以为,西方男人的家庭观和爱情观很开放、很随意,但在国外生活了多年后,我愕然地发现,我们对他们的这种认识完全是误解和偏见。曾和西方人讨论过,为什么中国男人有包二奶的现象,而家庭和社会竟纵容和允许这种行为的肆无忌惮。他们认为,中国的“包二奶”是与西方的社会文明背道而驰。西方男人没有这样做的,他们一旦不爱对方,宁可选择离婚,也要遵守诚信。

    扯远了,这个话题实在是太大,还是言归正传吧。

    中国男人似乎无法将成功事业和实质意义上幸福的家庭生活两者兼得。其实,中国男人又何尝不渴望这样的生活呢?我想,是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历史发展的阶段、以及中国特殊的经济环境使得中国男人遭遇如此两难的尴尬境地。

    中国的历史悠久,对男性寄语了厚望,他们不仅要做君子,还有做大丈夫。而当今的经济大环境,使他们身不由己。他们不去奋斗,就没有社会经济地位,就没有令人仰慕的实力,在外就得不到社会的肯定,在家也得不到妻子,甚至孩子的认可。他们两头为难,工作回来晚了,挨脸色看,而如果每天晚上泡在家里,也会遭遇鄙夷和不满。最终,中国男人不得不下定决心,宁可全身心地投入到事业中,忽视了家庭,也不能一味地沉湎于小家庭的“老婆孩子热炕头”,过着“没出息”的日子。在他们心中,经济基础决定一切,没有实力,更无家庭幸福可言。

    很早以前,我曾试图以国外成功人士,如何同时享受甜蜜家庭生活为例,旁敲侧击地说服老公事业和家庭可以兼得,但得到的回答是,“那你嫁个老外试试”。哈哈,我真是自找没趣儿啊!我能说什么呢?这么多年以来,我们不是也一起携手走过来了吗?况且,自从有了宝宝之后,我也看到了老公的巨大变化。孩子使家成其为家的根据了,我们拥有了真正的快乐家园!

    其实,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我已经深深理解了中国男人肩负的难处。我想,只要他们不胡作非为,只要他们努力进取,只要他们肯于承担家庭责任,只要他们心中珍惜那份难以割舍的亲情,我们做女人、做妻子、做母亲的胸襟里便可以有一份坦然。

    当然,我们的心底深处,永远期待着中国男人回归家庭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