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之乐(金台随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15:32:07
 清官之乐(金台随感)

  

  张安生

  近读《康熙大帝全传》,知康熙非常注意奖掖扶植
清官。他常常不是等清官死了之后才去考虑谥什么号,
而是在清官还活着的时候就予以表彰重用。像大小于成
龙、傅拉塔、张鹏翮、彭鹏、郭琇等,都是康熙发现并
加以重用的廉吏。为了勉励地方官员做廉吏,康熙大力
宣传做清官的好处:“尔等为官,以清廉为第一。为清
官甚乐,不但一时百姓感仰,即离任之后,百姓追思,
建祠尸祝,岂非盛事?从来百姓最愚而实难欺,官员是
非贤不肖,人人有口,不能强之使加毁誉。尔等各宜自
勉。”

  “为清官甚乐”!这是康熙的看法。细细想来,不
无道理。

  清官甚乐,何乐之有?

  乐在“口碑”。康熙认为“百姓最愚”,这是一种
偏见,而看到百姓“难欺”,“人人有口,不能强之使
加毁誉”,说明他的头脑是清醒的。自古以来,为官贪
廉,老百姓是最权威的裁判,谁也左右不了他们的评判
,谁也堵不住他们的口。杭州西湖的苏堤、纵贯盐城的
范公堤,是口碑;被康熙誉为“当今清官第一”的于成
龙每天吃粗米、青菜,江南人呼为“于青菜”,也是口
碑;孔繁森、吴金印等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干部,
都有口碑。“口碑”,是花钱买不到的荣誉,是发行量
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新闻传媒,是时光磨灭不了、风雨
侵蚀不了的心碑。做官一趟,能得百姓一口碑,并非易
事;退而求其次,留个好的名声,总是应该考虑的吧。
若能做到这一点,比起那些被人戳脊梁的“官”,岂不
是乐事!

  人,活得快活才有意思。

  谈物质,也许贪优于廉;而论精神,则廉乐于贪。

  活得坦然,一乐也。清廉者,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心理上坦然,脚底下踏实,无朝不保夕之感,无风声
鹤唳之惊。这种心理卫生带来的享受是贪婪者所不能体
验到的。贪婪者往往担惊受怕,只要手伸得长,有谁能
担保不会出事呢?被称为历史上的“贪污之王”的和
,曾是乾隆帝的宠臣,谁知嘉庆帝一上台,就被抄没家
产,责令自杀。

  活得超脱,二乐也。人与物,本来人是主宰,物是
被主宰。但常常出现相反的情形,人被物死死缠着,为
物所累,为利所害。其根子是一个“贪”字。明代的王
文濡曾经描绘过一种生活状态:“贪根种心,唯利唯金
,蛊惑思虑,消铄精明,如醉如梦,虽生弗生,痴愚世
延,骄奢祸程。”这样的生活,聚敛即便多,也无乐趣
可言。

  活得精神,三乐也。廉能生威。那是就主体与环境
而言;对自身修养来说,廉能生浩然之气,廉能治缺钙
之症,廉能养自然之性。这是因为有一个精神支柱,有
一种信念和追求。有了这个精神支柱,不管在什么情况
下,都能按照既定的信念去追求,按照既定的准则去做
人,按照既定的方式去生活。因此,廉者能够保持完整
的独立的人格,而贪者则无人格、尊严可谈。廉者是生
活的主人,是生活的强者,生活也必然会有滋有味,精
精神神,充满无穷乐趣。

  自然,以上所谈之“乐”会有人笑为书生清议。由
他去笑吧。

  《人民日报》(1 9 9 8 0 4 1 6 十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