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师开示——修行之十表面、十过与十功德、十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7 07:38:03

莲师开示——修行之十表面、十过与十功德、十相

(2010-10-14 09:40:03)转载 标签:

藏地

佛法

佛教

密宗

菩萨

西藏

佛经

莲师

杂谈

分类: 上师们的话

莲师示云:甚多人将修法沦为表面。 

   磋嘉玛白言:何谓也?

   大师云:

   以不信,诵经为表面。

   无大悲,而云利他为表面。

   吝嗇,而行布施为表面。

   若为密人,不守三昧耶流于表面。

   为僧,不守戒为表面。

   居士不勤修,流为表面。

   只研学理,不修法为表面。

   修法,而不知法要流为表面。

   若不按法而行,反而教人乃为表面。

   言行不一,指导他人为表面。

   总之,吾以厌于听“有学”之人,不以法降其心者,徒增纷扰;其所大谈者,只为表面之说而已。  

    莲师云:修法时,勿堕十过为至要。

     磋嘉玛白言:何谓为十过?

   大师云:

   汝纵有修行,若不以之作为妄念之疗治,则有不善用口授之过。

   汝纵已瞭悟自心,若不能以知解脱,使见离二边,则有不获不共教授之过。

   汝纵有诚信心,若不获加持,则有不与已得证悟上师联系之过。

   汝纵勇猛精进,若修法无进境,则有心未完全清静之过。

   汝若于修法时感疲累,则有未悟觉性自然之过。

   汝纵作修行,然心仍散乱,则有修法未决定之过。

   若境界非由汝心直接生出,则有只于奢摩他中迷失之过。

   若觉性之力用,非由汝生,则有不知以诸相作助道自过。

   若觉难于离妄念之执,则有不知以五毒为道之过。

   若不知于苦困中自处,则有不知如何将心转离轮廻之过。

   总之,若自称修法而内里充满过患,又何能达至好之境地欤?

   莲师云:汝需十种功德为修行之相。

   磋嘉玛白言:何者为十功德?

   大师云:

   若能调伏散乱,为瞭悟觉性自然之相。

   若心性之智慧离边展现,为口诀奏效之相。

   若见上师为佛,为对上师生信之相。

   若无碍得加持,为成就之传承不断之相。

   若以觉性生力用时,能无碍改变自心,为觉性能力,锻炼生功德之相。

   若日夜修法仍不觉疲,为达心气精要之功德。

   若修法与否,明觉性无异,为修定得决定之相。

   无论何念或相生起,均能悟知法相,则为能以诸相为助道之相。

   若诸妄念不起,或起后即可平伏,为即能调伏五毒之相。

   若能于苦困中勝,为瞭悟轮廻无常之功德。

   总之,若法于心生,功德自汝而生。藏人中若无信、不勤、乏智难生任何功德也。

   莲师云:若以法住于心,当有十相。

   磋嘉玛白言:何者为十相?

   大师云:

   若执著渐减,为驱执实相魔之相。

   若染著少生,为远离驰求之相。

   若情绪渐减,为五毒于内寂息之相。

   若自私渐减,为驱我执魔之相。

   若已离尴尬,并无取捨,为染污概念崩溃之相。

   若已无修法者、与修法对象之概念,又不离自性,为见法性母之相。

   若见一切生起之意念,均为离执之境界,为能入见与修之道之相。

   若知轮涅无分,为圆满证悟,由内生起之相。

   总之,若于何物,乃至汝身,均不执著,乃为离诸染著之相。

   若不为苦困所伤,为知一切相,皆是虚幻之相。

   若对八风只轻微关注,为知心性之相。

   无论如何,若内相外显,即如树发嫩叶。如外相他人可见,则如树结果,可供享用。

   甚多行人,连一功德亦无,得悟者甚少,故当勤精进修持也。

 摘自:《空行教言──莲师向措嘉玛之口授》第四章--第4节  『密咒道十基础及其甚深口诀乘教言答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