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解放战争时期的图文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0:27:58
(1)
解放战争简介
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期间共歼灭国民党军625万余人,摧毁了国民党各级反动政权,从根本上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解放南京
基本资料
解放战争
日期:1946年6月—1 9 4 9年 6  月
地点:中国
结果: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10月1日在中国大陆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国民党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撤退往台湾。相隔台湾海峡呈现对峙状态至今。
参战方
中国国民党:中国国民革命军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
指挥官
国民党方:蒋介石及李宗仁、汤恩伯、顾祝同、张灵甫、廖耀湘、胡宗南、杜聿明、白崇禧等
共产党方:毛泽东及朱 德、彭德怀、陈 毅、粟裕、林 彪、罗荣桓、刘伯承、邓小平、聂荣臻、徐向前等
兵力
中国国民革命军:4,300,000 (1946年7月) 3,650,000 (1948年6月) 1,490,000 (1949年6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1,200,000 (1946年7月) 2,800,000 (1948年6月) 4,000,000(1949年6月)
历史背景
945年8月抗日战争结束后,全国人民迫切希望休养生息,发展经济,医治战争创伤;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表示愿与国民党继续合作建国,派毛泽东、周恩来等到重庆与蒋介石谈判,签署《会谈纪要》又称《双十协定》;针对已经出现的武装冲突,签订了停战协定,并促成全国各党派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达成政协决议案,积极致力于战后和平建设。但国民党统治集团一面扯谈和平,一面以“受降”为名,派大军抢占
东北民主联军向辽西出击
战略要点,侵占八路军、新四军从日军手中夺回而建立的解放区,打击进步民主势力,坚持独裁,准备内战。美国一面调解国共冲突,一面向国民党提供大量军事援助,想通过国民党把中国变成其独占的殖民地。到1946年6月26日,以国民党军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终于爆发了全国内战。因为在开始阶段,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处于自卫地位,所以称为自卫战争,后来随着战争的发展,改称解放战争。
战争概述
解放战争的第一年,是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防御阶段。 战争开始时,国民党军有430万人,人民解放军连地方部队在内只有120万人。国民党军凭借其兵力上和装备上的绝对优势,向晋冀鲁豫、晋察冀、华东、东北、中原等各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人民解放军依靠战争的正义性和人民的支持,贯彻中共中央、毛泽东制订的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不以保守地方为主的正确的战略方针,通过前8个月机动防御作战,给了国民党军以沉重打击。1947年3月,国民党军将其全面进攻改变为重点进攻,即集中重兵进攻陕甘宁和山东两解放区,虽曾占领延安,喧嚣一时,但并未达到目的,其自身又遭惨重损失。
从解放战争第二年起,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于1947年6月30日向南强渡黄河,8月挺进大别山;随后,陈庚、谢富治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另一部于8月挺进豫西;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主力于9月挺进豫皖苏边区,三路大军在江淮河汉之间地区实施战略展开,形成“品”字阵势,互为策应,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开辟了广大的中原解放区,威胁国民党军后方和腹心地带,与各解放区内线反攻相结合,使国民党军由进攻转入防御,逐步陷入被动。

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第三年,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了战略决战。济南战役揭开战略决战的序幕,尔后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连续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了国民党军在东北、华北和华东战场上的主力,解放了东北、华北和长江以北广大地区。人民解放军总数达到400万人,国民党军总数则下降到约200万人。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而且在数量上也大大超过国民党军,居于压倒优势。国民党统治已成风烛残局。解放战争第四年,人民解放军继1949年4月发起渡江战役、占领南京之后,6月起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对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大追击。1949年10月1日,在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途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到1950年6月,残存在华东、中南、西南、西北战场上的国民党军被全部歼灭,仅有少量逃往台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人民解放军完成了解放全国大陆和近海岛屿的任务,解放战争获得伟大胜利。
战争经过
日战争胜利后,1946~1950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为了推翻以国民党蒋介石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人民民主政权而进行的革命战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的一次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解放战争
争取和平民主﹑准备应付蒋介石集团发动全面内战(1945年9月~1946年6月) 抗日战争结束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坚持独裁﹑内战和卖国政策,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和一切民主力量,取消解放区,独占抗战胜利果实,继续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然而,蒋介石实行独裁和发动内战的方针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同时他要发动全面内战还需一定的时间准备。因此,他不得不摆出和平的姿态,采取假和平真战争的反革命两手策略,一面邀请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妄图压迫中国共产党交出军队和让出解放区;一面加速部署全面内战,并以接受日伪军投降为名,调动大批军队到华东,华北,东北等地,抢占战略要点,向解放区进行武装进攻。
中国共产党考虑到国内外的和平呼声,同时也考虑到蒋介石在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下,可能经过和平谈判,有条件地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地位,造成两党合作,和平发展的新阶段。因此,中共中央决定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提出以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建设新中国的主张。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自延安赴重庆,就国内和平问题同国民党政府进行谈判。10月10日双方代表签署《会谈纪要》(即《双十协议》);1946年1月10日达成停止军事冲突协议并颁发停战令;同日;由各党派代表和社会贤达组成的政治协商会议开幕,经过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联合斗争,会议通过了关于和平建国纲领等5项决议案。

解放南京
中国共产党在力争实现国内和平民主的同时,对蒋介石集团发动内战的阴谋也保持了高度警惕,领导解放区军民进行了充分的应战准备。中共中央根据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和实行军事战略转变的决策;决定撤出分布在广东﹑浙江﹑苏南﹑皖南﹑皖中﹑湖南﹑湖北﹑豫西等省区坚持抗日游击战争的部队;同时,从山海关内各解放区抽调11万余人的部队和2万名干部进军东北,会同东北人民自卫军(由东北抗日联军改编)开辟东北解放区。各大战略区的部队进行整编,编组野战兵团;东北部队组成了东北人民自治军(后改称东北民主联军);新四军和山东的八路军组成山东军区(新四军军部兼)﹑山东野战军﹑华中军区﹑华中野战军﹔晋冀鲁豫军区和晋察冀军区的主力部队,组成晋冀鲁豫野战军和晋察冀野战军;中原军区﹑晋绥军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的主力部队,分别组成若干个野战纵队或野战旅。至1946年6月,全军共组成27个野战纵队(含相当于纵队的师)另6个野战旅﹑14个炮兵团,全部野战军共约60余万人。另有地方军60余万人,民兵220万人,从组织上实现了由以游击战为主到以运动战为主的战略转变。
关内解放区部队进军东北各野战军﹑地方军和广大民兵,普遍进行了军事技术和战术训练,并改进和加强了部队的政治工作和后勤工作,大大提高了全军的政治素质和作战能力。同时,各解放区大力开展减租减息和生产运动,特别是在中共中央1946年5月4日《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发布后,逐步开始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以增强解放区支持战争的力量。

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在重庆谈判前后,蒋介石集团在美国协助下,借口接受日伪军投降,陆续调集80万人以上的兵力,以打通津浦﹑平汉﹑同蒲﹑平绥等四条铁路线为重点向解放区发动进攻。停战令发布后,国民党军在蚕食关内各解放区的同时,又大举进攻刚建立的东北解放区。各解放区军民对国民党军的进攻进行了坚决的自卫还击。晋冀鲁豫军区部队进行了上党战役和邯郸战役,共毙伤俘国民党军6万余人,并争取其第11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新编第8军军长高树勋率部近万人在邯郸地区起义。东北民主联军进行了四平保卫战。其它解放区的部队也给进犯之敌以有力回击。这些战役战斗迟滞了国民党军的进攻,配合了和平谈判,取得了以运动战歼灭拥有现代化装备国民党军的初步经验。
人民解放军实行内线作战,粉碎国民党军的战略进攻(1946年7月~1947年6月) 蒋介石集团在战争准备就绪后,即公开撕毁停战协议,于1946年6月26日首先向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接着将战火扩大到其它解放区。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奋起自卫,解放战争全面展开。

1948年,朱德与陈毅部署豫东战役
战争之初,国民党军的总兵力为430万人(内正规军200万人);人民解放军(解放战争全面展开后,各解放区部队陆续改称为人民解放军)总兵力为120余万人,双方兵力对比为3.5:1。国民党军接收了100多万侵华日军的装备,有美国的大量财政、军事援助;人民解放军除步兵武器外,只有少量刚组建的炮兵。国民党统治区有3亿以上人口,并控制着全国所有大城市﹑主要交通线和绝大部分工业,解放区人口只有1.3亿,极少现代工业。蒋介石凭借其优势,决心使用全部正规军248个旅中的193个旅约160万人的兵力,在大量特种兵及地方保安团队的配合下,采取全面进攻﹑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在3~6个月内首先消灭关内人民解放军,尔后消灭东北地区的人民解放军。
中共中央根据战争双方力量对比,于1946年7月20日发出关于《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指示,指出,蒋介石在军事上虽然占有很大优势,并有美国援助,但是人心不顺,士气不高,经济困难。我们虽无外国援助,但是人心归向,士气高涨,经济亦有办法。因此,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的。

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成员: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人民解放军按照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制定的以歼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为主而不是以保守地方为主的战略方针,在战争的头8个月(1946年7月~1947年2月),依托解放区的有利条件,实行内线作战,主动放弃一些城市和地方,创造战机,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集中兵力,分批歼敌,先后作战160余次,歼灭国民党军71万余人,其中主要的有,中原部队的突围,华东部队的苏中、宿北、鲁南、莱芜等战役、晋冀鲁豫部队的出击陇海路、定陶、同蒲路等战役、晋察冀和晋绥部队的晋北战役,大同﹑集宁战役和张家口保卫战东北部队的新开岭战役和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等。国民党军由于大批成建制地被歼,机动兵力更加不足,从1947年3月起,被迫由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调集94个旅约70万人的兵力进攻陕北和山东两解放区,在其它战场转为守势,企图首先解决这两个地区战事,尔后再转用主力于其它战场,各个击破人民解放军。人民解放军为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确定在陕北和山东两区继续实施防御作战,在东北﹑晋察冀﹑豫北﹑晋南等地区举行反攻。3月19日,中共中央机关,解放军总部撤出延安。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等继续留在陕甘宁边区指挥全国各地解放战争,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少奇和朱德等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进至晋察冀地区,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中共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叶剑英,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杨尚昆等组成中央后方委员会,进至晋西北,统筹后方工作。3月25日~5月4日,驻陕甘宁边区的人民解放军在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彭德怀的指挥下,以仅2万余人的兵力,在粮食,弹药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连续取得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次战役的胜利,歼灭国民党军1.4万余人,初步稳定了西北战局。5月,华东野战军(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于1947年1月合并改称)在山东中部孟良崮地区,全歼国民党军精锐部队整编第74师,打乱了国民党军的进攻计画。与此同时,其它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举行战略性反攻,先后进行了东北夏季攻势﹑豫北攻势﹑晋南攻势及正太战役等,收复和解放了大片土地和一些城市。在一年的作战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毙俘其旅(将)级以上军官202名。

渡江部队冲上长江南岸
人民解放军主力转入外线作战和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1947年7月~1948年7月) 经过一年作战,全国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民党军虽经不断补充,其总兵力已由战争开始时的430万人下降到373万人,其中正规军150万人,用于进攻解放区的兵力虽增至227个旅,但由于战线延长,守备兵力增多,用于作战略机动的仅40个旅﹔国民党统治区大后方只有正规军21个旅。随着军事上的失败,国民党蒋介石在政治上,经济上也陷入了困境,各民主党派,各阶层人民纷纷起来反对内战政策,以“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为口号的人民革命运动遍及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许多乡村民变蜂起,形成了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已由战争开始时的120万余人发展到195万人,其中野战军100万人以上﹔解放区大部分地区已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踊跃参军参战,后方更加巩固。但由于战争的破坏,解放区人力物力财力已十分困难。中共中央根据对战局的全面分析,确定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是,抓住时机,举行全国性的战略反攻,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以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钳制和歼灭敌人,收复失地。
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是以挺进中原,开创新的中原解放区为重点,于1947年下半年逐步展开的。6月30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率所部 4个纵队从山东阳谷以东之张秋镇至菏泽以北之临濮集间南渡黄河 ,进入鲁西南地区,经过近1个月作战,歼灭国民党军9个半旅约6万人,迫使蒋介石从山东和陕北战场抽调9个整编师共22个旅的兵力回援鲁西南,从而有力地配合了这两个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军重点进攻的作战。8~10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进军大别山,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司令员陈赓﹑政治委员谢富治率2个纵队,1个军另1个旅进军豫西,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率6个纵队(即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 1个纵队挺进豫皖苏边区。三路大军以“品”字形阵势,展开于中原地区,把战线由黄河南北推移到长江北岸,对国民党统治的腹心地区南京,武汉构成严重威胁。蒋介石被迫

1947年12月,陈粟大军和陈谢大军为配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反“清剿”斗争,联合发起了陇海、平汉铁路的破击战。
调集33个旅的兵力围攻已经进入大别山区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以巩固大别山根据地为中心,密切配合,互相策应,在长江,淮河,黄河,汉水之间广大地区机动作战,至1948年春,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攻,歼灭了大量敌人,建立和巩固了中原解放区。三路大军挺进中原,转到外线作战,调动和吸引国民党军南线兵力 160多个旅中约90个旅于自己的周围,对迫使国民党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作用。
为配合三路大军经略中原,西北野战军(陕甘宁﹑晋绥两区的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于1947年 7月正式定名为西北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内线兵团分别在东西的两翼--陕北和山东战场,以积极行动钳制当面的国民党军。西北野战军进行了沙家店﹑延清﹑黄龙等战役,为尔后转入战略进攻创造了条件,华东野战军内线兵团进行了胶东保卫战,收复了大片失地,从根本上改变了山东战场的战局。此外,晋察冀野战军进行了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东北民主联军发动秋季攻势,将国民党军压缩于中长铁路和北宁铁路的几个孤立城市。人民解放军内线各战场的攻势作战与外线的大举出击相结合,构成了向国民党军发动全国规模战略进攻的总形势,使战争达到了一个历史转折点。1947年10月10日,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战略口号。12月下旬,中共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会议,毛泽东总结人民解放军长期的作战经验,提出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进一步统一了全军的作战思想,提高了战略战术水平,增强了战斗力。
1948年1~6月,人民解放军继续执行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的作战方针,展开新的攻势。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与中原野战军(1948年5月由执行外线作战任务的原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改称)协同进行了洛阳﹑宛西﹑宛东﹑豫东﹑襄樊等战役,特别是豫东战役,大量歼灭了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改变了中原和华东战局。山东﹑西北﹑华北﹑东北战场的人民解放军展开以拔除国民党军在解放区内的重要据点为主的声势浩大的攻势作战,先后举行了胶济铁路西段﹑中段,津浦铁路中段战役﹔宜(川)瓦(子街)﹑西府﹑陇东战役﹔临汾﹑晋中战役﹔东北冬季攻势作战。攻克周村﹑潍县﹑兖州﹑宜川﹑临汾﹑四平等城市。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收复延安。5月,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由陕甘宁边区移至晋察冀解放区的平山县西柏坡。

1947年6月30日夜,刘邓大军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黄河防线,挺进大别山,揭开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
战争第二年,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余人,毙俘其旅(将)级以上军官174名,收复和新解放了拥有3700万人口的15.5万平方公里土地,包括城市164座,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进行战略决战﹑各个歼灭国民党军重兵集团(1948,年7月~1949年1月) 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时,形势更加有利于人民解放军。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已发展到 280万人,其中野战军149万人,装备进一步改善﹔建立了较为强大的炮兵﹔经过新式整军运动和群众性练兵,军政素质更加提高﹔长江以南各省的游击队迅速壮大,威胁着国民党军的大后方﹔老解放区经过一年的土地改革和休养生息,经济形势有所好转。国民党军的总兵力仍保持365万人左右,其中正规军198万人,在数量上虽仍稍占优势,但机动兵力已少于人民解放军。其中,与人民解放军直接接触的正规军249个旅,被隔离在东北﹑华北﹑华东﹑西北﹑中原5个战场上,互相难于应援﹔且由于连战连败,高级将领大批被俘,士气低落,战斗力愈益下降。
1948年9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重申建设500万人民解放军,在大约五年左右的时间内(从1946年7月算起)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任务。并决定战争第三年人民解放军主力仍然全部在长江以北和华北﹑东北作战,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歼灭更多的国民党军。
9月16日,华东野战军开始进攻孤悬在山东解放区内的国民党军战略据点济南,激战至24日攻克该城,全歼守军10.4万人(内2万人起义)(见彩图 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攻克山东省会济南 )。这一胜利,增强了人民解放军夺取国民党军重兵据守的大城市的信心。

1947年,解放区的翻身农民纷纷把自己的子弟送来参加人民解放军。
中共中央军委鉴于国民党军东北“剿匪”总司令卫立煌部55万人(其中正规军48万人),分别收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地区,处境孤立﹔东北人民解放军已发展到108万人,总兵力超过国民党军将近一倍﹔东北有97%的土地和86%以上的人口已获得解放,人力物力充足,已具备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客观条件,因而决定首先歼灭卫立煌集团。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根据毛泽东关于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和以主力南下北宁线首先攻克锦州的多次指示,以70余万人的兵力发起辽渖战役。于10月15日攻克战略要点锦州,歼灭国民党军10万余人﹔19日解放长春,守军10万人一部起义,大部投降﹔20~28日,在黑山﹑大虎山地区全歼自沈阳西援﹑企图重占锦州的国民党军西进兵团10万人﹔11月2日,攻占沈阳,全歼守军(见彩图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人民解放军进行辽渖战役。图为人民解放军向锦州国民党军发起总攻 )。此役历时52天,共歼灭国民党军47.2万余人。11月9日,驻锦西﹑葫芦岛的国民党军撤向关内,东北全境解放。
辽沈战役连同其它战场在此期间的胜利,使敌人总兵力降到290万人以下,而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已达300万人以上,使全国军事形势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已占有了优势。
济南战役后,中共中央军委同意华东野战军的建议,在淮阴﹑淮安﹑海州地区进行淮海战役,求歼徐州“剿匪”总司令刘峙集团一部。1948年10月下旬,中原野战军主力解放郑州﹑开封。国民党军统帅部判断人民解放军将在徐州地区发动攻势,即命令徐州”剿总”收缩兵力。11月7日和9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扩大淮海战役规模,集中华东﹑中原两个野战军及中原﹑华东﹑华北军区地方武装各一部共60余万人的兵力,求歼刘峙集团(共80万人)主力于徐州地区。随后,于11月16日又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党的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一领导淮海前线一切事宜。11月6~22日,华东野战军主力在徐州以东碾庄圩地区歼灭国民党军第7兵团,第3“绥靖区”副司令官张克侠﹑何基沣率两个军起义。中原野战军攻克战略枢纽宿县,并将自确山地区东援的第

在1948年3月解放洛阳的战役中,担任阻援任务的人民解放军某纵队指战员在阅读报纸上刊登的我军大举反攻的消息。
12兵团阻止在宿县西南赵集地区。11月23日~12月15日,中原野战军在华东野战军一部配合下全歼国民党军第12兵团于双堆集地区﹔华东野战军主力在永城东北青龙集﹑陈官庄地区包围由徐州向西南方向突围的国民党军3个兵团25万人,并歼灭其中的第16兵团约4万人。这时,平津战役已经发起,为稳住北平﹑天津地区国民党军,延缓其决策南逃,从12月16日开始,中原﹑华东野战军遵照中共中央军委指示,暂停对当面国民党军的围攻,转为战场休整,开展政治攻势。在20天的休整期间,争取约万余名国民党军官兵投诚。在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主力完成对平津地区国民党军的包围后,华东野战军于1949年1月6日对被围的国民党军发起总攻,经5天激战,全歼敌徐州“剿总”及第2﹑第13兵团。淮海战役历时66天,共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余人,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使国民党蒋介石反动统治的中心南京直接处于人民解放军的威胁之下 (见彩图1948年月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人民解放军进行淮海战役。图为人民解放军某部向国民党军黄百韬兵团部驻地碾庄圩突击 )。
在辽沈﹑淮海两大战役的震撼下,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所部约60万人或守或逃举棋不定。为了稳住北平(今北京)﹑天津地区的敌人,达到就地歼灭的目的,中共中央军委令东北野战军不要休整,提前入关,会同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及地方武装一部共100万人,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发起平津战役。在战役过程中,中共中央决定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华北军区司令员)组成党的总前委,林彪为书记,统一领导夺取平﹑津和管理平津唐地区的一切工作。1948年11月29日~12月20日,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对傅作义部”围而不打”和“隔而不围”的指示,华北军区2个兵团和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在平绥铁路中段发起攻势,分别包围张家口﹑新保安,切断了傅作义部主力自北平西逃的通路﹔东北野战军主力直插平津和塘沽之间,切断了傅作义部海运南逃的通路,并隔断了平﹑津﹑塘(沽)的联系。12月21日~1949年1月15日,华北军区主力和东北野战军分别歼灭新保安﹑张家口和天津等地的国民党军,使北平守军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随后经过谈判,傅作义将军接受人民解放军的条件,率部25万人集结城外,接受改编。31日,人民解放军入城,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历时64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华北地区基本解放。

1948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收复延安。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构成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为配合主要方向作战,在辽渖﹑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前后,西北野战军进行了澄合﹑荔北和冬季战役,歼灭国民党军近6万人。华北军区第1兵团(后改称第18兵团)于1948年10月5日发起太原战役,12月上旬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为稳住平津地区的傅作义集团,部队转入围城休整。平津战役结束后,第19﹑第20兵团(即原华北第2﹑第3兵团)奉令参加会攻太原,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组成太原前线党的总前委,以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太原前线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徐向前任书记。1949年4月20日对太原城发起总攻,至24日结束战斗。此役,前后共歼灭国民党军12.4万人,结束了阎锡山在山西38年的反动统治。1948年7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近230万人。蒋介石集团不论在政治上﹑经济上或军事上,都已面临绝境。
向全国进军,追歼国民党军残存部队(1949年2月~1950年5月) 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尚有220万人,其中正规军146万人,分布在新疆到台湾的广大地区和漫长战线上,已无力在战略上组成有效防御。人民解放军则增加到400万人,其中野战军218万人,已占绝对优势。
1949年元旦,毛泽东在新年献词中号召全国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并向中外宣告﹕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解放全中国。蒋介石为挽救败局,一面于1949年1月21日宣布“引退”,不再担任总统﹔一面以国民党总裁身份 在幕后指挥部队部署江防,并积极扩充军队,经营后方,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南进,取得喘息时间。蒋介石下野后,副总统李宗仁出而代理总统,于22日发表了要求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的声明,并指定了“和谈代表团”名单。

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举行。这次会议决定了党对夺取全国胜利和胜利后建设新中国的基本政策。图为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作报告。
中共中央于3月5~13日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提出解决国民党军残存作战部队的“三种方式”,赋予人民解放军参加新区工作的战略任务。为适应战争发展,人民解放军统一进行整编,将西北﹑中原﹑华东﹑东北野战军依次改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野战军下辖2~4个兵团,兵团下辖3~4个军。全军共编成16个兵团﹑58个军及一个铁道兵团。其中华北军区的 3个兵团和铁道兵团直属军委总部。保留了原有的西北﹑中原﹑华东﹑东北和华北 5个一级军区。这次整编,使人民解放军向正规化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
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早日结束战争,决定在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依据民主原则改编一切反动军队等八项条件的基础上同南京国民党政府派出的代表团进行谈判。同时要求人民解放军作好向全国进军的一切准备,以便在谈判破裂时继续用战斗的方式解决残存的国民党军,解放全中国。1949年4月1日,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南京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开始在北平谈判,至15日,双方拟就国内和平协议最后修正案。但截至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仍拒绝在该修正案上签字,致使谈判破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遂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开始向全国进军。
4月20日午夜,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第二﹑第三野战军在东起张黄港西至湖口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击溃沿江防御的国民党军,于4月23日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灭亡。各渡江部队展开猛烈追击,在郎溪﹑广德地区歼灭国民党军5个军,并前出到浙赣线,占领苏南﹑浙东﹑闽北﹑赣东北广大地区及杭州﹑南昌。5月27日,解放全国经济中心上海。5月14日,第四野战军执行南下先遣任务的第12兵团在团风至武穴间横渡长江,17日解放武汉三镇,国民党河南省主席兼第19兵团司令张轸率部2万余人起义。人民解放军在渡江战役中,共歼灭国民党军43万余人。

人民解放军突破济南城垣
渡江战役结束后,各野战军即按中共中央军委预定部署,分别向东南﹑中南﹑西南﹑西北地区进军。 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于7月上旬由苏州地区向福建进军,至10月下旬解放了除金门﹑马祖等岛屿以外的福建全省,歼灭国民党军约10万人。在10月24~25日进攻金门岛的作战中将守敌大部歼灭。由于敌军增援,解放军船只为敌机炸沉和烧毁,后续部队不能增援,致登陆的4个团的部队孤军作战3天,最后壮烈牺牲。
第四野战军附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于6月底自武汉﹑南昌等地南进,至9月上旬解放鄂西﹑湘北﹑赣西北﹑赣西南广大地区。国民党湖南省主席程潜﹑第1兵团司令官陈明仁在长沙率部起义。9月中旬,南进部队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关于采取大迂回大包围方针的指示,分三路对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白崇禧部和华南军政长官余汉谋部实行迂回追击,分别在衡阳﹑宝庆(今邵阳)地区和阳江﹑阳春地区进行围歼,歼灭白﹑余各一部共约11万人。然后分路挺进广西,至12月中旬在粤桂边的容县﹑博白和钦州地区全歼白崇禧集团。向中南进军的部队在历时半年的追击作战中,克服重重困难,共歼灭国民党军近40万人。1950年3月5日~5月1日,第15兵团在琼崖纵队配合下解放海南岛,歼灭国民党军3.3万人。至此,中南大陆及沿海主要岛屿均获解放。
第一野战军(辖第1﹑第2﹑第18﹑第19兵团)于1949年 5月乘国民党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部实施战略退却之机,开始向西北地区的国民党军发起追击。5月20日解放西安,7月中旬在扶风﹑眉县地区歼灭国民党军4个军。随后以第18兵团监视秦岭地区胡宗南部主力,并准备尔后入川作战﹔主力向甘肃﹑宁夏﹑青海挺进,先后解放兰州﹑西宁,基本歼灭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马步芳所部。9月下旬解放银川﹑张掖﹑酒泉,歼灭西北军政副长官马鸿逵所部及马步芳残部。9月25﹑26日,国民党军新疆警备司令陶峙岳﹑新疆省主席鲍尔汉率部起义。10月中旬,第一野战军主力一部进军新疆,在新疆民族军配合下,于1950年3月进驻全疆。该野战军在半年多的时间中,以长距离奔袭结合城市攻坚,以军事攻势结合政治攻势,战胜艰难险阻,歼灭国民党军30余万人,解放了西北全境。

1949年5月,人民解放军在解放上海战役中,严格遵守城市政策,不住民房,露宿街头。
第二野战军附第四野战军一部于1949年11月 1日开始由湘西﹑鄂西地区以大迂回动作分路向贵州﹑川南进军,至11月底先后占领贵阳﹑重庆,歼灭国民党川湘鄂边“绥靖公署”主任宋希濂等部,并前出到宜宾﹑泸州。11月中旬,位于秦岭山脉担任向北防御的胡宗南部在其侧后受到威胁时,即向成都收缩。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18兵团附第 7军等部在西北军区司令员贺龙率领下,由陕入川。12月9日,国民党云南省主席卢汉﹑驻防成都外围的西康省主席刘文辉及西南军政副长官邓锡侯﹑潘文华等率部起义。人民解放军各路入川部队向成都急进,至20日完成对该地区的包围。国民党军第16﹑第15﹑第20﹑第7﹑第18等兵团纷纷宣布起义,其余部队迅速被歼。30日,人民解放军进驻成都。1950年2月20日,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进驻昆明。3月中旬~4月上旬,第二野战军一部歼灭西昌地区守军。人民解放军在进军西南的作战中,共歼灭国民党军90 余万人,解放了四川﹑贵州﹑云南﹑西康(今划归四川省﹑西藏自治区)等省,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依托西南一隅待机反攻的企图。
华北大部地区解放后,国民党绥远省主席董其武接受人民解放军提出的和平解决主张,达成双方暂时划界驻守协议。1949年9月19日,董其武等率所属党政军人员6万余人起义,至此,华北全境解放。 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于1949年夏解放浙东后,即进行渡海解放舟山群岛的准备工作。1950年5月13日,驻守舟山的国民党军12万余人向台湾撤退。人民解放军发起追击,至19日解放舟山全岛。至此,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大规模作战行动即告结束。
1945年下半年国共主要冲突列表
战斗名称 大致时间 爆发原因 实况
上党战役 9.10-10.12 阎锡山部队与中共军队在中共辖区上党为争夺日本投降军军备发生的战役 阎锡山部队10个师被全歼,长治被中共攻占
平汉战役 10.24-11.2 国军沿平汉路北上接受日军投降,中共阻止其北进 中共军合围国军7个师,将其全歼
平绥战役 10.18-12.4 傅作义部队在绥远接受日军投降,中共为打通华北东北交通 中共军围攻归绥,包头两城一个半月,未能攻克最后撤退
津浦战役 10.15-12.14 阻止国军沿津浦路北上受降 中共军队攻占山东大片地区,山东华中两解放区连成一片
山海关战斗 11.15 开进东北之国军在山海关途中遭遇中共阻击 国军突破中共阻击,穿越山海关,攻占锦州
评论

部队行进在四川东部大巴山区的悬崖绝壁上。
在人民解放军进军过程中,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全面展开起,到1950年5月舟山群岛解放止,历时近四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经过艰苦奋战,共歼灭国民党军807万人(俘虏458万人,毙伤171万余人,投诚63万余人,起义和接受改编114万余人),投诚﹑俘虏和击毙旅级或少将以上高级将领1686名,解放了除西藏(1951年 5月,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协议,西藏和平解放)及台湾﹑澎湖﹑金门﹑马祖等少数岛屿以外的全部国土,赢得了这场对中国命运起决定作用的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争初期的 120万人,发展到530万人。在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指战员负伤104万人,牺牲26万人,失踪19万人。
战争意义
解放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大陆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获得解放,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对国际局势和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影响。
(2)
内战时期的国统区和解放区
国统区
历史上,对中国某一特定区域的称呼。在中国遭受日本侵略之时,身为当时执政党的中国国民党联手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长达8年的顽强的抵抗,最终于1945年,在国际组织的帮助下,彻底击退了日本侵略者。但是,之后由于国共两党在由谁来统治全中国的问题上未能达成一致,导致了“国共合作”的失败。从此,中国经历了长达5年的“国共内战”。在这期间,由中国国民党控制的区域叫作国统区,因为他们是当时的执政党;由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区域被称作解放区,因为该党以解放全中国为目的,且其军队叫作中国人民解放军。
在内战期间,共军在十分不利的情况下,连连击退由“美帝国主义”扶持的国军,解放区的范围逐渐扩大,国统区的范围逐渐丧失。最终于1949年,中国国民党退守台湾。同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而中国国民党依旧留守台湾,造成了至今未能解决的“台湾问题”。
至此,国统区和解放区二词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1,1946年,衡阳,孤儿院内的战争孤儿。

2,1946年,湖南,饥荒时期水田里耕作的农夫。

3,1946年,湖南,埋葬在饥荒中饿死的儿童

4,1946年5月5日,湖南,等待救助的饥民。

5,1946年6月,镇江,感染天花的难民儿童。

6,1946年6月,镇江,母亲与饥饿的儿子

7,1946年,云南,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援助的大米。

8,1946年8月13日,湖南,大饥荒中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医生救治的病人。

9,1946年2月,上海,可能是欢迎蒋介石的集会。

10,1946年3月11日,苏军撤离后的沈阳火车站

11,1946年3月12日,国军进驻沈阳。图为13日司令部前的卫兵。

12,1946年4月,就任中国驻日军事代表团团长的商震

13,1946年5月29日,沈阳,“国家至上民族至上”。

14,1946年5月,重庆,获得选举权的妇女

15,1946年11月,南京,参加制宪国民大会的西藏代表。

16,1946年12月31日,蒋介石于南京签署宪法颁布令,宣布进入宪政时期。

17,1946年,中国北方,守卫铁路桥的美国兵。

18,1946年,天津,美国海军陆战队收养的中国战争孤儿

19,1947年初,南京,抗议美军暴行时期的金陵大学主大门。

20,1947年,撤离北平的美国海军陆战队。

21,1947年,天津塘沽港,从北平撤离回国的最后一批美国兵。

22,1947年,青岛,准备撤离的美国海军陆战队。

23,1948年12月,南京,海军陆战队守卫的美国大使馆。

24,1947年,上海,发往共产党区域的货物被扣押。

25,1947年1月19日,上海,南京路上的残疾乞丐。

26,1947年5月,教育总长朱家骅下令上海交通大学进行院系调整,并改校名为南洋工学院,遭到上交师生的反对。图为5月23日,赴南京请愿的上海交大护校委员会。

27,1948年1月,中国的首次立法委员直接选举。

28,1948年1月,参加首次直接选举的农夫。

29,1948年1月,参加首次直接选举的选民。

30,1948年5月20日,蒋介石于南京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

31,1948年2月,江西,修筑浙江——江西铁路的劳工。

32,1948年5月,上海,台湾省代表队出席第七届全国运动会。

33,1948年,蒋纬国的装甲部队。

34,1948年3月,前线警戒的国军士兵。

35,1948年12月,国军开往苏州前线,与后撤的受伤士兵相遇,躺在担架上的是重伤员。           
36,1948年,驻守海南岛的国军。

37,1949年4月,镇江,街头的碉堡。

38,1949年4月,镇江,协助修建防御工事的平民。

39,1949年,蚌埠前线的国军。

40,1949年,国军三巨头:李宗仁、白崇禧、何应钦。

41,1949年6月,广州,阎锡山就任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图为当时立法院选举投票的场景。

42,1948年3月,北平,逃避战乱的难民。

43,1948年3月,北平,逃避战乱的中国北方难民。

44,1949年,路边啃食树皮的老人。

45,1948年,为难民注射疫苗。

46,1949年,路边难民的就餐时间。

47,国统区百姓

48, 国统区百姓

49,国统区百姓

50,国统区百姓

51,1949年,上海,被处决的黑市投机商。

52,1949年4月,上海北站,开往杭州列车上的逃难人群。

53,1949年4月24日,上海,来自北方的逃难学生。

54,1949年7月,火车站旁准备乘车逃离的难民母子。

55,1949年,重庆,最后一批进入中国的美国传教士。

56,1949年5月,我军进入上海。

57,1949年10月,我军进入广州。

58,1949年11月2日,内地与香港边界,难民排队领取进入香港的通行许可证。

59,1949年11月2日,内地与香港边界,难民过桥进入香港。

60,1949年11月2日,香港,临时收容所内逃离内地的难民

61,国民乘民航飞机外出避难

62,国民乘民航飞机外出避难

63,国民乘民航飞机外出避难

64,火车运送大兵

65,1949年12月,李宗仁以国民党代总统的身份定居美国。图为抵达美国时的情景。

66,1955年2月,国军撤离大陈岛。

67,1955年2月1日,台湾,遥望祖国大陆

68,1972年3月,年届86岁高龄的蒋介石。

69,国统区幼稚园

70,国统区幼稚园

71,招募壮丁布告
(3)
内战时期的国统区和解放区
解放区
历史上,对中国某一特定区域的称呼。在中国遭受日本侵略之时,身为当时执政党的中国国民党联手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长达8年的顽强的抵抗,最终于1945年,在国际组织的帮助下,彻底击退了日本侵略者。但是,之后由于国共两党在由谁来统治全中国的问题上未能达成一致,导致了“国共合作”的失败。从此,中国经历了长达5年的“国共内战”。在这期间,由中国国民党控制的区域叫作国统区,因为他们是当时的执政党;由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区域被称作解放区,因为该党以解放全中国为目的。1946年10月,该党军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
在内战期间,共军在十分不利的情况下,连连击退由“美帝国主义”扶持的国军,解放区的范围逐渐扩大,国统区的范围逐渐丧失。最终于1949年,中国国民党退守台湾。
同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而中国国民党依旧留守台湾,造成了至今未能解决的“台湾问题”。
至此,国统区和解放区二词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解放区照片

1,延安时期照片

2,延安时期照片

3,延安时期照片

4,延安时期照片

5,延安时期照片

6,延安时期照片

7,延安时期照片

8,延安时期照片

9,延安时期照片

10,延安时期照片

11,延安时期照片

12,延安时期照片

13,延安时期照片

14,延安时期照片

15,延安时期照片

16,延安时期照片

17,延安时期照片

18,延安时期照片

19,延安时期照片

20,延安时期照片

21,延安时期照片

22,延安时期照片——毛泽东与贺子珍

23,延安时期照片——毛泽东与江青
1944年7月22日,美军观察组肩负着美国政府赋予的特殊使命来到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开始了美国官方与中国共.产党长达三年的正式交往与合作。
美军观察组在延安做了许多有价值的工作。如帮助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向美国华盛顿高层传递信函和信息;为国共合作、国共谈判从中斡旋;为抗击日军搜集军事情报;为美军飞机建立救援系统;帮助延安建立通讯和气象设施,培训技术人员;帮助延安建立医疗设施,提供医疗服务,救助伤病员……美军观察组在延安为救助美军飞行员牺牲了一名军官,不少成员为这次使命还失去了一次提拔机会。

24,延安时期照片——参加修筑机场的路易斯·琼斯和谢伟思

24,延安时期照片——加入到拉石碾行列的路易斯·琼斯(叼雪茄者)

25,延安时期照片——美军观察组成员参加修建机场的镜头

26,延安时期照片
1944年10月,路易斯·琼斯陪同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抵达西安。

27,延安时期照片
1944年秋,美军观察组成员在机场的合影

28,延安时期照片
路易斯·琼斯(左二),黄华(前排左二),赫伯特·希契(前排右一)

29,延安时期照片
1944年秋,延安机场,输送伤员。

30,延安时期照片
1944年秋,老照片,延安机场,卸下救助共.产党军队的医疗物资。

31,延安时期照片
1945年8月27日,蒋介石的代表张治中将军和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专程到延安来接毛泽东主席赴重庆谈判。图为毛泽东接机后乘车去客人下榻处。

32,延安时期照片
中方和美军人员在惠特塞纪念堂前合影。1945年3月美军中尉享利·惠特塞在太行山地区遭日军伏击牺牲,朱德为纪念堂题词。

33,延安时期照片
毛泽东(前排右1)、朱德(前排左4)等与美军观察组部分成员在延安合影。

34,延安时期照片
周恩来和美军观察组组长包瑞德合影

35,延安时期照片
朱德等同美军观察组成员在延安合影

36,延安时期照片
1944年8月,毛泽东、朱德和美军观察组组长包瑞德上校在延安机场。

37,延安时期照片
1944年12月,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叶剑英同约翰-戴维斯(中)合影

38,延安时期照片
1944年9月,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向美军观察组组长包瑞德上校介绍抗日前线军事态势。自左至右:彭德怀、叶剑英、杨尚昆、黄华、包瑞德

39,延安时期照片
1944—1945年间, 美军观察组派了三批军官到华北抗日根据地考察。图为约翰-高林上尉(右二)和路易斯-琼斯中尉(左二)于1944年9月4日从延安出发渡过黄河到晋察冀边区考察 。

40,延安时期照片
1944—1945年间, 美军观察组派了三批军官到华北抗日根据地考察。图为约翰-高林上尉(右二)和路易斯-琼斯中尉(左二)于1944年9月4日从延安出发渡过黄河到晋察冀边区考察。1944年11月,海军上尉赫伯特-希契携带中共致美国海军司令部信函离延安赴华盛顿。自左至右:朱德、斯特尔、毛泽东、希契

41,当年土改时的老照片(图片为资料图片)

42,东北野战军政治部宣传队
内战中的东北前线

43,内战中的东北前线

44,内战中的东北前线

45,内战中的东北前线

46,内战中的东北前线

47,内战中的东北前线

48,内战中的东北前线
(4)
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实力比较及主要战斗序列
1.国民党
全面内战爆发前,国民党所辖陆军计有86个整编师(军),248个旅(师),约200万人,非正规部队约74万人,特种兵36万人,空军16万人,海军3万人,后勤部队、军事机关和院校约101万人,总兵力约为430万人。[3] 海军编组为海防(驻青岛)、江防(驻江阴)、运输(驻上海)3个舰队及8个炮艇队,有各型舰艇129艘;空军编组为5个军区(沈阳、北平、西安、汉口、重庆),有4个驱逐大队,2个轰炸大队,2个空运大队,1个侦察中队,各种飞机443架。
全面内战爆发时,国民党军的部署大致为,一线:1、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7个军;2、北平行辕(主任李宗仁),下辖第十一战区(北平)4个军、4个整编师,第十二战区(归绥)3个军、1个整编师、1个骑兵军、2个骑兵师;3、第二战区(太原,司令阎锡山),5个军;4、徐州绥署(主任薛岳),下辖第一(南通)、第二(济南)、第三(徐州)、第八(蚌埠)绥靖区,共5个军、9个整编师;5、郑州绥署(主任刘峙),下辖第一战区(西安)8个整编师,第四(许昌)、第五(开封)绥靖区6个整编师;6、武汉行辕(主任程潜),下辖第六(樊城)、第七(大冶)绥靖区2个整编师。二线:1、广州行辕(主任张发奎),2个整编师;2、衢州绥署(主任余汉谋),1个军、1个整编师;3、西北行辕(主任张治中),3个军、3个整编师、1个骑兵军、4个骑兵师;4、重庆行辕(代主任朱绍良),6个整编师。总兵力为78个军(师)
国民党军五大主力
整编七十四师,全美式装备,1947年5月被华野野战军歼灭。
新一军,全美式装备,1948年9月被东北野战军歼灭。
新六军,全美式装备,1948年9月被东北野战军歼灭。
整编十一师(第18军),全美式装备,1948年被中原野战军歼灭。
第五军,机械化兵团,1948年被华东野战军歼灭。
国民党军二十二个兵团
第一兵团,司令官为汤恩伯,最后逃入越南,由法国殖民政府船运台湾。
第二兵团,司令官为王敬玖,1949年1月在永城陈官庄地区被歼灭。
第三兵团,司令官为区震,1949年12月在四川起义。
第四兵团,1947年1月成立,司令官为王仲廉,1949年底在广东被歼灭。
第五兵团,1947年9月成立,司令官为李铁军,1949年12月在成都被歼灭。
第六兵团,1947年成立,司令官为孙渡,1949年9月在福建被歼灭。
第七兵团,1947年成立,司令官为陈明仁,1949年12月起义。
第八兵团,1947年成立,司令官为周福成,1950年滇南战役中被歼灭。
第九兵团,1947年成立,司令官为廖耀湘,1949年9月在绥远起义。
第十兵团,1948年6月成立,司令官为杨干才,1949年12月在广西被歼灭。
第十一兵团,司令官为孙兰峰,1949年12月在广西钦州被歼灭。
第十二兵团,司令官为黄维。
第十三兵团,司令官为李弥,1949年广东战役中被歼。
第十四兵团,司令官为宋希濂,1949年11月于鄂西川东战役中被歼灭。
第十五兵团,司令官为孙楚,1949年12月在四川起义。
第十六兵团,司令官为孙元良,1949年12月在四川被歼灭。
第十七兵团,司令官为侯镜如,1950年2月在广西被歼灭。
第十八兵团,司令官为李振,1949年12月起义。
第十九兵团,司令官为张轸,1949年12月在四川被消灭。
第二十兵团,司令官为陈克非,1949年12月起义。
第二十一兵团,司令官为刘安琪,1949年底在广东被歼灭。
第二十二兵团,司令官为李良荣,1949年12月起义。
2.共产党
中共部队总数约为127万人,其中野战部队61万人(计有24个纵队及相当于纵队之师、11个旅及相当于旅之师),地方部队66万人。
解放军五大野战军
第一野战军,即西北野战军,彭德怀兼西北野战兵团司令员和政治委员,1947年初创建,下辖2个纵队、教导旅和新编第4旅,共2.6万余人。主要敌人是胡宗南集团,共歼敌51万。
第二野战军,即中原野战军,刘伯承为司令员,邓小平为政治委员,1948年成立,解放战争初期下辖7个纵队。共歼敌近230万。
第三野战军,即华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7初成立,解放战争初期下辖10个纵队,总兵力36.6万。共歼敌247万。
第四野战军,即东北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1946年下旬整编为5个纵队、1个旅、3个独立师, 约12万余人。共歼敌188万。
华北野战军,歼敌71万。
十三个王牌纵队
华北3纵,司令员杨成武。
华北8纵,司令员王新亭。
西北1纵,司令员张宗逊。
中野3纵,司令员陈锡联。
中野4纵,司令员陈赓。
中野6纵,司令员王宏坤。
华野1纵,司令员叶飞。
华野4纵,司令员陶勇。
华野6纵,司令员王必成。
华野9纵,司令员许世友。
东野2纵,司令员刘震。
东野3纵,司令员程世才。
东野4纵,司令员吴克华。
3、 国军历史照片
1,国军历史照片

2,国军历史照片

3,国军历史照片

4,国军历史照片

5,国军历史照片

6,国军历史照片

7,国军历史照片

8,国军历史照片

9,国军历史照片

10,国军历史照片

11,国军历史照片

12,国军历史照片

13,国军历史照片

14,国军历史照片

15,国军历史照片

16,国军历史照片

17,国军历史照片

18,国军历史照片

19,国军历史照片

20,国军历史照片

21,国军历史照片

22,国军历史照片

23,国军历史照片

24,国军历史照片

25,国军历史照片

26,国民党将士们

27,国民党将士们

28,国民党将士们

29,国民党将士们

30,国民党将士们

31,国民党将士们

32,国民党将士们

33,国民党将士们

34,国民党将士们

35,国民党将士们

36,国民党将士们

37,国民党将士们

38,国民党将士们

39,国民党将士们

40,国民党将士们

41,国民党将士们

42,国民党将士们

43,国民党将士们

44,国民党将士们

东北土地上曾经的国军将士
45,新1军军长孙立人

46,孙立人在长春街头

47,1946年“双十”节,孙立人和副军长,参谋长等在长春励志社会餐

48,孙立人在宴会上

49,马上的孙立人

50,新1军军犬训练队成立时全队官兵合影留念

51, 领犬员与军犬

52,新一军的摩托车装备

53,新一军的坦克

54,1947年8月落成的新一军坟场,今天已无从考证它位于何处。

55,穿戴整齐的嫡系部队-新七军

56,一军士兵在照相馆照的照片

57,新七军少将参谋长龙国钧1947年在授勋典礼上

58, 新七军的鞍马练习

59,新七军的射击训练

60, 新七军的射击训练

61,新七军的双杠练习

62蔣眼中的杂牌部队.在长春的60军士兵.考虑当时嫡,杂部队的待遇, 相片中的士兵可能是好不容易才弄齐这身美械装备.

63,国民党军队中流行集体婚礼,少则两对,多则十几对。图为新六军的一次“集团结婚典礼”

64,虽是战时,新娘的婚纱丝毫也不马虎

65,内战时期的东北国军

66, 原伪满国务院成了郑洞国的兵团司令部

67,原伪满国务院成了郑洞国的兵团司令部

68,1947年9月24日,60军举行了“陆军六十军出关绥靖阵亡将士公墓”落成典礼

69,公墓左侧的纪念标

70,公墓左侧的纪念标

71,标志物有“拥护最高领袖蒋主席”口号

国军精锐伞兵部队珍贵照片
72,国军精锐伞兵部队珍贵照片

73,国军精锐伞兵部队珍贵照片

74,国军精锐伞兵部队珍贵照片

75,国军精锐伞兵部队珍贵照片

76,国军精锐伞兵部队珍贵照片

77,国军精锐伞兵部队珍贵照片

78,国军精锐伞兵部队珍贵照片

79,国军精锐伞兵部队珍贵照片

80,国军精锐伞兵部队珍贵照片

81,国军精锐伞兵部队珍贵照片

82,国军精锐伞兵部队珍贵照片

83,国军精锐伞兵部队珍贵照片

84,国军精锐伞兵部队珍贵照片

85,国军精锐伞兵部队珍贵照片

86,国军精锐伞兵部队珍贵照片

87,国军精锐伞兵部队珍贵照片

88,国军精锐伞兵部队珍贵照片

89,国军精锐伞兵部队珍贵照片

90,国军精锐伞兵部队珍贵照片

91,国军精锐伞兵部队珍贵照片

92,国军精锐伞兵部队珍贵照片

(5)
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实力比较及主要战斗序列
4、共军历史照片
解放战争中我军最著名的十三个王牌军
在三年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作战部队的编制主要是以纵队(军)为主,而这三年多的时间又是解放战争中最重要、最关键的时候,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解放军作战的战史是以解放战争为最重要的篇章。
这十三个纵队(军)是依靠他们光荣的战史选进的,按华北-西北-中原-华东-东北前后排序,野战军中的各纵队排序又是以王牌军番号前后而定,特此声明,请大家不要误解。
王牌军 一:华北军区60军

司令员王新亭
8纵(军)是华北军区表现最出色的一个纵队(军),8纵(军)打运城、攻临汾、战晋中、克太原,仗仗主力,仗仗打得精彩,临汾战是我军由运动转向攻坚第一战,在严重缺火器的情况下,面对临汾易守难攻的坚城,巧用土行孙战法,用坑道爆破,破敌防线23旅,被中央军委授于:光荣的临汾旅。8纵(军)出其不意直朴晋中,先在张兰镇灭阎锡山的精锐主力美械亲训师及亲训炮兵团之后,又围赵承授集团的1号主力,为我军晋中大捷立头功。太原战中,8纵(军)出色完成最为艰难的外围战,为克华北最大堡垒太原,做出重要贡献。1949年2月编为60军,参加进军西北,西南的围歼战。
王牌军 二: 华北军区63军

杨成武
司令员:先杨成武,后郑维山
3纵(军)为华北劲旅,在保北战场坚持作战,诱敌生误觉,令敌第三军北上,使我军终获清风店战役大捷,3纵(军)为主力攻克石家庄,首开我军攻取大城市的先例。在涞水战役中,3纵(军)一面围攻涞水,一面集中主力抓住战机,勇于打援,围歼驰援的傅军1号主力35军,王牌虎头师32师,就在这时敌骑4师又飞兵赶到,3纵(军)又兵进行阻击,身处3面顽强作战,英雄果敢向敌纵深猛插、分割,刀斩虎头师o在新宝安战役中,3纵2面受敌,一面猛突王牌35军,一面果断阻击104军,为消灭傅1号主力35军,立下头功。1949年1月编为63军,以后攻太原、进军西北,诸战中表现出色。
王牌军 三:西野1纵(军)

张宗逊
解放战争中,西野1纵(军)表现相当不错,其主力358旅,为西野3大主力之一,该纵358旅714团6连,在1948年宜瓦战中杀出威风,是闻名全军的硬骨头六连,一纵(军)在陕北,先参加延安保卫战,与数倍之敌激战7昼夜,粉碎蒋介石3天占延安的美梦,出色掩护中央机关撤离。之后一纵(军)为主力连续参加了青化砭、羊马河和蟠龙三次作战,取得稳定陕北战局的三战三捷,一纵立下头功。1947年8月沙家店之战,伏击胡宗南三大主力之一,整编36师,一纵(军)主攻激战一天,取得沙家店战胜利,粉碎国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从此西北战场由内线防御转为内线反攻。
1948年2月一纵(军)为主力参加宜瓦战役,一纵(军)率先占瓦子街,这时=纵(军)未及时到预定位置,一纵(军)主动派一部抢占瓦子街南山,彻底封敌西撤退路,为全歼刘戡转入战略进攻后,取得第一大胜做出重要贡献,在荔北战中,一纵(军)楔入敌防纵深大胆穿插、分割,以突然迅猛动作歼敌,对战役起决定性作用。1949年2月编为一军,在西北诸役中表现出色。
王牌军 四: 中野3纵(军)

陈锡联
解放战争中,中野3纵(军)参加了中野的几乎全战役,战功显赫,誉为老虎纵队,3纵(军)刚成立时,作为主力参加邯郸战役,立下战功,以后无论出去龙海,还是在鄄城、滑县、巨金鱼、豫皖边和豫北等役,这只虎总是冲在前,3纵(军)在做为左路军跃进大别山,在皖西开辟新区,完成跃任务之后,3纵(军)在无后方依托情况下,发起张家店战役,全歼敌88师师部及62旅5300余人,取得中野进入大别山以来,首次大捷,在坚持大别山斗争起极为重要作用,在准海战役中,3纵(军)参加了双堆集围歼黄维兵团战中,英勇作战。1949年2月编为11军,南下参加渡江、进军西南。
王牌军五: 中野12军

王宏坤
司令员:王宏坤,后王近山
6纵(军)是不可多得的强悍之师,著名的百将团出自此部,全纵(军)一到打仗立生威猛之势,在定陶战中,顽强扛起作战难度大的苦差事,出色完任务,1947年挺进中原时,在中野面临绝境的关键时刻,六纵(军)浴血博击,强渡河,为中野突围硬是杀出一条血路。1948年7月六纵(军)在兵力不占优,装备落后的条件下,出奇兵进攻极为重要的战略之点襄樊,以反常规的大胆战法,刀劈三关,一举攻下铁打襄阳,击败川军名将郭勋祺,生擒大特务头子康泽,取得襄樊大捷,此役在军事上极大地调功了敌军,战后17旅19团获襄阳特功团,淮海战役中英雄血战双堆集,顽强顶任敌18、15军轮番攻击,并战场策反敌110师起义,为摧敌18军(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立头功。949年2月编为12军,南下渡江,进军西南作战。
王牌军六:中野四纵(军)

陈赓
解放战争中,中野四纵(军)长期坦负战略机动任务,1946年6至9月连续发起闻喜、夏县、同蒲、临浮战役,在临浮战中,全歼号称天下第一旅的国军整编第一旅,活捉中将旅长黄正城,同年11月至翌年1月发起吕梁、汾孝战,1947年7月强渡黄河,挺进豫陕鄂地区,先在潼关、洛阳间往返作战,后至伏牛山麓实施灵活的牵牛战术,歼灭李铁军,开辟豫西根据地,1948年3月四纵(军)与华东三纵(军)一起,歼敌二万,取洛阳战胜利,之后又参加宛西、郑州等战。在淮海战役中,四纵(军)先是背水为战,在南坪集顽强阻击黄维兵团,继而诱敌深入,为我军诱敌深入围歼黄兵团取得宝贵战机,为歼黄立头功,战后四纵(军)13旅38团1营放授于钢铁营光荣称号。1949年2月编为14军、13军,南下解放南冒,进军两广、云南,似果断、神速追歼战,让人赞叹。
王牌军七:华野1纵(军)

叶飞
在解放战争中,华野1纵(军)以跑得、饿得、打得著称,在华东战场,驰骋豫皖,纵横苏鲁,战皆硬仗,屡建奇功,最辉煌莫过于莱芜战役,此役一纵(军)在友邻部队没赶到情况下,紧钳5万多国军,临危不惧,让李仙洲无路可逃,为歼李仙洲集团立下首功。一纵(军)在宿北和鲁南战役中,表现同样气壮山河,在宿北,一纵(军)在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11师阵势中,杀了个进出,次日又再次杀入敌阵,硬生生割裂了11师与69师的联糸,击败11师,歼灭了69师。在鲁南一纵(军)与兄弟部队一起,歼灭敌快速纵队,缴获甚多。在孟良固战役中,一纵(军)同时与国军两大王牌部队作战,一面死死顶住25师的攻击,一面参与围歼七十四师,为战役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在淮海战役中,一纵(军)首先在窑弯歼灭敌63军,随后参加杜聿明集团的作战。1949年2月被编20军。参加南下作战。
王牌军八:华野4纵(军)

陶勇
在解放战争中 ,华野4纵(军)和其拼命三郎司令员一样充满传奇色彩,是一支英雄善战的纵队(军),作为华野主力纵队(军),经力苏中、莱芜、孟良固豫东、济南、淮海等大役,可谓百战雄师。4纵(军)身为华野一师,在苏中战役七战七捷,在后来的鲁南战役,和攻克枣庄都是首功。围歼74师的主力纵队(军)之一,在淮海战役中,无论是碾庄,围歼黄伯涛兵团,还是陈官庄围歼杜聿明,四纵(军)都是英雄善战,整个战役中是我军歼敌数量最多的纵队(军)。1949年2月被为23军。参加南下渡江前,敢于炮击耀武扬威挑衅的英国远东舰队,并给予英舰重创,打得英国人举起白旗,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纵观可见此纵(军)战斗作风之硬。
王牌军九:华野6纵(军)

王必成
在解放战争中,华野6纵(军)一直是华野主力纵队(军)之一,司令员王必成被敌我双方共称为王老虎,他所率六纵(军)是一支能打、会打、敢打的虎军,经历华东数次大战,战史亮点:首先苏中战役中除害,歼灭李默奄的王牌部队,从此打消了我军对国军美械装备部队的顾虑,在莱芜战役的吐丝口战斗中,斩获敌军2万多,此役中歼敌数我军参战部队中第一,另外六纵(军)与蒋介石嫡糸、精锐、五大主力之首、全美械装备七十四师,一直很有缘,一战涟水,硬是把风头正劲的74师压了下去,这好比是迎头浇了正火热的74师一盆冷水,此后两军再战,74师依靠数量和装备的优势,使六纵(军)不得不撤出涟水,但74师也付出惨重的代价,以至后来在孟良固被俘的74师军官说到:其实74师在在涟水之战中已被重创了元气。
在孟良固战役中,六纵(军)快速奔袭至垛庄,使74师无路可逃,在孟良固最后战斗关头中,六纵(军)率先攻入,摧毁74师总部,击毙张灵甫,为我军歼灭国军主力开了先河。在沙土集战役,中六纵(军)以其出色的表现,让华野别七月失败的阴影,在豫东战役中,攻克了龙王店,活捉兵团司令区寿年,为歼灭该兵团立了大功。在准海战役中,围歼黄伯涛兵团,六纵(军)是主力纵队(军)之一,为淮海战役胜利做出了贡献。1949年2月编为24军。参加渡江等南下作战。
王牌军 十:华野27军

许世友
司令员:许世友,后聂凤智
在解放战争中,华野9纵(军)是素以打硬仗著称的英雄部队,以进攻能力无敌,勇冠三军,依靠惊人战绩,良好素质,成为全军的有名的王牌军。其亮点:九纵(军)成军第一仗在莱芜战役中,以两个师的兵力,歼敌近五分之一。在孟良固战役中,九纵(军)是歼灭74师的五把尖刀之一,为战役胜利做出重要贡献。九纵(军)作为主力血战胶东,粉碎了国民党欲占胶东企图,取得胶东保卫战的胜利,从根本上转变山东战场局势。在济南战役中,九纵(军)风头出尽,在于由副攻变为主攻,首先突破十几万之军固守的坚固城防,首先攻入济南城,活捉国军上将王耀武,九纵(军)73团被于济南第一团的光荣称号。在淮海战役中,九纵(军)参加了歼灭黄伯涛和杜聿明集团的作战,在整个战役中战功仗次于华野四纵。1949年2月编为27军。渡江战役中第一个突破长江防线,打过长江的部队。参加宁沪战役是第一个打进上海的部队,为解放上海立下战功。
王牌军 十一:东野二纵(军)

刘震
在解放战争中,东野二纵(军)是东北野战军中歼敌最多,表现最出色的纵队(军),在东北以打大仗、硬仗著称,具有出色的战斗能力,该纵(军)参加三下江南,东北秋季、冬季、夏季攻势中表现极其出色。1947年5月ニ纵(军)歼敌5千余人,攻杯德后,挥兵大黑林子,围歼敌71军,打了一场痛歼灭战,前往督战的陈明仁险些被击毙。冬季攻势中=纵(军)随机应变,改攻章武调敌增缓,在运动中歼敌,5小时全歼敌一个师,克章武是东北第一次使用大口径炮,也是使用最好的一次,甚称东北一次攻坚典范,在辽沈战役中,作为攻锦卅主力,先攻克外围据点义县,在锦卅总攻中,迅速突破城垣,开辟了胜利通道,二纵(军)是围歼辽西廖兵团主力之一,打沈阳,血战敌重要防区铁西,为解放沈阳做出重要贡献。1948年11月编为39军。天津战役中率先攻入市区,之后南下,因为战功显赫,成为全军有名的王牌军。
王牌军 十二:东野三纵 (军)

程世才
司令员:程世才,后曹克林、韩先楚
在解放战争中,东野三纵 (军)是支优秀纵队,在名将韩先楚率下,打不少好仗,被敌廖耀湘称为旋风部队,先在南满顽强坚持战斗,在东此危局之时,取得四保临江的胜利,从此扭转东北战局,美名扬天下,秋季攻势中采用掏心战术,急行军120公里,奔袭威远堡,全歼116师。冬季攻势中配合兄弟部队,歼新五军。1948年3月三纵(军)为主攻,克四平,辽沈战役中三纵(军)是打锦卅五把尖刀之一,以顽强战斗精神,攻克绵卅城外配水池和亮马山,破锦卅城,为解放锦卅做出重要贡献。在辽西战中表现最出色,机智勇猛穿插,斩敌新三军数段歼之,果断向敌纵深攻击,连续摧毁敌新一军、新三军和廖兵团部,使敌指挥瘫痪,为歼国军五大主力新一军,辽西会战做出重要贡献。1948年11月编为40军参加了天津战役和海南岛之战。
王牌军 十三、东野41军

吴克华
司令员:吴克华,后胡奇才
在解放战争中,东野四纵(军)是另一支坚持南满的英雄部队,四保临江同样美名扬天下,著名的塔山英雄团出自该部,其纵(军)能征善战与其有位能征善战胡奇才分不开,在解放战争初期4纵(军)作战素质是很差,一个纵队(军)对新六军一个团吃败仗,司令员吴克华因此下岗,胡奇才任司令员,先在鞍山、海战中快速肃清鞍山外围之敌,大胆穿插,全歼鞍山之敌,断而一口气连下营口、大石桥,直逼海城,迫海城敌起义。在新开岭之战中,一举全歼敌美械千里驹之称的25师,并开东北野战军全歼敌一整师的先例,止住我东北战场连败的颓势,其义十分重大。做为主力取得4保临江胜利后,参加了1947年的夏季攻势,克重镇梅口河,又克东丰、海龙扫除了我军南北联系的障碍。四纵(军)在辽沈战役中,顽强表现面,对敌强大兵团集群冲锋,浴血奋战六昼夜,硬是守住塔山防线,为辽沈战役做出臣大贡献。1948年编41军,北平和平解放后,担任北平戒备任务,之后南下作战。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的装甲部队

1,1948年10月,解放太原的人民解放军装备缴获国民党军的日制92式3.5顿装甲

2,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的装甲部队

3,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的装甲部队

4,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的装甲部队

5,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的装甲部队

6,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的装甲部队

7,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的装甲部队

8,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的装甲部队
辽沈战役前的东北民主联军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0月底,面对中国全面内战即将爆发的严峻局势,美国总统杜鲁门调整对华政策,派已经退休的前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五星上将为总统特使,来华进行军事调停,并成立了军事三人小组,即美国代表马歇尔、国民党代表张治中、共产党代表周恩来。为避免军事冲突,在军事三人小组的领导下,10月底在北平着手筹备军事调处执行部(简称“军调部”)。本贴图中那位身着国军制服的中将是中共和谈代表饶漱石。

9,辽沈战役前的东北民主联军

10,辽沈战役前的东北民主联军

11,辽沈战役前的东北民主联军

12,辽沈战役前的东北民主联军

13,辽沈战役前的东北民主联军

14,辽沈战役前的东北民主联军

15,辽沈战役前的东北民主联军

16,辽沈战役前的东北民主联军

17,辽沈战役前的东北民主联军

18,辽沈战役前的东北民主联军

19,辽沈战役前的东北民主联军

20,辽沈战役前的东北民主联军

21,辽沈战役前的东北民主联军

22,辽沈战役前的东北民主联军

23,辽沈战役前的东北民主联军

24,辽沈战役前的东北民主联军

25,辽沈战役前的东北民主联军

26,辽沈战役前的东北民主联军

27,辽沈战役前的东北民主联军

28,辽沈战役前的东北民主联军

29,辽沈战役前的东北民主联军

30,辽沈战役前的东北民主联军

31,辽沈战役前的东北民主联军

32,辽沈战役前的东北民主联军

33,辽沈战役前的东北民主联军

34,辽沈战役前的东北民主联军

35,辽沈战役前的东北民主联军

36,辽沈战役前的东北民主联军

37,辽沈战役前的东北民主联军

38,辽沈战役前的东北民主联军

39,辽沈战役前的东北民主联军

40,辽沈战役前的东北民主联军

41,辽沈战役前的东北民主联军

42,辽沈战役前的东北民主联军

43,辽沈战役前的东北民主联军

44,辽沈战役前的东北民主联军

45,辽沈战役前的东北民主联军

46,辽沈战役前的东北民主联军

47,辽沈战役前的东北民主联军

48,辽沈战役前的东北民主联军
(6)
解放战争主要战役、战争图文
解放战争主要战役
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的英勇作战,到1948年秋,敌我力量对比进一步出现了有利于革命而不利于反革命的变化。首先,敌我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变化。这时,人民解放军已经增加到了280万人,第一线总兵力则超过了敌人。经过新式整兵运动,全军指战员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也是大大加强了。此时,国民党军队的全面防御和分区防御都已经破产,为了避免各个被歼,蒋介石决定实行重点防御,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完整的战线,缺少进行战略机动的兵力。因此,从军事上来说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其次,国民党在政治上已经空前孤立,不但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群众日益看清蒋介石反革命集团内战、独裁卖国的反革命本质,而且国民党内部也是矛盾重重,陷于分崩离析的困境之中,经济上,国民党统治区也是一片混乱,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整个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而这时解放区的政治经济形势却是蒸蒸日上。当时各主要解放区已经连成一片,面积达到235.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4.5%,人口有1.68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5.3%。而且经过土地改革,解放区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解放军的后方进一步巩固。
这些情况表明,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中共中央军委制定了关于第三年的军事计划,决定在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地发起攻势,进行几次大的战役,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战略作战,需要贯彻分批歼敌的方针。中共中央决定把第一个歼击目标选择在东北战场。
辽沈战役
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之间进行的。第一阶段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于10月15日打下锦州,歼敌10余万,俘敌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范汉杰。截断了北宁线,封闭了东北与华北的陆上通道。长春守敌动摇,一部起义,一部投诚,长春顺利解放。第二阶段从10月20日开始至28日,进行了辽西会战,东北野战军全歼了妄图重占锦州,夺路南逃的廖耀湘兵团10万余人。第三阶段从10月29日至11月2日,东北野战军解放了沈阳和营口,东北全境得以解放。辽沈战役共歼敌47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连同其他战场的胜利,人民解放军上升为300万人,国民党军队则下降为290万人。全国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从此,人民解放军不仅在质上占了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占了优势。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得人民解放军拥有了一个巩固的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战略后方,并拥有了东北野战军这支近百万的战略预备队,为以后解放平津与华北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这是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和平的实现已经迫近的标志。”
淮海战役
从1948年11月6日发起,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1月6日至22日。华东野战军主力在徐州以东碾庄地区,围歼敌人黄伯韬兵团,击毙敌兵团司令黄伯韬。敌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中共地下党员何基沣、张克侠率部23000人在贾汪、台儿庄地区起义。从11月23日至12月15日,是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主要作战目标是歼灭由豫南赶来增援而孤军突击的黄维兵团。中原野战军在华东野战军一部的配合下,全歼敌第十二兵团于双堆集地区,生俘兵团司令黄维。在此期间,国民党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率领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撤离徐州,被华东野战军主力合围在陈官庄一带,孙元良兵团被歼灭。第三阶段从12月16日至1949年1月10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总攻,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击毙兵团司令邱清泉,生俘副总司令杜聿明。至此,淮海战役胜利结束。这次战役共计歼敌55.5万人,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的地区。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带京、沪一带完全暴露于人民解放军的攻击之下。
平津战役
是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之间进行的。平津战役第一阶段从1948年11月29日至12月21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确定的对平、津、张实行围而不打或割而不围的作战方针,人民解放军完成了对平、津、张的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任务,使敌人失去南逃或西窜的可能,造成了解放军从容歼敌的态势。第二阶段从12月21日至1949年1月15日,人民解放军按照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作战方针,先歼灭新保安之敌两个师,接着歼灭由张家口突围之敌七个师,并于1月14日总攻天津,全歼守敌13万人,生俘敌警备司令陈长捷。第三阶段从1月16日至31日,在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和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的有力地促进下,经过谈判,傅作义率部25万余人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整个平津战役共歼灭和改编敌军达52万人,华北基本上获得解放,并使华北、东北这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
定陶战役
1946年6月底,蒋介石在完成其全面军事部署后,公然撕毁停战协定,向各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1946年8月上旬,陇海路开封、徐州之间及其南北广大地区,国民党军兵力薄弱,守备空虚。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根据中共中央军委指示,为支援中原军区并与华东解放区战场相配合,乘胜出击豫东,于8月10日发起陇海战役,共歼敌1.6万余人,解放了砀山、虞城、兰封、杞县、通许等城,打乱了国民党军南线进攻的战略计划,减轻了中原军区的负担,配合了华东军区的作战,为尔后南线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陇海战役后,国民党军迅速在郑州、徐州地区集结了14个整编师32个旅共30万人的兵力,准备对冀鲁豫解放区发动进攻,企图以优势兵力逼迫晋冀鲁豫野战军连续作战,歼灭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于陇海路以北之定陶、曹县地区。为实现上述作战企图,国民党军以郑州“绥靖”公署刘峙所属的整编第3师、整编第41师、整编第47师以及整编第55师、整编第68师各一部共10个旅,自封丘、开封、商丘之线向向东明、定陶、曹县等地进攻。另以徐州“绥靖”薛岳公署所属的第5军、整编第11师、整编第88师共5个多旅(师),自徐州、砀山、虞城之线向成武、单县、丰县等地进攻。从两个方向对晋冀鲁豫野战军实行钳形攻击国民党军,共计有15个旅10万余人的兵力。    面对郑州、徐州两个方向国民党军的进攻,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认为,徐州“绥靖” 薛岳公署所属之部队均为蒋介石嫡系,其第5军和整编第11师,被称为蒋介石五大主力中的两大主力,全部美式装备,战斗力较强,不宜作为首战选择的目标;郑州“绥靖”公署刘峙所属的部队虽然兵力较多,但派系复杂,战斗力不强,而且该部担任主攻任务,如果粉碎该方向之敌的进攻,则国民党军此次的钳形攻势将被打破。于是,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决定:集中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第2、第3、第6、第7纵队及冀南、冀鲁豫两军区之武装共5万人,首先歼灭整编第3师,打开局面,尔后再歼整编第47师一部或大部,以粉碎郑州各路敌军的进攻。    9月3日,国民党军整编第3师被诱至定陶以西晋冀鲁豫野战军预设战场大黄集地区,当即将其包围,激战至6日,整编第3师全部被歼灭。此时,西路之敌因害怕被歼,纷纷撤退。7日,晋冀鲁豫野战军抓住有利时机,乘胜追击,又歼灭整编第47师全部(2个旅)。8日上午,郑州之敌退守兰封铁路一线,徐州之敌也被阻于成武地区,至此定陶战役胜利结束。    定陶战役历时5天,共歼灭国民军1个整编师师部、4个旅,共1.7万余人,其中俘敌1.2万人,缴获坦克6辆及大批军用物资。这次战役,打破了国民党军的围歼计划,该战役与苏中战役的胜利再次证明了依托解放区实行内线作战极为成功,这对整个解放区南线作战确立正确的作战指导起到了重要作用。
莱芜战役
1947年1月中旬鲁南战役结束后,陇海路以南整个苏皖地区转入敌后游击战争环境。华中野战军主力北上转入山东。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华东解放区对党政领导机构进行了调整,部队进行了统一整编。中共华中局并入华东局,苏皖边区政府取消;新四军军部改为华东军区机关,取消原有的山东、华中两个野战军的番号,正式成立华东野战军,以陈毅为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饶漱石为华东军区政治委员,粟裕为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谭震林为华东野战军副政治委员,陈士榘为参谋长。华东野战军下辖第1、第2、第3、第4、第6、第7、第8、第9、第10、第11、第12纵队,共11个步兵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除留苏皖地区兼苏中、苏北军区的第11、12纵队外,能够集中使用的野战军主力为9个纵队约27万人,华东军区部队约有30万人。
鲁南战役后,蒋介石错误地判断华东军区部队伤亡重大,不堪再战,遂急忙调集53个旅31万人组织“鲁南会战”。南线国民党军以整编第19军军长欧震指挥8个整编师20个旅(整编军相当于兵团),组成主要突击集团,自台儿庄、郯城、城头一线北犯临沂。北线国民党军以第2“绥靖”区副司令长官李仙洲指挥3个军9个师(未整编),组成辅助突击集团,由明水、周村南犯莱芜、新泰,进行南北夹攻,企图迫使华东野战军主力在临沂地区与其决战。
针对国民党军的作战企图,华东野战军决心集中主力24个师的兵力,将诱北犯之敌诱进至适当地区,选其突出的一路围而聚歼。1月31日,南路之敌开始北犯,但由于进攻之敌齐头并进,稳扎稳打,不便分割歼灭。自胶济路向南进犯的北线之敌李仙洲集团先头部队,于2月4日到达莱芜。华东野战军认为与其待机过久,不如主动放弃华东军区首府临沂,遂决定迅速北上求歼李仙洲集团。2月10日,华东野战军除留第2、第3纵队伪装主力阻击南线之敌外,主力隐蔽兼程北上。19日,华东野战军各部逼近莱芜、颜庄地区。22日,北线之敌第46军由新泰退至莱芜与第73军汇合,华东野战军即将该敌包围。23日,莱芜被围之敌向北突围,战至中午华东野战军攻占莱芜城,切断了北逃之敌的后路。随后,华东野战军主力自东、西两面发起猛烈攻击,至下午5时,将敌人全歼,战役结束。
莱芜战役,华东野战军以临沂一座空城,换取歼来国民党军1个“绥靖”区指挥部、2个军部、7个师共5.6万余人的重大胜利。此役,粉碎了国民党军南北夹击,逼迫华东野战军在不利条件下与其决战的计划,这一战役俘敌数量之多、歼敌速度之快,都创造了解放战争开始以来的最高纪录。国民党军遭此惨败后,在华东战场整整一个月都未敢出战。
莱芜战役李仙洲集团之所以迅速溃败,和46军军长韩练成突然放弃指挥,从司令部出走,导致该军指挥失控,军心大乱有关。后来韩练成成为解放军高级将领。
青化砭战役
1947年3月19日,毛泽东等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部队,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毛泽东英明地预见到敌人占领延安后,必定要找我主力决战,在离开延安前夕,就布置了青化砭战役。西北解放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为了迷惑敌人,以小部兵力诱敌胡宗南部主力五个旅进至延安西北之安塞,而将主力集结在延安东北之青化砭地区,待机伏击敌人。敌为保其侧翼安全,派整编二十七师三十一旅旅部及一个团沿成榆公路北犯。3月25日,进入我伏击圈内,我以六倍于敌的兵力,展开猛烈攻击,经一个多小时的战斗,全歼敌军近3000人,活捉其旅长。青化砭战役是我军撤离延安后的第一个大胜利,它狠狠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振奋了边区军民的斗志。
羊马河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部队在陕西省子长县羊马河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伏击战。
1947年3月青化砭战役后,西北野战部队主力转移到蟠龙、青化砭西北地区休整,以部分兵力与敌周旋。国民党军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急于寻找陕甘宁解放区部队决战,集中整编第1、第29军共11个旅的兵力,由安塞、延安、临真等地分三路进至延川、清涧地区。4月3日又折向子长(旧称安定),连连扑空,兵疲粮罄。遂改以整编第76师守备延川、清涧,整编第15师第135旅守备瓦窑堡,主力于5日南返蟠龙、青化砭休整补充。6日,整编第29军第12旅途经永坪时遭西北野战部队的攻击,损失600余人。后发现西北野战部队主力位于蟠龙西北地区,即以8个旅的兵力,于12日由蟠龙、青化砭地区向西北方向进攻,并以整编第76师第72团接第135旅防务,第135旅沿瓦窑堡至青化砭大路南下策应,企图围歼西北野战部队于蟠龙、青化砭西北地区。西北野战部队在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彭德怀和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习仲勋的指挥下,以第1纵队(2个旅)伪装主力,牵制胡宗南集团主力,诱其向蟠龙西北地区进攻;集中第2纵队和教导旅、新编第4旅共4个旅的兵力在子长县城西南羊马河地区设伏,求歼孤军南下的第135旅。13日,整编第1、第29军主力被阻于蟠龙西北李家岔、云山寺一线。14日晨,第135旅沿子长、蟠龙公路两侧高地南下,10时进至羊马河西北高地时,西北野战部队突然对其发起攻击,迅速分割包围,首先于东山歼灭其1个团,继而围歼位于西山的旅部及另1个团。激战至16时,将第135旅4700余人全部歼灭。
蟠龙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部队对陕西省北部国民党军补给基地延安县蟠龙镇进行的攻坚战。
1947年4月羊马河战役后,西北野战部队秘密转移至瓦窑堡附近休整。国民党军统帅部判断中共中央机关及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部队主力在绥德地区并正在东渡黄河,遂令第一战区部队急速北上,并令驻守榆林的第22军等部南下,企图南北夹击,将其消灭于葭县(今佳县)、吴堡地区,或逼过黄河。国民党军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以整编第1、第29军共9个旅的兵力,于4月26日由蟠龙、永坪地区分两路向绥德地区急进,仅留整编第1师第167旅(欠1个团)及陕西保安第3总队等部守备其补给基地蟠龙。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彭德怀和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习仲勋决心乘胡宗南集团主力北上绥德,回援不及之机,进攻孤立据点蟠龙。遂以第2纵队第359旅一部、第3纵队独立第5旅及绥德军分区部队伪装主力,引诱胡宗南集团主力继续北上;以第1纵队独立第1旅、警备第3旅各一部组成南进支队,威胁其侧后;集中第1纵队第358旅、独立第1旅和第2纵队独立第4旅及新编第4旅共4个旅的兵力攻取蟠龙;并令教导旅位于蟠龙以南,第359旅主力位于永坪以东准备阻敌主力回援。30日,各攻击部队隐蔽进入蟠龙镇附近。5月2日,胡宗南集团主力进占绥德。当日黄昏,西北野战部队对蟠龙守军突然发起攻击。守军凭借外围高地和坚固工事抗击。至4日16时,西北野战部队夺取了蟠龙东山守军主阵地,黄昏攻占全部外围阵地。接着发起总攻,战至24时,攻克蟠龙镇,全歼守军6700余人,缴获面粉1.2万余袋、服装4万余套及大批武器、弹药。蟠龙战役,连同在此之前的青化砭、羊马河战役,西北野战部队三战三捷,共歼国民党军1.4万余人,从而稳定了陕北战局,为转入战略反攻奠定了基础。
蟠龙战役在战术上体现了“敌进我进”的运动战思想。国民党军主力向北进犯边区的绥德县城,而西北解放军主力南下,与敌人对进,攻取敌人的后方基地蟠龙,是一个大胆的用兵策略,其难度在攻坚如果不利将会遭遇优势敌军回援反包围,所以焦点和青化砭战役、羊马河战役一样,就是速战速决,但和前两个战役不一样之处是蟠龙战役是运动战中的攻坚战,而不是野战、伏击战,所以难度更大。当时西北野战兵团因为黄河补给线被国军空军切断,后勤保障异常困难,所以彭德怀冒险南下打蟠龙,就是为了解决给养问题。而在国军方面,明知陕北地形大兵团运动不利,容易遭遇伏击,回援速度慢,还把蟠龙要地仅仅交给半个整编旅防守,在兵力布置上是不合理的。
孟良崮战役
1947年3月,蒋介石眼见其有生力量被我军一点点消灭,转而对我山东和陕北解放区实施了重点进攻。蒋介石调集了24个整编师、60个旅,共约45万人,组成3个兵团,由顾祝同任总司令坐镇指挥,采取加强纵深、密集靠拢、稳扎稳打、步步推进的战法,气势汹汹地向我山东根据地扑来。粟裕、陈毅率领我华东野战军灵活机动,忽打忽停,寻机歼敌,但因敌军高度集中,未能达到预期目的,便于5月上旬率主力转至蒙阴、新泰、莱芜以东隐蔽集结,寻找战机。敌军司令顾祝同见我军东撤,即令各部“跟踪进剿”,并特命第1兵团司令汤恩伯率领整编74师以及25师和83师,进军沂水。于是,我军就此拉开了孟良崮战役的帷幕。
整编74师原为国民党军74军。该师全系美械装备,为甲种装备师,号称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是蒋介石指定的典范部队。师长张灵甫毕业于黄埔军校第4期,在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受过培训,抗日战争时期,曾被誉为模范军人,在湘西会战中,又因战功卓著而荣获自由勋章,因此深受蒋介石青睐。在江西高安战役中张灵甫一条腿被炸断,送往香港治疗后安上了橡皮假腿。此人仗着蒋介石的器重,骄横异常,出发前口吐狂言:“把陈毅赶进东海里喂鱼去!”
华东野战军领导全面分析了敌我态势后认为,我主力正位于坦埠及其两侧地区,可出其不意集结数倍于敌的兵力加以围歼,完全可打有把握之仗。5月13日黄昏,华东野战军领导指挥第1、第8纵队利用地形掩护,穿插揳入74师纵深,割断了74师与其他蒋军的联系。经过了一天的激战,到15日拂晓,第1、第6、第8纵队分别攻占了垛庄和万泉山,完全截断了74师的退路,将其合围于孟良崮及其以北的狭小地区内。
得知74师被围,蒋介石急令各部齐头并进,拼死也要解张灵甫之围。遂一方面命令张灵甫坚守阵地,吸引共军主力,另一方面严令孟良崮周围的10个整编师,特别是李天霞、黄伯韬的部队尽力支援整编74师,以期内外夹击,聚歼华东人民解放军于孟良崮地区。陈毅命令各阻击部队坚决挡住援敌,同时根据战场情况,重新调整部署,1纵从西,4纵从北,6纵从南,8纵从东,9纵从东北,5个纵队同时对74师发起了总攻。敌人负隅顽抗。李天霞与张灵甫素有矛盾,所以,在蒋介石的催逼下,他的整编83师只派出一个团的兵力弛援。而黄伯韬的整编25师则是不遗余力地执行了蒋的命令。凭借武器之利,到14日上午他们已将战线推到了黄崖山、狼虎山一线。黄崖山距孟良崮6公里,两地隔一段开阔地带而相望,这道山峦自然成了整编25师通往孟良崮的最后障碍,甚至可以说,谁占有了黄崖山,谁就把握了这次大战的主动权。
此时,华东野战军6纵16师昼夜行军,开始了夺取黄崖山的行动。48团作为其前锋部队,克服疲累、饥饿之苦,一边行军,一边睡觉(这是在特殊环境下培养出来的特殊能力);一边跑步,一边嚼炒米,终于在15日的拂晓抢到了黄崖山主峰的山脚下,这时候,黄伯韬的一支先遣部队也刚好开到了西面山脚下。胜败就在毫厘之间展开了比拼!“冲!”3营9连连长翟祖光毫不犹豫地带人从东坡攀援而上,敌人则从西坡匍匐而进!比速度!比耐力!比毅力!50分钟后,当翟祖光他们登上峰顶,抢占了制高点时,这股敌人离山顶仅有30米,1分钟的行程!“打!”翟祖光一声令下,百十支汤姆枪、步枪一齐朝敌群扫去,敌人哭喊不迭,丢下尸体,仓惶滚下山去。黄崖山主峰因此控制在了48团手里,16师的其余部队则相继占据了黄崖山附近的猛虎山,万泉山等要点,尽管黄伯韬随后出动营、团级的集团冲锋,企图夺回这些阵地,但地形上的劣势使他的一切努力都化作了徒劳,他只能听着整编74师在枪炮声中沦入灭亡而“爱”莫能助!32年后,当年的6纵司令员王必成在武汉回忆这一段历史时,对抢夺黄崖山之战仍然感慨不已:倘使敌人先我1分钟到达山顶,阻击25师的战斗,乃至整个孟良崮战斗恐怕就是另一番场景了。
孟良崮上双方展开了争夺战,战况非常激烈。我华东野战军23师夺取万泉山后,立即向74师中心阵地猛扑。副师长戴文贤从师警卫排和部分连队中,抽调精干人员组成了突击小组。时任23师69团1营2连班长的葛兆田有幸入选,并担任主攻。每个突击小组7人,轮番冲锋,猛攻张灵甫的指挥部。不料,前几个小组都失败了。葛兆田一挽袖子,跟着副连长冲了上去。
张灵甫的指挥部是在一座山崖根儿里,前面用石头垒了道石墙以防流弹。等葛兆田冲上来,只剩下他、副连长和一名战士。葛兆田持枪高喊:“1营在东,2营在西,3营堵正面,告诉他们缴枪不杀,谁动打死谁!”这时听见敌军指挥部里有人喊:“别开枪,我们投降!”一群官兵随即从指挥部里走了出来。走在最前头的一个军官见只有3名解放军战士,端起冲锋枪就扫。这时副连长受了重伤。葛兆田一下子火了,也抱起冲锋枪“嘟嘟嘟”一梭子。这名军官和一串敌军士兵应声倒地,余下的敌人赶紧高喊:“别打别打,我们真投降!”葛兆田厉声命令:“一个一个地出来,把枪扔在门口!”待敌人全部走出后他数了数,一共83人。这时,葛兆田走过去看那个被打死的军官,身材高大,肩上有两颗将星,胸前还缀满了勋章。当山风掀起他的裤管时,葛兆田发现他的一条腿是橡皮假腿。当时葛兆田也闹不清他是谁,心想反正这个官儿小不了。
正在这时,副师长戴文贤率领后续部队冲了上来,一见躺在地上的敌军官,问道:“这个军官是谁打死的?”葛兆田还以为要受表扬,便得意地回答说:“我打死的。”不料,戴副师长发了火:“你为什么打死他?我要处分你!”葛兆田也来了犟脾气,一拧脖子说:“他打我,我不打他?蒋介石打我,我也敢开枪!”戴副师长也不好再说什么,对他说:“那好,你先把俘虏押下去吧!”
孟良崮战役胜利结束了。国民党整编第74师及整编第83师一个团共3万余人全部被歼!蒋介石痛失虎将,哀叹74师被歼是他“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陈毅司令员兴之所至,挥笔写下了气壮山河的诗篇:“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
此役也是粟裕大将指挥的杰出战役之一,被誉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毛泽东主席曾对粟裕说过“这场战役中国只有两个人没有想到,一个是蒋介石,另一个就是我毛泽东!”此战役中共军共伤亡1.2万余人,歼灭敌人3万余人。
平汉线战役:(1947年12月13日至30日)
1947年下半年,在我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并完成了战略展开的同时,我陈(赓)谢(富治)兵团和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亦称陈粟兵团)也进入中原,并初步站住了脚跟。我军的这一战略反攻行动使蒋介石十分惊慌,既怕我军在中原生根,又怕我军南渡长江,为此调集了33个旅,企图首先对大别山区的刘邓大军实施“重点清剿”,尔后再逼我军退出中原。  我陈粟、陈谢两支大军,为配合大别山区粉碎国民党军的重点“清剿”,先后于12月初开始,对平汉路、陇海路东段发动了大规模破击战。破击战重点是以陈粟兵团及陈谢兵团的一部,沿平汉路南下,直逼武汉,以调动进攻大别山之敌,从而支援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的反围攻作战。12月13日,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对平汉路郑州至许昌段和陇海路郑州至民权段展开破击,陈谢兵团主力破击平汉路行昌至驻马店段。至22日,两支大军共歼灭国民党军2万余人,先后攻占了新郑、许昌、漯河等重要城市及大小车站50余座,破路420公里,从而切断了陇海、平汉铁路。12月24日,敌第5兵团司令李铁军率整编第3、第20师由确山北上增援。华东野战军主力一部配合陈谢兵团南下迎击。25日,当敌第5兵团部和整编第3师进至西平以南祝王寨、金钢寺地区时,被华东野战军第1、第3、第4纵队及陈谢兵团第4、第9纵队包围。战至26日,被围之敌兵团部及整编第3师被我军全部歼灭。敌之后续部队整编第20师慌忙缩回确山。29日,我各纵队南下围攻确山,并造成对信阳、武汉的严重威胁,从而迫敌由大别山区抽调了3个师13个旅回援平汉线,使敌围攻大别山的计划破产。由于我战役目的已经达到,遂于30日撤围确山,结束战役。此役,我军歼敌1个兵团部,1个整编师、2个旅、6个团及非正规部队6个保安团等,共4.5万余人。
济南战役
中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对国民党军重兵守备的山东省济南市进行的大规模攻坚战。
1948年秋,国民党军由于不断丧师失地,被迫改“分区防御”为“重点防御”。在华东战场,蒋介石为屏障徐州,隔断华北、华东两解放区的联系,并迟滞华东野战军南进,令第2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所部9个正规旅、5个保安旅及特种兵部队约10万人固守济南,将集结于徐州附近的主力部队约17万人编成3个兵团,伺机北援。
济南作为津浦、胶济铁路交会点,北靠黄河,南倚泰山,地形险要,易守难攻。第二“绥靖区”以济南内城为核心防御阵地,以外城和商埠为基本阵地,以济南外围县镇及制高点构成外围阵地,各阵地内均构筑众多的永备和半永备型工事,形成能独立作战的支撑点。集中兵力约11万人。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根据战局发展,命令华东野战军集中全力举行济南战役,并确定了“攻济打援”的作战方针,即“攻城打援分工协作,以达既攻克济南,又歼灭一部援敌之目的”。并强调指出,此战目的在于攻占济南,但必须集中大部兵力于打援、阻援方向,力争歼灭援敌一部。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粟裕决定组成攻城、打援两个兵团。以参战兵力的44%、计6个半纵队约14万人组成攻城兵团,分东、西两个集团对济南实施钳形突击,由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华东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兼山东兵团政治委员谭震林、副司令员王建安统一指挥。东集团由第9纵队、渤海纵队及渤海军区一部组成,西集团由第3、第10、两广纵队和鲁中南纵队4个团及冀鲁豫军区一部组成,第13纵队为攻城总预备队;以参战兵力的56%、计8个半纵队约18万人组成打援兵团,于巨野、兖州等地夹运河而阵,担负对徐州北上援敌的打援、阻援任务,由野战军司令部直接指挥。
攻城兵团于9月16日晚发起攻击后, 迅速突破济南外围防线。至17日,西集团袭占匡李庄、双山头、长清等据点,进逼飞机场、腊山一线;东集团攻占城东屏障茂岭山、砚池山等要点,直扑外城。18日,西集团以炮火控制飞机场,使济南空运联系中断。19日,守卫城西的整编第96军军长吴化文,在华东野战军敌军工作部门和中共济南地下组织的政治争取下,率3个旅2万余人举行战场起义。攻城兵团抓住战机,即调预备队第13纵队加入西集团作战。各部乘势扩大战果。至22日,西集团占领商埠,东集团直逼城垣。当日晚,攻城兵团开始攻击外城,至23日,除个别据点外,攻占外城。当日晚,攻城兵团对内城发起总攻。各部浴血奋战,连续突击。第9纵队第73团于24日2时从城东南角突入内城;第13纵队第109团于拂晓前从城西南角突入。战后,第73、第109团被中央军委分别授予“济南第一团”“济南第二团”的荣誉称号。随即各部迅速向纵深猛攻,激战至24日黄昏,全歼内城守军,济南解放。王耀武等化装潜逃,被民兵俘获。
徐州地区的国民党援军虽经蒋介石再三督促,但慑于华野打援兵团兵力强大,不敢冒进,直到济南被克,第7、第13兵团尚在集结之中;第2兵团进抵城武、曹县地区后,闻济南守军已被全歼,即仓皇回撤。战役期间,中原野战军严密监视中原战场国民党军,有力保障了攻济作战。
济南战役中华东野战军经8昼夜激战,以伤亡2.6万余人的代价,共歼国民党军10.4万余人(内起义2万人),俘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副司令官牟中珩和国民党山东党部主任委员庞镜塘等国民党军高级将领23人,缴获各种炮800多门,坦克、装甲车20辆,汽车238辆。济南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华东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军坚守大城市的信心,锻炼和提高了人民解放军攻坚作战能力。 济南战役的胜利,同时开创了人民解放军夺取国民党军重兵坚守的大城市的先例。中共中央在贺电中指出,济南的攻克,“证明人民解放军强大的攻击能力,已经是国民党军队无法抵御的了,任何一个国民党城市都无法抵御人民解放军的攻击了”。就连为蒋介石撑腰的美国人似乎也认识到这一点。他们说:“自今而后,共产党要到何处,就到何处,要攻何城,就攻何城,再没有什么阻挡了。”济南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华东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为华东野战军会同中原野战军南下陇海铁路以南举行更大规模的歼灭战创造了有利条件。周恩来后来说:“三大战役的序幕是济南战役。”
晋中战役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6月至7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部队及晋绥军区部队一部在山西省中部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进攻战役。
1948年5月,在人民解放军攻克晋南军事重镇临汾(参见临汾战役)后,国民党军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为维持其统治局面,以5个军部、14个师、3 个暂编总队,以及22个保安团、21个保警大队等,总兵力约13万人,布防于北起忻县、南到灵石、东至榆次、西至孝义、汾阳等15座城市的狭长地区,构成以太原为中心,以同蒲铁路(大同至风陵渡)为骨干的晋中防御地带,并以其第34、第43、第6l军各一部,及阎锡山“亲训师”、“亲训炮兵团”共13个团组成“闪击兵团”,进行机动作战,以阻挡人民解放军的进攻,并乘机大肆抢掠小麦。
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遵照中央军委命令,为保卫晋中麦收,削弱国民党军阎锡山部的有生力量,创造夺取太原的有利条件,以第1兵团第8、第13纵队,太岳军区部队,北岳、太行军区部队各一部,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部队一部,共49个团6万余人,由华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第1兵团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徐向前统一指挥,采取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运动战的方针,发起晋中战役。
6月11日,先以吕梁军区3个旅进至汾阳、孝义间打击抢粮的国民党军,并攻占仁岩等地;12日,太岳军区部队攻占灵石。13日,阎锡山令“闪击兵团” 分别由汾阳、孝义、平遥、介休等地出动,企图歼灭吕梁军区部队于高阳镇地区。吕梁军区部队进行奋勇阻击,至17日双方形成对峙。第1兵团为诱使“闪击兵团”回窜,求得在运动中歼其一部,18日以第8、第13纵队从平遥、介休东南山地隐蔽北进,实施迂回,19日逼近平遥、介休间铁路线,并待机歼灭回窜之 “闪击兵团”主力。北岳、太行军区部队和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两个旅分别破击榆次至太谷间与太原至忻县间的铁路,阻止与箝制由太原方向南援之国民党军。20 日,“闪击兵团”发觉退路受到威胁,立即星夜夺路回撤。21日,当“亲训师”、“亲训炮兵团”进至张兰镇以北地区时,第8纵队和太岳军区部队当即发起攻击,激战3小时,歼其大部,其一部退入张兰镇,24日与驻该镇的暂编第45师新兵团一起被太岳军区部队歼灭,“闪击兵团”余部撤回平遥。
在此期间,吕梁军区部队和第13纵队分别歼灭阎锡山部第70、第71和暂编第37师各一部。23日,继将由平遥北撤之第19军军部、暂编第40师,压缩于祁县西南北营村,24日将其主力歼灭于北营村,仅其先头团逃向祁县;阎锡山对解放军的迅猛攻势极为惊恐,急令太原绥靖公署副主任兼野战军总司令赵承绶率暂编第10总队到太谷坐镇指挥,调整兵力,企图在祁县、平遥间与解放军决战。据此,第1兵团遂以小部队在祁县地区与国民党军周旋,主力于29日挥师北上,乘虚直捣晋中腹地,在榆次、太谷、徐沟间开辟战场,创造战机。
为迫使赵承绶集团就范,徐向前令太岳军区和北岳、太行军区部队于3日大举破击榆次、太谷间铁路,攻克北阳、东阳车站。赵承绶在后路被切断的情况下,急令第71师、暂编第46师和暂编第10总队在炮火和飞机的掩护下,轮番猛攻董村阵地,企图打通北撤道路。太岳军区部队坚守阵地4昼夜。与此同时,北岳、太行军区部队也击退了由榆次南下增援的第68师,终于将赵承绶集团全部拦阻在太谷及其附近地区。
6日,陷于困境的赵承绶集团企图由榆次、徐沟间夺路北逃,恰入人民解放军的预设战场。7日晨,第13纵队与第8纵队一部分路追击,切断通向徐沟的道路;北岳、太行军区部队在太岳军区部队的协助下,自东阳镇地区向西猛插,截断了通向榆次的道路;7日晚,第8纵队主力一举歼灭祁县守军后,兼程北上,进入太谷以北地区;吕梁军区部队进到榆次西南永康地区。
至此,将赵承绶集团全部包围于大常、小常等村镇东西约10公里、南北不足5公里的狭长地域。8日,赵承绶集团为突出重围,分路向榆次、徐沟方向展开猛烈攻击,在解放军各部的坚决打击下,均未得逞。9日晚,第1兵团调整部署,采取紧缩包围,穿插分割,逐村攻歼的战术,于10日发起总攻。太岳军区部队激战至16日,歼灭赵承绶野战军总司令部和第33军(欠暂编第38师)全部,俘赵承绶。
此时,晋中地区其他各地国民党军惧怕被歼,纷纷向太原撤退。解放军当即乘胜追击,先后歼灭暂编第9总队和第43军军部,第70师和第61军军部,第 69、暂编第37、第40师各一部。21日,解放军各部队直逼太原城郊,达成了对太原的合围,战役结束。
点评:此战,是中国战争史上灵活用兵、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徐向前率领仅以地方部队为主的6万人,连续作战一个月,一举歼灭国民党精锐之师10万之众,堪称用兵奇略,深得毛泽东的赞赏。晋中战役历时40天,解放军连克县城14座,歼灭阎锡山野战军总司令部、5个军部、9个师、2个总队及保警团队7.4万人,民卫军等2.6万人,其中俘敌80770人,毙伤19600,共计100370人,保卫了晋中麦收,为尔后夺取太原创造了有利条件。
晋中战役的成功之处是:我军利用敌人的弱点,有效地调动了敌人,取得了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的良好战机。首先,我军抓住敌人粮食极端困难,必然会组织抢收麦子的弱点,先敌以一部进入汾阳、孝义、灵石产麦区,调动了介休、平遥、祁县敌主力向西,然后以我之主力进击介、平、祁,歼灭了一部分回援之敌,开局一着取得了胜利,获得了战役主动权。接着,我军利用赵承绶惧怕后路被切断而无法北返太原老巢的心理,以一部兵力切断了太谷敌北撤榆次通路,迫敌主力北撤,并在敌北撤途中迅速包围和各个歼灭了赵部主力。
太原战役
1948年7月下旬晋中战役结束后,山西省除太原、大同外均告解放。国民党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的所辖部队已大部被歼灭,余部5个师和1个暂编总队收缩于太原及其外围地区,企图依托险要地形和坚固设防进行固守。为夺取太原,歼灭阎锡山集团,华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第1兵团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徐向前奉中共中央军委命令,统一指挥第1兵团(辖第8、第13、第15纵队)、华北军区炮兵第1旅、西北野战军第7纵队、晋中军区3个独立旅及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警备第2旅等部共18个旅11.5万余人,乘晋中战役胜利之势进逼太原,集结于榆次、太谷、清原(今清徐)等地并进行整训,准备于10月中旬发起太原战役。
太原为山西省省会,位于晋中盆地北部,东倚罕山,西临汾河,南北地势起伏,易守难攻,为华北的战略要地。阎锡山集团经过长期经营,修筑种类繁多的外围据点、纵深阵地和城防工事,使太原构成由各式堡垒与壕沟、暗道相结合的,互为依托的多层次、大纵深的环形防御体系。在北起黄寨、周家山,南达武宿、小店镇,西起石千峰,东到罕山的防线内,仅主要防区就有大碉堡5000多个。城东牛驼寨、小窑头、淖马、山头,城东北卧虎山,城东南双塔寺等要点,筑有以碉堡群为骨干的永久性工事,成为太原的主要屏障。国民党军为加强防卫力量,从西安空运整编第30师(后改为第30军)增援太原;通过抓丁等手段,将该市守军扩编为5个军部、14个步兵师和3个暂编总队、3个特种师,连同保安部队等,使总兵力增至近10万人,拥有各种火炮600余门。将太原市划分为1个中,心防御区和东(后分东南、东北)、南、西、北4个外围防御区。其部署是:以5个军11个师(总队)担任东、南、西、北区的防御;以直属部队防守城内中心区;以1个军6个师担任机动作战。防御重点置于南北两区。
乘守军脱离筑城地带予以歼灭,顺势夺占东山要塞华北军区第1兵团前委于9月28日决定,以围困、瓦解、攻击,逐步削弱其守军,然后一举攻下太原,作为战役指导方针。计划第一步从太原东南、东北方向突破守军第一道防线,以火力控制南、北机场,切断外援;第二步夺取山头、淖马、双塔寺、卧虎山等主要外围据点;第三步以城东南和城东北为主要突击方向实施攻城。
10月2日,太原守军为破坏人民解放军的战役准备,并抢粮抓丁,以7个师的兵力沿汾河以东、同蒲铁路(大同—风陵渡)以西向南出击。3日,暂编第44、第45师和第72师一部进至小店镇、西南畔村等地;暂编第40、第49、第73师等部进至秋村、西温庄等地;第66、第69师集结红寺地区。徐向前决,心抓住守军脱离防御阵地的有利战机,提前发起太原战役,先在野战中歼其有生力量。10月5日拂晓,第7纵队主力由清原东渡汾河,直插小店镇以北;第15纵队由太谷、榆次向西出击,直插武宿机场以北,与第7纵队成东西夹击之势,切断已进至小店镇和武宿机场国民党军通向太原的退路,并准备阻击太原守军南援;第8、第13纵队迅速包围已进占小店镇、南黑窑等地的国民党军。战至6日晨,歼灭暂编第44、第45师全部和第72师、暂编第49师各一部。随后各纵队继续扩张战果,攻占武宿机场及多处据点,并抵近东山堡垒地域南侧。第7纵队一部为策应小店地区作战,在城北凤阁梁一带歼第68师1个多团和暂编第39师1个营,并用炮火控制城北新城机场。各部队经11天激战,歼国民党军2个师、3个团又7个营,共毙伤俘1.2万余人,迫近并部分突破太原南北守军第一道防线。10月16日,第7、第13、第15纵队和第8纵队一部在晋中军区部队配合下,分由南北两面迅猛地向东山要塞守军发起攻击。至19日,相继攻占黑驼、石人梁、大窑头、大小北尖、榆林坪、孟家井和牛驼寨等筑垒阵地,歼守军一部,迫使罕山守军1个团投降,占领东山主峰罕山及大部阵地。阎锡山集中第30军和留用的日本军人为骨干组成的暂编第10总队,在炮火支援下向牛驼寨实施多次猛烈反扑,在不到300平方米的阵地上,每天倾泻炮弹万发以上。第7纵队等部顽强抗击,激战3日,予敌以重大杀伤后撤出牛驼寨。26日,第1兵团司令部为摧毁守军东山防御阵地,夺取攻城依托,再次调整部署,分别以第7、第8、第15、第13纵队夺取牛驼寨、小窑头、淖马、山头等东山四大要点。守军在空军配合下,凭借险要地势固守顽抗,并施放毒气弹、燃烧弹。第1兵团等部勇猛突击,多次打退守军反扑,经19昼夜反复激烈争夺,至11月13日全部攻占东山四大要点,共歼灭守军2.2万余人,并争取了守军第8总队起义。与此同时,晋中军区部队攻占城北青龙镇、城南许坛以及汾河西岸的南北堰等据点,紧缩了对太原城的包围。在此期间,守军第30军军长黄樵松派代表与人民解放军攻城部队接洽起义事宜。第1兵团随即派员入城协助组织起义。但因被出卖,黄樵松等遭逮捕和杀害,起义未能实现。
在中共中央军委统一部署下缓攻太原,休整部队和开展政治攻势11月上旬辽沈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集团已成惊弓之鸟。中共中央军委考虑到太原攻克过早,有可能使傅作义集团感到孤立而由平津地区南逃或西撤。为稳住傅作义集团,于11月16日发出缓攻太原的电令。华北军区第1兵团遵照中共中央军委有关战略决战的统一部署,从12月1日开始,以一部兵力攻占太原城东松树坡,城北苏村、阳曲、兰村,城南化七头、赵家山、邱沟等据点,以火力封锁了城西、城北的飞机场,将守军进一步压缩在纵横各不过15公里的狭小区域内。之后,以部分兵力坚守前沿阵地,监视守军,主力转入休整。同时,围城各部队通过战场喊话、散发传单、动员守军官兵亲属规劝等方式,广泛开展政治攻势,促使大批守军起义投诚,至1949年3月共瓦解守军1.2万余人。通过阵前练兵,进一步提高了部队的攻坚能力。
1949年1月平津战役结束后,华北军区第1、第2、第3兵团分别改称第18、第19、第20兵团,西北野战军第7纵队改称第一野战军第7军。3月,第19、第20兵团和第四野战军、华北军区各1个炮兵师,奉中共中央军委命令开赴太原前线,会同第18兵团等部总攻太原,使太原前线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增至32万余人,与守军相比占绝对优势。3月17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组成以徐向前为书记的中共太原前线总委员会和以徐向前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太原前线司令部,统一指挥参战部队。3月28日,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由中共中央驻地返回西北途经太原前线,参与指挥总攻太原的作战。
全歼阎锡山集团,解放太原太原国民党军经前一阶段作战,连同被围困期间的损失,兵力已消耗4万余人。但已处绝境的阎锡山非但拒绝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太原的劝告,反而抓丁征兵扩充军队,编组“神勇师”、“铁血师”、“坚贞师”。并从榆林空运第83师到太原,使太原守军仍保持6个军的兵力,连同非正规军共约7万人,组成第10、第15兵团部。其部署是:以12个师防守太原外围,以2个师防守市区,其余兵力作为机动,但战斗力甚弱。2月15日,阎锡山乘飞机逃离太原,指令“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15兵团司令官孙楚、太原防守司令兼第10兵团司令官王靖国指挥太原守军继续顽抗。3月31日,中共太原前委确定了“割裂包围外围之敌,进行连续攻击,争取歼其大部或全部,占领攻城有利阵地,尔后集中全力攻城”的战役方针和部署:第20兵团和第7军1个师由城东北、城西北进攻北区守军;第19兵团和晋中军区部队由城南和城西南进攻南区和西区守军;第18兵团和第7军主力由城东进攻仓库区,并配合第19、第20兵团进攻东南区和东北区守军;第四野战军炮兵第1师主力、华北军区炮兵第3师(由炮兵第1旅改称)由太原前线司令部直接指挥,华北军区炮兵第4师和第四野战军炮兵第1师一部配属第19、第20兵团作战。4月20日全线开始进攻。各部队在强大炮火支援下,采取勇猛穿插、分割包围、各个歼灭的战法,迅速突破守军防线,相继占领城北新城、太子头,城西南北汾河桥、大王村、小王村,城南狄村、老军营,城东郝家沟、剪子湾等地。至22日,全部攻占外围据点,歼灭守军12个师,并控制了双塔寺、卧虎山制高点,直逼太原市区。为减轻对太原市区的破坏和市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太原前线司令部于22日向守军发出劝降通牒,孙楚、王靖国等人仍拒不投降。24日凌晨,攻城部队用1300余门火炮进行火力准备后,对城垣发起总攻。第20兵团首先由小北门东侧突破城垣,第18、第19兵团也相继攻入城内,与守军展开巷战。入城部队以小型爆破手段,迅速开辟前进道路,向守军指挥中心勇猛穿插。9时许,攻入太原“绥靖”公署,俘孙楚、王靖国和日本顾问今村、岩田等人。至10时,全部歼灭太原守军。
太原战役,人民解放军伤亡4.5万人,歼灭国民党军1个“绥靖”公署、2个兵团部、6个军部、20个师,共毙伤俘13.5万余人。太原解放后,大同国民党守军万余人见大势已去,也于4月29日接受改编,大同和平解放。至此,山西全省解放,结束了阎锡山对山西省长达38年的统治。
塔山英雄团
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某团的荣誉称号。该团于1940年组建,初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第16团,后为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第12师第34团。1948年秋,国民党军在人民解放军的沉重打击下,将东北地区的全部军队分别收缩在长春、沈阳、锦州等地,实行重点防御。东北野战军根据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关于封闭国民党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方针和以主力首先攻克锦州就地全歼国民党军的指示,于9月12日发起辽沈战役。蒋介石为解锦州之危,飞抵沈阳,坐镇葫芦岛,以11个正规师组成东进兵团,救援锦州,并将主要突击方向选在塔山。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以3个步兵师和1个炮兵团于塔山、虹螺山一线布防阻击,第34团奉命扼守塔山堡等主要阵地。塔山一带地势平坦低洼,国民党军东进兵团抢先在塔山以南高地修筑坚固工事,使第4纵队阵地全部处于其火力控制之下。10月10日开始,国民党军东进兵团每天集中3~5个师的兵力,在飞机和军舰炮火支援下,向塔山轮番攻击。第34团官兵凭借临时构筑的土木工事,发扬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同仇敌忾,前仆后继,与国民党军展开反复争夺。工事一次次被摧毁,又一次次修复。前沿堑壕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有的连队伤亡大半,仍以一当十坚持战斗。子弹、手榴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直至进行肉搏。经6昼夜激战,第34团在兄弟部队配合下,先后打退国民党军几十次集团冲锋,守住了阵地。此战,东北野战军阻援部队使国民党军东进兵团在塔山阵地前沿丢弃6 600多具尸体和大批武器,于15日12时全线溃退。塔山阻击战的胜利对保障攻打锦州部队的侧后安全,夺取锦州,进而取得辽沈战役全胜起到了重大作用。1948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领导机关授予第34团塔山英雄团荣誉称号。现驻守在广西贵港市。
渡江战役(雄狮渡江)
三大战役结束后,蒋军主力已被歼灭。但蒋介石仍不甘心失败,在美国的策划下,一面与我假和谈,一面部署江防,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我南进。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议上签字。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4月20日晚和21日,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总前委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先后发起渡江。百万雄师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在炮兵、工兵的支持配合下,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迅速突破国民党军的江防,占领贵池、铜陵、芜湖和常州、无锡、镇江等城,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23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了国民党22年来的反革命统治中心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我军全线渡江后,蒋介石为了避免其江防部队被分割围歼,令所有部队火速向浙赣路、杭州、上海方向撤退,企图控制皖浙赣山区,构成新防线继续顽抗。据此,我东集团和中集团于27日在吴兴会师后,29日在广德地区全歼敌5个多军。接着分路追击,于5月3日解放杭州。西集团突破江防后,以徽州、上饶、贵溪为目标,多路向南追击,5月7日控制了浙赣路,切断了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的联系,粉碎了敌组织新防御线的企图。5月14日,第四野战军从武汉以东团风至武穴200多里地段南渡长江,16日、17日解放武汉三镇。22日,第二野战军一部解放南昌。27日,第三野战军主力攻占全国最大城市上海。6月1日,我军乘胜解放崇明岛。至此,渡江战役胜利结束。
渡江战役,是继三大战役后,我军又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此役共歼国民党军43万多人,解放了南京、杭州、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和苏、浙、赣、皖、闽、鄂广大地区。这一胜利,为进军华南、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7)
解放战争主要战役、战争图文
中国解放战争珍贵照片

1,解放战争时期领袖像

2,解放战争时期领袖像

3,解放战争时期领袖像

4,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中国共产党主席毛泽东应蒋介石邀请,在美驻华大使赫尔利(左三)和国民党代表张治中(左一)的陪同下,偕周恩来(左四)、王若飞(左五)飞往重庆。这是起飞前在延安机场合影

5,毛泽东同志与周恩来同志到达重庆时在飞机旁合影

6,蒋介石宴请毛泽东

7,“美国驻华军事顾问团”训练美式装备的国民党部队

8,美帝国主义直接出兵占领我沿海城市,帮助蒋介石抢占军事要点。这是游弋在我山东省青岛海域的美国军舰

9,美国海军陆战队进入天津市区

10,美国军用飞机空运国民党军到我国东北

11, 一九四六年一月十日,有国民党、共产党、其他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这是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的周恩来(右)、叶剑英(中)、陆定一(左)同志向送行的同志告别

12,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在机场迎接从重庆归来的周恩来同志

13,东北局领导成员在哈尔滨召开军事会议。左起:林彪、高岗、陈云、张闻天、吕正操

14,在四平保卫战中,我炮兵向敌人轰击

15,美国军舰帮助国民党运兵

16,一九四六年十一月,周恩来同志在南京梅园新村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以大量事实痛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内战,全面进攻解放区的罪行

17,向绥远前线挺进的我骑兵部队

18,准备开赴绥远前线的我军部队

19, 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与华东野战军的首长们的合影。左起:叶飞(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丁秋生(三纵队政委)、韦国清(二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邓子恢、陈毅、唐亮(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粟裕(野战军副司令员)、陈士(野战军参谋长)、谭震林(野战军副政委)

20, 被我军击毁在黄河边的敌军汽车

21,邯郸战役中缴获的迫击炮和火箭筒等

22, 淮海战役前线总指挥委员会委员合影

23,淮海战役第二阶段歼灭黄维兵团于浍河、淝河之间的战斗

24,淮海战役中解放军缴获的美式山炮

25, 淮海战役中解放军缴获的化学臼炮

26,淮海战役中解放军缴获的汽车

27,淮海战役中被俘的蒋军官兵。
天津解放瞬间

28,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人民解放军参战部队在海河金汤桥上胜利会师

29,人民解放军攻下国民党军天津警备司令部
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人民看到了和平和安宁的希望。但是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国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企图用战争的手段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坚持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同国民党进行谈判;一方面做好粉碎国民党军队进犯的准备。
1946年7月,国民党破坏停战协定,全面发动了内战。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和对陕甘宁边区、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并适时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连续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创造了中国战争史和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随后,人民解放军遵照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命令,强渡长江,解放南京、上海,向全国尚未解放的广大地区进军。在解放战争期间,人民解放军歼灭了中国大陆上的国民党军队,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30,1947年6月30日夜,刘邓大军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黄河防线,挺进大别山,揭开我军战略进攻序幕。

31,1947年12月,陈粟大军和陈谢大军为配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反“清剿”斗争,联合发起了陇海、平汉铁路的破 ...

32,1947年,解放区的翻身农民纷纷把自己的子弟送来参加人民解放军。

33,在1948年3月解放洛阳的战役中,担任阻援任务的人民解放军某纵队指战员在阅读报纸上刊登的我军大举反攻的消息 ...

34,1948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收复延安。

35,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举行。这次会议决定了党对夺取全国胜利和胜利后建 ...
(8)
解放战争主要战役、战争图文
中国解放战争珍贵照片
北平解放
1949年1月31日中午12时30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一部由西直门进入北平城,开始接管防务。至此,历时64天的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千年古都回到了人民手中。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会议通过了北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将北平改名为北京。

36,1949年2月3日举行北平入城式。人民解放军在万众欢呼中进入前门大街

37,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我军接替国民党军队的北平防务(资料图片)。

38,1949年2月12日,北平庆祝解放大会

39,参加大会的北平各大、中学校学生(资料图片)。

40,这是1949年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举行北平入城式,经过前门大街

41,北平和平解放后,欢迎群众争相与进城的解放军握手

42,女学生站在卡车上喊口号,欢迎解放军进入北平

43,女学生站在卡车上喊口号,欢迎解放军进入北平

44,1949年北平解放了,放下武器的国民党人员,高呼口号欢迎人民解放军

45,这是解放前正阳门及天安门广场鸟瞰

46,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北平市各大学学生热烈欢迎人民解放军入城。这是学生们在街上宣传共产党的政策
渡江战役、南京解放照片

47,邹健东
“这组老照片是邹健东生前在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前后所拍摄的一组珍稀照片,著名战地摄影记者、新华社高级记者邹健东之子邹宜提供了。
邹健东出生于广东省大埔县一户农民家庭,20岁投身革命,并于两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他参加新四军,在军部摄影室工作,从此作为一名战地摄影记者,拍摄了一系列珍贵照片。解放战争时期是邹健东摄影活动的黄金时期。当时他在《华东画报》、华东野战军新华社前线分社任摄影记者,参加了华东战场各大战役的战地采访,从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一直到渡江战役,拍摄了一大批生动感人的优秀作品,如广为人知的《百万雄师过大江》、《我送亲人过大江》、《占领总统府》等,这些历史名作或被博物馆、画报社珍藏;或被媒体长期反复采用;或被收入各类摄影画册广为传播;或被作为国家珍贵档案,收入中国照片档案馆馆藏。

48,江北的解放军向江南岸瞭望

49,身背浮具的解放军官兵登船

50,渡江前的准备

51,渡江先锋队员

52,战前动员

53, 解放军登上南岸

54,邹健东

55, 邹健东作品

56,邹健东作品《百万雄师过大江》

57,邹健东作品

58,邹健东作品

59,邹健东作品

60,邹健东作品

61, 邹健东作品《占领总统府》

62,邹健东作品《我送亲人过大江》

63, 19岁姑娘参加支前大军渡战士过江
——扬子晚报2009
木船上战士们坐得很挤,船尾一个瘦弱的小姑娘正奋力划桨,身后的大辫子随着左右晃荡……这就是著名的战地摄影记者邹健东记录的渡江战役中的经典一瞬,他给这张照片取名为《我送亲人过大江》。本报4月7日报道了邹老的儿子向本报提供的一组其父拍摄的照片、希望寻得这些照片知情人的消息后,邹老的代表作——《我送亲人过大江》中的那位“小姑娘”的命运引人关注,如今她还好吗?
江上最美的背影
“父亲生前一直惦记着这个小姑娘!”近日,邹健东的儿子邹毅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1949年,这张照片最先发表在《新华日报》上。据邹老事后回忆,当时长江上有许多小船,当地不分男女老幼的船工们,都来划桨将一队队的解放军送到对岸。很快,其中一条木船上的摇船小姑娘引起了邹健东的注意。这位身材瘦弱的大辫子小姑娘,正在拼命使劲划桨,身后的大辫子在晃荡,充满了力度和美感,和满船的解放军战士一起,组成了解放战争中颇具意味的场景。
邹健东举起在开封战役中从敌人手中缴获的老式莱卡照相机,不失时机地拍下了这个难忘的瞬间,著名的作品《我送亲人过大江》就这样诞生了。有意思的是,当初邹健东在拍照时,船上一位山东的老班长还曾提醒小姑娘:“好好划啊,岸上有人拍照呢”,19岁的这位小姑娘一听很开心:“(他)能给我照片吗?”
我送亲人过大江
19岁的姑娘名叫颜红英,这条船上还有她17岁的妹妹颜根兄,此前父亲一直带着她俩在长江里跑船。1949年3月的一天,父女三人响应号召在扬中当地参加了支前大军。
渡江战役前,国民党为了阻碍解放军渡江,将沿江的船抢的抢、砸的砸,但群众纷纷将船藏了起来。于是,当战争开始后,内河和内湖的群众,纷纷从芦苇荡里驶出上万条隐藏下来的大大小小的船只,场面蔚为壮观。以至国民党后来也没搞清楚,解放军的船是从哪里“冒”出来的。颜红英一家正是支前大军中的积极分子。
颜红英2005年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介绍,渡江战役前,其父将船开到江都中闸参加集结,进行渡江前的突击训练。一次他们在渡江演习时,国民党军舰打来的炮弹突然落在他们船的附近,巨大的爆炸声震伤了颜红英的大脑,她的听力也受到了损伤。从此,这个病痛伴随其一生。
4月22日傍晚,百万雄师在千里江面上横渡长江,颜红英家的船上载有两个班的战士。姐妹俩轮流划桨,父亲掌舵。晚上9点钟,将战士们安全送到了长江对岸。
半个世纪的寻找
解放后,颜红英嫁给当地董姓农民后到苏州吴江横扇镇生活,先后把7个子女拉扯成人。平淡琐碎的生活中,关于照片的记忆也渐趋模糊。邹毅告诉记者,解放后,其父就开始了对《我送亲人过大江》中“摇船小姑娘”的寻找,只可惜因为没有什么明显的线索,一直没有找到。据说当年渡江作战的指挥员之一、原军委副主席张震听闻邹健东的遗憾之后,也指示说:“一定要找到这位小姑娘!百万雄师过大江,是人民把我们送过江的。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过不了江。”
直到1999年4月27日,常熟的董小妹看电视,当电视上现出那幅著名的《我送亲人过大江》照片时,董小妹惊呼起来:“那不是我妈妈吗!”随即便联系母亲,其后不多久颜红英的身份得到确认。
1999年5月22日,在相关单位的安排下,颜红英和妹妹颜根兄赴北京看望邹老。据当时报道:邹健东老人甚是激动,不顾病躯拉着姐妹二人的手登上天安门城楼……
2005年12月,邹老不幸因病去世。
颜红英今年已是79岁的高龄,身体状况尚可,只是当年落下的病根使得听力很差。昨日,面对本报约请的摄影师,老人虽努力微笑,但已听不见对方任何的问话了。(记者谷岳飞)
1947年:血战四平

64,1947年:血战四平

65,1947年:血战四平

66,1947年:血战四平

67,1947年:血战四平

68,1947年:血战四平

69,1947年:血战四平

70,1947年:血战四平

71,1947年:血战四平
(9)
解放战争主要战役、战争图文
中国解放战争珍贵照片

72,解放战争时期的毛泽东

73,解放战争时期的毛泽东

74,毛泽东在解放战争中

75,解放战争初期的毛泽东

76,毛泽东在解放战争中

77,解放战争时期的毛泽东和周恩来

78,战争时期的周恩来

79,周恩来在西柏坡

80,解放战争时期的朱德

81,解放战争时期的朱德

82,解放战争时期的邓小平

83,解放战争时期的陈毅

84,解放战争时期的邓小平和刘伯承

85,1948年11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由邓小平同志任书记的淮海战役总前委。左起: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86, 解放战争时期,邓小平同志向晋冀鲁豫野战军作关于开展整党和新式整军运动动员报告。

87,解放战争时期的薄一波和胡明

88,解放战争时期的林彪

89,刘伯承在大别山

90,解放战争时期任四野参谋长的肖克

91,解放战争后期一野64军军长曾思玉

92,胡耀邦和夫人李昭在解放战争时期

93,解放战争时期,张云逸在山东

94,解放战争时期的郭花若同志

95,解放战争胜利中央领导合影
人民解放战争之三大战役

96,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在辽沈战役中,当地百姓组成担架队,积极支援人民解放军。



97,1948年10月14日,东北野战军对锦州发起总攻,经过31小时激战,全歼守敌近9万人,解放了锦州,完全切断了东北国民党军队退向关内的陆上通路。

98,1948年10月,人民解放军争取长春国民党军10万人起义与投诚,长春市和平解放。图为国民党军队缴械后,我军司号员吹响胜利的号角。

99,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发起了辽沈战役。在历时52天的战役中,共歼灭国民党军队47万余人,东北全境获得解放。图为人民解放军以坦克为前导进入沈阳市。

100,1948年11月7日至1949年1月10日,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以及部分地方武装,在以苏北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动了淮海战役,歼敌55万余人,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使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处于我军直接威胁之下。图为淮海战场一角。

101,淮海战役前夕,人民解放军某部行军途中休息时,一位战士给战友们吹奏出征曲。

102,参加淮海战役的人民解放军突击队员准备出击。

103,三大战役的胜利,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基础,确立了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局面。 在淮海战役中,支援人民解放军作战的民兵担架队准备出发。

104,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发起平津战役,在历时64天的战役中,歼敌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多人,古城北平和平解放。图为1948年12月,人民解放军攻上新保安城头。

105,1948年12月平津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东北、华北两大野战军会师张家口前线。图为两野战军某部指战员互献锦旗,互致敬礼。

106,1949年1月14日,人民解放军以强大兵力对天津发起总攻,经过29小时激战,攻克天津,全歼守敌13万人,活捉国民党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

107,锦州城下等待总攻信号的我军炮兵群

108,1949年1月31日举行北平入城式。人民解放军在万众欢呼中进入前门大街。
湖北大悟——“中原突围”打响解放战争第一枪

109,位于湖北省大悟县宣化店镇的中原军区首长旧居和军区大会场旧址。(中红网江山摄)

110,座落在湖北大悟宣化店镇的中原军区司令部旧址(中红网江山摄)
111,座落在湖北大悟宣化店镇的中原军区司令部旧址一角(中红网江山摄)

112,位于大悟宣化店镇中原军区司令部旧址内的中原军区革命斗争史实陈列(中红网江山摄)

113,当年《新华日报》报道:国民党反动派背信弃义,破坏停战协定,蒋介石密令三十万大军向中原地区进攻,我中原军区在鄂豫边区打响解放战争第一枪。(宣化店纪念馆供照)
有关解放战争时期照片

114,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15,解放战争期间,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左四)与甘泗淇(左三)、赵寿山(左二)、张宗逊(左一)在一起研究作战方案。

116,1945年12月4日解放军某5旅成立大会上,纵队宋任穷政治委员讲话。

117,向大西南进军,会战成都

118,1949年春,太原战役中,我军在卧虎山上的炮兵阵地

119,1949年,驻守在祖国渤海防线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120,解放战争时期渤海区支前民兵

121,给伤病员作手术


122,一九四九年三月北平人民欢送解放大军南下。(底片号18Z1383)

123,南下的解放军战士与湖南游击队会师。(解放战争时期1949年)

124,解放军在广东追歼敌人时过西江

125,解放舟山岛前,人民解放军战士们以帆船模型请渔民讲解航海技术。

126,1949年12月解放军部队行进在富饶的广东省

127,1949年11月1日西南战役中,人民解放军攻克邛崃县,斩断川康路,完成了对成都地区之敌的大包围。

128,解放战争中,我军模范地执行优待俘虏的政策。图为在惠民城的俘虏收容所内,一批国民党军俘虏经教育被我释放并发给回家路费时,对我军表示感激之情形。

129,解放战争时期照片

130,解放战争时期照片

131,解放战争时期照片

132,解放战争时期照片

133,解放战争时期照片

134,解放战争时期照片

135,解放战争时期照片

136,解放战争时期照片

137,解放战争时期照片

138,解放战争时期照片

139,解放战争时期照片

140,解放战争时期照片

141,解放战争时期照片

142,解放战争时期照片

143,解放战争时期照片

144,解放战争时期照片

145,解放战争时期照片

146,解放战争时期照片

147,解放战争时期照片

148,解放战争时期照片

149,解放战争时期照片

150,解放战争时期照片

151,解放战争时期照片

152,解放战争时期照片

153,解放战争时期照片

154,解放战争时期照片

155,解放战争时期照片

156,解放战争时期照片

157,解放战争时期照片

158,解放战争时期照片

159,解放战争时期照片

160,解放战争时期照片

161, 解放战争时期照片

162,解放战争时期照片

163,解放战争时期照片

164,解放战争时期照片

165,解放战争时期青年光荣入伍

166,这是活跃在山东解放区的民工支前小车队

167,解放战争时期照片

168,解放战争时期照片

169,解放战争时期照片

170,解放战争时期照片

171,解放战争时期照片

172,解放战争时期照片

173,解放战争时期照片

174,解放战争时期照片

175,英勇奋战

176,行军

177,整装待发

178, 解放战争时期照片

179,解放战争期间向解放军起义投诚的国民党空军官兵


180,方本壮率团起义

181,1946年周恩来与美蒋代表谈判处旧址

182,当年杨子荣的指导员,时任赤峰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赤峰军分区干休所副师职离休干部姜春玉至今还珍存一张解放战争年代的黑白老照片。
1946年“八一”建军节前夕,二团召开表彰英雄模范大会,姜春玉(任团组织干事时)组织杨子荣等英模合影留念。留下了杨子荣牺牲前一张十分珍贵的照片。照片原件仅有两份,一份部队赴辽沈战役时带走,另一份珍藏在姜春玉手中。姜春玉转战南北,调动频繁和家居乔迁,能够完好地保存至今实属不易,功不可没。


183,渡江部队突破长江防线

1,84解放军入城露宿街头

185,占领总统府

186,占领总统府

187,开国大典
(10)
解放战争主要战役、战争图文
中国解放战争珍贵照片
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1,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2,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4,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5,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6,蒋介石会见美国人

7,蒋介石

8,蒋介石

9,宋氏姐妹

10,蒋介石与宋美龄

11,解放战争时期的北平

12,解放战争时期的北平

13,解放战争时期的北平

14,解放战争时期的北平

15,解放战争时期的北平

16,解放战争时期的北平

17,解放战争时期的北平

18,解放战争时期的北平

19,解放战争时期的北平

20,检查
360docimg_501_
21,检查
360docimg_502_
22,检查
360docimg_503_
23,检查
360docimg_504_
24,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05_
25,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06_
26,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07_
27,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08_
28,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09_
29,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10_
30,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11_
31,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12_
32,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13_
33,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14_
34,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15_
35,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16_
36,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17_
37,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18_
38,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19_
39,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20_
40,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21_
41,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22_
42,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23_
43,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24_
44,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25_
45,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26_
46,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27_
47,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28_
48,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29_
49,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30_
50,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31_
51,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32_
52,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33_
53,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34_
54,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35_
55,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36_
56,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37_
57,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38_
58,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39_
59,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40_
60,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41_
61,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42_
62,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43_
63,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44_
64,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45_
65,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46_
66,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47_
67,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48_
68,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49_
69,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50_
70,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51_
71.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52_
72,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53_
73,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54_
74,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55_
75,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56_
76,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57_
77,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58_
78,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官兵
360docimg_559_
79,辽沈战役国民党官兵生活照
360docimg_560_
80,辽沈战役国民党官兵生活照
360docimg_561_
81,辽沈战役国民党官兵生活照
360docimg_562_
82,辽沈战役国民党官兵生活照
360docimg_563_
83,辽沈战役国民党官兵生活照
360docimg_564_
84,辽沈战役国民党官兵生活照
(11)
解放战争有关文物资料
重庆谈判前蒋介石、毛泽东的往来电报
蒋介石给毛泽东同志的第一封电报
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未寒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
(选自1945年8月16日重庆《中央日报》)
毛泽东同志给蒋介石的第一封复电
重庆
蒋委员长勋鉴:
未寒电悉。朱德总司令本日午有一电给你,陈述敝方意见,待你表示意见后,我将考虑和你会见的问题。
毛泽东未铣
一九四五年十月十六日
(选自1945年8月21日重庆《新华日报》)
蒋介石给毛泽东同志的第二封电报
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来电诵悉,期待正殷,而行旌迟迟未发,不无歉然。朱总司令电称一节,似于现在受降程序未尽明了。查此次受降办法,系由盟军总部所规定,分行各战区,均予依照办理,中国战区亦然,自未便以朱总司令之一电破坏我对盟军共同之信守。朱总司令对于执行命令,往往未能贯彻,然事关对内妨碍犹小,今于盟军所已规定者亦倡异议,则对我国家与军人之人格将置于何地。朱总司令如为一爱国爱民之将领,只有严守纪律,恪遵军令,完成我抗战建国之使命。抗战八年,全国同胞日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旦解放,必须有以安辑之而鼓舞之,未可蹉跎延误。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从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
行,共定大计,则受益拜惠,岂仅个人而已哉!特再驰电奉邀,务恳惠诺为感。
蒋中正哿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日
(选自1945年8月21日重庆《中央日报》)
毛泽东同志给蒋介石的第二封复电
重庆
蒋委员长勋鉴:
从中央社新闻电中,得读先生复电,兹为团结大计,特先派周恩来同志前来进谒,希予接洽,为恳。
毛泽东未养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二日
(选自1945年8月24日重庆《新华日报》)
蒋介石给毛泽东同志的第三封电报
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未养电诵悉,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兹已准备飞机迎迓,特再驰电速驾!
蒋中正梗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三日
(选自1945年8月25日重庆《中央日报》)
毛泽东同志给蒋介石的第三封复电
特急,重庆
蒋介石先生勋鉴:
梗电诵悉。甚感盛意。鄙人亟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之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晤教有期,特此奉复。
毛泽东敬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四日
(选自1945年8月26日重庆《大公报》)
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中国国民政府蒋主席于抗战胜利后,邀请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先生,商讨国家大计。毛先生于八月二 十八日应邀来渝,进见蒋主席,曾作多次会谈;同时双方各派出代表,政府方面为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四先生,中共方面为周恩来、王若飞两先生,迭在友好和谐的空气中进行商谈,已获得左列之结果,并仍将在互信互让之基础上,继续商谈,求得圆满之解决。兹特发表会谈纪要如下:
一、关于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一致认为中国抗日战争,业已胜利结束,和平建国的新阶段,即将开始,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并在蒋主席领导之下,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三民主义。双方又同认蒋主席所倡导之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及党派平等合法,为达到和平建国必由之途径。
二、关于政治民主化问题:一致认为应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并应先采必要步骤,由国民政府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集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及召开国民大会各项问题。现双方正与各方洽商政治协商会议名额、组织及其职权等项问题,双方同意一俟洽商完毕,政治协商会议即应迅速召开。
三、关于国民大会问题:中共方面提出重选国民大会代表,延缓国民大会召开日期及修改国民大会组织法、选举法、和《五五宪法草案》等三项主张;政府方面表示:国民大会已选出之代表,应为有效,其名额可使之合理的增加和合法的解决,五五宪法草案原曾发动各界研讨,贡献修政意见;因此双方未能成立协议。但中共方面声明:中共不愿见因此项问题之争论而破裂团结,同时双方均同意将此项问题,提交政治协商会议解决。
四、关于人民自由问题:一致认为政府应保证人民享受一切民主国家人民在平时应享受身体、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之自由,现行法令,当依此原则,分别予以废止或修正。
五、关于党派合法问题:中共方面提出:政府应承认国民党共产党及一切党派的平等合法地位;政府方面表示:各党派在法律之前平等,本为宪政常轨,今可即行承认。
六、关于特务机关问题:双方同意政府应严禁司法和警察以外机关,有拘捕,审讯和处罚人民之权。
七、关于释放政治犯问题:中共方面提出:除汉奸以外之政治犯,政府应一律释放;政府方面表示:政府准备自动办理,中共可将应释放之人提出名单。
八、关于地方自治问题:双方同意各地应积极推行地方自治,实行由下而上的普选,惟政府希望不以此影响国民大会之召开。
九、关于军队国家化问题:中共方面提出:政府应公平合理地整编全国军队,确定分期实施计划,并重划军区,确定征补制度,以谋军令之统一。在此计划下,中共愿将其所领导的抗日军队由现有数目缩编至二十四个师至少二十个师的数目,并表示可迅速将其所领导而散布在广东、浙江、苏南、皖南、皖中、湖南、湖北、河南(豫北不在内)八个地区的抗日军队着手复员,并从上述地区逐步撤退应整编的部队至陇海路以北及苏北皖北的解放区集中;政府方面表示:全国整编计划正在进行,此次提出商谈之各项问题,果能全盘解决,则中共所领导的抗日军队缩编为二十个师的数目可以考虑。关于驻地问题,可由中共方面提出方案,讨论决定。中共方面提出:中共及地方军事人员应参加军事委员会及其各部的工作,政府应保障人事制度,任用原部队人员为整编后的部队的各级官佐,编余官佐,应实行分区训练,设立公平合理的补给制度,并确定政治教育计划;政府方面表示:所提各项均无问题,亦愿商谈详细办法。中共方面提出:解放区民兵应一律编为地方自卫队;政府方面表示:只能视地方情势有必要与可能时,酌量编置。为具体计划本项所述各问题起见,双方同意组织三人小组(军令部、军政部及第十八
集团军各派一人)进行之。
十、关于解放区地方政府问题:中共方面提出:政府应承认解放区各级民选政府的合法地位;政府方面表示:解放区名词在日本无条件投降以后,应成为过去,全国政令必须统一。中共方面开始提出的方案为:依照现有十八个解放区的情形,重划省区和行政区,并即以原由民选之各级地方政府名单呈请中央加委,以谋政令之统一;政府方面表示:重划省区变动太大,必须通盘筹划,非短时间所能决定。同时政府方面表示:依据蒋主席曾向毛先生表示,在全国军令政令统一以后,中央可考虑中共所荐之行政人选,收复区内原任抗战行政工作人员,政府可依其工作能力与成绩,酌量使其继续为地方服务,不因党派关系而有所差别。于是中共方面提出第二种解决方案:请中央于陕甘宁边区及热河、察哈尔、河北、山东、山西五省委任中共推选之人员为省府主席及委员,于绥远、河南、江苏、安徽、湖北、广东六省,委任中共推选之人为省府副主席及委员(因以上十一省或有广大解放区,或有部分解放区),于北平、天津、青岛、上海四特别市,委任中共推选之人为副市长,于东北各省容许中共推选之人参加行政。此事讨论多次后,中共方面对上述提议,有所修改,请委任省府主席及委员者,改为陕甘宁边区及热察冀鲁四省,请委省府副主席及委员者,改为晋绥两省,请委副市长者改为平、津、青岛三特别市。政府方面对此表示:中共对于其抗战卓著勤劳,且在政治上具有能力之同志,可提请政府决定任用,倘要由中共推荐某某省主席及委员,某某省副主席等,则即非真诚做到军令政令之统一。于是中共方面表示:可以放弃第二种主张,改提第三种解决方案,由解放区各级民选之政府,重新举行人民普选,在政治协商会议派员监督之下,欢迎各党派、各界人士还乡参加选举,凡一县有过半数区乡已实行民选者,即举行县级民选,凡一省或一行政区有过半数县已实行民选者,即举行省级或行政区级民选,选出之省区县级政府,一律呈请中央加委,以谋政令之统一。政府方面表示:此种省区加委方式乃非谋政令之统一,惟县级民选加委,可以考虑,而省级民选须待宪法颁布,省的地位确定以后,方可实施,目前只能由中央任命之省政府前往各地接管行政,俾即恢复常态。至此中共方面提出第四种解决方案:各解放区暂维现状不变,留待宪法规定民选省级政府实施后,再行解决,而目前则规定临时办法,以保证和平秩序之恢复。同时中共方面认为可将此项问题,提交政治协商会议解决。政府方面则以政令统一,必须提前实现,此项问题久悬不决,虑为和平建设之障碍,仍亟盼能商得具体解决方案。中共方面表示同意继续商谈。
十一、关于奸伪问题:中共方面提出严惩汉奸,解散伪军;政府方面表示:此在原则上自无问题,惟惩治汉奸要依法律行之,解散伪军亦须妥慎办理,以免影响当地安宁。
十二、关于受降问题:中共方面提出:重划受降地区,参加受降工作;政府方面表示:参加受降工作,在已接受中央命令之后,自可考虑。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国庆纪念日于重庆
王世杰 张  群 张治中
邵力子 周恩来 王若飞
(选自1945年10月12日重庆《新华日报》)
赫尔利关于重庆谈判的报告
八月一个月,共产党代表和国民政府间的谈判一直继续进行着。毛泽东由专为此目的而去延安的赫尔利将军陪同,于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抵达重庆,在那里逗留了约一月。毛氏出人意料的接受邀请而到重庆,可能部份地由于一九四五
年八月十四日由中苏条约的宣告所促成,该条约保证苏联援助作为中国唯一的政府的国民政府。大使于一九四五年九月二十二日离重庆去美国述职,在四天以后抵达华盛顿。在他离开前不久,他提出了下面关于当时正在重庆进行着的国民政府和共产党代表间的谈判的报告:
一、谈判者同意他们将为在中国建立一个民主政府、复兴中国及制止内战而合作。
二、双方同意支持作为共和国总统的蒋介石的领导地位。
三、他们又同意双方将拥护孙中山的学说,并将合作在中国建立一个强大、民主的政府。
四、共产党同意他们将承认国民党为控制政府的主要政党,并将在从目前的政府形式过渡到民主政权的时期内,与其合作。
五、不少其他问题,包括释放政治犯,人身、言论、出版、信仰、集会与结社等自由,都取得了协议。
还有两个重要点,会谈者尚未取得协议,虽然双方对于使协议的取得有可能曾作让步。其中一点是共产党主张在某些省内有任命、选择或选举省长之权利,而政府则认为直至制定宪法和建立民主政府之时为止,任命省长和官员的特权应属于共和国总统。……政府觉得直至从目前政府到宪政的过渡时期完成为止,这种办法不应有所改变。双方同意在过渡时期共同合作。另一点双方亦已达成一种协议,但并未最后同意,此即包括在中国和平时期国家军队内的共产党部队的数量。政府指出目前计划要求一个包括八十至一百个师的和平时期军队,而国民党认为是少数党的共产党却主张约摸占和平时期军队半数的权利,……国民党拒绝同意此点,而提议予共产党以二十个师,这将约摸占计划中的和平时期军队的五分之一。毛泽东主席声称,他们并不拒绝这个提议,但共产党愿意再加以考虑。
此次会议的全部成就就是在于使共产党和国民党,当几乎所有拥护使中国分裂政策的分子预测要有内战的时期,进行商谈和平时期的合作。会议是将继续的,毛泽东还留在重庆。蒋委员长许诺毛氏并以他的人格保证毛氏和他的随员的安全。他同意任何时候他们如果不愿意继续会谈,当予毛氏和他的随员以去延安的交通工具。
昨晚我告诉共产党和政府的谈判人员,根据我的意见,他们企图在解决太多的细节。……我说如果他们对基本的笼统原则能表同意,那未根据这些原则,细节就能迎刃而解了。
谈判人员之间的精神是良好的。中国两大党之间的接近问题似乎正在进步中,只要会议继续,内战的讨论和流言是会消失的。”
重庆大使馆报告称,由于中国共产党代表和中国政府谈判人员双方的诚恳请求“对于获致协议予以帮助”,大使把离华日期从九月十八日延至九月二十二日,为了在中国多逗留四天。大使馆又称,“为予国务院以情报,双方曾对大使的合作与帮助表示深切的感激。他们同意在他们所提议的最后决议中列入一节,对于大使在促成会议和在谈判过程中以调解者的地位所给予的一般帮助方面对中国的巨大贡献,表示谢意。”蒋主席在一九四五年九月十七日致杜鲁门总统函中提到,“赫尔利将军的优美政治家风度和品格赢得了中国人民的敬爱,他们从他那里看到了公平正义的美国外交政策的适合的象征。我曾就关于许多问题的我政府的政策与赫尔利将军作非常诚恳的长谈,我曾请他报告你,总统先生,很多关于完成中国与美国间为维持远东和平与秩序的继续紧密合作的因素。”
(选自《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1辑《赫尔利大使离华》,世界知识出版社1975年版)
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
360docimg_565_
1,双十协定
双十协定,又称为《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旨在结束国共分裂局面,建立民主政权而发表的会谈纪要,全称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签定于1945年10月10日。
背景
抗日战争结束后,威胁中国和平发展的外部因素开始减少,抗战中出于共同目标而隐藏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之间的矛盾开始浮现。在东北、华北及中原部分地区,国共两党的军队竞相展开城市管辖权与战略物资的接收。同时,苏联把在东北地区缴获的原日军轻兵器及部分战略物资,转移给由林彪率领的东北解放军;国民党则从美国方面取得了军事援助,由美国海空军负责运送国民革命军前往华北、东北地区,两党在部分地区对政权的控制展开了零星的冲突。
1945年8月,出于已取得战略主动权,蒋介石接受了国民政府文官长吴鼎昌的提议,三次电邀毛泽东前往重庆商讨国内和平问题。
8月28日,毛泽东与周恩来、王若飞在美国大使赫尔利陪同下从延安飞至重庆,代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代表王世杰、张治中、邵力子展开和谈。
协议内容
会议召开前,两党公开表示在谈判期间实行停火,但实际上为取得更多的谈判筹码,两党军队对战略要地的占领与反占领,在谈判期间从未中断。
谈判期间,共产党坚持抗日根据地拥有独立主权,但同意交出分布在海南、湖北、浙江、河南一带共13个根据地,由国民党接收,并为两党间意识形态的结合,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构想,淡化两党的意识形态对立。国民党则坚持,除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即为共产党所占有的延安革命根据地保持不变外,其他地区一律收回,并要求将人民解放军纳入由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统一指挥。共产党拒绝把军队交给只有国民党控制的政府,只表示会对军队减员,并要求在建立真正民主的政府后才交出军队。
内容主要:
• 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以对话方式解决一切争端。
• 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三民主义。
• 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
• 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对国民大会及其他问题进行商讨后再作决定,制定新宪法。
• 中国共产党承认蒋介石及南京国民政府对中国的合法领导地位。
这样一来,两党实质上并没有解决两党之间的核心矛盾,未能改变分裂局面。在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不久,蒋介石单方面撕毁双十协定,宣告第二次国共合作破灭。
双十协定和具体内容:
国共双十协定 (1945年10月10日)
中国国民政府蒋主席于抗战胜利后,邀请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先生,商讨国家大计。毛先生于8月28日应邀来渝,进见蒋主席,曾作多次会谈;同时双方各派出代表,政府方面为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四先生,中共方面为周恩来、王若飞两先生,迭在友好和谐的空气中,进行商谈。已获得下列之结果,并仍将在互信互让之基础上,继续商谈,求得圆满之解决。兹特发表会谈纪要如下:
(一)关于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一致认为中国抗日战争业已胜利结束,和平建国的新阶段即将开始,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为第一基础,并在蒋主席领导之下,长期合作,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平之新中国,实行三民主义。
双方又同认蒋主席所倡导之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及党派平等合作,为达成和平建国必由之途径。
(二)关于政治民主化问题:一致认为应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并先采必要之步骤,由国民政府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集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及召开国民大会各项问题。现双方正与各方洽商政治协商会议名额组织及其职权等项问题,双方同意一俟洽商完毕,政治协商会议即应迅速召开。
(三)关于国民大会问题:中共方面提出重选国民大会代表,延缓国民大会召开日期,及修改国民大会组织选举法,和五五宪法草案等三项主张。政府方面表示国民大会已选出之代表应为有效,其名额可使合理增加,和合法的解决,五五 宪法草案,原曾发动各界研讨,贡献修改意见。因此双方同意成立协议。但中共方面声明,中共不愿见因此项问题之争论而破坏团结,同时双方均同意将此问题,提交政治协商会议解决。
(四)关于人民自由问题:一致认为政府保证人民享受一切民主国家人民在平时应享受全部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之自由。现行法令,当依此原则分别予以废止或修正。
(五)关于党派合法问题:中共方面提出政府应承认国民党、共产党及一切党派皆有平等合法地位。政府方面表示各党派在法律之前平等,本为宪政常轨,今可即行承认。
(六)关于特务机关问题:双方同意政府应严禁司法和警察以外机关有拘捕审讯人民之权。
(七)关于释放政治犯问题:中共方面提出除汉奸以外之政治犯,政府应一律释放。政府方面表示:政府准备自动办理,中共可将应释放之人提出名单。
(八)关于地方自治问题:双方同意应积极推行地方自治,实行由下而上的普选,惟政府希望不以影响国民大会之召开。
(九)关于军队国家化问题:中共方面提出政府应公平合理地整编全国军队,确定分期实施计划,应重划军区,确定征补制度,以维军令之统一。在此计划下,中共愿将其所领导的抗日军队,由现有数目,缩编为24个师,并表示迅速将其所领导下散布在广东、浙江、苏南、皖南、皖中、湖南、湖北、河南(豫北不在内)各地之部队,由上述地区,逐次撤退,应整编的军队调至陇海路以北及苏北皖北的解放区集中。
政府方面表示,全国整编计划,正在进行,此次提出商谈之各项问题,果能全盘解决,则中共所领导的抗日军队缩编为20个师的数目,可由中共方面提出方案。中共方面提出中共及地方军人应参加军事委员会及其各部的工作,政府应保障人事制度,任用部队人员为各级官佐,缩编军官佐、应实行分区训练,设立公平合理的补编制度,并确定政治教育计划。
政府方面表示所提各项,均无问题,亦愿商谈详细办法。中共方面提出解放区民兵,应一律编为地方自卫队。政府方面表示,自能视地方情势有必要与可能时,酌量编置。为讨论计划上述各问题起见,双方同意组织三人小组,(军令部军政部及第十八集团军)各派一人进行之。
(十)关于解放区政府问题:中共方面提出政府应承认解放区各级政府的合法地位。政府方面表示,解放区名词,在日本无条件投降以后,应成为过去,全国政令,必须统一。中共方面开始提出三方案,为依照现在十八个解放区的情形,重划省区和行政区,并即以原由民选之各级地方政府名单,呈请中央加委,以维政令之统一。政府方面表示,重划省区变动太大,必须通盘筹划,非短时间所能决定。同时政府方面表示:依据蒋主席曾向毛先生表示,在全国军令统一之后,中央可考虑中共推荐之行政人选;收复区内原有抗战行政工作人员,政府可依其工作能力与成绩,酌量使其继续为地方服务,不因为党派关系,而有所差别。于是中共方面,提出第二解决方案,请中央于陕、甘、宁边区,及热、察、山西、山东、河北5省,委任中共推选之人为省府主席及委员;于绥远、河南、江苏、安徽、湖北、广东等6省,委任中共推选之人为省府副主席及委员(因以上11省或有广大解放区或有部分解放区);于北平、天津、青岛、上海4市,得委任中共推选之人为副市长。于东北委中共推选之人参加行政。此事讨论多次后,中共方面对上述提议所列推选省府主席及委员者,改为陕、甘、宁边区及热、察、冀、鲁4省,请推选省府副主席及委员者,改为晋、绥两省。政府方面表示中共对于其抗战军事著有劳绩,且在政府具有能力之同志,可提请政府决定任用之。倘要由中共推荐某某省主席及委员,某某省副主席等,则即非真诚做到军令之统一。于是中共方面表示可放弃第二种主张,改提第三种解决方案,由解放区各级民选政府重行举行人民普选,在政治协商会议派员监督之下,欢迎各党派各界人士选贤参加举办。凡一县有过半数区乡已举行人民普选,实行民选者,即举行县级民选,一省或一行政区有过半数县,已实行民选者,即举行省级行政区级民选,选出之省区县级政府,一律呈请中央加委,以谋政令之统一。政府方面表示,此省区加委方式,乃非谋政令之统一,惟县级民选加委,可以考虑,而省级民选,须待宪法颁布,省的地位确定以后,方可实施,目前只能由中央任命之省政府,前往各地接管行政,俾即恢复常态。至此中共方面提出第四种解决方案,各解放区,暂维现状不变,留待宪法规定之民选省级政府实施后,再行解决,而目前则规定临时办法,以保证和平秩序之恢复。同时中共方面认为可将此项问题,提交政治协商会议解决。政府方面,则以政令统一必须提前实现,此项问题之悬而不决,虑为和平建设之障碍,仍盼能商得具体解决方案。中共方面亦同意继续商谈。
(十一)关于奸伪问题:中共方面提出严惩汉奸,解散伪军。政府方面表示,此在原则上自无问题,惟惩治汉奸,要依法律行之,解散伪军,亦须妥慎办理,以免影响当地安宁。
(十二)关于受降问题:中共方面提出,重划受降地区,参加受降工作。政府方面表示:参加受降工作,在已接受中央命令之后,自可考虑。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国庆纪念日于重庆
王世杰 张 群 张治中
邵力子 周恩来 王若飞
有关电文
360docimg_566_
360docimg_567_
360docimg_568_
360docimg_569_
1,,1948年10月11日,中央军委关于淮海战役具体部署给饶(漱石)、粟(裕)、谭(震林)的电报。
360docimg_570_
2,1949年1月10日,淮海前线关于淮海战役结束的电报。
360docimg_571_
3,,1949年1月11日,《人民日报》关于淮海战役全部胜利结束的报道。
360docimg_572_
4,, 1949年1月19日,《人民日报》刊登的中共中央对淮海战役胜利结束的贺电。
360docimg_573_
5,,解放天津文件:林彪罗荣桓给中央全歼天津守敌电报
360docimg_574_
6,,解放天津文件:1949年1月16日,《人民日报》关于天津解放的报道
360docimg_575_
7,解放天津文件: 1949年1月18日,《天津日报》刊登的天津军管会布告等
360docimg_576_
8,解放战争毛泽东电文手迹
360docimg_577_
360docimg_578_
360docimg_579_
9,解放战争中毛主席起草的电文
360docimg_580_
10,毛泽东手迹
360docimg_581_
11,平津战役蒋介石给陈长捷的信
360docimg_582_
12,林彪\罗荣桓给陈长捷的劝降信
360docimg_583_13,邓小平题词
360docimg_584_
14,研究解放战争情报工作的实物

360docimg_585_
15,,王金昌收藏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三军团总政治部布告
360docimg_586_
16,解放战争时期歌曲
360docimg_587_
360docimg_588_
360docimg_589_
360docimg_590_
17,解放战争时期政策选辑
360docimg_591_360docimg_592_360docimg_593_360docimg_594_360docimg_595_360docimg_596_360docimg_597_
18,《阶级立场与建党路线》该书国家图书馆未藏,上面钤有:机密二字。封底印有:党内刊物,不得外传,印数,1500册。作者有邓子恢,南汉宸,陈毅,张云逸等。这些人在解放战争最关键的时候讲的最关键的话,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360docimg_598_
19,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的宣传图片
360docimg_599_
20,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的宣传图片
360docimg_600_
21,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的宣传图片
360docimg_601_
22,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的宣传图片
360docimg_602_
23,解放东北及天津宣传资料
360docimg_603_
24、1948年秋季攻势及解放天津战役战绩统计
360docimg_604_
25,解放战争三年战绩综合
360docimg_605_
26,解放战争三年战绩读本
360docimg_606_
27,解放战争三年战绩形势图
360docimg_607_
28,西北解放战争三年战绩形势图
360docimg_608_
29,第四野战军解放战争四年战绩
360docimg_609_
30,第四野战军解放战争四年战绩综合
360docimg_610_
31,第四野战军解放战争四年缴获统计
360docimg_611_
32,第四野战军解放战争四年歼敌将级军官名录
360docimg_612_
33、解放天津战役嘉奖令
360docimg_613_
34、1948年秋季攻势及解放天津战役英雄事迹汇编编后语
360docimg_614_
35、王串场战斗林、罗、刘、谭、陶嘉奖令
360docimg_615_
36,毛泽东著《人民的胜利》
360docimg_616_
37,封锁长江布告
常州解放前夕,面对长江北岸的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驻守常武地区的国民党军队惊恐万状,提心吊胆。一面挖工事,筑碉堡,企图负隅顽抗;一面采取颁布通告,不断更换特别通行证等疯狂的高压政策,妄图封锁长江,达到阻挡我解放大军过江之目的。
在常州市档案馆保存的民国旧政权档案中,有一些国民党军队在溃逃时来不及销毁的档案,这些档案反映了当时国民党驻常军队处心积虑、挖空心思防御人民解放军过长江的行动轨迹。
从现存的档案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1949年1月18日,国民党第一绥靖区司令部由江都迁常州,驻清凉寺。同月,国民党武进县城防指挥部召开会议,部署构筑工事。2月21日,国民党江苏省武进县保安第2团成立,团部设兴隆巷6号。
3月6日,国民党武进县政府和城防指挥部组织98个检查组通宵检查城区户口。3月9日国民党军绥靖第一区司令部在大东营房本部召开“绥靖会议”以谋“巩固江防”,各军、师、旅、团长官及保安副司令、行政专员、指挥官、辖区各县长到会。4月16日,国民党加紧管制县境船舶,赶办登记手续,妄图阻止解放军渡江。然而,反动没落的政治势力犹如螳臂当车,终究抵挡不住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
4月22日凌晨,解放军第23军67师201团与敌54军291师在潘墅一线遭遇,解放军201团3营8连和机枪连一举打进敌291师师部,击毙敌师长廖定藩。4月23日晨,解放军华东警备第6旅18团1个营由副旅长朱传保、18团政委丁力率领进驻常州。
有关文物(1)
360docimg_617_
38,图书《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简史》
360docimg_618_360docimg_619_
39,解放战争简史目录
360docimg_620_
40,解放战争简史目录
360docimg_621_
41,解放战争简史页面
360docimg_622_
42,解放战争简史页面
360docimg_623_
43,解放战争战例
360docimg_624_
44,人民踊跃支前支勤的缩影和佐证
360docimg_625_
45,人民踊跃支前支勤的缩影和佐证
360docimg_626_
46,军解放战争功劳证
360docimg_627_
47,徒步进军大西南的全程模范证
360docimg_628_
48,徒步进军大西南的全程模范证
360docimg_629_
49,徒步进军大西南的全程模范证
360docimg_630_
50,报刊战绩报道
360docimg_631_
51,报刊战绩报道
360docimg_632_
52,报刊战绩报道
360docimg_633_
53,报刊战绩报道
360docimg_634_
54,解放战争防御形势图
360docimg_635_
55,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形势图
360docimg_636_
56,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及渡江形势图
360docimg_637_
57,孟良崮战役
360docimg_638_
58,上海战役作战地图
360docimg_639_
59,解放战争战略防御形势图
360docimg_640_
60,解放战争战略防御图
360docimg_641_
61
360docimg_642_
62,辽沈战役地图
360docimg_643_
63,平津张战役经过略图
360docimg_644_
64
360docimg_645_
65,漳夏战役地图
360docimg_646_
66,解放战争时期(1950)
360docimg_647_
67,解放战争时期清风店战役要图
360docimg_648_
68,中央警卫团陕北战争时期行军路线图
360docimg_649_

69,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进京路线图
(12)
解放战争有关文物资料
有关文物(2)
360docimg_650_
360docimg_651_
360docimg_652_
70,人民功臣奖章
360docimg_653_
360docimg_654_
71,解放海南岛纪念章
360docimg_655_
360docimg_656_
72,解放华中南纪念章
360docimg_657_
360docimg_658_
360docimg_659_
73,淮海战役纪念章
360docimg_660_
360docimg_661_
360docimg_662_
74,渡江胜利纪念章
360docimg_663_
360docimg_664_
75,解放西南胜利纪念章
360docimg_665_
360docimg_666_
76,河南剿匪胜利纪念章
360docimg_667_
360docimg_668_
77,解放奖章
360docimg_669_
360docimg_670_
360docimg_671_
360docimg_672_
360docimg_673_
78,解放西藏纪念章
360docimg_674_
360docimg_675_
360docimg_676_
79,解放西北纪念章
360docimg_677_
360docimg_678_
360docimg_679_
360docimg_680_
80,解放东北纪念章
360docimg_681_
360docimg_682_
360docimg_683_
360docimg_684_
81,华北解放纪念章
360docimg_685_
82,卫戍南疆凯旋纪念章
360docimg_686_
83,炮兵作战纪念章
360docimg_687_
84,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军帽
360docimg_688_
85,解放战争时期的窃听器
360docimg_689_
86,解放战争时期的窃听器
360docimg_690_
87,解放战争时期的窃听器
360docimg_691_
88,解放战争时期的窃听器
360docimg_692_
89,,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文
360docimg_693_
90,解放战争时期粮票
360docimg_694_
91,解放战争时期邮票
360docimg_695_
360docimg_696_
360docimg_697_
360docimg_698_
360docimg_699_
360docimg_700_
92,解放战争时期“入党志愿书”
360docimg_701_
93,解放战争时期中原区沙河支队寄山西昔阳军邮封一件,盖“豫西总八月九日”无年份军邮戳
360docimg_702_
94,立功奖旗
360docimg_703_
95,注三十三  大连炮弹:解放战争中,大连作为特殊解放区,生产数十万发炮弹,支援淮海战役。
360docimg_704_
96,解放战争时期东北野战军粮秣票
360docimg_705_
97,北平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官兵回家证明
360docimg_706_
98,北平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官兵回家证明
360docimg_707_
99,北平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官兵回家证明
360docimg_708_
100,解放战争时期土地证
360docimg_709_
101, 解放战争时期土地证
360docimg_710_
102解放战争时期土地证
360docimg_711_
103,解放战争时期的伤残证
360docimg_712_
104,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帽徽
(13)
解放战争国民党军队的行动与撤退
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
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1日开始,1949年6月2日结束。
4月24日晨解放军先遣部队占领南京“总统府”。
上海战役 1949年5月12日,第三野战军各部队分别向上海外围守军发起攻击。27日上海全部解放。
在美国《生活》(Life)杂志的档案照片中,保存有美国记者Carl Mydans和Jack Birns拍摄的淮海战役中蚌埠国军的行动和撤退情景,以及宁沪的撤退情景。本照片集就是根据它们整理而成的。按拍摄者和时间顺序来排列照片,分四个部分:
1 淮海战役中蚌埠附近国军的行动;
2 淮海战役后国军的撤退;
3 南京撤退;
4 上海撤退。
淮海战役中蚌埠附近国军的行动
360docimg_713_
1, 淮海战役图示
360docimg_714_
2, 淮海战役期间淮河边的蚌埠
360docimg_715_
3, 淮海战役期间国军占领的蚌埠
360docimg_716_
4, 淮海战役期间国军占领的蚌埠
360docimg_717_
5, 淮海战役期间国军占领的蚌埠
360docimg_718_
6, 运抵蚌埠火车站的军用卡车
360docimg_719_
7,蚌埠火车站 军用列车
360docimg_720_
8,淮海战役期间国军运兵列车
360docimg_721_
9,小贩卖商品
360docimg_722_
10,在列车旁抽烟的女兵 蚌埠
360docimg_723_
11,街上的马车
360docimg_724_
12, 通过镇集的牛车
360docimg_725_
13, 沿铁路行军
360docimg_726_
14,淮河北堤上的行军
360docimg_727_
15, 国军向北运动企图为国军解围
360docimg_728_
16,国军携带的装备
360docimg_729_
17,国军运送伤病员
360docimg_730_
18,曹老集碉堡外的铁丝网
360docimg_731_
19,曹老集外的障碍物
360docimg_732_
20,第99军的野战指挥部
360docimg_733_
21, 野外帐篷吃饭
360docimg_734_
22,士兵理发 1948.12
360docimg_735_
23,兵营里的陆军上将 胡琏
360docimg_736_
24, 第99军宿营 军人宰杀家禽 1948.12
360docimg_737_
25, 蚌埠附近镇集 1948.12
360docimg_738_
26, 平民乘车
360docimg_739_
27, 平民乘车
360docimg_740_
28,平民乘车 1948.12
360docimg_741_
29, 铁路边的平民 1948.12
360docimg_742_
30, 平民棚 1948.12
淮海战役后国军的撤退
360docimg_743_
31,国军撤退到长江 1949
360docimg_744_
32, 蚌埠国军撤退 1949
360docimg_745_
33,蚌埠国军撤退 1949
360docimg_746_
34,蚌埠撤退 1949
360docimg_747_
35,蚌埠撤退 1949
360docimg_748_
36,蚌埠撤退 1949
360docimg_749_
37,蚌埠撤退 1949
360docimg_750_
38,蚌埠国军撤退 1949
360docimg_751_
39,蚌埠撤退 1949
360docimg_752_
40,蚌埠撤退 1949
360docimg_753_
41,蚌埠国军撤退 1949
360docimg_754_
42,蚌埠国军撤退 1949
360docimg_755_
43,蚌埠国军撤退 1949
360docimg_756_
44,蚌埠国军撤退 1949
360docimg_757_
45,蚌埠国军撤退 1949
360docimg_758_
46,蚌埠国军撤退 1949
360docimg_759_
47,蚌埠国军撤退 1949
360docimg_760_
48,蚌埠国军撤退 1949
360docimg_761_
49,蚌埠国军撤退 1949
360docimg_762_
50,蚌埠国军撤退 1949
360docimg_763_
51,蚌埠国军撤退 1949
360docimg_764_
52,蚌埠国军撤退 1949
360docimg_765_
53,蚌埠国军撤退 1949
360docimg_766_
54,蚌埠国军撤退 1949
360docimg_767_
55,蚌埠国军撤退 1949
360docimg_768_
56,蚌埠国军撤退 1949
360docimg_769_
57,蚌埠国军撤退 1949
360docimg_770_
58,蚌埠国军撤退 1949
360docimg_771_
59,蚌埠国军撤退 1949
360docimg_772_
60,蚌埠国军撤退 1949
360docimg_773_
61,蚌埠国军撤退 1949
360docimg_774_
62 ,蚌埠国军撤退 1949
360docimg_775_
63,蚌埠国军撤退 1949
360docimg_776_
64 ,蚌埠国军撤退 1949
360docimg_777_
65 ,蚌埠国军撤退到长江 1949
360docimg_778_
66,蚌埠国军撤退到长江 1949
(14)
解放战争国民党军队的行动与撤退
1949 淮海 宁沪撤退
360docimg_779_
67,淮海撤退国军通过城市 1949.2
360docimg_780_
68,淮海撤退国军通过城市 1949.2
360docimg_781_
69,淮海撤退国军通过城市 1949.2
360docimg_782_
70,淮海撤退国军通过城镇 1949.2
360docimg_783_
71, 淮海撤退国军通过码头 1949.2
360docimg_784_
72, 淮海撤退国军正在歇息 1949.2
360docimg_785_
73,淮海撤退的军民在火车站候车 1949.2
360docimg_786_
74, 淮海撤退国军集合 1949.2
360docimg_787_
75, 淮海撤退国军上轮船 1949.2
360docimg_788_
76, 长江边的国民政府物资待运广东 1949.2.4
360docimg_789_
77, 长江边的国民政府物资待运广东 1949.2
360docimg_790_
78, 转运广东的政府物资正在装船 1949.2.4
360docimg_791_
79, 待运国民政府物资 1949.2
360docimg_792_
80, 转运广东的国民政府物资 1949.2.4
360docimg_793_
81, 铁路职工集合等待复工 1949.2
360docimg_794_
82, 警卫守卫飞机残骸 1949.2
360docimg_795_
83, 飞机残骸仓库 1949.2
360docimg_796_
84, 看守着待运上海的金属锭 1949.2
360docimg_797_
85,老人和鸡 1949.2
360docimg_798_
86,两个儿童 1949.2
360docimg_799_
87, 儿童在街上玩 1949.2
360docimg_800_
88, 人民欢度元宵节 1949.2.14
360docimg_801_
89, 数钱 1949.2
360docimg_802_
90 ,美军守卫在美国大使馆门前 1949.2
360docimg_803_
91 ,南京撤退 1949.4
360docimg_804_
92, 南京撤退 1949.4
360docimg_805_
93,南京撤退 开往上海的火车 1949.4
360docimg_806_
94, 南京撤退 坦克和大炮 1949.4
360docimg_807_
95, 撤退 1949.4
360docimg_808_
96, 逃兵 1949.4
360docimg_809_
97,逃跑 1949.4
360docimg_810_
98, 撤退 1949.4
360docimg_811_
99,南京撤退 最后的三架CAT飞机 1949.4
360docimg_812_
100,上海撤退 1949.5
360docimg_813_
101, 国军在上海街道行军 1949.5
360docimg_814_
102,上海撤退 1949.5
360docimg_815_
103,撤退军车马达故障 1949.5
360docimg_816_
104, 乘船到江湾机场 1949.5
360docimg_817_
105,于右任匆匆逃奔台湾.
360docimg_818_
106,停泊上海的美国Chilton号 1949.5
360docimg_819_
107,停泊上海的美国Chilton在装载疏散物资 1949.5
360docimg_820_
108,美国人登乘Diachenko号船 1949.5
360docimg_821_
109,美国拖船Nacheninga最后离开上海 1949.5
解放战争历史资料链接:http://www.oklink.net/book/nav/147_1.shtm
《重庆谈判前蒋介石、毛泽东的往来电报》 佚名 《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同志答记者问》 毛泽东 《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佚名
《赫尔利关于重庆谈判的报告》 赫尔利 《辽沈战役概述》 杜聿明 《英雄塔山》 莫文骅
《孟良崮战役回忆》 罗文浪 《刘、邓大军南征记》 唐平铸 《黑山阻击战》 梁兴初
《忆淮海战役》 李达 《淮海战场上的总前委》 苗冰舒 《淮海战役始末》 杜聿明
《天津战役概述》 陈长捷 《回忆天津战役》 李天佑 《忆争取傅作义将军起义,和平解放北平》 崔月犁
《北平和平解放》 周北峰 《兵临城下——回忆解放北平》 陈伯钧 《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的经过》 程思远
《京沪地区国民党军的江防守备及崩溃实况》 李子亮、邹彬 《雄师渡长江》 鲍先志 《新疆和平解放的回忆》 包尔汉
《我参加湖南起义的经过》 李觉 《云南起义经过纪实》 林毓棠 《战后对日索赔工作与光华寮案》 周锡卿
《收复西沙南沙群岛纪实》 张君然 《收复西沙群岛亲历记》 韩敏学 《收复南沙群岛》 何炳材
《新疆三年见闻录》 宋希濂 《1947年国民党军队编余军官哭灵记》 汤燕生 《护送共产党人从新疆回延安》 刘亚哲
《一起暗杀李宗仁的阴谋》 沈醉 《宣铁吾同杜月笙上海斗法的内情点滴》 郑重为 《国防部保密局内幕》 沈醉
《策划暗杀龙云的经过》 郭旭 《白崇禧在武汉》 程思远 《和谈前夕我接触到的几件事》 宋希濂
《重庆大屠杀大破坏自述》 徐远举 《阎锡山在穗组阁纪实》 夏风 《五月乡战》 尤凤伟
《逐鹿陕川康》 陈少校 《血祭卢沟桥——七七事变》 马立国、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