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经济引领未来中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2:21:54

创意经济引领未来中国

相关专题: 经济 时间:2005-11-04 09:30 作者:菲利浦•多德,是发展中欧商业项目的中国制造 (Made In China)的董事长,也是英国当代艺术中心(UK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s)前总监。

    忘掉在胸罩与纺织品上的争吵吧,中国与欧洲的下一场贸易争端很可能发生在文化产品上。上至中央政府,下至年轻却日益重要的媒体企业,中国人已打定主意,再也不愿给西方的“脑力”劳动者扮演“体力”劳动者的角色。

    中国政府兴趣浓厚

    中国政府已公开称,对国内创意经济的潜力兴趣浓厚。2000年,中国政府在“十五计划”(2001- 2006)中颁布了一条政策,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此外据传,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此前举行了一场有关创意行业的一对一研讨会。香港文化创意丛集(Culture and Creative Clusters)总监许焯权(Desmond Hui)表示: “每个省、市、县都在制定文化与创意产业政策。政府决心很大,不容小觑。”香港文化创意丛集是总部位于香港的研究咨询公司。

    虽然过去对中国媒体与创意产业的讨论,往往是有关新闻集团(News Corporation) 或维亚康姆(Viacom)等企业的海外投资,但现在讨论得更多的,可能是推动更多的本土创意公司与媒体内容。然而,虽然此类企业正在增长,但它们还需要克服面前的许多障碍,中国才能成为强大的创意经济出口国,才能满足对生活方式期望越来越高,且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这些障碍远不止被广泛讨论的、猖獗的盗版问题。

    中国发展创意经济的兴趣,建立在艰难的经济现实基础上。这里的创意经济,包括广告、设计、音乐、电脑游戏、电影与在线内容等产业。目前,创意产业约占英国经济的8%,全球GDP的7%。创意产业的增长速度,总体上超过世界经济的发展速度。在中国和亚洲,创意产业的比例较低,中国有关部门因此认为发展机会巨大。

    须升级“文化硬件”

    但不管政策执行得多么高明有力,它也不会造就创意经济。如果中国想释放创意企业的潜力,它需要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是,需要认识到在新文化经济中,升级“文化硬件”的必要性。例如,据总部位于北京的 Claydon Gescher Associates2004年报告称,虽然中国可能有超过7000家影院,但没几家设施达到国际标准。

    此外,在柏林与纽约等城市,围绕文化的基础设施十分发达,包括时尚与演出信息杂志、电视与电台节目,以及在线与移动服务等,这些都给文化活动带来了当地观众和游客观众。而中国各大城市不是缺乏文化基础设施,就是基础设施质量欠佳。

    创意经济是否做好准备

    一个更大的问题是,中国的创意经济是否已做好准备,以满足人们对文化内容的巨大需求。毕竟,中国有超过3.6亿手机用户(相当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的总和),而且据预测,到2005年底,中国将有近5000万网络游戏玩家,这是个合理的估计,因为中国三分之一的人口介于20 至40岁之间。的确,这显示了中国媒体产业与西方的不同。TOM集团(TOM Group)的很大一部分收入,来自在线与移动业务(约40%),集团的企业发展负责人谢岷(Anthony Tse)表示,该公司“每天有900万次下载,并且在加大力度整合在线及电视业务”,这些都是第三代前的移动技术,他预期“在三年内”,这些业务将在中国投入商业运营。TOM集团是总部位于香港的媒体公司,是和记公司(Hutchison)的合伙企业。

    中国的“旧”媒体——电视产业也许最清晰地体现了供需失衡,该产业每年有约600万小时的节目缺口。以儿童节目为例,中国18岁以下人口达3.67亿,但儿童节目连利基市场都不是。人们普遍承认,儿童节目过多依赖进口卡通,而且经常定位不当(部分儿童节目的目标观众是“妇女和儿童”,这基本上是两个没有相同收视兴趣的群体)。如果有创意的儿童节目出现,很可能会来自意想不到的地方,就像超级女声一样,出人意料地来自湖南卫视。超级女声是与美国偶像 (American Idol)类似的节目,据报道,其决赛吸引的观众超过4亿。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