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研究院 - 美国为何反对中国的“核心利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0 23:04:08

从东北亚到东南亚、中亚,从黄海到东海、南海,美国势力在中国周边地区已经无处不在。黄海军演一波未平,南海主权一波又起,中国怎么办?博弈能否继续?难道像有些网友所说,博弈失败,搏杀将起?韬光养晦与和平崛起的时代结束了?新的对抗已经不可避免?

南海问题当然不是起自今日。10年前的南海撞机事件早就落幕了,但幕后的真相仍然扑朔迷离。可无论是幕前还是幕后,大家都明白了一件事:美国对中国南海的关注一直没有减弱。南海出现今天的紧张局势,美国在东盟会议上旗帜鲜明地站在越南、菲律宾一边,也应该是“情理之中”的。

但必然中也有偶然,为什么是在这个时候?在两国一起带领世界走出金融危机,在两国领导人即将于年底举行首脑峰会的时候?天大研究院研究员带着这个问题,向美国政界,学界请教,收录几条比较有代表性的看法如下,供大家思考。

中方立场触动美国神经?

美国传统基金会的一位学者认为,美国在南海上转趋强硬,和中国在朝鲜半岛所持立场有关。而东盟诸国这次在会议上向中国发难,也是因为看到北京支持这个地区的“恶棍国家”北朝鲜而心生寒意,感觉需要找到一个靠山。利用南海问题,顺势把美国卷入区域事务。而这一想法与美国在南中国海的战略利益“不谋而合”,于是发生了“一拍即合”的事:美国抓住这个机会,登堂入室,不费一枪一炮之力,而增加了自己在这个地区的影响力。

一位美国国务院主管东亚事务的助理官员则有另外的看法,他说,真正触动美国神经的是7月3日中方向访问北京的美国副国务卿斯坦伯格和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贝德宣示“南海是关系到中国领土完整的核心利益”,第一次把“南海”与台湾、新疆、西藏等核心利益相提并论,先是让美国人一头雾水,随即感到大事不妙。他说,希拉里在东盟会议上表明美国立场,是“憋”了好几个星期的。

这位官员还表示,什么叫“核心利益”,西藏和新疆是中国领土的核心利益,所以,2008年的时候,当中国人在世界各地游行示威抗议西方干涉中国内政、在西藏问题上指手画脚,危害中国“核心利益”的时候,西方无话可说,只能暗中记在心里。之后,美国表面上与中国和和气气做生意,但实际上对中国是不能不防一手。可是现在,中国突然宣布距离自己陆地有1400海里的西沙也是涉及领土的“核心利益”,要知道有些岛屿根本不在中国人掌握之中,这问题就严重了。

他说,美国情报界甚至有人故意解读,这是中国向那些涉及南沙主权国家的“宣战”,对于美国也是致命的。要知道,一旦南海被北京划定为“核心利益”,等同于西藏与新疆,那美国的航母从哪里走?美国为此紧张、害怕和愤怒都是可以理解的。

南海海域因远近而不同?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一位国际问题专家则有另一番解读,他说是美国人误会了北京。他说,“南海”(South China Sea)范围如此之广,既包括离海南岛一千多海里之外的海域,也包括海南岛周边的海域,中方提出的与新疆、西藏等同的核心利益区域应该是指近海一些区域,这些地区无疑是“核心利益”,可听在美国人耳朵里,“南海”是没有区别的。

然而,美国人真分不出北京外交部口中的“南海”,还是假装听不懂,将错就错?这就值得思考了,总之抓住北京宣示南海是其“核心利益”不放显然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否则,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是不会有机会在东盟会议上表达“南海是美国国家利益所在”。——这是一位美国网友在Facebook上的留言。他说,北京政府既然一言既出,肯定是驷马难追,他不可能向你美国解释:南海海域又因远近而有所不同。

中美就朝鲜半岛问题博弈被军演取代,南海博弈又展开。一位驻北京的美国记者表示,中国当局所说“南海”有可能是指靠近海南岛的海域,美国有可能故意误解从而推出“南海是美国利益”。但是,谁又能证明北京不是故意用模糊的“南海”概念来试探美国的底线?他说,把一个距1400海里的有争议的区域与新疆西藏台湾相提并论,表面看是维护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实则是很不负责任的。也在客观上降低了中国对“核心利益”的界定。他对中国人把南海当成是自己至关重要的国家利益都可以理解,但既然你说了西藏、台湾和新疆是“核心利益”,就不应该把西沙和南沙也归到这一类。

中美南海博弈形势严峻

无论是否北京没有表达清楚,还是有意试探美国底线;不管美国是否真被激怒,还是借机向北京表明自己的立场,中美两国在南海的博弈已经展开。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很严峻,他可以理解有网友怒发冲冠,宣称要强硬起来,不惜开战、搏杀,而不愿意韬光养晦,不想“和平”崛起,更不愿意婆婆妈妈地博弈……在领土与主权问题上,中国该强硬的一点不能软弱,在对外关系上,既要“韬光养晦”,也要“有所作为”。但是,用对抗取代合作,用搏杀代替博弈,那会不会正好是一些畏惧中国和平崛起的小国希望看到的结果?那会不会正好帮助某个想要围堵中国的大国把战略重心明正言顺地转移到我们的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