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散文的音乐美 - 田 园 风 情 - 田园风情 - 和讯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1:11:11

如何欣赏散文的音乐美

 

 

        唐代李德裕在《文章论》中曾说,“(文章)鼓气以势壮为美,势不可以不息,不息则流宕而望返。亦犹丝竹繁奏,必有希声窈眇,听之者悦闻;如川流迅激,必有洄伏逶迤,观之者不厌。从兄翰常言‘文章如千兵万马,风恬雨霁,寂无人声’。盖是谓矣。”这就是说作者在写散文的时候,在运笔的疏密、缓急和感情的浓淡上应使散文流泻出一种和谐悦耳、节律明朗、韵律协调的音乐美。我们在阅读散文时也应欣赏出散文的音乐美。

      一  感悟语言的音律感

       散文的节奏和它的旋律分不开。这旋律,是指作者的感情起伏和升降的调节,也是指作者思绪开合和放收的调谐。一篇散文的美的旋律,总是以它的鲜明的节奏为基础的。作家秦牧曾指出:“我们的笔墨有时应该象怒潮奔马那样豪放,有时又要象吹萧踏月那样的清幽,有时应该象咚咚雷鸣的战鼓,有时又应该象寒光闪闪的解剖刀。”

      如《安塞腰鼓》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文章中那铿锵的短句、激昂的排比、疾猛的节奏、恢弘的旋律,把生命因力量而得到宣泄,力量又带动生命奔腾升华的主旨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  揣摩描写力度的变化

       散文的音乐美还要通过描写的力度的变化来表现。在构思时,散文作者对如何分配自己的笔力是经过一番考虑和斟酌的,什么地方是作品的高潮处点睛处,应该使用最强的音、最浓的彩来表现;什么地方是作品的过渡部分、铺垫处,应该用平和的和轻柔的音来唱歌。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会自然显示出力度的变化。我们在欣赏时应注意文章在力度上的变化。

        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我”对蜜蜂有讨厌到喜欢,又有喜欢到赞叹,文章的力度在不断的加强。作品到了关键处写到:

       我不仅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在感情强烈处加大力量,用重笔。

      三  分析文章行文速度的变化

       许多优秀的散文,经常变换描写的速度来显示节奏,增强作品的音乐美。有时如山间小溪,缓缓而行;有时如大江大河,奔流而下;有时如汹涌的海浪,波澜壮阔。

      如鲁彦的《听潮》。作者用疏缓的笔调描写了“海睡图”后,笔力渐渐加强,速度逐渐加快,描写了“海醒图”、“海怒图”。在描写“海怒图”时文中写到:

      海终于愤怒了。它咆哮着袭击过来,猛烈的冲向岸边,冲进了岩石的罅隙里,又拨剌着岩石的壁垒。

      音响就越大了。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蹄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银光消失了。海水疯狂的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它从我们的脚下扑了过来,响雷般的怒吼着,一阵阵的将满含着血腥的浪花泼溅在我们的身上。

     “彦,这里要塌了!”妻战栗起来叫着说,“我怕!”

    “怕什么。这是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我说。

       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描写速度发生了明显变化,由较快到快再到很快,作者那炽热的感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四  洞察句型参差

      不同的句型有着不同的抒情表意效果。一般说,动作多,节奏强,宜多用短句;重析理,重抒情,节奏缓,往往多用长句。节奏随句型的变化而变化,因而使文章透露出摇曳多姿的音乐美。

     如《岳阳楼记》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萧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呼?

      前面一组短句,节奏急促,语势强烈,一气呵成;后面加了长句,表现了感情陡转,奔泻而出。对下文的描写和议论蓄满了气势。

      另外,我们在阅读时应揣摩作者在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反复、层递等)它们的恰当运用也能增强散文的音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