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话的“艺术”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20:54:36
楚国的柱国庄伯让他的父亲看看太阳,说“在天上”;问他太阳怎么样,回答说“正圆”;看看是什么时候,回答说“正是现在这时候”。让掌握通报的官去传令驾车,回答“我没管马”。让负责衣饰的官拿帽子,回答说“已戴在你头上”。问马的年齿,拿管养马的官说“马齿十二个,加上牙共三十个”。
宋国有个叫澄子的人,丢失了黑色衣服,到路上去寻找,看见一个妇女穿着一件黑色衣服,就抓住不放,想要脱掉她的衣服,并说:“我丢了件黑衣服。”那个妇女说:“您即使丢了黑色衣服,这衣服确实是我自己做的。”澄子说:“你不如迅速把衣服给我。我丢的是纺丝的黑衣服,如今你的衣服是麻葛制的黑衣服。用麻葛制的黑衣服抵偿纺丝的黑衣服,你难道不占便宜吗?”
惠子给魏惠王制定法令。法令制定好了以后,把它拿来让国君看,君子们都认为法令好,拿来让翟剪看,翟剪说:“好啊。”惠王说:“可以实行吗?”翟剪回答说:“不可以。”惠王说:“好却不可以,这是什么原因呢?”翟剪回答说:“如今抬大木头的,前面的喊着劳动号子,后面的在响应他们,这劳动号子对于抬木头来说是很好了,但是能比郑国和卫国的音乐好听吗?只是因为它更适合于这一场景罢了。这个法令虽好,但也要像抬木头的号子一样有适合的场景才行啊!”
北魏孝文帝元宏给儿子取名恂、愉、悦、怿,中书博士崔光给儿子取名劭、勖、勉。孝文帝对崔光说:“我儿子的名字以‘心’为偏旁,你儿子的名字都以‘力’为偏旁。”崔光回答:“这正是所谓‘君子劳心,小人劳力’。”
梁武帝询问侍中王份:“我是有呢还是无呢?王份回答说:“陛下统治万物,这是‘有’;陛下领悟到最高深的道理,这是‘无’。”
南朝宋文帝在天泉池钓鱼,垂钓半天没有钓到一条鱼。王景就说:“这实在是因为钓鱼人太清廉了,所以钓不着贪图诱饵的鱼。”
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公元前四0八年),取得了中山这个地方之后,就把中山封给自己的儿子。
其实,文侯自己也觉得这件事做得不是十分正确,心里不踏实,于是问群臣说:“我是怎样的国君呢?”
大家都说:“是仁君。”
唯有任座不随声附和,固执地说:“君王取得了中山,应该封给弟弟,而封给自己的儿子,这怎能说得上是仁君呢?”
文侯很生气,任座害怕自己会被杀掉,就逃出去了。
文侯倒没有要杀他的意思,反而心里觉得更虚了,便又问到翟横,翟横答说:“是仁君。”
文侯还是怕他言不由衷,就穷追不舍地问:“为什么呢?”翟横说:“君主仁德则臣下正直。刚才任座的话很耿直,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您是一位仁君。”
文侯听了,非常高兴,就派翟横去请回任座,并亲自下堂迎接,待他为上宾。
王弁州说:“诸位虽然取捷径当了官,然而语言不妨雅致一些。如桓玄篡位,刚刚登上御床大地就发生地陷,殷仲文说:“这是因为圣德深厚,大地无法负载啊!”
梁武帝即位时,有猛虎闯入建康城,大象进入江陵。武帝不悦,觉得这不是好兆头,就询问群臣,没有人敢答言的。王莹说:“过去有‘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的话,现在陛下受命登基,老虎大象都来庆贺。”这中谀逢迎之辞,实在令人作呕。
明世宗忌讳颇多。当时科举考场出题,必须选择佳话。比如曾以《论语》中的“无为而治”一节和《孟子》中的“我非尧舜之道”两句为题,出题官员都被谴责。世宗怀疑“无为”是说皇上不是有为之君。“我非尧舜”四字,象是诽谤之言。明世宗嘉靖初年,讲官顾鼎臣为皇上讲《孟子》,说到“放勋殂落”(“放勋”是赞美尧的勋业四达,“殂落”是死的意思),侍臣们都大吃一惊,觉得触犯了皇帝。顾鼎臣缓缓说道:“当时尧已经一百二十岁了。”众人方才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