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向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4:56:52

董向丽



  姓名:董向丽  性别:女  籍贯:山东省栖霞市  出生年月:1965年1月  学位: 硕士  职称: 教授  职务:  研究方向:(1) 农药毒理学 (2)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一、个人简历

  1983.09-1987.07,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  

1987.07-1990.01,山东烟台市果树研究所工作  1990.01-1993.09,莱阳农学院植物保护系工作  1993.09-1996.07,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1994.10-1999.10,莱阳农学院植物保护系,讲师;  1999.10-2001,05,莱阳农学院植物保护系,副教授;  (2001.05-2002.03,英国East Malling国际园艺研究所访问学者。)  2002.03-2007.11,莱阳农学院植物保护学院,教授;  2007.11至今, 青岛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

二、教学工作情况

  (一)主讲课程  主讲本科生课程:《植物化学保护》、《昆虫毒理学》、《农药毒理学》、《农药生物测定》、《农药使用方法与技巧》、《植物化学保护I》  研究生课程:《农药学原理》  指导农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人。  (二)主持和参加的教学研究课题  (教研项目名称 起止时间 项目来源 项目编号 经费总额 主持/参加)  多媒体课件《植物化学保护》,2002-2004年,莱阳农学院,0.2万元,主持;  多媒体课件《植物病害模拟训练系统的开发研究》,2002-2004年,莱阳农学院,0.4万元,参加;  校级A、B类课程《植物化学保护》教学课程改革,2006.01-2008.12,莱阳农学院,0.8万元,参加;  (三)获奖教学成果  (成果名称 本人位次 奖励等级 奖励名称 颁奖单位 时间)  《植物病害模拟训练系统的开发研究》,2/5,一等奖,多媒体课件,青岛农业大学,2004.10  《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教学改革,3/5,三等奖,教学成果,青岛农业大学,2009.01

三、科研工作情况

  (一)学术成就概述  (主要介绍本人在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如当前主要研究方向、主持和参加科研课题情况、科研获奖情况、发表论文情况、学术水平、参加的社会服务活动、取得成效、社会评价等,要突出新理论、新技术的描述,例如科学价值、经济社会效益等。在阐述个人的贡献和评价成绩时,应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例如:科研成果“××”经专家鉴定国内领先,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问题,实际应用面积达到××亩,创造经济效益××万元,为农民增收、农村致富做出了积极贡献。主持完成的××成果以××万元转让给××公司,获得经济效益××万元……)  先后参与或主持多项科研课题。攻读硕士期间,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完成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植物次生物质与棉铃虫抗药性关系研究》,并完成以该题目命名的硕士论文;99年底主持完成了山东省科委课题《乙酰胆碱酯酶变构体与棉铃虫抗药性关系研究》,并通过专家鉴定,该项研究在同领域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01-02年在英国国际园艺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做访问学者期间,参与英国生物技术与生物科学研究协会(BBSRC)资助项目《植物-病原分子水平互作关系研究》,研究成果发表了3篇SCI论文。02年至05年期间,参与莱阳农学院国际合作项目-欧共体项目《亚洲苹果、梨可持续生产:黑星病、白粉病生物学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主要负责梨黑星病的流行监测等工作,目前课题已圆满结束,发表SCI论文3篇。2003年与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所合作,研究水母毒素的杀虫活性,发表SCI论文1篇。2005年至2007年,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省教育厅课题《赤潮藻毒素作为农用杀虫剂的研究》。2008年至今,参与农业部行业项目《苹果轮纹病及其抗性资源数据库的建立》以及《农业部苹果体系岗位专家――苹果病虫防控室》的研究工作,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共发表论文30余篇,SCI收录7篇,其中一篇影响因子达5.178。编写著作2部。  (二)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 起止时间 项目来源 项目编号 经费总额 主持/参加 位次)  1. 《乙酰胆碱酯酶变构体与棉铃虫抗药性关系研究》,山东省科委, 1997.01-1999.01 主持;  2. 《山东省B型烟粉虱分布调查及其对温室白粉虱的竞争取代和行为机制》,2006-2008, 山东省科技厅,参加,3/6  3. 《水母毒素杀虫活性研究》, 2004.01-2006.12,主持  4. 《Sustainable production of apple and pear in Asia: understanding biology of scab and powdery mildew for developing integrated approaches of disease management》,2002.01-2006.12,欧共体,参加,4/5  5.《赤潮毒素作为农用杀虫剂的研究》,2004.01-2007.12,山东省教育厅 ,参加,5/7  6.《苹果轮纹病及其抗性资源数据库的建立》,2007.01-2011.12,农业部,参加,3/8  7. 《苹果体系岗位专家-苹果病虫防控室》,2008.01-2012.12,农业部,参加,3/15  (三)科研论文1.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 for a Suppressor of 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Journal of Virology,2003, 7026-7033,第一作者(1/4) (SCI impact factor is 5.178)  2.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n Germination and Survival of Teliospores and Basidiospores of the pear rust fungus (Gymnosporangium asiaticum), Europe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 2006, 115: 341-350, 第一作者(1/5), (SCI, 1.534)  3. Mutation of three cysteine residues in 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China C2 protein causes dysfunction in pathogenesis and posttranscriptional gene-silencing suppression , Molecular Plant-Microbeinteractions, 2002, 15(3): 203-206, 第二作者(2/6)(SCI,3.9)  4. Differential roles of germinivirus Rep and AC4 (C4) in the induction of Necrosis in Nicotiana Benthamiana.,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 2002,3(6): 461-471, 第二作者(2/5) (SCI, 3.327)  5. Insecticidal activity of proteinous venom from tentacle of jellyfish Rhopilema esculentum Kishinouye, 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 2005, 15: 4949-4952, 第三作者(3/7) (SCI, 2.478)  6. A dynamic model forecasting infection of pear leaves by conidia of Venturia nashicola and its evaluation in unsprayed orchards, Europe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 2007,118:227-238, 第三作者(3/5) (SCI, 1.534)  7.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discharge and germination of ascospores of Venturia nashicol, Plant pathology, 2007, 56: 402–411, 第三作者(3/5) (SCI, 1.718)   8. 杀虫剂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乙酰胆碱酯酶的活体抑制作用 世界农药 1999 21 增刊2 85-88,第一作者(1/2)  9. 敏感指示菌用于农药残留检测初探,莱阳农学院学报,2006, 23(4): 323-325 第一作者(1/6)  10. 植物次生物质对棉铃虫乙酰胆碱酯酶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1998 25(1):72-78,第一作者(1/3)  11. 植物次生物质诱导作用对杀虫药剂毒力影响研究 昆虫学报 1998 41,增刊,111-116,第一作者(1/3)  12. 莱阳地区棉铃虫抗药性机制初步研究 莱阳农学院学报,1999,16(2):120-123,第一作者(1/5)  13. 芸香甘与甲基对硫磷对棉铃虫解毒酶的影响 1998 莱阳农学院学报 15(1):37-40,第一作者(1/5)  14. 植物次生物质和杀虫剂对棉铃虫羧酸酯酶的影响 中国有害生物综合治理论文集(张芝利 朴永范 吴钜文主编) 1996 642-647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第一作者(1/3)  15. 新型软体动物毒饵研制初报,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 7548-7549,7561, 通讯作者  16. 苹果褐斑病的治疗药剂及有效施药时期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09, 25(06): 190-194,第一作者(1/6)  17. 莱阳地区梨锈病防治短期研究,植物保护,2006,32(1):69-73,第二作者(2/6)  18. 用于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的SAS程序,莱阳农学院学报,2004,21(4):269-274,第二作者(2/6)  (四)主编、参编学术著作  1. 保护地花卉病虫害防治,参编,金盾出版社,北京,2001.06  2. 保护地蔬菜病虫害防治,参编,金盾出版社,北京,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