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等“特型演员”稀缺怎么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2:36:29
毛泽东等“特型演员”稀缺怎么办?



唐国强饰演的毛泽东形象
30集革命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开国》开拍在即,但主要演员却迟迟没有确定下来。该剧导演张玉中日前接受记者专访时,坦言演主席的特型演员在影视圈十分稀缺。(《法制晚报》8月2日)
该剧讲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到1956年间的故事,饰演毛主席的人选肯定要起用中老年阶段的主席特型演员。但现在最令人们认可的特型演员古月已经离世了,目前活跃在荧屏上形神兼备的特型演员几乎没有。扮演毛主席的演员迟迟定不下来,这让张玉中导演很无奈。
我倒是觉得,张玉中导演与其为找不到毛主席的特型演员而苦恼,不如另僻其径,大胆启用非特型演员来试试。因为,这样的尝试既有先例,也是一种趋势。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蒋介石等领导人物,相貌特征、言行举止早已为人熟知,其形象在观众心目中根深蒂固。所以人们习惯了古月、王铁成、王伍福、孙飞虎等演员来分别扮演他们,这些演员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特型演员。角色的特别,演员的酷似,使得人们把古月、王铁成、孙飞虎等特型演员和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等特定角色完全对应了起来,多年来只要有这些角色的影视剧,必定由这些特型演员来出演。当然,有些角色的特型演员,也会有两个甚至更多个,比如除古月以外,张克瑶、李克俭也被公认为是毛泽东的特型演员,除孙飞虎以外,赵恒多、许道临也被公认为是蒋介石的特型演员,等等。这些特型演员的特点是,或形似,或神似,总之一看到他们,观众便知是哪位领导人物。
固定演员,不变形象,一直统领着重大和革命题材影视剧。然而,随着古月等人的不幸去世或相继变老,特型演员“断档”已成必然。新的特型演员不是找不到,就是观众难以接受,“特型”之路已越走越窄。于是,影视剧中出现不同版本的领导人物形象,便成了广大影视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大课题。事实上,这方面的尝试早已屡见不鲜。
古月饰演的毛泽东形象(资料图) 勇敢挑战“特型”的,当首推唐国强。从电影《长征》开始,唐国强已多次扮演毛泽东,而且反响越来越好。当初唐国强第一次扮演毛泽东时,很多人持怀疑态度,甚至是大力反对。唐国强迎难而上,注重从神似上下功夫,展现给观众的不再是那个伟人化、语录化的毛主席,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也有喜怒哀乐,也有不得意的郁闷,甚至还有感情和家庭的烦恼,这样的毛泽东让观众感觉很亲切。在后来的电视剧《开国领袖毛泽东》、《延安颂》、《冼星海》等剧中,唐国强更加超越了简单模仿和单纯形神相似的境界,实现了“演员从塑造出发,通过表演来把握角色”的高度。
在电视剧《长征》中,陈道明扮演了蒋介石。因《围城》中方鸿渐而出名的陈道明,形象上与蒋介石相差甚远,但他不愧是实力派演员,对待角色很有自己的一套,特别善于通过一些微小的细节,从内心深处发掘人物的内涵。陈道明的这次出手,赋予蒋介石这个形象以全新的感觉,好多业界人士评价说,陈道明版蒋介石较之其他版本,有很强的新鲜感。
享有“中国第一农民”称号的吴京安,也曾客串过蒋介石一角。在电视剧《张学良》中,吴京安扮演了蒋介石,虽然内在气质上稍有欠缺,但毕竟塑造了“又一个”蒋介石,给了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也许正因为他演得还不错吧,在后来的电视剧《八路军》中,再一次扮演了蒋介石。
还有一位挑战“特型”获得成功的,便是马晓伟。当年被喻为“南派奶油小生”的马晓伟,在电视剧《延安颂》中,破天荒地扮演了蒋介石,无论是在外形还是演技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而在另一部戏《国母宋庆龄》中,马晓伟不仅演了蒋介石,还同时演了毛泽东,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在同一部戏中一人同时扮演毛泽东、蒋介石这样两位大人物,马晓伟绝对是第一人。这不仅标志马晓伟成功转型,也给重大和革命题材影视剧的挑选演员带来了启迪。

电影《建国大业》中的造型(资料图)
以上情况表明,非特型演员出演领导人物的时代已经到来了。老一批特型演员对于领导人物的形象塑造已经达到颠峰,再重复下去,不仅会令观众觉得厌腻,对影视制作本身也是不利的,艺术总得不断进步,不断创新呀。唐国强、马晓伟、吴京安等人,都是有固定角色定位的,如今能大胆突破,成功塑造不同的领导人物形象,颇值得深思。我们相信,只要影视工作者能切实从艺术角度出发,摒弃传统的“形似与神似”的理念,努力从表演、导演、化妆等方面下功夫,一定会不断塑造出更受观众喜欢的领导人物形象。这样,也一定会吸引更多的“性格”演员加入到“特型”演员的行列中来。自然,导演们也就不会再为找不到“特型”演员扮演毛泽东等领导人物而苦恼了。(孙仲 原题:“特型演员”理念到了该打破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