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假造新闻当真看?/马来西亚《国际时报》 :: 五柳村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7 08:42:07
马来西亚《国际时报》 2007-07-26
近日来,在中国的北京,轰动一时的“纸馅包子”事件,经过有关当局的彻查后,已经证实是一起假造的新闻,不足为信,而且假造新闻的当事人已被扣押查办,制作“透明”专访节目的北京中央电视台已向公众做出道歉,而有关的负责人也都一一受到不同程度的处分,真相大白后,“纸馅包子”事件总算告一段落了。
不过,假造新闻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却不小,值得加以探讨和分析。
为什么不可思议的“纸馅包子”事件被许多人信以为真?为什么假造的新闻当真看?要弄清此问题前,先来探讨假造“纸馅包子”的新闻为什么会出现?
据说,北京电视台有关“透明”焦点专访节目,以反映和揭发地方上黑暗面著名,备受观众欢迎,收视率相当高。不久前,据说该台曾接获有人以“纸馅包子”的投诉,于是该台有关负责人就有意拟作“纸馅包子”专访节目,派一名刚聘用的新职员(采访记者)担任这项任务,这名新职员于是到北京各处探访,结果并没有发现有关“纸馅包子”的事例。回去时上司问他完成任务没有?他却无法交代。
这名职员不知是心血来潮,还是在“急中生智”下,约了几个朋友,在北京某摊位买了数粒包子,也弄来纸箱和带着自己的录影机,在朋友的协助下,自导自演当场录制“纸馅包子”的过程,完成后便交给其上司。这名职员可能认为反正“纸馅包子”已有传说,并非无中生有,现在就做给大家看,既可轰动全国,又可提高其知名度和电视台的地位,想不到这种错觉和做法,却给他个人带来身败名裂的打击和严重影响电视台的形象。
更严重的是,这名职员的上司,竟对其下属的制作节目不加思索地信以为真,可能认为,现场录影还能造假吗?也许还当着如获至宝呢。实际上却将假造的新闻当真看,结果却闯下天大的祸害,给社会带来恶劣的影响。
造假新闻的出现,实际上是有其社会背景:
(一)时至今日,新闻媒体竞争激烈,为求得一席之地,争抢独家报道,以赢得更多读者,于是有些记者、编辑和主管,不顾精彩的“新闻”是否真实和可靠,就抢先发表,以为不发表,将会被别家发表。
(二)有些新闻媒体的编辑,在选择新闻的标准,不是以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为主,而是为满足观众和读者的需求,于是宁求其怪,不求其真的新闻有的是,其中包括扑风捉影,夸大事实,加油加酱,无中生有,哗众取宠,使人真假莫辩,虚实难分。
(三)中国的新闻媒体多是官方的喉舌,民众对媒体具有高度的信任,因此只要媒体报道都把它当着事实来接受,正是这样,虚假新闻才会有恃无恐,无孔不入。不过,经过此次假造“纸馅包子”事件严重危害中国新闻媒体的形象后,相信中国政府将引以为诫,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新闻媒体的素质,加强新闻从业员的新闻基本道德和责任感,尽力铲除虚假新闻的发生,坚持和维护“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只有事实真实才能产生新闻”的原则。(作者 方中) 据星岛环球网>>海外媒体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