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课堂效益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4 07:15:48
2. 上课行为水平的阶梯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上课时孩子们表面都一样,而内心的差别却很大。有的孩子上课热情、积极思维、活跃;而有的孩子上课态度懒散、注意力不集中,时间长了,结果很不一样。可以说,孩子在学校期间,出现知识、能力、品德思想等方面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孩子长期上课参与水平不同的结果。

  为此,我和自己的学生反复商定,把上课比较好的状态分成五级,并制定了详细要求,做成《阶梯式上课行为水平表》。父母也可以和孩子一同商量,按照这个表格建立自己的水平量表。

  这里扼要地介绍一下各级的主要要求。

  一级:跟着上课。上课时,孩子简单地听,被动地抄笔记。当然,能跟着听懂一些知识,也算不错了,而这样上课劳动量很小,不能全面地调动孩子积极思考。

  但是,现在有很多孩子,包括一些父母和教师,还不了解,这样过分“老实”地上课是低水平上课,是学习成绩不能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级:识记上课。识记上课主要有以下两个要求:

  一是要积极思考。孩子学习好坏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上课思考不思考,是否积极思考的问题。所以,一定要让孩子上课积极思考。

  二是在懂的基础上有意记忆,课后能复述出课堂上的主要内容。孩子现在上课的记忆问题很大,有的孩子找我补课,问他上课情况,别说具体内容,就连老师讲的题目都记不清,这样的学习是不会好的。记忆既是人的思维基础,又是思维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孩子正处在记忆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大有潜力。所以,一定要加强有意记忆和课后复述。

  三级:联想上课。它也有两个要求:一是要积极思考、展开联想。我们的孩子上课很少联想,甚至不想,学得很“死”。所以一定要告诉孩子上课要多想,想得越多越好。

  二是要主动积累经验。有的老师上课讲经验一套一套,而孩子主动性不够,一检查发现,教师讲的好经验都不知道哪儿去了,孩子得到的很少。

  带过毕业班的老师都深有体会地说,学生不积累经验,经验不系统化,就谈不上能力,中考、高考成绩不会好。

  孩子主动积累经验是他们形成和增长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三级上课的要求很具体,孩子若能长期达到这些目标就相当不错了。阶梯式学习法座谈会上,有经验的校长们和我说,达到这样的目标,小学95分以上、初中85分以上、高中75分以上没问题。

  四级:多得上课。这一级有三个要求:

  一是培养概括能力。一个人面对纷乱繁杂的事物,能用几句话概括其本质,是他有能力的重要标志,是一些有作为的人的必备素质。概括能力是怎样得来的呢?教师上课不得不说许多话,孩子必须从教师的众多话语中“琢磨”出主要意思,这就是获得概括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父母若能配合老师指导孩子有意识地去这样努力,概括能力会有更大的提高。

  二是让孩子充分发挥个性特长上课。善于逻辑思维就多推理,善于形象思维就多想象。发挥特长上课既愉快又容易取得成绩,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方面,何乐而不为?

  三是努力扩大课堂收获。帮助孩子用心去扩大课堂收获,比如老师的哪个字写得好,哪句话讲得漂亮,哪个动态优美高雅等,都应该留心学习,增加孩子们对美的感悟。

  一个人的成长中,很重要的经验就是多留心、多积累,机会是给有积累的人留着的。

  五级:专论上课。这一级也有三个要求:

  一是孩子对知识有“超前兴趣”,有自学的能力和方法,有独到的见解,并能用较精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我教物理时,鼓励孩子们先学,能跟家里搞物理的亲人一起学习、能在网上收集相关信息更好。孩子学过了再去上课就会发现,最基础、最扎实、最系统、对他们帮助最大的还是课堂。

  实践证明,达到自学程度的孩子,上课更专心,也更虚心。

  二是能形成知识专题或结合社会实践的专题,进行主动探索式的学习,从而促使孩子走向高水平的研究性学习。

  三是讨论时要善于交流,热爱集体,能很好地进行现代化“合作式学习”。

  这样做,孩子的上课要求具体了,状态水平明确了,对其自身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都更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