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兴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2 03:00:35

学生学习困难原因浅析与思考

教学中,免不了常常和学生打交道,发现学习困难的学生比比皆是。他们课堂之内走神,课堂之外精神,说起歌星影星如数家珍,对必要的知识陌生而厌烦。为什么?我不断思考这个问题,希望能从中探寻其秘密,找到解决的方法。通过实践和观察,我认为,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应包括:

首先,学生没养成良好的习惯,缺乏兴趣和热情。人云“从小看大”。很多学生的贪玩、刁钻、问题多,理由谬、行为乖张,都是小时候坏习惯发展的结果。它主要表现在:他们很任性,找各种理由要玩具、小动物等,不然就闹;贪吃、爱打扮,而且级别不断提升,吃零食的量也不断增加,慢慢在发型、穿戴上趣同于“另类”;也要书和学习用品,但这只是玩具的附属物;特别是到初高中之后,要高级自行车、mp3、随身听、手机等,一般情况下不是为了学习。和这些相对的是:尽量不让家长知道学习的实际情况,包括在校表现、考试成绩、作业状况、每天的课程进度;挤出各种时间用于写信、发短信、听歌曲,甚至谈恋爱;很少主动和家长、班主任交流,内心世界处于封闭和半封闭状态,但在网上聊天时却是全面开放的,在虚幻的世界里寻找安慰和空虚的心灵是照应的。这样的学生是非常让人担心的,如果继续失去管理和控制,他们有可能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甚至是祸源。实际上归纳到一点是,学生不会做人,不知道做人需要必备的知识与技能。没有做人的观念和责任,将来怎会负起自己、家庭和社会的责任?那么,他怎能对学习有兴趣和热情?

其次,家庭存在的问题和家长管理的疏漏,往往会造成很多难以补救的东西。人到中年的家长们,大都是工作忙、事物多,尽管有丰富的社会经历和充沛的精力,又有必要的知识储备,但应酬的繁杂、人世间的甜酸苦辣已经使他们有应付之虞,因而,稍一疏忽,就把对孩子的管理忘到了一边,等发现问题时,方知积重难返。平常,家长对孩子主要关心的是生活,诸如吃的、穿的、学习用品、复习材料之类;经常考虑的是让孩子选个好的学校、班级,将来有个好的工作,职务重、事务轻、待遇高,并且不惜花钱、存款也是为了这些;眼下只重视的孩子每次的考试成绩、名次。并且,辛辛苦苦地做了许多,发现孩子不领情,效果差还又导致父子(女)之间的关系非常地紧张。为什么?主要因为是家长仅重视孩子的学习,说白了是重视孩子的分数。但对于孩子如何去学习,缺乏指导;有什么样的心理问题,缺乏了解;相互之间很少甚至没有交流,缺乏共同语言;而且,不给孩子提供学习基本的生活技巧的机会,如洗衣、做饭、购物、家庭的卫生打扫等,认为那是不必要的;尤其不重视孩子如何做人。长此以往,周而复始,孩子不厌烦或不出问题才怪呢!

其三、学校的管理和教师的教学也存在有一定的问题。学校是以教学为主的,而教学的目的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和具有高素养的劳动者。但是,我们常常看到的实际情况是,为了生存,为了生源、名气、利益,学校的一切都是围绕着考试(特别是中考、高考)这个中心转。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也是以考试结果定优劣。由此,学校由教育教学机构变成了考试的具体执行机构,家长看学生的成绩,老师看学生的进步,学校比班级的名次,教育管理部门则看各个学校的升学率。为了这一切,学校则名义上班级平行设置,实际上层次分明,有力争提高升学率的重点班,也有平衡社会需求、增加学校创收的普通班。至于将哪个学生做为重点培养对象,大家都心中有数。不过,这是学校本身无可奈何的事情。学校为了生存偏重考试,自然会在管理上忽视其他的方面。所以,大家不会容忍一个学生成绩的下滑,但可以谅解一个有过错却成绩良好的学生;人们会忘记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的优秀表现,却会以欣赏的目光看待一个行为怪异的成绩优秀的学生。学校管理如此的无奈,它的宗旨是培养真正的人,却被考试这一问题所左右、所制约。

再说,教师教学的认真和忠于职守是无与伦比的,他炽热的情感和娴熟的教艺在众多的行业中通常被颂做楷模。天地君亲师,自古排行已天经地义。但是,热情和教艺并不代表最终的效果。据我在听课过程中的观察和自己上课后的反思,教师在教学中的细节往往成为影响学生发展的关键。现在的班级规模一般都比较大(60-70人是正常事情),学生之间自然有较大的差异,智力、基础、自觉性和对问题反映的灵敏度都不一样。显然,整齐划一的教法是不够的。比如,讲同一个问题前面的同学听得清楚,能理解,后边的就不一定;一个板书,视力好和近处的同学看得请,其他则不一定;记课堂笔记,书写速度的快慢也会在学生中表现出差异。这样,久而久之,我们认为学生该学会的东西反而没有学会,该明白的却不明白。由此,学生学习的基础问题便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当我们再去埋怨学生的时候,发现问题已经复杂化了。再加上,我们老师会不自觉地以自己的知识程度来看待学生的掌握程度,以为如此简单的问题,如此明白的概念学生会记不住、不理解,深感怪异。其实,这是我们经常把学生当成自己,而没有把学生看成学生造成的。实质是错位思考的习惯把问题误解了。大人们经常犯这个毛病。对此,我们该反思了。学生们在入学之初聪明可爱,伶俐喜人,现在却变了,我们的课堂教学能没有一点缺憾?

其四、现今教育的评价体制有很多令人困惑的地方。尽管党的教育方针明确规定:在现阶段“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并且,素质教育也提倡多年了。但是,一到落实,现实和方针之间就拉开了距离。众所周知,目前教育的评价体制尽管有多项指标,但最本质的是智育(即分数),其他如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都是软尺度,伸缩性极强。说穿了,智育的一票否决是教育评价体制的最大特征。它令人困惑的是:(1)素质教育喊的越响亮,应试教育搞的越红火。考试成了现代教育的最大产品,学生从幼儿园起,基本上能考到退休。终身学习和终身考试几乎是同等概念。为此,老师、学生放弃了星期天、节假日,起早贪黑,披星戴月,投入到课本、题海之中,为了决定人生未来的考试而攀山下海。有人说:“中国儿童无童年”。(2)目前,研究性学习是初高中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人们的注重。但是,这种实践性、探究性和发展性极强的学习方式,其效果基本上无法通过考试体现出来,或者无法和各类各级考试挂上钩,所以,在学校很难有市场。或许,将来会被人们重视。(3)每年的中高考之后,各种媒体对高考状元的渲染铺天盖地,招生广告漫天飞舞。热浪中,大批的落榜生被人冷落、忽视、忘记。这一冷一热,给在校的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难以预测。(4)每年度的各级高考表彰会上(省、市、县、学校),凡是被表彰的单位,都是以升学率优胜当选;这些在高考中涌现的名校、名师,成了家长、学生向往的中心,他们慕名而来,希望三年后同样地一鸣惊人。至于,类似马家爵事件的背后,与这类学校有否关系,人们一般是不愿多深究的,以免玷污了名校的荣誉。我常想,这样的评价体制与大量的学生讨厌学习、爱好娱乐、期望放假有什么样的关系?

最近,我读了山东书画出版社的系列传记,从《蔡元培》、《胡适》、《杨献珍》、《吴作人》中感到,我国近代教育的大转折时期,尽管有条件读书的人不多,但对知识的追求、渴望是那样的迫切,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锲而不舍的奋斗至今令人振奋。尤其是那时的学校招生和现在不同,似乎一年四季都在进行,也不整齐划一,学生随时都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学校和专业,而且培养出的大师级人物还层出不穷。今天,人们景仰的几位名人,如巴金、季羡林、张岱年、白寿彝等都是那个时代的代表。说到这里,我们该如何借鉴近代教育搞好今天的教育,尤其是素质教育呢?我们该如何帮助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呢?

 

 

 

 

 

 

 

 

 

 

 

 

 

 

 

 

 

 

 

 

 

 

 

 

 

 

 

学生学习困难原因浅析与思考

 

 

 

 

 

张新玉

 

 

平顶山一高

2005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