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剑:我们为何感觉不到涨工资——访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南方周末 2007-7-1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2:24:00
我们为何感觉不到涨工资
南方周末    2007-07-19 15:34:35
访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
我们为何感觉不到涨工资
□本报记者 赵小剑 发自北京
一方面,是中国在岗职工工资的“大幅度上涨”——7月初,中国劳动学会主办的薪酬论坛指出:2002年全国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2422元,到2006年达到21001元,扣除物价上扬的因素,年均递增12%,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另一方面,几乎身边的人都不认为“自己涨了工资”——中国青年报一项民意调查表明,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占被调查者的95%以上。
两个结论,哪个更接近事实?如果工资确实上涨,究竟涨在谁的身上?7月中旬,南方周末记者采访了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中国在岗职工工资年均递增12%的消息是由他负责的课题组发布的。
南方周末:中国职工平均工资连续4年两位数增长,这些数据是如何得来的?
苏海南:这是根据国家统计局每年发布的《统计年鉴》数据求得的结果。从1981年以来国家统计局每年都发布《统计年鉴》,其中有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以及物价指数等统计数据。利用《统计年鉴》有关数据进行分析,这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我们把2006年数据除以2002年的数据,再开四次方得出年均增长比例;同时,按国家统计局提供的物价上涨指数,剔除物价上涨因素之后,计算出实际工资增长率。
南方周末:这里的“职工”包括哪些人?
苏海南:包括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的劳动者,公务员也在内。但是统计局现在的数据中,并未纳入私营企业以及灵活就业者等有关数据。
另外,如果农民工在大企业工作,也应该算进去了,但是如果是一二十人以下的单位可能就没有算进去。目前,农民工的人数有两个不同统计口径的版本,一种说法是1.2亿人,另一个说法是1.5亿人。据有关调查数据,农民工的月平均工资大约在一千元左右。我们估计,如果将农民工群体以及其他灵活就业者纳入统计口径,职工平均工资大约会下降20%多。
南方周末:为什么会用这种方式统计?
苏海南:我们现在的统计口径,正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原来的统计中,只有国有单位,后来才出现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目前,外资企业都已经纳入进来,但私营企业及其就业人员还没有纳入统计范围,而这个群体的就业人数相对增加较快。因此,我们的数据还不能完全地反映经济生活的客观实际。目前,统计部门正在改进完善,扩大统计范围,但可能还有一个过程。
南方周末:这些数据分析的意义是什么?
苏海南:论坛对中国工资分配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两方面都有数据支持。虽然中国在收入分配方面仍存在着分配关系不合理、差距大、分配秩序混乱、部分劳动者劳动报酬权益受侵害等问题,但纵向比,收入水平提高是事实。
南方周末:根据民调结果,有些人对这一数据有不同认识和看法。
苏海南:这是很正常的。我个人认为,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工资收入、工作情况等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因而结论不一样。一、此数据是从纵向比较和侧重谈成绩的角度来分析的,但我们并不因此掩饰工资分配存在的问题,只是关于问题分析的数据比如分配关系不合理、差距拉大等数据没有报道。二、此数据分析是从平均工资水平及其增长的角度分析的,未作结构分析。不排除部分地区、部分行业、部分单位、部分人员——比如建筑业、一般制造业、餐饮服务业等和其他一些行业、单位的普通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低于全体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也有一些行业——如垄断行业职工工资高于平均工资水平。而这一结构可能不合理。实际上,任何统计中总有部分统计对象在平均水平之下。三、统计口径、统计范围不一样。这在前面已经有分析。四是价格及其他因素,各层人员对物价上涨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有钱人和钱不多的人对物价上涨的感受差别很大。此外,平均工资中包含了个人应缴纳的社会保障费用和个人所得税,把这些开支剔除,实际拿到手的必然要少一些,特别是工资低的人会更加感觉钱不够花。
我以为,应一分为二、多角度、综合起来看待工资增长。这同时也提醒我们,数据分析要既做水平分析,也做结构分析。这样就可能更全面、客观、正确一些。
2006年行业薪酬增长率TOP10排行榜
行业           2006年增长率(%)   2005年增长率(%)
金融行业            10.4          8.6
高科技行业            9.3          8.0
医药行业             9.2          8.8
房地产行业            8.9          9.2
快速消费品行业          8.7          7.4
物流行业             7.8          7.2
服务行业             7.4          7.3
能源化工及环保行业        7.3          7.7
机械制造行业           7.2          7.5
耐用消费品制造行业        7.1          7.0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70719/jj/jjxw/200707190028.asp
赵小剑:我们为何感觉不到涨工资——访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南方周末 2007-7-19) 我们为何感觉不到涨工资 我们为何感觉不到涨工资 中国医院管理学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 年鉴专业委员会第二届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理事名单-中国地方志网 工资立法面临五项任务—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网 上海、广东两地有关工资规定之比较—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网 我们为何 活不到“天年” 我们为何活不到“天年” 在挖掘中彰显易学文化内涵--访中国周易学会会长刘大钧 杨支柱:岂容强迫劳动罚不当罪!(南方周末 2007-7-19) 南方周末 - 【牢头狱霸之治】看守所改革, 年后可再重启——专访中国犯罪学会副秘书长、中国... 世界工资研究——我们的工资有多低 社科院称7年后中国劳动人口负增长 工资将上涨 中国为何劳动所得过低? 中国为何劳动所得过低? 上海市仪器仪表学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委员会 仪器仪表学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 上海市仪器仪表学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委员会 人民网海南视窗-海南教育网——海南教育新闻,海南招生,海南考试,海南培训,海南就业,海南名... 生气为何会长期持续 中国医院管理学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 - 认证答题 -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认证继续教育测验题(...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福建省石狮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郑也夫: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任期刍议(南方都市报 2007-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