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将之后立戎志(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20:16:36

一、名将之后立戎志(2)

选择字号 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全屏阅读

二抚,共十二缺,统称为八督十二抚,是地方20个封疆大吏),漕运总督职掌清廷的漕粮征调运输,并统领及制江北的镇道各官,是清政府极为重视的一品大员。

袁甲三于同治二年(1863年)病死,死后被皇帝赐谥“端敏”,即端正聪敏。清政府时“端敏”公的态度,是袁氏家族极大的荣耀,成为袁氏世世代代的楷模。

袁甲三的长子袁保恒也因军功升迁内阁学士、户部左侍郎、刑部左侍郎,为朝中的二品大员,与巡抚(省长)同级。

袁甲三的次子袁保龄也因军功升至二品官。

袁世凯的嗣父袁保庆,以军功历住济南候补知府、江南盐运道等重要官职。

袁氏家族出了这么多高官,是典型的高门显族,即是所谓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在河南那个穷地方,在大众眼里,俨然一个小王朝了。

袁世凯生于咸丰九年八月二十日(1859年9月16日),其生父袁保中生有五子,袁世凯在世字辈里排行是老四(并非保中的四子)。其叔父袁保庆曾生一子,出生不久夭折。保庆妻牛氏非常喜爱世凯,自幼为之哺乳,视如己出。时任济南候补知府的袁保庆年过四十,以为无望生子,便向哥哥讨来世凯作为过继儿子。

袁世凯与母亲的合影

时年七岁的袁世凯遂跟着嗣父至济南、扬州、江南(治所在南京)等任所。自幼受官场陶冶,大城市的繁华,使幼年的袁世凯眼界大开。

高门显族,军功世家,尤其祖父袁甲三国战功得高官的荣耀,成为幼年袁世凯的奋斗目标,决心如祖父一样,做八面威风的大将军。

捻军失败后,时局趋近和平,国家进入建设年代。嗣父袁保庆企图让世凯走科举正途,在济南府任所请名师为之启蒙;至南京后更延聘文武兼资的老师对他进行严格教育。

据史料记载,袁世凯幼年异常聪明,诗书过目成诵,但却表现出不愿死读经书,对拳脚武功尤为喜好。那个文武兼备的塾师便教他习练武学,自幼随军征战的袁保庆见儿子偏好武功,也把自己多年的领兵战斗心得,编为《自(yì,音义,有能力)琐言》一书,亲自向世凯演讲。

世凯不愿走科场旧途,学汉代班超,立下投笔从戎之志。“柳林春试马,虎帐夜谈兵”,他苦读兵书,学习骑射。他经常去南京郊外习练骑术。一次不慎从马背上摔下,伤了脚踝骨,怕嗣父责怪担心,不让他再练骑术,自己偷着让走方郎中医治,结果伤虽医好,但断骨未接好,使他终生留下残疾,走路有些微瘸。

同治十二年(1873年),嗣父因患霍乱,在南京弃世,十四岁的袁世凯与嗣母牛氏扶柩还乡。次年,在西北左宗棠处帮办军务的堂叔袁保恒又带他去左氏军营历练行伍。后来,保恒调任刑部侍郎,也把他带在身边。

袁保恒出身两代进士,也想好好培养世凯,曾延请进士张星炳等名师为之课读。但是,时任内阁中书的堂叔袁保龄则认为世凯资质虽堪造就,但其好动的性格,不易培养成文才。

光绪三年(1877年),袁保恒奉命去河南开封赈灾,袁世凯随行。此时世凯已十八岁,袁保恒让他“参佐一切”,发现他“办事机敏”,是“中上美材”。

光绪四年(1878年),袁保恒染上时疫,不幸病死开封任上。袁世凯从此失去长辈庇护,返回项城老家。此年,四世同堂的袁氏家族分家,世凯继承了袁保庆分得的一份丰厚家产。十九岁的袁世凯独立门户,成为一家之主。两年前,他曾回河南参加乡试,考举人未第完婚娶妻于氏。

袁世凯自幼受着将门熏陶,冲龄随叔辈去济南、南京、西北、北京,足迹及江南塞北,官场、兵戎历练,已成为胸有壮志,身怀阅历,出类拔萃的干练青年,绝非史书千篇一律记述的“恶少”、“混混”。二投笔从戎学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