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将之后立戎志(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9:29:31

一、名将之后立戎志(1)

选择字号 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全屏阅读

袁世凯是近百年被全盘否定的历史人物。中国的史作者有个特点:要否定某人就从头到脚、从小到死地彻底否定。说袁世凯出生在“恶霸”之家,自幼就是个“胡天胡地的恶少”,结识的也尽是“市井无赖少年”。

青年袁世凯。袁世凯出身名将仕宦之家,他自幼就是有志少年。而历史的真实是,袁世凯出身名将仕宦之家,他自幼便是有志少年。

袁世凯出生于19世纪中期。中国一方面遭受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另一方面发生了太平天国农民大起义和捻军起义。是清政府内忧外患当头的乱世。

袁世凯出生于河南项城,地处豫皖两省之交,是捻军起义的中心地带。

内忧外患的清政府,把太平军和捻军起义当做“心腹之患”,集中力量剿灭之。由于这次农民起义的规模之大,所以战争的残酷超过历史上的任何一次,仅是中国人口的消亡就很可观,战前中国总人口为4 3亿多,战后仅存2亿多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及田赋统计表》。。

清政府以2亿多人口和毁灭性生产资料等巨大代价,终于扑灭了那次波及全国、长达18年的农民大起义。清王朝死里逃生。

清政府将这次镇压农民起义叫做“中兴”大业;把镇压起义的头目叫做“中兴将帅”,更突出者叫做“中兴名将”。据朱孔彰《中兴将帅别传》统计,仅湘军可立传的将帅就有150余人之多。

淮军的将帅更不会少于这个数字,不湘不淮的将帅亦大有人在。

袁世凯的祖辈和父辈便是镇压太平军和捻军的“中兴将帅”,他的叔祖袁甲三便是被清政府诏宣国史馆立传的特级功臣,也是“中兴名将”和名臣,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齐名。

河南称中州,是我国典型的中原地区,是华夏早期文明的发祥地。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便以河南为统治中心,以洛阳为都城。以后的商、东周、东汉、西晋、隋、唐等王朝都以河南为都埠重地,以洛阳为首都。所以,洛阳为“九朝古都、八代陪都”,实际上有13个王朝建都洛阳,以河南为统治中心。

但是,近代以来,因国内外贸易的兴起,沿海城镇地位的提高,经济中心移向东南沿海,中原地区逐渐落后,成了国家的贫困区、重灾区。

贫穷地区会产生所谓“穷地富户”。广大农户破产,地土便逐步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这少数人便成了富户。袁世凯的祖辈便是豫南有名的富户,即地主官宦世家。

历史事实表明,谁控制了生产资料,谁就控制了文化和政权。袁氏家族世代耕读,世代有人读书做官,被视为书香门第、豫南名门。

袁氏家族的高官还是产生于镇压近代农民起义的战争中。

袁世凯的祖父袁树三、叔祖父袁甲三、袁重三、袁凤三,都是耕读为生。其中甲三成就最大,道光十五年(1835年)中进士,历任礼部主事、军机章京、监察御史、兵部给事中。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清军屡败,军饷告罄,清政府只好命地方兴办地主武装,即团练,以抵御太平军和淮河流域崛起的捻军。湘军、淮军都是这时编练成军的团练武装。许多文官和大批知识分子都弃笔从戎,参加镇压起义的地方部队。

袁氏家族的全部成年男子都投入到地方武装之中。袁甲三由兵科给事中回乡办团练,被清廷命为帮办团练大臣,驻军安徽临淮关以攻捻。他的长子袁保恒,进士出身,为翰林院编修,也投入甲三的军营。次子袁保龄,举人出身,同时弃文随父征战。袁世凯的生父袁保中,因是长房长子,未允离家出征,也在家乡以同知(县)衔,举办团练。袁世凯的叔父袁保庆,也同时随袁甲三剿捻。保中和保庆是袁树三的两个儿子,因保庆无子,把袁世凯过继为嗣子,保庆即为世凯的嗣父。

在与太平军和捻军作战的过程中,袁世凯父子叔侄皆因战功晋升。袁甲三由一个五品京官直升为督办皖、豫、苏三省军务钦差大臣、漕运总督,为地方一品封疆大员(清廷地方一品大员称为八督,共八缺;十二个省级长官为二品称为十

 

第一章 返回目录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