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正俗说":周作人随笔的修辞策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20:14:41
"胶正俗说":周作人随笔的修辞策略
黄科安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北京100732
【关键词l周作人随笔;驳正俗说;修辞策略;中庸观念
〔摘要〕所谓的"驳正",就是反扰正统权威;而"俗说沪,则是以谈谐的态度出之,即周作人注意用谈谐幽默笔法
创作出a含社会深意的随笔作品.这虽是"拨草寻蛇"的看家本领,但他也只到要被"火"烤了为止,未必有"殉道,,
的决心.其深层原因是周作人的"中庸"观念在作果,使他在"驳正,.与"俗说"之间取得一种艺术的节制和均衡.因
而他的随笔作品呈现出"中和"之美,是"微词托讽,,与"文气庄重","游戏而有节制"与"庄重而极自在"这些对立统
一关系构成的审美境界
[中图分类号]1206.6[文献标识码In f文童3t}I 1003一x3531200410,一00x4一05
周作人向来以为衡量随笔作品的标准是一要"风趣",二要"常识".写常识文章,并不一定要直落落道
来,有时也讲一点修辞策略,其效果会更佳.他在《序》中说:
我在这些文章里总努力说实话,不过因为是当作文章写,说实话却并不一定是一样的老实说法,老
实的朋友读了会误解的地方难免也有罢 那是因为写文章写得别扭了的缘故,我相信意思原来是易解
的.或者有人见怪,为什么说这些话,不说那些话 这原因是我只懂得这一点事,不懂得那些事,不好胡
说八道罢了.所说的话有的说得清朗,有的说得阴沉,有的邪曲,有的稚正,似乎很不一律,但是一样的
是我所知道的实话,这是我可以保证的.
周作人在这里说得很好,"说实话却并不一定是一样的老实说法".其原因尽管是多方面,也较为复杂,
不过,笔者以为主要因素有二,一是作者本人的性情嗜好以及知识结构;二是作者背后的时代风尚和社会环
境.周作人在一些随笔中喜欢故意写得"别扭",其主要因素也不外是这两个方面的综合的结果.而周作人
的"别扭"写法,其实就是"驳正俗说"的修辞策略."驳正俗说",这个词是源自周作人赞扬俞理初的话,他称:
"俞理初可以算是这样一个伟大的常人了,不客气的驳正俗说,而又多以诙谐的态度出之,这最使我佩
服."川因此,所谓"驳正"就是反抗正统权威;而"俗说‘,则是以诙谐的态度出之.
章太炎先生是被周作人尊称为他末了的一个先生,他在给鲁迅,周作人等人讲学,总是披发赤膊,上坐讲
[收稿日期]2003-10一23
[作者简介〕黄科安(1966一),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博士后,教授.
万方数据
"驳正俗说,‘:周作人随笔的修辞策略
书,学理与诙谐杂出,没有一点规矩和架子.周作人称他只学到"太炎先生的喜欢讲玩话,喜欢挖苦人的一点
脾气‘‘[21.章太炎这种行事风格,对周作人个性的塑造,以及后来喜欢写"别扭"文章应该说是有着不可忽视
的影响.而更为重要的是,周作人到日本留学,他对日本文化的痴迷和耽溺,这对他形成的性情嗜好和知识
结构起着强有力的规范和主导作用.他到日本学日语,除了注意学社会上流动的语言,所读的书却是专挑诙
谐的来看,这便是"狂言","滑稽本","川柳"诗,"落语"等.周作人的这种嗜好可谓始终如一,从未变更.他
不仅早年翻译过《狂言十番》,撰写过《日本之徘句》,《日本的讽刺诗》,《日本的落语》,《谈徘文》,《再谈徘文》
等等文章;晚年还重订和补译"狂言",并更名为《日本狂言选》出版.另外他还花大力气翻译式亭三马著的
《浮世澡堂》(原名为《浮世风吕》)和《浮世理发馆》(原名为《浮世床》)这两部在日本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滑稽
本".周作人在临去世前三年写的《八十心情》里,把这些译本与他晚年翻译的罗马帝国时代的路吉阿诺斯
(对话》相提并论,认为:"我有一种偏好,喜欢搞不是正统的关于滑稽讽刺的东西,有些正经的大作反而没有
兴趣,所以日本的《古事记》虽有名,我觉得《狂言选》和那《浮世澡堂》与《浮世理发馆》更精彩.希腊欧里庇得
斯的悲剧译出了十几种,可是我的兴趣却是在于后世的杂文家,路吉阿诺斯的《对话》一直蛊惑了我四十多
年,到去年才有机缘来着手选译了的作品."[31周作人喜欢搞这些‘4不是正统的关于滑稽讽刺的东西",这对
他的个性和行文风格影响很大.比如,他阅读日本随笔,也较喜欢亲近那种幽默讽刺作品.户川秋骨,便是
其中的一位.周作人说户川是英文学者,但他喜欢的却是户川的随笔.他的文章特色是诙谐和讽刺,"一部
分自然无妨说是出于英文学中的幽默,一部分又似日本文学里的徘味,自有一种特殊的气韵,与全西洋风的
论文不同"[a1.而当他回头看我们传统文学时,也有以"诙谐"眼光来选择他所倾心和喜爱的作家.孔子,李
赘,袁宏道,王思任,张岱,俞正燮,俞曲园等等,是周作人极力标榜和推崇的文人.他尤其感慨晚明这一时期
的文人,认为他们身上有一种"狂"气,但这种"狂"气至今一点也不存留了{[51.周作人还辑录,校订过《苦茶
庵笑话选》和《明清笑话四种》,在这些笑话小品中,他比较欣赏赵南星的《笑赞》,为此曾撰写《读》,《笑
赞》等文章作过专门的介绍.周作人以为若是把笑话只看作谐谑之资,不知其有讽刺之意,那是道地的道学
家看法,压根儿就没法同他说得通了.所以,他指出"笑话的作用固然在于使人笑,但一笑之后还该有什么余
留,那么这对于风俗人情之理解或反省大约就是吧"[61.可见,传统文化中一些带有"诙谐""讽刺"的作品,
也为周作人所注意,所吸收.
周作人所处的正是中华民族日趋走向危机的"乱世"年代,同时也是重新实现蜕变和振兴的转披处.作
为觉醒的"五四"知识者无不以自己的笔作为"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的战斗武器,对广大民众进行文化启
蒙和思想改造运动.周作人也曾是积极投身于思想革命中的一员大将.但他后来退居书斋,虽仍然十分关
心知识者的思想改革问题,但基本上是在文化岗位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当然,他的声音有时也比较尖锐,不
过通常是经过艺术处理后发表的.这也就是他所说的"说实话却并不一定是一样的老实说法".那么,周作
人之所以这样做还有一个根本原因,即他所称的"喜剧的演者及作者往往过着阴暗的生活,也是人问的实
相"[71.这也就是说在当时社会黑暗的背景下,随笔家只能采用诙谐的办法,措辞的曲折来抨击时政,讽刺
世事.如1925年,上海发生了"五拼"惨案,周作人撰写《吃烈士》一文,讽刺有些人利用惨案来做生意之事.
但话又不能"直说"或"正说",所以周作人就采用好像是"开玩笑,,似的,讽刺一下.他说前清时捉到行刺的革
命党,正法后,其心脏大都为官兵炒而分吃,实行国粹的寝皮食肉法.现在吃烈士,其吃法已迥乎不同.其吃
法分为两种,一日大嚼,一曰小吃.大嚼是整个的吞,其功效则加官进禄,牛羊繁殖,田地开拓;小吃多者不进
肘臂,小则一指一甲之微,其利益亦不厚,仅能多销几顶五姗纱秋,几双五拼坤履,或在墙上多标几次字号,博
得蝇头以名利而已.呜呼,烈士殉国,又能废物利用,殊无可以非议之处,而且改良吃法,顺应潮流,尤为可
嘉.周作人于文中可谓极尽挖苦讽刺之能事也.1928年,周作人写的《闭户读书论》,面对国民党政府搞的
白色恐怖,他也是藏锋芒于文字中,让你感到隔衣有针!他说作为一名文人要苟全性命于"乱世",又使自己
不烦闷,一是当圣贤,自己当不了;二消遣办法是抽大烟,讨姨太太,自己无钱;三惟有闭户读书一途.而闭户
读书的好处在于"翻开故纸,与活人对照,死书就变成活书",因而那些历史人物亦常现于当世的舞台,恍如夺
舍重来,慑人心目.从这些文字里,我们还是不难感受到周作人对时政的嘲讽抨击的用意,他后来谈到该文
时说:"《闭户读书论》是民国十七年冬所写的文章,写的很有点别扭,不过自己觉得喜欢,因为里边主要的意
85
万方数据
东岳伦侄2004.2
思是真实的.n [R]
周作人自称是"道德家",他说:"我也喜欢弄一点过激的思想,拨草寻蛇地去向道学家寻事.n[9]因此,他
曾宣称自己写的文章,如有可取,当在思想而不在文章.周作人这种喜欢"拨草寻蛇"的态度,促使他解读他
人的文章也是有所侧重的.他对日本随笔家户川秋骨就有这样的看法,他以为"在这幽默中间实在多是文化
批评,比一般文人论客所说往往要更为公正而且深刻.这是我对于户川最为佩服的地方"[10].同样,他在
《谈徘文》中谈到中国古代散文中的"徘谐"味时,特意拈出南朝文人袁淑创作成就:
散文方面却很有点不同,衰阳源的那些九锡或劝进文等拟作,其排谐味差不多就在单严之滑稽化,
加上当时政治的背景,自然更有点意思,这是可哲而不可常的.若是动物之拟人化,那是"古已有之"的
玩意儿,容易觉得陈年,虽然喜欢这套把戏的人倒是古今都不会缺少的.正经如韩退之也还要写《毛颖
传》之类,可以知道这里的消息了.不过这是没有出路的,我个人无论怎么喜欢排谐之作,此时也不得不
老实的说也.
可见,周作人无论是称赞户川"在这幽默中间实在多是文化批评",还是欣赏袁淑将"尊严之滑稽化",归
结到一点上,就是周作人看重"驳正俗说"的修辞策略的运用.从这层意义上说,我们不能把周作人喜欢"诙
谐","滑稽","幽默","笑话",简单地等同于他是为滑稽而滑稽,为幽默而幽默.周作人在谈《笑赞》时指出:
"嬉笑怒骂本是相连,所不同者怒骂大有欲打之意,嬉笑则情迹少轻又或陋劣,鄙夷不屑耳,其或有情的嘲弄,
由于机智进出,有如操刀之必割,《诗》所云善戏谑兮,不为虐兮者,当然可以不算在内.若是把笑话只看作谐
谑之资,不知其有讽刺之意,那是道地的道学家看法,压根儿就没法同他说得通了."他对日本"狂言","落语"
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趣味盎然,一个很重要原因是他看重这"笑话"的社会价值.他说:"我们说到笑话,常有
看不起的意思,其实是不对的,这是老百姓对于现实社会的讽刺,对于权威的一种反抗.日本儒教的封建学
者很慨叹后世的‘下克上‘的现象,这在狂言里是表现得很明显的.n[10]总之,无论是"尊严之滑稽化‘,,还是出
现了"下克上"的现象,这都是诙谐之文追求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表现.
随笔家要做到以诙谐幽默笔法创作出蕴含社会深意的作品,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因此,从修辞行为上
看,他必需具有独到的判断能力与分析能力.周作人很强调这一点.他在谈日本随笔家荻原朔太郎《镜的映
像》,其文云:
道德律所揭示的东西,常是自然性之禁止,对于缺陷之理念(案普通称为观念).因此在某一国民之
间,大抵可以从其所最严格地提倡着道德,反看出其国民之本性即实在的道德的缺陷.尼来的这些话是
极正确,极聪明的.例如中华人所提倡的第一道德,即忠孝仁义,特别是严重的两性隔离主义,从这里推
察过去,我们就可以反看出那些利己的重财的又最肉欲的民族之典型来.假如是这样的,那么在我们日
本,平常提倡什么道德,当作国民教育的第一课严格地教诲着的是什么,也该想想看.镜中的映像常是
实体的反面.
周作人觉得荻原氏的这些意见很得他的心,很是喜欢."镜中的映像常是实体的反面",社会上正极力提
倡什么,正是这个社会最缺乏什么.因此,周作人于文末说:"若是照尼采的说法,管子提倡衣食足,就可证明
中国人民的向来衣食不足."他对当时的新闻报纸也是有这样的看法,他称:"所记的却是靠不住,又或相信报
上所说不但是假话而且还是反话,什么都要反过来看才对,这不仅是看夹缝,乃是看报纸背了.n[11]"什么都
要反过来看才对","看报纸背",就是所谓的"正面文章反面读",也是鲁迅曾说过的"推背图".周作人撰写随
笔,多次采用这种逆向思维,并佐以诙谐的态度.
当然,采用这种逆向思维,在修辞策略上也是大有讲究的.周作人称之为"隐喻法".这是他在《我们的
闲话(十八)》中称,"斯式普虐克〔Stepniak)在《俄国之诙谐》序中说,息契特林(Shch drin-Saltykov)做了好些
讽刺的譬喻,因为专制时代言论不自由,人民发明了一种隐喻法,于字里行间表现意思,称曰奴隶的言语".
因而,这"奴隶的言语"里隐约含着"叛逆的气味".周作人撰写的"礼赞"系列随笔,大有微言大意,皮里阳秋,
可视为"隐喻法"的典型运用.《娟女礼赞》,文章援引德国人柯祖基(Kautzky ),美国现代批评家们肯
86
万方数据
"驳正俗说":周作人随笔的修辞娘略
(Mencken),德国医学博士哈耳波伦(Heilborn)等称赞资本主义制度中卖淫的言论.如说"牺牲了贞操的女
人,别的都是一样,比保持贞洁的女人却更有好的机会,可以得到确实的结婚","欧洲妇女之精神的与艺术的
教育因卖淫制度而始建立"等等.在这些学者看来,"卖淫足以满足大欲,获得良缘,启发文化,实在是不可厚
非的事业".因而,周作人充满反语和隐喻味道地说"在现今什么都是买卖的世界,我们对于卖什么东西的能
加以非难乎 ""若夫卖淫,乃寓饮食于男女之中,犹有鱼而复得兼熊掌,岂非天地间仅有的良法美意,吾人欲
不喝采叫好又安可得耶 ‘义哑吧礼赞》,俗语云,"哑吧吃黄连",谓有苦说不出也.周作人以为普通人把哑吧
当作残疾之一,与一足或无目等视,这是很不公平的事.中国处世哲学里很重要的一条是,多一事不如少一
事,如哑吧者,可以说是能够少一事的了.语云:"病从口人,祸从口出".说话不但于人无益,反而有害,即此
可见.在这个年头一说话,话中即含有藏否,即是危险.因此,周作人指出:"几千年来受过这种经验的先民
留下遗训曰,‘明哲保身‘.几十年来看惯这种情形的茶馆贴上标语曰,‘莫谈国事‘.吾家金人三缄其口,二
千五百年来为世楷模,声闻弗替.若哑吧岂非今之金人软 "哑吧被奉为"金人",这也是明显的春秋笔法.
《麻醉礼赞》,周作人说:"麻醉,这是人类所独有的文明."他于文中列举了中国人"麻醉"的种种方法,如"抽大
烟","饮酒","信仰与梦","恋爱与死"等等.因而,周作人推测,"醉生梦死,这大约是人生最上的生活法罢 ,,
然而,作者所苦者只是会喝几口酒,而又不能麻醉,还是清醒地都看见听见,又无力高声大喊,此乃是凡人之
悲哀.不然看出,作者的字面意义与文本的深层意义是相反相成的关系,它们二者之间的矛盾对抗,构成了
作者隐喻的侄释空间.
周作人强调文章要以艺术节制为主,即便他撰写那些蕴含反叛气息的"奴隶的言语"的随笔也是如此.
他喜欢"拨草寻蛇",弄一点过激的思想,但这也是有限度的.他称,"如法国拉勃来(现通译为拉伯雷—笔
者注)那样只是到要被火烤了为止,未必有殉道的决心.[9)这和他平时常说他的心头住着绅士鬼和流氓鬼
一样,"我简直可以成为一个精神上的‘破脚骨‘.但是在我将真正撤野,如流氓之‘开天堂‘等的时候,绅士鬼
大抵就出来高叫‘带住,着即带住‘!说也奇怪,流氓平时不怕绅士,到得他将要撒野,一听绅士的吃喝,不知
怎的立刻一溜烟地走了."所以,他对这两者有点恋恋不舍,并称"我爱绅士的态度与流氓的精神"[12].这种
道德节制,周作人从儒家那里借得一个词,即"中庸"来加以概括.同时,他把"中庸"观念贯彻到对艺术美学
的诊释.比如,什么是"幽默" 周作人就这样诊释,"幽默是不肯说得过度,也是Sophro一我想译为
‘中庸‘的表现^[13找"盖因一是正言而一是逆说,此正是幽默之力也"[14].因而,周作人也将这种"中庸"的美
学理念体现于随笔创作中.如《碰伤》,周作人写这篇文章的诱因是"五四"运动期间,北大教职员在新华门前
发生了被军警殴伤事件.事后当局发表命令,说教员自己"碰伤",周作人以为"这事颇有滑稽的意味,事情是
不愉快,可大有可以做出偷快的文章的机会",于是,他不免发动了"流氓的性格",以子严笔名写这么一篇《碰
伤》的短文.但文中,作者并不是直扑主题,而是故意兜圈子,说什么佛经里有说最利害的见毒蛇,唐剑侠传
里有飞剑能夺人命的剑仙,再到当今三四年前江里也有小轮"碰,,上军舰而沉没的,所以"碰伤"在中国是常有
的事,至于责任当然完全由"被碰的"去负担."譬如我穿有刺甲,或是见毒的蛇,或是剑仙,有人来触,或得罪
了我,那时他们负了伤,且能说是我的不好呢,‘ 周作人的写作意图,一方面是抨击当局,另一方面是劝阻请
愿者.但两者都不明写,用他的话说就是写得"有点别扭",或者"晦涩",但这些幽默诙谐的笔法,正是他"中
庸"美学理念的恰当反映.这正如他在解释用同一笔法而写的《前门遇马队记》,那些被周作人讽刺的警察感
到隔衣针刺,派人到编辑处查问,说"你们的评论不知怎么总是不正派,有些文章看不出毛病来,实际上全是
要不得."警察所说的"不正派","看不出毛病","全是要不得",正是周作人"烤火"烤到恰到好处的本领,这绝
对是聪明才智的发挥,一件有意思的绝活儿.周作人称赞拉伯雷"笑着,闹着,披着狠袭的衣,出人于礼法之
阵,终于没有损伤,实在是他的本领""].我看,周作人也是像拉伯雷一样都是能够自如地出人"礼法之阵",
因而,两人简直可以相提并论,难分轩轻.
周作人的"中庸"观念,使他在"驳正"与"俗说"之间取得一种艺术的节制和均衡.这意味着他走的是一
条注重艺术趣味的"中和‘,之美的路子.他所论的"趣味",其实是包含着很多东西的,如"雅,拙,朴,涩,重厚,
清朗,通达,中庸,有别择等"〔‘"〕.周作人的"趣味"观,是一种除去多余的杂质与火气,讲究以清明的理性与
温润的情感为统摄,以"中和"为特色的审美观.这里有"雅趣",如他嫌北平的春天来的"太慌张一点了,又欠
87
万方数据
东岳论}} 2004.2
腆润一点",叫人有时来不及尝它的味儿,有时尝了觉得稍枯燥[ll七他能津津有味地赏玩白杨树种植在院落
的好处,"每逢夏秋有客来斋夜话的时候,忽闻渐沥声,多疑是雨下,推户出视,这是别种树所没有的佳
处,,[";他也能品味和体会日本《徘句辞典》中讲究看蝙蝠的薄暮景色和赏玩者的心境,"看蝙蝠时的心情,也
要仿佛感着一种萧寂的微淡的哀愁那种心情才好.从满腔快乐的人看去,只是皮相的观察,觉得蝙蝠在暮色
中飞翔罢了,并没有什么深意,若是带了什么败残之憾或历史的悲愁那种情调来看,便自然有别种的意趣浮
起来了.[191周作人的"雅趣",显然包含着他人所未有的独特的体会和经验,这也是他善于"别择"的结果.
而他"趣味"的另一面也涵容着"俗趣".周作人也很能抓住和欣赏现实生活中平常百姓日用饮食里一些"俗
趣"之乐.如他抱怨"有不醉之量"的朋友,他们愈饮愈脸白,觉得非常可以欣羡,"只可惜他们愈能喝酒便愈
不肯喝酒,好像是美人之不肯显示她的颜色,这实在是太不应该了"[201;他谈起家乡的百姓爱看的"目连戏",
也是饶有兴趣.这戏中有一场"张蛮打爹",张蛮的爹被打后,对观众说道:"从前我们打爹的时候,爹逃了就
算了.现在呢,爹逃了还是追着要打!"这正是常见的"世道衰微人心不古"两句话的最妙的通俗解释.周作
人以为这些滑稽当然不很"高雅",然而多是"壮健"的,与士流之扭捏的不同,这可以说是"民众的滑稽趣味"
的特色211.周作人既能显示"雅趣"之精深,同时也能表现"俗趣"之嗜好,"中庸"统摄,反映出他"趣味"的丰
富内涵,即可雅,可拙,可朴,可涩,通清朗,含厚重,能通达,善别择.此可谓"披中庸之衣,着平淡之裳,时作
游行",这正是周作人"消遣法‘,也.
周作人曾在《春在堂杂文》一文中,议论过俞曲园的随笔,称:"微词托讽,而文气仍颇庄重,读之却不觉绝
倒,此种文字大不易作,游戏而有节制,与庄重而极自在,是好文章之特色,正如盾之两面,缺一不可者也."
"微词托讽"与"文气庄重","游戏而有节制"与"庄重而极自在",这是一种对立矛盾的关系,但却能巧妙地统
一在文章中,构成"盾之两面",应该说,这只有高手才能达到的境界.周作人的"中和"美学,追求正是这样的
境界,他有些随笔的创作也确实达到了这样的审美理想.
〔参考文献]
[1〕知堂(周作人).俞理初的谈谐[J]中国文艺,1939(1).
[2〕荆生(周作人).我的负债[N].晨报A刊,1924-01-26
[3]周作人.八十心情【N]香港:新晚报1964一03一15.
[4]周作人.明治文学之追忆〔A].立春以前【C].止庵校订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71
[5]乞明(周作人)A庵梦忆 序【Il.语丝,1926(110).
[6]t堂(周作人).笑赞[1〕杂志,1945(6)
[7]周作人风雨后谈 序〔A〕立春以前[C].止庵校仃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173.
[8]+堂(周作人).灯下读书论[Jl_风雨谈,1944(15).
[9〕开明(周作人).与友人论性道德书【J]_语丝,1925(26).
[10]周作人目本狂言选 引言[A].日本狂言选[Z]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
[川周作人.报纸的盛衰【A].知堂乙西文编[C].止庵校订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23
[121岂明(周作人)_两个鬼[1l.语丝,1926(91).
[13]岂明(周作人)‘上海气[]l语丝,1927(112).
[14]周作人.《南堂诗抄》的禁诗〔Jl逸经,1937(30).
[15」子荣(周作人).净现Dl.语丝,1925(15).
[16〕知堂(周作人)笠翁与随A [N〕大公报 文艺,1935(4)
[17]知堂(周作人).北平的春天{J〕宇宙风,1936(13).
[18]岂明(周作人)两株树[Jl.青年界,1931(1).
[19]岂明(周作人).关于编幅—致启无【Jl骆驼草,1930(13).
[20]岂明(周作人).谈酒Ul.语丝,1926(85).
[211周作人.谈目连戏〔A」谈龙集[C止庵校订.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80 -81.
〔责任编辑:王连仲〕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