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对话充分 战略沟通不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5:44:27

经济对话充分 战略沟通不足

作者:储昭根 2010-05-31 11:57:05 发表于:博客中国

经济对话充分 战略沟通不足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储昭根 2010年05月29日02:06“惊人的和谐姿态”——5月25日出版的德国《商报》用这样的语言形容此次中美对话的气氛。文章说,原以为是热点的汇率争端并未在此次对话中引爆,中美却选择了温和拥抱。英国《金融时报》的文章则形容中美双方在对话中踮着脚尖“起舞”,在有分歧的朝鲜、汇率等棘手问题上双方都极力避免暴露不和。
  从对话内容上看,双方努力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大到国际制度和机制的改革,小到单个的合作项目,能干的就先干起来,将重点放在了在现有条件下双方可以展开合作的领域,以具体行动来促进双边关系的改善。譬如《中美主权担保融资合作湖南省卫生厅购置医疗设备项目贷款协议》、《中美主权担保融资合作安徽淮南光华光神机械电子有限公司购置生产环保型特种电线电缆设备和检测仪器项目贷款协议》、《中国国家核安全局和美国核管制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西屋AP1000核反应堆核安全合作备忘录(续签)》等协议已是不能不说非常具体的了。

  从双方共识方面看,一是中美一致认为对于经济刺激政策退出战略的时机选择一定要很慎重,实施的步骤一定要很扎实、稳健。因为目前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牢固,加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的不确定性。二是转变增长方式、平衡的经济增长与共同抵制贸易保护主义上。中国承诺将实施促进消费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继续进行结构改革来保障消费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不断扩大的拉动作用。美方则将推动提高储蓄率。双方将共同努力调整国内需求和相关价格的政策,以促进更加可持续和平衡的贸易增长。美方最终表示在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采取“迅速行事”(expeditious)态度,在高科技出口控制方面采取复审;美方同意降低美中期财政赤字并保证长期财政稳定性,同时承诺对政府特许机构(Government Sponsored Enterprises 简称“GSE”)进行更严厉的监管和进一步改革,以微妙方式表示确保中国在美资产安全。中方则对依法在华经营的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外资企业提供国民待遇。
  中美在能源方面的合作,恐怕是此次对话最大共识与成果。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国,中美将携手维护能源安全、开发清洁能源、确保能源供应的多样化、合理有效使用能源、维护国际能源市场的稳定。
  但也应该看到,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主要以探讨双边问题为主,经济对话比较充实、全面,而战略对话明显不足,并未明显涉及到外界关注的一些多边问题。
  中方一再向美方强调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但中方的要求显得空泛,这也让美方无须明确回应或负具体的行动的责任。中国是要求美方在钓鱼岛或南沙主权问题,还是西藏问题配合中方?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具体,适当,而且是对方可以办到。如果美方在钓鱼岛倾向中国,甚至提供点证据,日本在东海油汽争夺上就先天不利。否则,中方等于放弃了争取自己核心利益机会。
  还有,中国呼吁美国制定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时间表和线图。美方在会谈中也承诺将在贸易救济调查中,认真考虑并给予提出“市场导向行业”申请的中国企业公正、合理的待遇,并通过中美商贸联委会,以一种合作的方式迅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但市场经济地位只是在WTO贸易保护法律框架内的一个概念。
  更何况,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开幕前夕,美国前贸易副代表埃瑟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同样印证了这一判断,她直截了当地称,美国不可能在2016年之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而对话之后,各大媒体竞相报道“美国承诺将迅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同样,中国在汇率问题上坚定表示“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制定货币政策主要考虑国内因素”。这实际上是中美在自说自话。
  另外,中方强调受限于美国出口管制政策,从美进口的比重从2001年的18.3%下降到2009年的7.5%。如果2008年美方仍然保持18.3%的比重的话,美国当年对华产品的出口可以增加387亿美元。但是美国商务部部长骆家辉则认为,中国政府是在挟持舆论,因为双方都十分清楚被管制的产品仅仅占全部输华的0.3%,而凡是需要的大部分也可以获得,根本不足为奇。这显然双方又是各说各的,共识与行动不够。
  尽管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但不可能指望一次对话解决所有问题。有了开诚布公,就有解决所有问题的基础。

 

  • 上一篇:拒绝妥协的泰国精英将自食“清剿”恶果

  • 下一篇:中美国内因素妨碍双边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