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忽悠欧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21:47:1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忽悠欧洲

默认分类 2010-04-02 22:49:36 阅读1676 评论2 字号:大中

多边借贷方案转了一圈又回到原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欧元区的救援希腊计划中重起核心作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结束后早期的日子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中心任务是帮助欧洲国家从战争的蹂躏中重新站立起来。曾几何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整个欧洲大陆有好几十项救援计划(如钱荣(Rong Qian)计划,卡门?莱因哈特(Carmen Reinhart)计划,以及我新近在主权债务危机“毕业”方面所作的研究报告中所举出的那些事例)。但是,直到目前这场金融危机爆发前,大多数欧洲人认为他们现在足够富裕了,无法承受请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经济援助这样的屈辱。

欢迎进入新时代。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贷,并在今后多年内要受其影响,这无疑像是引爆了一枚威力无比的原子弹,而欧洲则正位于爆心投影点上。 东欧几个大国,包括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乌克兰,已经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了大规模的贷款。现在,欧元区国家已经同意希腊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贷,如果需要的话,申请贷款的国家可能还会有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和爱尔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过去几年的复苏进程真是让人目瞪口呆。在20世纪90年代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被民粹主义思潮所阉割,它一直在努力重新定位其政策和重建其形象。2007秋年,当法国的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执掌该组织时,甚至贫穷的非洲国家也像见到一个麻风病人一样回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宁愿同中国这样的非传统贷款人达成借贷协议。没有新的贷款业务和新的收入,该基金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不得不削减规模以确保自身的生存。

一场危机可以造成多么大的变化啊。现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登上奥林匹斯山。2009年4月,20国集团领导人批准了一项使该基金的借贷能力扩大四倍的计划在热头上这一数字也许被夸大了,但很大一笔钱确实被注入该基金。而对于欧洲来说,这笔贷款无异于雪中送炭。

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的到来就真的意味着欧洲地区令人震惊的债务灾难开始结束?事情不会这样简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是来送礼物的,它只提供过渡性融资,让破产了的国家有时间来解决他们的预算问题。虽然这些国家偶尔可以找到摆脱债务问题的办法,譬如中国就成功地解决了1990年的银行危机,一般来说面临破产的国家只有痛苦的去做预算的加减法了。在拖欠债务和通货膨胀的压力下,绝大部分国家被迫接受加大税收和削减开支的选择,但往往引发或加深经济衰退。

公平地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引起了受援国的困苦不堪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种错觉。只有在他们被国际资本市场抛弃,并面临必须不计后果地采取一切紧缩措施的绝望处境下,这些国家才会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援助。这些国家之所以寻求IMF的援助,是因为它所带来的痛苦通常要远逊于私人资本市场。

但这种温柔是相对而言的。不仅是对希腊,对所有过度借贷的欧洲国家这都将是非常艰难的选择:在经济衰退的过程中要紧缩财政支出,同时还必须避免出现经济的螺旋下降局面。简而言之,没有人会想成为下一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受援对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到来也不意味着债券持有人能就此脱钩了。正如钱荣、卡门?莱因哈特以及我的报告中指出的,许多国家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但最终一样欠债不还,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最著名的例子是阿根廷在2002年,但最近的其他例子包括印度尼西亚,乌拉圭和多米尼加共和国。

对于许多欧洲国家而言,最终的结局可能完全相同。乌克兰已经是在泥潭中挣扎。但多数情况下,解决主权债务拖欠问题的进程就像是节奏缓慢的歌舞伎演员的表演。为什么一个国家只要有富裕的施贷者愿意借钱给它,它就能摆出一幅一切正常的假象而欠账不还哪?债券市场是很容易被这种假想所蒙骗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欧洲投入了巨大的赌注。走这个钢丝风险极大。如果将贷款附带上强硬的“德国式”条件,它将冒立即挑起对抗和(等待援助的国家)违约拖欠债务的风险。这是它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迄今为止,它对东欧国家的政策还是尽显温柔的一面,对基于今后预算削减与经济增长乐观的预测基础上制定的计划表示赞同。

问题是这个“好好男人”究竟能够当多长的时间,即使最近得到了大量的资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不能让客户的欠账永远拖下去。如果这些欠账不还,它可能就没有足够的资金储备来应对下一场危机,这场危机是不可避免要到来的,而且很可能来自意想不到的地方,如日本或中国。

此外,如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没有了促使受援国改革预算的功能,就会失去信誉,其条件宽松的救援行动只会在全球引发更大规模的主权债务危机。这些危机不仅正酝酿在欧洲,而且在美国、日本和其它地方也都如此。经济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和财政赤字的迅猛攀升危险地搅和在一起。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欧洲面对的问题不在于它是否有一个可行的介入计划。它已经大规模登陆啦。现在的问题是它是否有一个可行的撤出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