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的第一任总司令是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6:04:38

毛泽东曾当面称叶挺是“共产党的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毛泽东为什么说叶挺是“共产党的第一任总司令呢?这是因为19277年12月爆发的广州起义,首次打出了“红军”旗号,而叶挺担任了红军的总司令。“第一任总司令”之说由此而来。



查看原图


1927年12月,叶挺在领导广州起义后留影


南昌起义时,叶挺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11军第24师司令部设在一所学校里,楼上是当时指挥部的办公室、会议室和电话总机房,楼下住着警卫部队。1927年7月30日下午,叶挺在会议室召开了24师营以上及师直机关的军官会议,传达了党的起义决定,部署战斗任务。


1927年8月1 13,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南昌打响,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历史就此开始!叶挺作为前敌总指挥,率部参加领导了这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武装起义。起义中,叶挺指挥第24师主攻驻在天主教堂、贡院、新营房一带的3个团的敌军。起义军所向披靡,连战皆捷,又一次显示了“铁军”的威力。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全歼南昌守敌3000余人,缴枪5000余支。起义作战取得了完全胜利,革命红旗插在了总指挥部的五层大楼上。


起起义胜利后,召开了由中国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参加的联席会议,叶挺报告了起义经过,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和新的第二方面军。贺龙代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兼任第20军军长,叶挺代前敌委员会总指挥兼代第11军军长,聂荣臻任第1 l军党代表,朱德任第9军副军长,刘伯承任革命委员会总参谋长。朱德、贺龙、刘伯承、聂荣臻后来都成为共和国元帅,如果算上早逝的叶挺和战功卓著的叶剑英,在南昌起义中共诞生了6位元帅。1955年授衔时,陈毅对叶剑英感叹说:“若是叶挺同志还在,就该有两个叶帅了!


大胜之后,叶挺为了争取时间返回广州,几天后率部撤出南昌,冒着酷暑踏上南下征程。8月底9月初,起义部队在会昌与敌钱大钧和黄绍闳部打了两场恶战。面对兵力和地形都占优势的敌人,叶挺指挥1l军两个主力师行动果决,英勇顽强,以集中兵力突击冲杀的战术压倒当面之敌,打得敌人大惊失色,争相逃命。刘伯承后来多次说:“我见过的将领很多,在紧要关头,没有谁能够像叶挺那样坚定沉着。”军事家对军事家的称赞,里面包含的内容肯定要更加丰富些,因为军事内行对战斗进程和指挥员所下的决心会有更深刻的理解。这又让我们想起叶挺“险安足惧"的名言,在敌我交锋的战场,他一直是这句话的模范实践者。


在粤桂军阀的死命绞杀下,起艾部队在潮汕地区遭受众多敌军的围攻,终于失败。叶挺与聂荣臻护送着重病中的周恩来到香港就医后,暂时避居澳门。南昌起义之后,叶挺成了国民党反动派缉拿的“叛将"。


1927年的.12月7日,张太雷主持中共广东省委常委会议,在传达了中共中央的指示后,会议将发动广州起义的日期定在1 2月13日,组成了起义领导机构——革命委员会,并决定由叶挺出任起义军总司令。


然而,鉴于叶挺是被蒋介石通缉的要犯,从保障安全角度考虑,起义领导人建议不宜过早通知他。结果在起义发动的前一天,他才被匆匆召来广州。当叶挺到达指挥部时,离起义爆发只剩下几个小时的时间了。正像起义领导人之一聂荣臻回忆时所说:作为广州起义的军事指挥,叶挺“是在什么情况都不清楚的状态下来指挥起义的”。


叶挺首先与起义的最高领导们碰了头,了解了起义设定的行动方案,以及敌我力量的对比和分布。然后,叶挺召开了战前调查会,与参加起义的中层领导者见了面,对参战准备情况作了详尽的了解。


叶挺了解到,对发动此次起义,广东省委内部存在着不同意见,军委委员聂荣臻等就认为时机尚不成熟。另外,在调查会议上,工人代表也提出了起义时机问题,指出起义力量仅数千人,虽然广州城内空虚,但外围敌军却达10余万。


叶挺根据调查了解到的情况,找到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对他说鉴于敌我力量悬殊,起义倘若成功了,也不宜在广州久留,而应将队伍带往海陆丰,与彭湃领导的当地苏维埃政府汇合。不料,叶挺的意见当即遭到共产国际派来的代表德国人诺伊曼的强烈反对。因起义在即,叶挺全副心思都在作战指挥上,就没有与其争执。


广州起义发动当天,被推选为工农红军总司令的叶挺;在会议上郑重提出“不要再在广州坚持,把队伍拉到海陆丰去。"这一建议得到叶剑英、聂荣臻等起义领导人的响应,但叶挺所提出的作战方案未得到当时起义领导人的一致赞同。许多年以后,当广州起义的领导者们总结当年失败的原因时,才承认叶挺的主张是正确可行的。叶剑英、聂荣臻都指出:本来在11日晚就可以采取措施将部队撤出,那样起义就会取得很好的结果,可惜叶挺的主张得不到采纳。


广州起义打响后,“铁军叶挺”一下子成了鼓舞部队士气的口号。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战斗,起义军占领了广州城大部分市区。但是,张发奎部主力这时正回师广州,起义军由进攻转人了防守。叶挺提出:暴动已取得重大胜利,我武装力量应在张部主力开到之前,迅速撤离。就当时敌我形势来说,叶挺的主张是完全正确的。然而,共产国际代表诺伊曼不懂军事,却以势压人,斥责叶挺在政治上“动摇”,是想去当“土匪”。面对强敌一次次疯狂的反扑,叶挺心情沉重。


广州起义,震惊了中外反动派,他们立即勾结起来向广州进攻、英、日、法等帝国主义公然实行武装予涉,出动炮舰轰击广州市区。并一度派海军陆战队在长堤登陆,攻击起义部队。12月12日,张发奎从江门、肇庆、韶关、黄埔等地调来部队,向广州市区展开进攻。当日下午,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张太雷不幸牺牲。在中外反动派的疯狂进攻面前,起义武装浴血奋战,但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被迫于13日撤离广州市区。撤出的部分武装,在花县整编为工农革命第4师,在师长叶镛、党代表袁国平的率领下,进到海陆丰地区,和第2师会合,坚持革命斗争。另一些突围以后到了广西的左、右江地区,领导农民开展游击战争。还有少数起义士兵到韶关附近,参加了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