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最关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4:27:39
「自己看不到, 这就是最大的盲点。」
——多湖辉(本书作者)
每个人都有「盲点」
我们都看不见与自己价值观、世界观不同的事物。
如果那是科学上的发现,就会一笑置之;如果是他人的意见,就会假装没听到。
盲点的结构在生理上一清二楚。人类只要不移动视线,就有看不见的部分存在。
越热衷,视野就会变狭隘
也就是说,只要持续凝视着一点,就会有盲点出现。
这似乎就明白指出我们的「盲点」――越热衷某事物,视野就会变狭隘。
若坚持在某个想法上,就看不见其它事物。那就是衍生出我们「盲点」的原因。
对自己的缺点感到不满
我们经常对自己的缺点或性格下定论。并为此感到不满或烦恼。
我们甚至依此决定自己的工作、交往的对象或行动范围。
例如:「我个性内向,喜好思考,因此不适合会与许多人接触的工作。」
「一厢情愿」才是最大的敌人
如果让自己成为盲点,甚至让人生选项变窄,只能说是件非常愚蠢的事。首先,
◎试着抛开对于自己一切的认定。
◎试着舍弃「因为我就是这种个性」的前提。
只要这样,世界之门就会为你敞开。察觉到盲点,是愉快到会令人兴奋期待的事。
一成不变,也会衍生出盲点
大多数的男性并不会留意,从自家到车站的上班路线上有什么店家。若其中出现一块空地,他们就会狐疑:「咦,这里原本是什么店啊?」
每天都经过的商店,却连一间倒闭的店都想不起来,应该是完全没留意过的缘故。即使映入眼帘也没看到,这也是盲点。
「发现」就变得很重要
若只埋首于习惯工作或熟悉的人际关系上,一天有大半时间都不会有任何新发现。
因为会认为狭隘视野中所看到的世界,便是围绕着自己的一切,也不会察觉到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或想法尽是盲点。
没有察觉到而认定「只能这么做」的事,其实是一点根据都没有的选择。
被赞美就会开心
每个人一旦被赞美就会感到开心。
不过,若是被部属拍马屁就高兴的上司就有点可悲了,而被上司的甜言蜜语给唆使的部属也会令人伤脑筋。
问题不是上下关系,而是自己是否有被尊敬的人或自己很重视的人认同。
别让视野变得狭隘
只要被人赞美就能得到满足,这就是我们凡人的现实啊!被人赞美不但不会感到不悦,赞美自己的人也不会有不舒服的情绪。
于是彼此熟悉的人关系就会变得愉快。不过这跟「井底之蛙」一样,若只会对小小的世界感到满足,甚至从井里跳脱的企图都没有,这样只会让视野变得狭隘而已。
经常审视自己的世界
最大的问题,就是被人贬低或是否定的时候,还有自己得不到认同的时候,就会在狭隘的世界里受伤或沮丧。
不过,你不认为被自己并不尊敬的人给贬低或否定就沮丧,不是很奇怪吗?
请经常审视自己是否在不知不觉中陷入那样的世界。
切换观点很重要
总之,盲点就是盲点。以为自己看得见、但其实并没有在看,那就是盲点。
为了看到它――也就是为了培养盲点力――像是切换一个开关般训练跳脱自己平时常被固定的观点(想法)是很重要的。
以下有几个克服盲点的方法。
错开观点,找出盲点
其中,以创造力的训练法而广为人知的方法――列出检视清单。
藉由错开观点(想法),也许可以找出盲点,所以事先做出错开方式的清单即可。
制作「结合」「逆向」「扩大」「缩小」「不同的使用方式」「不同的顺序」「不同的观点」等清单,套用在要面临的课题上,试着寻找有弹性的解决方法。
找出个性的能力
人往往因为某一两次的失败而造成了固定化,便一直拘泥着。
这时,试着将检视清单套用在自己身上,你一定会察觉到意想不到的盲点,就会看到「意外的才能」「意外的自己」。
没错,所谓的「盲点力」,就是察觉到对自己来说原本是盲点之处的能力。
习惯产生盲点
所谓的习惯,多半在无意识中进行。藉由义务感来实行的习惯,大概像是工作、家事之类的。
此时往往会衍生出一个大盲点。
在你理所当然地实行的事情中,也许有毫无意义的事,或是持续着没必要的负担。
生活中的事物,真有必要吗?
为了有所察觉,持有「如果不做这件事会如何」的观点是很重要的。
在生活中,也可以用「不做的话会怎样」这个观点来重新审视,试着从旁观者角度来模拟。
有必要买轿车吗?有必要拥有好几张信用卡吗?正在付房贷的房子怎么样?喝酒怎么样?抽烟怎么样?维他命或健康食品怎么样……?
在人生中找回自在
思考「不做的话会怎样」,并非为了节省时间或花费。最大的目的是要找回自在。
藉由「不做的话会怎样」的想法来重新审视,也许可以干脆地舍去约束你的许多事物,可说是突破日常盲点的作业吧。
当你对自己的人生拥有自在感或解放感,那才是最令人开心的事了。
小结:发现「盲点力」
察觉出盲点的「能力」,不是特别的能力。
那是重新再次审视自己的观念、世间的常识或习惯的心情。所以,
1. 不要以先入为主的观念或过去的经验来判断事物。
2. 自己往往就是一种盲点的存在。
从各个角度来试着思考这两件事吧。应该就会发现到「盲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