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中最关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9 08:34:16
日期:2010-04-29 作者:钱江 来源:新民晚报
钱江
最近策划和组织了一个系列采访,受访问对象是1978年12月26日登上飞机赴美国留学的52名学者,他们是改革开放后我国首批派出的公费留学生,他们在当年参加考试的12083人中脱颖而出,派往美国留学两年。
到美国以后,一人旋即因病返回,其余者在两年学习期满后,除一人经批准延长学习外,基本上按期归国。归国后至今已满30年,这52人中有6人:李衍达、陈俊亮、柳百成、张楚汉和张恭庆、姜伯驹成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另有赵南明当选为欧亚科学院院士。还有数学家应隆安、密码学专家裴定一、地球物理学家吴如山3人获得中国科学院院士提名。归国学者们获得了为数众多的中国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或三等奖,他们全部成为各自领域的教授、知名专家或学术领军人物。
现在,他们基本上结束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至少是已经走向工作舞台的边缘了。我主持了一项对他们的回顾性研究。
经一年努力,发现这52人中,有7人因出国定居或较长期逗留未能联系上,还有4人谢绝访问。还有6人已辞世(但找到了其中3位的夫人)。盘点下来,共完成对36人的专访,成文35篇,陆续发表。
然而继续研究,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发现。其中一点我印象极为深刻:这些科技大家几乎全部出自知名或重点高中,尚未发现有出自“薄弱”高中者。所有接受访问的学者,回顾自己的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经历,都认为高中阶段学习具有承先启后的意义,奠定了自己进入著名大学的基础。说白了,相对于小学和初中,高中极为关键。
对于这一点,刚开始组织专访的时候还没有意识到。作为组织者,我做了一张表格,对哪位的专访完成了,就把他的基本情况记录在表格。通过36人基本情况的排列,马上发现,这些优秀学者出生于四面八方(但以长江三角洲上海、浙江、江苏为最多),他们的小学上得五花八门,有的是就近入学,有的则是从一开始就进入名校。他们的初中学校也呈现参差不齐现象。但是排列他们入学的高中,几乎全部是著名或重点高中。即使有极少数高中学校当时知名度还稍低,日后也都并入了著名或重点高中。这些学者中,有几人在四川、贵州上了高中,则无一例外全部是该省最著名的高中之一。
这个结果绝非偶然。假如可以获得全部52个例证,也会在总体上继续证明这一点。
这些学者普遍认为,上小学时,能上优质学校固然很好,但应该把就近就便这个因素考虑得多一些,让童年中的活泼因素发挥得多一些。上初中时可以减弱“就近就便”因素,学业成绩不能拉得太低,而稍低一些,比如保持在中游状态还是可以接受的。但到了高中阶段就不同了,这时的孩子必须接受严格的学业训练,需要名师名校的熏陶,这一点必须充分考虑。写文章有起承转合,以转折最见功力;求学有承先启后,高中至为关键,甚至决定未来几十年,不可不深察焉。
我对此感触良多,记录下来求证于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