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通过媒体呼吁政府节约折射的民权贫困(中国经济时报 2007-6-1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4:57:18

通过媒体呼吁政府节约折射的民权贫困
■曹林
6月2日,中央纪委、国家发改委、监察部等七部委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河南濮阳县、山西粮食局、兰州市财政局、山西忻州煤矿安全监察局等4起违规修建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典型案件。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近日完成的一项读者调查3602人参与显示,90.3%的人认为政府的浪费现象比个人更严重。调查显示,81.9%的受访者明确赞同“建立节约型社会应当从政府做起”,许多公众也来信发出这种呼吁。(6月11日《中国青年报》)
政府的浪费现象比个人更严重,这其实是一个不需要通过民意调查印证的事实,而是一个符合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本常识,不这样才不正常,应该是100%的人都认为。因为在市场化语境中,个人消费的是自己的东西,受到“成本最小化”这个最基本、最硬的市场约束,不会浪费到哪里去;而政府是用纳税人的钱办事,不是自己的钱,当然有天然的、制度性的浪费取向——正因为如此,西方政治发达的国家根本不会把个人浪费当回事,市场有着最硬的约束,而是设计了一套精密的制度防止政府的浪费。
我们的公共财政制度本就应有“政府比个人浪费更严重”的前提预设,以制度对政府浪费严加防范,而这个基本常识如今还要通过“民意调查”印证,这表明我们的制度安排缺乏基本的常识认知。
更让人感到不可接受的是许多百姓通过媒体呼吁“建立节约型社会应从政府做起”,呼吁政府应改变浪费现象——这种道德上的吁求和近乎请求的姿态折射出民众权利的贫困:要求政府节约使用纳税人的税款,不要浪费公共财政,这本是纳税人非常正当的权利,因为政府财政预算每一笔钱都来自纳税人,政府花的每一分钱都是公民为了公共事业而让渡出的一部分财产,公民应可以理直气壮地通过投票、否决、问责等手段通过代议机关或直接强势地对政府提出要求,要求政府必须不能浪费自己的纳税,必须节约公共财政;公民所以纳税不是把钱让渡给公务员凌驾到自己头上去花天酒地地享受,而是委托其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既然是委托,公民当然有足够的权利要求政府高效率地把财政用于公益。
在许多西方国家,你会看到公民在这个问题上非常强势和具有进攻性,他们才不会这么磨叽呢:政府某方面浪费了,就会在议会的下一次预算审批中遇到很大的麻烦;某个公务员浪费纳税人的钱了,就会遭遇舆论喋喋不休的追问和纠缠。很多时候是政府请求公众更多地理解政府花钱,而不是公众去“请求”政府不要浪费——这其中显示的,就是公民在财政监督上强势的权利。仅仅通过媒体调查被动地表达出“政府不要浪费”、“建设节约政府”的呼吁,这种软乎乎的呼吁和号召对政府浪费能起什么作用呢?
“节约政府”永远是呼吁不出来的,政治发展史早就表明:只有强势的民权约束,只有纳税人到位的财政约束,才能打造出真正的节约政府。毕竟,只有纳税人才会对自己的每一分纳税有着切身的利益感觉,他们有权主导的节约才是真正的节约。
http://www.cet.com.cn/20070612/WENHUA/200706124.htm
曹林:通过媒体呼吁政府节约折射的民权贫困(中国经济时报 2007-6-12) 叶扩:政府能节约掉门前的石狮子吗(信息时报 2007-6-12) 刘以宾:政府浪费已成“公地悲剧”(中国经济时报 2007-6-12) -中国官场称谓的变迁---节约网-节约型政府 河南方城县政府强拆民房 3百人进屋连扔带砸(中国经济时报 2007-6-1) 周天勇:建设一个人民真正监督下的财政体制(中国经济时报 2007-6-12) 呼吁尽快改变企业退休职工的贫困状况! 雪灾折射出政府的执政能力 雪灾折射出政府的执政能力 我国政府浪费现象严重 公款支出缺乏有效监督  2007年06月12日06:20   中国经济时报 “天价滞纳金”折射权利贫困 金强:媒体监督光靠呼吁不够(南方日报 2007-1-12) 漂亮政府办公楼能吸引投资:全国人民又笑了(中国经济时报 2007-9-4) 陈墨:只能注视世界环境日的背影?(中国经济时报 2007-6-6) 张敬伟:高校无情拒贫的现实隐喻(中国经济时报 2007-9-6) 王石川:交警队PK石油公司暴露的罪与罚(中国经济时报 2007-9-6) [转贴]通过涨价节约资源是缘木求鱼 通过订阅RSS来节约上网时间 中国经济时报 节约网-节约型政府-中国女官员群体透视 调研师生的“民权民生” 徐迅雷:向柴静学调查(中国经济时报 2007-12-14) 中国土地制度存在政府权力强侵民权问题 中国土地制度存在政府权力强侵民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