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谁来当农民?·每日商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4 20:32:10
21世纪谁来当农民? 2010-07-04

 

  商报记者 叶根琴 摄影 杜国平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

  杭州华丹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韩省华喜欢以“老农民”自居。平时,他就像一位传统的农民,在田间地头辛勤耕作,种植各种各样的蘑菇。杭州人餐桌上的鸡腿菇、金针菇、白菇等各式蘑菇,有三分之一出自他手。不过,更多的时候,他是一名“空中飞人”,在全国各地甚至到美国、日本、俄罗斯、越南去传授他的蘑菇种植技术。

  于是,很多人又叫他“蘑菇王”。

  追踪“蘑菇王”最近两个月的行踪——5月中旬在俄罗斯,5月下旬在广西田林县,6月初在四川,6月下旬在辽宁鞍山岫岩县。岫岩,那儿刚刚举办了第九届全国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展销会,“蘑菇王”应当地政府的邀请前去传授“蘑菇经”。这一次,他带去了新研发的“促酵剂”,这是一种能使食用菌生产能源成本降低一半、但产量提高10%以上的新产品,备受政府和企业的欢迎。

  换了普通的企业,去展销会上推销新产品至少要交一笔参展费。而“蘑菇王”出席这样的会议,非但不用交钱,有些地方还会给他一笔不菲的出场费。

  反差为何这么大?“蘑菇王”给出的答案是,有技术的农民是21世纪最受欢迎的农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助推农产业转型升级。除了蘑菇,浙江省的蔬菜产业也有着漂亮的成绩单。浙江省农业厅农作局近期出炉的全省上年度农业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省蔬菜产业在播种面积和产量基本保持上年水平的基础上,产值达到257.8亿元,较上年继续新增17.46亿元,蔬菜产值占我省种植业产值的比重达29.3%,位居种植业首位;与2004年产值153.24亿元相比,五年来全省蔬菜总产值净增104.56亿元,递增了68.23%。

  数据的增长,显示了依靠科技支撑的浙江农产业正在成功转型升级。

  国家对农产业向来重视。5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36条具体措施,要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意见》要求,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包括交通运输、水利工程、电力、石油天然气、电信建设以及土地整治、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等。这其中的基础产业和水利工程,就跟农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国新36条”将给农业企业带来什么样的机遇?21世纪谁来当农民?本期创富周刊将为你揭开科技转化成农业生产力的秘密——

 

  杭州农企的“蘑菇经”

  让全国上万人脱贫、数千人致富

  “蘑菇王”生于1956年,祖籍陕西汉中。

  1979年,他和浙江结下不解之缘。凭借种植天麻的好手艺,韩省华应邀进入浙江庆元科委工作,成了公务员,专职指导当地农民种天麻。在庆元的日子里,韩省华爱上了蘑菇,并开始潜心钻研蘑菇种植技术。

  在浙江的30多年里,“蘑菇王”持之以恒地学习并不断付诸实践,一次次把技术转变成生产力。1991年,他从灰树花中提炼出多糖,10公斤灰树花大致可提多糖1.5公斤,产品出口到瑞典、美国等地,每公斤灰树花可增加毛利数千元。此后,“蘑菇王”还用它做了一个抗癌的药——保力生(现在叫“麦特消”),是目前惟一被卫生部批准的真菌类抗癌药。

  1999年“蘑菇王”的身份再次发生令人意外的转变,他停薪留职,下海经商,注册了杭州华丹农产品有限公司。当时公司只有两个人,主营业务就是专卖庆元香菇。

  十年一晃而过,杭州华丹农产品有限公司发展壮大至现有员工52人的规模,即便在西湖边有了现代化的蘑菇种植基地,企业规模仍然只能算是中小企业。不过,就是这么一家不算大的企业,却拿下了杭州蘑菇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公司一年仅鲜蘑菇一项的销量就达数百万斤,其中珍稀菇类近100万斤,即每天要销售上万斤的蘑菇。也就是说,杭州老百姓餐桌上老鸭煲里的鲜菇,很有可能就是出自“蘑菇王”之手。

  效益的背后是科技含量。“蘑菇王”有个习惯,不管是在什么场合介绍企业,他都会自豪地提到“科技企业”一词,在他的眼里,杭州华丹农产品有限公司是浙江省集食用、药用真菌的研究、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农业科技企业。

  “科技企业”并非虚名,“蘑菇王”以高科技手段开发的各种珍稀和名优食用菌产品在国内外享有盛名,他承担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的推广与实施,技术在全国20多个省市推广,带动了许多地方的农民、下岗职工的就业和致富。他已申请专利的发明有4个、实用新技术4个、外观设计8个,其他的发明不下10个。

  这些年来,“蘑菇王”不像一名企业家,更多的时候他是一名专家,像教授一样在全国各地给别人上课,畅谈“蘑菇经”。据不完全统计,他的“蘑菇经”已让上万人脱贫、数千人致富。黑龙江乌伊岭的吕继所在家中办了黑木耳栽培农场,2003年以前的年收入为四五十万元,在一次黑龙江食用菌会议上听了蘑菇王的“蘑菇经”后,他学以致用,家庭年收入增加了20多万元。黑龙江一半以上栽培黑木耳的农户纷纷效仿吕继所,使用“蘑菇王”生产的促酵剂,学习他的种植技术。广西田林县发展灵芝产业,当地农业局多次邀请“蘑菇王”现场指导,如今田林县的灵芝生产已是当地的农业特色产业……

  这样的例子不计其数。

  去年,“蘑菇王”韩省华被推举为杭州市突出贡献人才,市政府奖励其住房一套,他所研究的《珍稀食用菌配套创新技术研究与应用》被评为杭州市首届统一战线科技创新项目三等奖。

  付出了这么多,收获了这么多,韩省华对“种地”有了自己的认识:“种地,就是一门技术活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