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 講 太陽蓄水證(2)太陽蓄水證概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04:33:42
大家好,我們接著上次課,來談五苓散的適應證,也就是太陽蓄水證的原文。
  我們現在打開講義第66 頁,看原文的第72 條,“發汗已,脈浮數,煩渴者,五苓散主之”。這是太陽表證,發汗後,也許是汗不得法,余邪未盡,導致了邪氣循經入裏,影響了膀胱的氣化,膀胱氣化不利,津液不能輸布上承,因此出現了煩渴。因為它口渴,上面津液缺乏,所以它就相應的就出現了心煩,同時脈浮而數,這是表邪沒有完全解除的表現,外有表邪,內有蓄水,因此用五苓散來治療。
  下面看第74 條,“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太陽中風證有發熱,到了六七天沒有好,出現了心煩這樣的裏證,“有表裏證”。表證就是太陽表證,它的臨床表現有前面的發熱。裏證呢?除了剛才提到的煩之外,還有“渴欲飲水,水入則吐,名曰水逆”。之所以有渴欲飲水的這種裏證,是因為膀胱氣化不利,津液不能化生,津液不能輸布上承。口渴就要喝水,但是這裏有個什麽特點呢?喝完水就吐水,仲景把這個證候叫作“水逆”。
  命名它為水逆,從病機來說,是水邪上逆,因為下竅不利小便少,水邪上逆,使胃氣上逆,結果導致了渴欲飲水,水入則吐。這個證候是因為水結所引起的,因此把它叫作水逆。
  另外,從臨床來看,這個證候呢,它是喝水時吐水,吃飯它不吐飯。正因為它是喝水吐水,所以從癥狀來說,也把它叫作水逆。這是五苓散證水邪上逆的時候,可以出現的一個臨床表現,可以出現的一個癥狀。外有表邪,內有蓄水,所以治療用五苓散,外疏內利,這也是非常好理解的。
  下面看73 條和127 條。73 條說“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127 條說,“太陽病,小便利者,以飲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裏急也”。這兩條原文,如果我們不通讀《傷寒論》不了解茯苓甘草湯證的話,那麽就不知道它這是怎麽回事。什麽汗出而渴的用五苓散,不渴的用茯苓甘草湯,什麽小便利的是喝水多,心下悸,小便少的是苦裏急。所以不大容易理解。
  為了使大家能夠很好的理解這兩條原文,我們再引進一個新的病證,叫作胃虛水停證。這具胃虛水停證,是由於胃氣虛,水停胃中,這是它的病機。它的成因是飲水過多,飲水過多所造成的。在什麽情況下,飲水過多呢?是在患太陽表證期間。我們說人得了表證,得了感冒,適當多喝一些水,利於體內毒素的排泄,這是有好處的。但是什麽東西都不能過頭。本來得了太陽表證以後,正氣抗邪於表,裏氣就相對的不足。這個時候,如果飲水太多,胃不能夠很好地受納和轉輸的話,就可能導致水停胃脘,成因就是這樣。這也是127 條所說,“太陽病,小便利者,以飲水多,必心下悸”。這是喝水太多所造成的。那麽它的主證是什麽?一個是心下悸,這是水停胃脘以後,水停胃中以後,胃陽,胃中的陽氣,和水邪相搏的一種表現。胃脘部悸動不寧。
  我曾經遇到過這種病人,她就主訴她的胃這個地方跳,實際上呢,和心的跳動節律是一樣的,是腹主動脈的搏動,或是心搏的傳導。可是平常情況下,她就沒有這個感覺,當她胃中有停水的時候,她就有這個感覺。我覺得好象是,胃中有水液瀦留以後,它對腹主動脈的搏動對心臟的搏動,傳導的敏感性增強的一種表現,但是誰也沒有這麽說過,我這麽說只是供大家參考。這就是心下悸,我們在傳統上解釋,是胃陽和水邪相搏的一種表現。另外,這個病人常常有主訴,說:“大夫,我這個胃啊,好象是塑料口袋中裝著半口袋水,我走路的時候一顛動,胃裏咣當咣當響,坐汽車的時候,我要是坐在汽車的後面,汽車過一個坎兒,一咕隆(顛簸一下),我胃裏也咣當咣當”。這就象我們剛吃了飯,喝了好多好多湯有時候下個臺階,胃裏咣當咣當,我們正常的人呢,很快這種聲音就消失了,而這種病人呢,胃脘部常常有振水聲。我們就把這種咣當咣當響,如囊裹水的這種癥狀,叫上腹部有振水聲。
  水停胃脘,水阻中陽,還可以出現手足厥冷。心下悸是一個癥狀,手足厥冷又是一個癥狀。造成水足厥冷的病機是水阻中陽,使陽氣不能外達。下焦蓄水是停水,中焦蓄水也是停水。因此,張仲景就要把中焦停水和下焦停水相鑒別。我們把鑒別寫在這兒。和下焦蓄水相鑒別的話,第一個是口不渴,這是中焦停水的一個表現。它為什麽口不渴呢,它沒有影響到膀胱的氣化機能,膀胱仍然可以氣化,仍然可以使津液輸布上承,所以它口不渴。而這種病人不僅口不渴,他常常因為胃裏有水,他不敢喝水。說大夫啊,我喝了以後,胃裏頭更脹得厲害,胃裏頭水就更多了,他不敢喝水。所以“口不渴”在這裏,是鑒別水停下焦,還是水停中焦的一個鑒別診斷。鑒別癥狀還有一個“小便利”,這個小便利就是小便正常,並不是小便清長。因為水停中焦胃脘,它也沒有影響到膀胱的氣化機能,膀胱氣化機能是正常的,所以體內代謝的廢水的排除功能是正常的,因此小便也是正常的。
  這樣的一個證候,用什麽方子來治療呢,用茯苓甘草湯。現在我們看茯苓甘草湯的藥物組成,茯苓甘草湯,有溫中化飲,通陽利水的功效。它的藥物組成就在第67 頁,有苓、桂、姜、甘四個藥。苓桂姜甘湯有溫胃化飲的功效,其中生姜用量,是這個方子裏頭最多的。生姜是一個溫胃的,化飲的,消水的藥。後世呢,五皮飲裏頭,有生姜皮,有姜皮。今天,我們的藥房生姜和姜皮,都不分開了。生姜在這裏,用它的作用主要是溫胃化飲消水,桂枝和甘草相配,是辛甘化陽的,主要是溫通心陽。因為心陽不足的時候,可以導致水邪的內生。茯苓這個藥健脾利水,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茯苓和桂枝相配,可以暢達三焦,促進氣化,暢三焦,促氣化,增強利水的功效。茯苓甘草湯由苓、桂、姜、甘組成,它是苓桂劑,這一群方子裏頭的一個方。苓桂劑我們下面講水氣病的時候,會專門提到,到時候我們會和苓桂姜甘湯相聯系、相鑒別。
  那麽現在,我們再讀73 條和127 條,看看能不能讀懂,“傷寒,汗出而渴者”,汗出是外有中風,風邪襲表,口渴是裏有蓄水,膀胱氣化不利,津液不能輸布上承。“五苓散主之”,當然要用五苓散了,這是講的下焦停水。“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那是指的如果水停胃脘的話,就不會見到口渴,尋就用苓桂姜甘湯,也就是茯苓甘草湯來治療,現在我們讀這條原文就讀懂了。
  127 條,“太陽病,小便利者,以飲水多,必心下悸”。在串太陽表證期間,喝水太多,來不及氣化,如果體內是胃氣平時就虛,在患太陽表證的時候正氣抗邪於表,胃氣更虛,喝水太多,就可能水停在中焦,造成了水停胃脘、水停中焦的證候。如果在患太陽表證期間,膀胱氣化的機能比較低下,喝水太多,就可能造成水停膀胱的表現。所以這裏的飲水多,既是中焦停水的成因,也是膀胱蓄水的成因之一。如果屬於小便利的,那是中焦停水,而不是下焦停水,所以必心下悸。因為是中焦停水,胃陽和水邪相搏,所以就會出現心下悸動不寧。如果是小便少的,那就是患太陽表證期間喝水太多,導致了膀胱來不及氣化,水停在下焦,進一步影響了膀胱氣化功能。膀胱氣化不利,就造成了小便不利,小便少。所以我說太陽蓄水證的小便不利是指的什麽呢?是指的小便少,尿少,就是這一條直接提出來的,“小便少者,必苦裏急也”。水蓄下焦,使下焦的氣機不暢,所以有少腹苦裏急的感覺。什麽叫苦裏急呢?少腹部拘急,不舒服,拘急不適而感到痛苦。這是因為水停下焦,阻滯下焦氣機,下焦氣機壅滯的一種表現。
  涉及到太陽蓄水證,還有一條條文,請大家打開講義第86 頁,看原文156 條,“本以下之,故心下痞,與瀉心湯,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本就是原來,原來用過下法,結果出現了心下脹滿、堵塞不通的這樣一個自覺癥狀,這個自覺癥狀就叫心下痞。心下脹滿,堵塞不通,這樣的癥狀就叫心下痞。出現心下痞,按照常規就應當用瀉心湯來治療,半夏瀉心湯,生姜瀉心湯,甘草瀉心湯,它們的適應證的主證,都是心下痞。可是用了瀉心湯以後,心下痞的癥狀不能緩解,“痞不解”。這就要進一步尋求,這個心下痞的根本病機是什麽。要想尋求它的根本病機的話,那你就應當去看一看,它還有一些什麽癥狀表現,“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這正是膀胱氣化不利、下焦蓄水的兩組癥狀都表現出來了。膀胱氣化不利,津液不能輸布上承,所以上面有口渴,口燥。口渴,口燥,津液缺乏,所以就有心煩,下面排除廢水的功能發生了障礙,所以它有小便不利,有小便少。水蓄下焦怎麽造成了心下痞,那就是水邪上逆,阻滯中焦氣機,結果就導致了心下痞。後世醫家,有人把這種心下痞叫作“水痞”,是因為水邪上逆所造成的心下痞。
  前面在講74 條的時候說,“渴欲飲水,水入則吐,名曰水逆”,那個叫水逆證。我們在講156 條的時候,談到了五苓散證中有心下痞,是因為水邪上逆,阻滯中焦氣機所造成的,把它叫作水痞。這兩個證候不要混淆,它都是五苓散的適應證。
  這樣的話,我們把涉及到五苓散的適應證的主要原文就談完了,當然後面,象霍亂病篇,也會提到五苓散的適應證,那是用五苓散來治療嘔吐和下利的,我們後面再談。我們現在對五苓散證做一個小結,也就是對太陽蓄水證做一個小結。
  太陽蓄水證的成因可以有兩個,一個是太陽表證,太陽表邪不解,邪氣循經入腑,經脈和臟腑是緊密聯系的。而經脈呢,又是生理信息、病理信息的通道。《黃帝內經》說,“經脈有行血氣,營陰陽,調虛實,決死生,處百病”的功效,所以無論是在生理功能上,還是中醫在診斷治療上,都是離不開經脈的。經脈是既是生理信息,陰陽氣血運行的通道,也邪氣傳播的通道。當太陽表邪不解,邪氣循經入腑的時候,這樣就使膀胱氣化失司,這是它的成因的第一點。這種情況,非常常見。
  第二種情況,是在患太陽表證期間,膀胱氣化機能低下的情況下,飲水過多,不及氣化,或者說不能氣化,水液內留,阻遏膀胱氣化機能。也就是說,膀胱蓄水證,可以是因為外邪直接入膀胱,也可以是因為在外感病期間,喝水太多水邪停滯以後,反過來又阻遏了膀胱的氣化,不管哪一個原因,最後所造成的結果,都是膀胱氣化不利。
  下面我們就談它的主證了。膀胱氣化不利出現了兩組癥狀。一組是津液不能輸布上承,它就出現了口渴、消渴、煩渴、渴欲飲水。我們把《傷寒論》原文中,所涉及到口渴的癥狀都歸納在這裏,是想讓大家知道,太陽膀胱蓄水證口渴的癥狀,是比較嚴重的。膀胱氣化不利以後,廢水不能外排。它所表現的癥狀,就是小便不利,小便少。我們把這兩個癥狀都羅列在這裏,大家就知道這個小便不利,不是那個有熱的,尿道澀痛,小便點滴不暢,尿路中斷等等,而就是尿少。從這個角度來看,實際上是腎功能的一種異常,特別是在外感熱病的病程中,由於病毒或者是細菌的毒素的剌激,一時導致的腎功能的異常。水蓄下焦,氣機壅遏,在局部表現了一個什麽癥狀呢?少腹苦裏急,在局部表現了少腹苦
  裏急,少腹因拘急、脹滿、疼痛,而感到痛苦。水邪上逆,下竅不通,上面喝著水,下面小便少,那麽水邪就會上逆,水邪上逆,阻滯中焦氣機,可兼見心下痞,後世稱之為水痞。是由於水邪上逆,阻滯中焦氣機所造成的痞,所以把它叫作水痞。水邪上逆,使胃失和降,那就見到了什麽呢?渴欲飲水,水入則吐。這個證候,仲景把它叫作水逆,名曰水逆。
  我們把膀胱蓄水證的主要癥狀,全歸納進去了,但是還少一個什麽呢?此外,還應當見到什麽呢?還有身熱、脈浮或浮數等表證。這樣的話,我們就把剛才涉及到五苓散適應證中的全部內容,都歸納到了這裏。那麽就談辯證了?證屬外有表邪,內有蓄水。治療呢?用五苓散,外疏內利,表裏兩解。
  在我們剛才所學的這些條文之中,五苓散證和哪些方證相鑒別呢?一個是和中焦停水的茯苓甘草湯證相鑒別。下焦蓄水,中焦停水都是水病為患,都是水結,都是水停。那麽中焦停水呢?它的臨床表現是,心下悸,手足厥冷。它和五苓散證的鑒別是,口不渴,小便正常,口不渴,小便利。這是和中焦停水相鑒別。因為五苓散證有口渴,所以在《傷寒論》的原文中又要和胃中津液缺乏的渴欲飲水相區別。中焦胃津缺乏的渴欲飲水,那麽就少少與飲之,用飲水療法治療就可以了,所以我們不要把胃中津液缺乏的那種渴欲飲水的證候,和五苓散證混淆起來。胃中津液缺乏的渴欲飲水證候不能利尿,利尿就更傷津液,所以這兩個證候一定要區別。有多次考試,涉及到五苓散證的時候,許多同學都把胃中津液缺乏的口渴,也當作五苓散證。這種誤會,這種誤解,我們這裏千萬不要發生。仲景在這裏列出,中焦胃中津液缺乏的口渴,是和五苓散證的氣化失司,津液不能輸布的口渴、消渴、煩渴渴欲飲水相鑒別的。
  好,太陽腑證的氣分證,蓄水證我們就談完了。五苓散的這張方子是一個利尿的、去水的一個很好的方子。
  今天我們在臨床上,凡是有水邪內結的,不管它的水邪結在什麽部位,都可以考慮用五苓散來治療。比方說腦積水,有些小孩是先天性的腦積水,嚴重的腦積水的孩子,由於它顱壓高,影響大腦的發育,它可能在智力上,在整個發育上,不能象正常的孩子,一般要手術治療。有時候比較輕的證候,手術呢,似乎也不值得,用五苓散來治療,對於腦積水的輕的證候,常常可以使這個孩子逐漸成年,然後腦積水的癥狀漸緩解。我就曾經用過兩個孩子,給他做成散劑常年地的吃,有一個吃了三年,他小時候是大腦袋,現在已經上中學了,智力發育呢,在那個班上雖然不是前幾名,是中等偏下,但是能夠跟得上學習,能象一個正常的孩子一樣,他的小時候腦積水比較輕,他就吃五苓散,斷斷續續的吃了三年。一般的情況下,我們用五苓散治療,體內組織間隙有水液停留的證候,是有很好療效的。
  太陽腑證的第二個證候是血分證。血分證是表邪入裏化熱,和血結於下焦所造成的。
  我們現在打開講義的第68 頁,看文的第106 條。“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這就是太陽蓄血證的成因。太陽表邪循經入裏化熱,熱和血結於膀胱。大家可能會問,膀胱是水腑,膀胱哪有血啊。實際上任何一個器官,既有氣分,也有血分。膀胱這個泌尿系統,它的生理活動既靠氣來提供能量,它也靠陰血來滋養。整個泌尿系統它有血液循環吧,所以血分,就是泌尿系統的血液循環系統。膀胱是個水腑,它也有血液循環。熱結膀胱就是邪氣入裏化熱以後和血結於膀胱。“其人如狂”,一個膀胱血熱互結的證候,為什麽可以出現如狂這樣的精神癥狀?如狂和發狂只不過是程度上的差別。中醫經常形容發狂的這個癥狀,是登高而歌,棄衣而走。這種病人呢,他的思維活動不能和外界相適應。比如我們在這裏上課,來一個病人,他自己認為他進了遊泳池了,沒準兒他就開始換衣服,他就做遊泳的動作。我們在大廳吃飯,進來一個人,他以為他進了歌廳了,不管周圍的環境,他沒準兒拿起一個飯勺,就當麥克風,張開嘴就唱。所以我們說登高而歌,棄衣而走的這種人,他完全把他自己的行為,限定在他自己腦子中,所想的那個環境中,他的思維和外界是割裂的,和外界是脫離的,和外界是不相適應的。登高而歌,棄衣而走,這叫發狂。那麽如狂呢,從我們正常人來看,他和我們正常人不一
  樣,興奮、狂躁,說話不著邊際,但是他沒有完全達到那種,理智不能控制感情的地步,我們把他叫作如狂。如狂也罷,發狂也罷,只不過是程度輕重的差別,在太陽蓄血證中都可以見得到,它是心主神誌功能失常的一種表現。
  太陽蓄血,血熱結於太陽膀胱,血熱結於下焦,為什麽可以出現,心主神誌功能的失常呢?這就是我們在講太陽病概說的時候,曾經提到過一句話,太陽的經別散布於心。十二經脈都有經別,是經脈分出的一個別支,這個經別有加強臟腑和臟腑之間的聯系的作用。太陽的經別散布於心,這就溝通了太陽和心的關系。心是主血脈的,心也是主神誌的,所以血脈的病變容易影響心,更何況太陽的經別直接散布於心,當太陽膀胱血熱互結的時候,血分郁熱循經上擾心神,可以出現精神癥狀。其人如狂,或者發狂,後面條文提到了或者發狂。這個病證這個時候,是熱和瘀血剛剛開始凝結。
  “血自下,下者愈”是什麽意思呢?如果這個病人,當時正處於來月經的時候,或者他原來有痔瘡,正是痔瘡出血的時候,或者他的膀胱可能在個小結石,如果出現了尿血的時候。月經是一種生理的,痔瘡是一種病理的,膀胱有小結石,然後結石剌破了膀胱壁,出現尿血是病理的,這本可能是一種生理的,或者病理的情況。但是就在這個時候,熱和血相結,那麽隨著這種出血,或者月經的出血,或者便血,或者尿血,這就象我們放血一樣,血自下,下者愈,熱隨血減,熱隨血泄,沒準兒這個膀胱蓄血證就形不成。由於一出血,這個郁熱隨著出血排出體外了,這就是血自下,下者愈的道理。這只有在血熱初結,熱盛,熱迫血妄行,使出血增多,這個出血倒把熱邪給排泄出去了,這個病就不再繼續發展下去了。可是在一般的情況下,一般的人並沒有這樣的機會,不能夠出現血自下,下者愈,怎麽辦?那你只能用瀉熱逐瘀的方法了。
  接著往下看,要用瀉熱逐瘀的方法的話。由於這個病是由表證發展而來的,這叫表證兼裏實。我們前面講治則的時候,表證兼裏實要先解表後攻裏,這個治療原則,在《傷寒論》中是特別強調的。“其外不解,尚未可攻,當先解外”。你要攻裏話,你要瀉熱逐瘀的話,你要看看表邪解除了沒有,如果表邪沒有解除,應當先解表,“外解已,但少腹急結者”。這裏又補充了太陽蓄血證的另外一個主證,就是少腹急結,少腹急迫不適,少腹疼痛,急迫不適。用這個急字,少腹拘急疼痛,急迫不適,提示了熱勢重。凡是熱重的證候都有急的表現,而沒有說少腹硬,沒有說少腹滿。硬是醫生摸著硬,滿是病人自覺脹滿。那說明有形的瘀血剛剛開始凝結,而說少腹急結,提示了熱邪重而且熱勢比較急。“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大家想一想,這個證候是太陽蓄血證的初起階段。熱勢重而且急,瘀血剛剛形成。在表邪解除以後,那麽要專門治療瘀熱互結的話,是瀉熱為主呢,還是化瘀為主?瀉熱為主。因此在治法上應當是瀉熱化瘀。如果把活血化瘀放在前面,那就不大合適了,應當是瀉熱化瘀,以瀉熱為主,兼以化瘀,方子用桃核承氣湯。
  我現在問大家一個問題,我們在學方劑的時候,遇到過三個承氣湯,這就是調胃承氣湯、小承氣湯和大承氣湯。這三個方子,哪個是瀉熱為主的,哪個是能便為主的,哪個是既瀉熱又通便的。毫無疑問,大家都會回答,大承氣湯是既瀉熱又通便的。現在我們就來區別調胃承氣湯和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是由大黃,芒硝和甘草組成的,小承氣湯是由大黃,枳實。厚樸所組成的。都是三個藥,哪個方子以瀉熱為主?調胃承氣湯瀉熱為主,顯然小承氣湯就是通便為主了。在《傷寒論》中桃核承氣湯,是瀉熱為主兼有化瘀,應當用哪個方子做底方呢?當然用調胃承氣湯作底方,因為調胃承氣湯是瀉熱的。後面在陽明病篇,我們會提到一個麻子仁丸,麻子仁丸,我們在方劑中也學過。麻子仁丸是幹什麽用的呢?是治療小便多,大便幹燥,大便秘結的。那麽用麻子仁丸,主要的目的在於通便。大家還能記得嗎。這樣的話,我們按照道理來推測,麻子仁丸應當是以小承氣湯為底方,還是應當以調胃承氣湯為底方?當然是以小承氣湯為底方,所以麻子仁丸的藥物組成,就是“二仁一勺小承氣”。兩個人喝一勺小承氣,方子就記住了吧。二仁是麻子仁和杏仁,“一勺”是一個芍藥,小承氣就是小承氣湯,這就是麻子仁丸。從仲景桃核承氣湯以瀉熱為主,用調胃承氣作底方,麻子仁丸以通便為主,用小承氣湯作底方來看,仲景心裏非常清楚,瀉熱要用調胃承氣,通便要用小承氣。
  桃核承氣湯的藥物組成,它是調胃承氣湯,加桃仁活血化瘀,加桂枝在這裏是幹什麽的,桂枝是溫通的,它開血熱之凝結。一般來說,要想開結的話,應當用溫通的藥。桂枝在這裏開血熱之凝結。它有開結氣的功能,後世醫家把它叫作“開結氣”。證候雖然是一派的血熱互結的臨床表現,但是它是血熱凝結,在用了一派寒涼藥的同時,你加一個溫通的、通陽化氣的桂枝,利於血熱凝結的,這種氣機的疏導和開達,利於血熱凝結的開達,所以後世醫家把它叫作“開結氣”。
  桃核承氣湯是一個瀉熱化瘀的方子,我們知道它是以瀉熱為主的,用於太陽蓄血證,血熱初結階段,熱重而瘀血剛剛形成,是一個很好的方子。我們抓住這個病機以後,在臨床上,用桃核承氣湯,並不限於太陽蓄血證,只要是血熱互結,熱重而瘀血比較輕的,我們都可以應用。我們休息一會兒以後,就講一講,我在臨床上,用桃核承氣湯的一些病例。
  好,休息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