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高安市纪委书记:用科学化手段提高制度执行力--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9:20:11
制度建设科学化是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的核心内容,这既取决于制度的制定,更取决于制度的执行。制度的生命在于遵守和执行。只有把提高制度的执行力贯穿于制度建设的各个环节,使整个制度体系可用、能用、管用、用好,才能进一步以此推动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

  一、突出科学化设计,使制度行之有用。

  当前,导致一些地方和部门出现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不足的原因有很多方面, 但从制度本身来看,一些制度设计不科学,可操作性不强,内容弹性过大,原则多、号召多、泛指多,重实体、轻程序, 重目的、轻过程,重要求、轻方法,从而使有些实体性规定在实践中难以落实。因此,紧贴反腐倡廉工作实际,抓好制度的科学化设计,是增强制度执行力的首要前提。

  1、在体系设计上,突出系统性与实践性。反腐倡廉制度体系不是一个孤立的体系,它是党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必须与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相吻合,与国家法制建设的总体要求相一致,与反腐倡廉的大政方针相适应。因此,无论是制定制度规划,还是制定单项制度,都要深入研究上级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在准确理解把握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功能性强,具有自身特色性的具体实施办法和规定,并加强衔接配套,一手抓单项制度建设的,一手抓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实体制度和程序制度的配套,做到相互照应、彼此衔接、避免矛盾,使各项制度形成一个互为依托、相辅相成、能够发挥综合效能的有机整体。同时,坚持实践性原则,切实纠正把制度体系建设与实际工作割裂开来的认识,摒弃为建制度而建制度、为建体系而建体系的作法,积极适应反腐倡廉实践的需要制定各项制度,提高制度建设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整个制度体系根植于反腐倡廉实践,又反作用于反腐倡廉实践,真正成为集教育、管理、监督于一身的实践体系。

  2、在功能设计上,突出适时性和适用性。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反腐倡廉制度设计必须具备一定的提前量,做到适时而动,突出预防,使制度的规范性要求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地、各部门和单位应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灵敏反应党风廉政建设的新信息,抓住一段时期内苗头性、风气性的问题,及时跟进并提出制度建设预案,早发现、早制止、早规范,做到既防止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中陷于无制度规则的犹豫徘徊,又防止其因为无制度规则的约束盲动蛮干而承担过错。同时,注重适用原则,多刚性,少弹性,尽可能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原则性的要求刚性化、模糊性用语明确化,尽力避免在制度中设计太多的自由裁量权,使每一个执行制度的人都可以非常清楚、没有歧义地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能做的事情只能这样做不能那样做,以及违反了要受到什么样的处理,谁来追究、怎样追究等等,做到环节清楚,简洁明了, 使制度针对的对象和问题更具体、更细致、更实在,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弹性,提高可操作性。

  3、在内容设计上,突出严密性和程序性。在反腐倡廉制度制定中,应紧紧围绕阶段性目标和长远性规划,切实把握源头治理腐败的特点和规律,坚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断拓宽制度涵盖的范围和领域,使制度本身更加严密,防止制度执行者钻“空档”、打 “擦边球”。同时,要围绕党内的民主程序、行政程序、有关重大事项的决策、操作和监督程序、反腐倡廉的领导程序和工作程序,进一步加强程序性制度建设,环环相扣,形成链状,不断提高制度的刚性和抗干扰能力,防止制度规定的变形走样甚至形同虚设。

  二,打造通畅化环境,使制度行之有力。

  制度环境始终是制度执行力的“根本”。制度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制度执行力的强弱,缺乏良好环境的支持,就难以产生良好的制度执行效果,反而会使原本有用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逐渐弱化并丧失功能,最终沦为“画猫惊鼠”的一纸空文。因此,要按照自觉、平等、透明的要求,坚持打造执行有力、畅行无阻的反腐倡廉制度环境。

  1、抓宣传教育,打造执行自觉的制度环境。思想境界是行动自觉的先导。任何一项制度的执行,都必须建立在广大党员干部高度自觉的基础之上。各地、各部门和单位应坚持把制度宣传教育纳入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之中,统一安排,统筹落实,及时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上级制定出台的各项制度,深刻领会每项制度的基本精神、核心内容和重点要求,明白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的界限,在思想上绷紧遵守制度的弦,自觉做到政治上不出格、经济上不出轨、生活上不出丑。特别是应针对党员干部思想上的片面认识,对症下药地抓好警示教育,通过以违犯制度的反面典型为借鉴,使其正确认识违纪违法的腐败分子都是从漠视制度开始,一步一步走上犯罪道路的沉痛教训,警钟常鸣,严于律己,切莫在制度面前“闯红灯”,慎重走好人生每一步,从而使制度理念深深渗透到个人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道德标准以及思维方式、思维习惯之中,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遵纪守法的思想基础和文化氛围。

  2、抓领导干部,打造执行平等的制度环境。领导干部作为一个地方、一个单位或部门公权力的执掌人,处在社会高度关注和群众高度期望的地位,其行为、思维方式直接影响甚至左右制度在这个地方、这个单位和部门的执行。要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必须着力抓好领导干部的执行力。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作为反腐倡廉制度约束和规范的对象,必须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约束言行没有例外的意识,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的,领导干部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别人做到的,上级首先做到,并应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切实做到行动先于一般党员干部,标准高于一般党员干部,要求严于一般党员干部。同时,积极发挥自己在执行制度方面的带头作用、示范作用和主导作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执行制度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自觉行动,并通过不折不扣地执行反腐倡廉各项制度,充分体现制度反腐、制度倡廉的威力和效能,充分彰显各级组织的领导能力和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

  3、抓“潜规则”,打造执行透明的制度环境。所谓行政“潜规则”,简而言之,就是暗中左右或影响公权力运用和公共利益处置方式的不合法规范,它对制度环境最具破坏性和杀伤力。治理“潜规则”,必须坚持治标与治本同步,在经济、政治领域以及行业深入开展专项治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反腐倡廉制定与执行的透明度,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更大范围地参与进来,全方位了解制度执行的过程和效果,使其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应紧紧围绕权力阳光规范运行,着力从群众最关注、权力最集中的领域、部位和环节入手,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务、政务、厂务、村务和事务公开制度,着力打造透明政府和阳光政务,切实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要通过建立健全各类公开制度,努力实现权力运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和公开化,真正把公共权力和公共事务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制约之下,防止决策失误、权力失控、行为失范,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从而最大限度地铲除“潜规则”滋生蔓延的土壤,最终促进良好制度环境的形成。

  三、实施立体化保障,使制度行之有威。

  制度的权威性是指作为规范组织和个人言行的制度一旦实行,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应在它的制约之下,任何违制、违纪行为都会被追究责任甚至受到惩处。各地各单位各部门应抓住责任机制、激励机制和惩处机制建设等三个关键性环节,着力建立多元化、立体化的保障体系,切实维护好反腐倡廉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1、建立问效、问责相结合的责任机制。责任追究不到位,是制度的执行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的重要原因。各地各单位和部门应坚持把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为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职能部门尤其是“一把手”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考核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明确责任主体、责任内容、责任分工、考核方式、责任追究的具体内容,把考核结果与领导班子及成员和干部的年终考核联系起来,与干部选拔任用、评选先进挂起钩来,切实增强责任考核的有效性、强制性。同时,应针对反腐倡廉制度问责中容易出现的以集体决策为由,导致“一人生病,全家吃药”的现象,进一步强化措施运用,把问责内容细化到岗位和个人,针对不认真执行制度、不及时执行制度和拒不执行制度等行为,细划具体责任和领导责任,综合运用通报批评、纪律处分、组织处理等手段,对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实施严格的责任追究,做到检查有记录、查处有依据、结果有通报,使反腐倡廉制度既“问效”,也“问责”,以此体现其权威性。

  2、建立政治、经济相结合的激励机制。通过积极探索各种激励机制建设,使每个执行者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乐于遵守制度、乐于执行制度,不断提高执行者对整个制度体系的信任感和服从感。在政治上,应坚持把能否维护、落实反腐倡廉制度,作为单位工作人员评先评优、晋级升职的重要依据,把是否尊重制度、是否按制度办事、是否依靠制度管理、是否善于制度创新,作为评价干部的标准,与干部的提拔任用挂钩,使其政治上有前途;在经济上,对一些涉及利益调整的重大制度改革,可以设立重要制度执行的经济奖励,使其经济上得实利,并通过设计合理的经济奖励策略,最大限度地缩小制度执行者和制度设定者在目标预期上的不一致性,使制度规范约束的对象自觉作出将制度执行到位的选择。

  3、建立查处、纠正相结合的惩处机制。维护制度权威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大对违反制度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震慑效应。各地各部门和单位应坚持把惩处作为保证制度约束力的关键环节来抓,着力建立自动反应、主动出击、及时查处的惩处机制,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搞下不为例,不搞法不责众,坚决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要通过营造违者必查、违者必纠的高压态势,进一步“杀一儆百”、以儆效尤,使所有制度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同时,认真分析和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坚持把惩处的过程作为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的最佳实践,深入剖析案例,总结教训,进一步堵塞漏洞,使整个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更加完善。

  四、坚持全程化控制,使制度行之有效。

  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制定者与执行者行政层级相距越远,执行过程的控制就越难,导致制度的执行力随着行政层级逐级下移而递减,从而出现“中层梗阻”、“基层板结”问题。因此,应通过对制度实施过程及时进行调节控制,切实增强制度执行的效果。

  1、把监督检查贯穿于制度执行的全过程。纪检监察等专门机构应建立常态化、动态化的监督检查机制,并贯彻于制度执行的各个环节,结合平时的执法监察、效能监察、作风评议以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等,对反腐倡廉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了解,对一些群众反映强烈、问题比较多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应采取面上普查和重点抽查、综合检查和专项检查、明查和暗访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地开展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纠正和整改,推动各项制度进一步落到实处。

  2、把信息反馈贯穿于制度执行的全过程。一方面根据反腐倡廉制度规定的类别特征、重要程度、独立完成性质等因素,按照一定的权重比例划分跟踪信息的层级,确定制度执行的反馈人、反馈时间、反馈流程,全过程实现对制度执行的监督控制。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多方面收集执行制度的信息,特别是注意从新闻媒体开展的民意调查、跟踪采访,以及专门机构组织的各种检查、调查结果中获取制度执行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并及时将这些信息反馈到有关部门和单位,使制度的设定者全面客观、准确地了解制度落实情况,及时作出调整和完善。

  3、把评估矫正贯穿于制度执行的全过程。密切关注腐败现象发生发展的新情况新动向,建立科学有效的制度评估机制,针对制度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情况和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采取定性评估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办法,定期开展评估,并跟进抓好评估效果的转化,通过对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了解、掌握制度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和制度本身的缺陷,进而研究制定矫正措施,进一步做好制度调研和制度清理工作,对适应形势发展变化和反腐倡廉建设要求并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制度,应继续严格执行;对不适应、不严密、不配套、不具体和不便执行的制度,应及时补充、修订和完善;对工作急需、条件成熟但还没有的制度,应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努力做到不留死角;对已经过时、甚至与党和国家新出台的有关规定相抵触的制度,应及时废止。通过不断修改完善反腐倡廉制度,让其在实际执行中行得通、发挥出惩治和预防的综合作用,真正形成使干部不能腐败、不敢腐败、不必腐败的制度体系。(作者系江西省高安市委常委、纪委书记)
江西高安市纪委书记:用科学化手段提高制度执行力--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领导干部在提高制度执行力上要作表率--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王俊莲:加强权力制约监督机制建设?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田培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四题--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突破“执行障碍”须强化“制度反腐”--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开辟“网络短信党建”?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中直党... 关于提高党政机关政策传递科学化水平的思索--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中直党建网 如何当好一名县纪委书记?(2)--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黑龙江纪检监察机关努力提高反腐倡廉科学化水平?--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黑龙江纪检监察机关努力提高反腐倡廉科学化水平?--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前沿观察:竞争上岗走向科学化--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中央批准:叶青纯任北京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访谈实录:如何当好一名县纪委书记?(2)--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纪委书记的特定角色要求提建议时必须讲究策略--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江西会昌:着力打造“低碳”组织工作--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罗梅:勤于学习、严守纪律、建设队伍,努力提高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推进“三大机制”建设努力提高企业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龙新民:把江西党史研究工作做得更好--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郭声琨: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郭声琨: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宁夏吴忠纪检监察机构实现垂直化?纪委书记不再是“万金油”--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中纪委:市级纪委书记处于“承上启下”重要位置?培训很有必要--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