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原来是鹏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1:51:36

深圳原来名鹏城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曰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庄子《逍遥游》

“大鹏山,大鹏所镇山也。传昔有七仙女云游到此,以其如大鹏踞海,故名。”                                       康熙·靳文谟《新安县志》

 

据希腊神话,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宿命,写在那不为人知的天书里。

大鹏所城,深圳东南的一座古军营遗址,正是一部“石头的史书”。风雨沧桑600年,用她难以琢磨的语言诠释着深圳的寂寥和传奇。

大鹏所城,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大鹏镇鹏城村,全称“大鹏守御千户所城”,始建于明洪武27年(1394),隶属南海卫。明代大鹏所城有武略将军刘钟、徐勋,清代有赖氏“三代五将”、刘氏“父子将军”等,明清两代出了十几个将军,享有“将军村”的美誉。大鹏所城在明清两代抗击葡萄牙、倭寇和英国殖民者的斗争中起过重要作用,是岭南的海防军事要塞,被誉为“省会门户”。深圳又称“鹏城”,即源于此。

在龙岗老街乘818约一个小时至大鹏镇,再一元公交就来到所城。现存的所城东西345米、南北285米,占地11万平方米,有东、南、西三个城门及东北约300米古城垣,基本保留了明清南中国海防军事城堡的整体格局和街巷风貌。城平面呈不规则四边形,城内有三条主要街道,分别为东门街、南门街和正街,主要建筑有10多处参将府第;衙署遗址---左堂署、守备署、县丞署、军装局、火药局、大鹏粮仓;关帝庙、文庙、华光庙、赵公祠、侯王古庙、天后宫、城隍庙等。

古城三面环山,一处面海。南门正对隔海相望的香港,造型就像一个微缩版的北京德胜门。古城内,蜿蜓的小巷以青石板铺就,全无车马喧嚣,厅、房、廊、宇、院均雕梁画柱,宁静古朴典雅,置身其中,恍若隔世,游身其间则留恋忘返。遥想1839年9月4日赖恩爵将军就是在此处率水师官兵取得了鸦片战争首战——九龙海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英军气焰,写下来深圳历史最辉煌的一页。

城内还有大鹏粮仓,有当地民俗风情展览。值得一提的是在历史展中,有2007年6月5日在深圳西涌大鹿湾发现的中英海域界碑。按照1898年的《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大鹏湾、深圳湾租给英国,但具体边界一直存在分歧。中方据理力争“水尽见岸处“,英方野蛮要求”潮涨能到处“。虽然1901年双方已达成水尽见岸处共识,然而弱国无外交,港英当局仍单方面竖了界碑,香港大屿山西海岸也有同样的两块。99年后的1997年7月1日,中华民族终于收回香港,还我祖愿,雪洗百年国耻,国人为之振奋。

深圳处于广东三大民系:广府、客家、潮汕的交汇点上,而大鹏又是移民地区。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大鹏民居的独特风格。外观广府、客家兼备的尖锐飞带顶式屋顶,还有类似江浙一带的观音兜山墙,是汉地、广府与客家民居的珠帘合壁。

1984年深圳市政府拨款二十万元,维修大鹏所城南门和东门。1995年,大鹏所城被定为“深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25日,大鹏所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0月8日,大鹏所城所在的鹏城村被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04年6月28日,大鹏所城被评为“深圳八景”之首。2005年3月2日大鹏古城博物馆设为龙岗区直属事业单位,由大鹏街道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