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聿文:经济超英后怎么办(中国青年报 2006-7-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20:20:04
冰点时评 经济超英后怎么办 2006-07-07 邓聿文     7月4日,世界银行公布了其计算的2005年全球GDP排名情况,中国以2.229万亿美元的GDP总量,超过意大利和法国,并略微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

    上世纪50年代,我们曾提出用10年左右时间超过英国,用15年左右时间赶上美国。如今,“超英赶美”终于实现了一半。

    毫无疑问,经济的超英是有意义的。它不但有象征意义,更有现实意义。因为经济增长是一切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增长,便没有发展,也就没有老百姓收入的提高,当然就更谈不上民富国强。中国在改革后用不到30年的时间使得经济超过英国,的确让人欣喜。

    欣喜之后,还应该看到,在超英的背后,我们付出了很大代价。就在世行的同一个排名上,以更能体现百姓贫富情况的人均GDP衡量,中国人均GDP仅1740美元,排名全球128位。而若按人均收入来说,排名则更靠后。比如,江苏的南京、苏州等8城市,去年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15000元左右;浙江的杭州、宁波等6城市,去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000元左右。这还是中国最富裕的省份的居民收入情况,其他地区的居民收入也就可想而知。

    一边是收入不高,一边却是物价畸高。最近,美国的一家研究机构公布了全球主要城市的物价和消费情况。北京和上海都挤进了物价最高的前20名之列,排在巴黎、罗马之前。而像伦敦、纽约等公认的物价较高的城市,却排在北京和上海之后。巴黎去年的人均GDP大约是23万元人民币,接近北京的10倍。可见,我们虽没有一流的收入,却有一流的消费;没有一流的服务,却有一流的价格;没有一流的保障,却有一流的物价陷阱。

    此外,经济的快速发展,还以过多的资源和能源消耗为代价。据统计,目前中国万元GDP能耗1.58吨标准煤,远高于发达国家,能源综合利用总效率则比发达国家低大约10个百分点。这还不说对环境的破坏。

    概括之,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如GDP增长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GDP增长与内需增长尤其是国内居民消费的增长、GDP增长与就业增长的不相称问题,以及工业增长导致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超出承受能力等问题,其实质是粗放式的增长影响了经济增长的质量。

    “中国增长模式”概括起来说,就是政府、企业和外资主导投资,偏重特大和大型企业发展,资本密集等等为主要动力推动。所以,尽管改革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年均达到9.4%,经济规模总量迅速扩张,但并没有相应带来经济增长质量的同比提高。

    经济增长质量主要有三个指标来衡量,即资源消耗率的降低、环境破坏程度的减少、自主知识产权掌握的程度。考虑到中国的资源特点是人力资源丰富,自然资源短缺,资本资源紧俏,生态环境脆弱,如果经济增长不能够转到依靠技术进步,依靠效率提高来支撑增长,那么,即使增长数量成绩非常好,增长质量也会不高。

    因此,从现在起,就要未雨绸缪,认真思考经济超英后下一步怎么发展的问题。它包括三个方面,即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增长的质量问题以及人民的福利问题。不解决这些问题,经济增长的质量不高,人们的收入上不去,哪怕我们的经济明天就赶上了美国,也没什么值得夸耀的。

邓聿文:经济超英后怎么办(中国青年报 2006-7-7) 邓聿文:经济超英后怎么办(中国青年报 2006-7-7) 毕延河:北大再喊穷,中国教育怎么办(中国青年报 2006-3-14) 王石川:“经济越发达水越黑”背后的双重危机(中国青年报 2009-7-15) 李斌:一个检察院的经济冲动(中国青年报 2006-9-20) 魏雅华:出租率高达48%,经济适用房南辕北辙(中国青年报 2006-11-28) 田国磊:官员不申报怎么办(中国青年报 2009-4-1) 夏季上火怎么办 7种食物帮忙 宝宝贫血怎么办|贫血,7个月 夕雨:懂爱的女人(中国青年报 2006-7-7) 夕雨:懂爱的女人(中国青年报 2006-7-7) 夕雨:懂爱的女人(中国青年报 2006-7-7) 户籍新政是一场制度游戏?(中国青年报 2006-3-7) 记者眼中的收入差距(中国青年报 2006-7-5) 毕诗成:“透明行政”需要真阳光(中国青年报 2006-7-6)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大幕将启(中国青年报 2006-7-5) 周欣宇:公民教育在中国(中国青年报 2006-7-12) 张建伟:逸仙悬壶(中国青年报 2006-7-12) 李斌:用高考“上书”(中国青年报 2006-7-12) 赵波:为“美”名所累(中国青年报 2006-7-12) 袁越:女巫暴暴(中国青年报 2006-7-12) 点评:刘运芳、李洪彬、李海明、李玉林(中国青年报 2006-7-12) 李坚:为什么有的警察像“黑老大”(中国青年报 2006-7-13) 殷国安:人民不满意 如何能入党(中国青年报 2006-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