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恢复高考时,我在当兽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4:27:29
北京频道 ( 2007-03-30 16:01:58) 稿件来源:新京报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回忆三十年前参加的两次高考

虽然我考上的大学不理想,但是,高考毕竟还是改变了我的命运。本报记者郭延冰摄
■人物名片
张鸣,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教授。1957年出生,1978年考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1984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198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1994年再度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两年后拿到博士学位。著有《武夫治国梦》、《乡土心路八十年》、《乡村社会权力和文化结构的变迁》等学术著作,以及历史文化随笔《直截了当的独白》、《关于两脚羊的故事》、《历史的坏脾气》、《历史的底稿》等等。张鸣连续参加了1977、1978年两届的高考,最终从一名乡村兽医变成了大学生。
农场连队的大喇叭里喊出了高考恢复的消息
1973年我上高中的时候,在给同学的信中,表达自己对“文革”的不满。因为太年轻,当时我也不知道怎么保护自己,结果被人给揭发出来。当时的农场已经成了生产建设兵团,从1973年一直批到1974年,我是全师的重点批判对象。到现在我也不明白,这事是怎么捅出来的,但那时告密特别多。高中毕业证也没有拿到,我就被发配到一个连队里去放猪。因为没书看很难受,我自己订阅了刚复刊的《历史研究》,还有上海的《学习与批判》。
1977年的时候,我在我们农场做兽医。农场连队都有大喇叭,有一天喊出来了高考的消息。当时我正在猪舍帮着饲养员起圈,我一听,心里“咯噔”一下,觉得太好了,凭着自己多年来的读书自学,很有可能考上。接着,我心里又一沉,觉得自己这事儿可能够呛,因为当时还没有否定“文革”。
我们同学也来问我考不考,我说考。当时,我是那个农场几乎所有老师公认的好学生,但由于政治问题,老师们也觉得很难说,我能不能考。其实我当时很犹豫,到底要不要报名?到报名的时候,我发现没障碍,能报!我就报了,报了之后,依然心里觉得很虚,不踏实。我的事从来都是我自己作主,父母对我报与不报,没有说什么。但是看得出,由于多年的政治运动的打击,他们对我报考没有报什么希望。
这一年考大学太热闹了,考试那天,我们那个小农场真是人山人海,知青和多少届的中学毕业生都来参加了。当时我是农场大家公认的最棒的一个学生,因为我所在的中学一直在把我当老师用。老师一出差,就让我顶着上课。
我一看,大家都来考了,连一些在学校什么都没学到的人都报了名。我当时就想,他们可能觉得大学生太容易考了,所以都来试试。由于报名的人太多,结果考试不得不分成两次。首先初试,然后才正式考试。
初次高考太紧张,吃了安眠药
当时,我们各个连队来的人,住在场部的招待所,睡的是大通铺。我们连队距离场部有三十几里地,忘记我是怎么去的场部,反正没有公车。招待所就是一种大车店,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晚上大家的呼噜此起彼伏,根本睡不好。以前,我们的中学经历,基本上是不考试的,从没有到这么大的考场参加过这样规模,这种架势的考试。一进农场场部的初试考场,心就开始乱跳。进场大约有10分钟,根本连笔都拿不起来。后来总算镇定了一下,才开始答题。初试通过之后,我进入了复试,感觉稍微好了一点。
进场前,我觉得不能再像初试那样紧张,就到医院里向医生要了一片安定,想起到镇定的效果,别那么紧张。第一场好像考的是语文,由于我从来没有吃过安眠药,结果那天我一进考场就困得不行,老想睡觉,但是,好不容易才有机会参加高考,在考场睡觉不是大笑话吗?没有办法,只好把头在桌子上狠磕了几下,头上出了大包,过了一会儿之后好点儿了,然后开始答题。我正式考试比初试考得好,记得考历史地理的时候,出了一个关于近代史的题,这个题出得有问题。我答了以后,还在考卷上标上了,说这个题出得不严谨。当时监考的老师,我们都认识,每个考场好像是两个人,很严肃,认真,也很有人情味,记得有一场考试写着写着我的钢笔没有水了,监考老师马上就递给我一支笔。
四门考下来,我的总分二百九十多分,这个分数,是一位比较欣赏我的老师打听出来的,在那个时候在我这个年龄段(20岁)就已经是高分了,当时第一志愿报的北大中文系,这个分数上北大中文系应该是没问题。但是,政审没有通过。
我的政审不合格,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一个个地走。
所以,后来我女儿考上北大中文系我就很高兴,我对她说,你还了爸爸的愿。
再次参加高考,偶得考试“秘籍”
1977年的高考已经是年底了。没过多久,1978年的高考又开始了,好像是春天。这次是全国统一出题,统一考试。这次高考前,农场学校办了高考补习班。我没有参加,因为没有时间,我的兽医工作相当忙。同时我那时也很高傲,心想我是整个农场学习最好的,上补习班干吗?
在进考场的前一天,在场部招待所,我不知怎样得到一本高考政治复习资料,一个小薄本,大概有两三万字。那时,这种东西是第一次编出来,里面告诉你怎么答题,第一是概念,第二是阐释什么的。大概是一个考生已经背熟了,不需要了,但对我真的很有用。当天晚上,我把它几乎一字不拉地背下来了。上考场后发现,试卷里面很多题目那个复习资料里面都有,结果,我的政治考了八十多分。此前,虽然道理我知道,但绝对不知道怎么考试,按照背好的题答,感觉很痛快。语文的作文题叫“缩写”,就是给你一篇几千字的文章,让你缩写成1500字,每名考生给了两张印刷有方格的稿纸。我就查一排是14,一排是13,在草稿纸上算了一个乘法,结果我给乘多了,把文章缩得太长了。结果作文丢了不少分,语文只考了七十多分。当时感觉语文题太简单了,我把考卷上的理科题做完后,又把文科题全做了,老师说你做多了,我说,反正没事干,做着玩。
但是,从结果来看,我考得再高也没有用,因为我的志愿填得很低。因为我对自己的理科成绩没有信心,同时又担心政审不能过关。就这样,我上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录取通知书到了的时候,自己心情很糟,这时我才有点明白,此次政审可以通过,关键是在考试和录取过程中,政治形势变了,否则,即便是报考一个农业院校,也依然得铩羽而归。
高考改变命运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在很偏僻的农村。“文革”的时候,毛泽东说过,“农业大学办在城里不是见鬼吗?”所以把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都赶到农村去了。但我上的这个学校,当初办的时候,就安在农村。由于学校那年畜牧兽医专业不招生,我只好改学农机专业。当时我很喜欢文学,一心做着文学梦,属于一个比较标准的文学青年,心想反正是想当作家,多一点生活体验也好。没想到一入学才发现,这个专业功课很紧。它是一个工科的教学设置。一周六天,每天八节课,其中还不包括制图和实验。
而且每天作业一大堆,一般都是四五十道题。我觉得太痛苦了,就只挑关键的题目做,制图就抄。四年农机学下来我分还是考得比较高,平均每门功课近九十,但实际上没留下什么印像。1999年我们家买了一辆车,汽车和拖拉机是我们的重头专业课,但是打开汽车前盖之后我发现,这些东西都不认识我。就一个本事没忘,就是削铅笔。我们学制图的时候,要削各种各样的铅笔,软的硬的都有,因为描的图线条不一样。对手绘图来说,削铅笔是功夫,没离婚的时候,我就给前妻削眉笔。后来她眉笔升格不用削了,我这手艺就没有用武之地了。
虽然我考上的大学不理想,但是,高考毕竟还是改变了我的命运,使我进入了另外一个圈子,不仅眼界更为开阔,知道了这个世界不仅有大学生,还有研究生,自己可以报考。
如果我高考的时候知道可以直接考社科院的研究生,那我肯定就报名了。
从我的求学经历来看,我在本科阶段学到的东西既不是我自己喜欢的,后来也没有发挥多少作用,也许对开阔视野有点好处,反正我不是科盲。惟一能说得上的好处是,让我摆脱了对教科书的依赖,因为我从来没有上过历史课,也不知道教科书上说了什么,基本上靠自学,培养了我很强的思考能力。
口述:张鸣
采写:记者张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