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涛:不“破产”的地方政府是纳税人的噩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03:30:55

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6月23日向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报告了2009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报告首次披露了备受社会关注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通过审计调查18个省、16个市和36个县本级,截至2009年年底,这些地方的政府性债务余额高达2.79万亿元。

从审计署披露的情况来看,一些地方政府负债的状况令人心惊。这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可能就已经自行申请或者被法院宣布破产了。然而,这些地方政府寅吃卯粮,却依然活的好好的。

如果如此之高的负债发生在美国地方政府,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政府破产。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因为议会很可能不通过政府的预算案,迫使政府不得不宣布破产。例如2006年美国新泽西州的州议会与州长之间未能在州政府财政预算期限内达成一致,州长宣布该州政府破产。破产从2006年7月1日至8日。在此期间,州内公路建设项目被迫叫停;州立公园、海滩和名胜古迹被迫关闭,约4.5万名政府雇员将处于“待业”状态。而类似新泽西州这样的地方政府宣布破产的事件,在美国发生了许多起。

当然,美国的地方政府“破产”不能简单等同于企业破产,更不是政府法人资格消灭、政府停止工作运转。而是指地方政府在无法偿付到期债务时应当被视为破产,无力支付的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债务重组、改组或重新筹集资金等方式解决债务问题。当一个州或市寻求破产保护时,其财政管理可以置于法院监管之下,以确保充分的债务调整计划的实施。与企业和个人的破产立法不同,地方政府的破产程序,是不包括为偿付债权人的债权而清算政府资产的内容。所以,这种政府破产并非清算政府资产,而是寻找更有效的让政府摆脱财政危机的办法。

政府要想使议会通过预算而不至于“破产”,或者在宣布“破产”后摘掉帽子,就必须通过减少开支等多种方法来平衡预算,以让议会重新通过预算法案。比如,在2009年,美国加州政府面临破产威胁的时候,施瓦辛格宣布,裁减两万名政府雇员,以节省开支。

国情不同,但在对政府的财政监督上,人大和西方的议会承担着相似的功能。遗憾的是,每年地方政府提交人大审议的预算法案,尽管许多项目语焉不详,尽管地方政府已经负债累累,甚至仍然为打造政绩工程而不断地举债,人大却总是如期且毫无悬念地通过,地方政府没有一点“破产”之虞。只苦了地方的纳税人,每年要为沉重的债务而埋单。

倘若我们的人大也能真正发挥监督地方政府的功能,对于那些盲目举债的地方政府也宣布它“破产”,迫使地方政府不得不尽量节省开支,不得不放弃那些政绩工程。倘若如此,盲目地大兴土木、搞铺张浪费进而债台高筑,或者“三公”消费还会如此猖狂吗?

新闻-热点聚焦
-
关注什么 我帮您看: 地方政府   纳税人  


上一篇:殷国安:程序不透明掩护“限价房”特供
下一篇:北大真想招贤不妨撇开校长
相关文章·张永军:政府买高价电脑须给纳税人理由
·国务院为啥要下决心整顿地方政府融资?
·梁发芾:税改能为纳税人减税让利吗
·成彪:地方政府别做“分饼的狐狸”
·邓聿文:地方政府不过是高房价的“替罪羊”
·地方政府官员,向普通百姓学习信用吧!
·裴钰:地方政府“偷偷摸摸”的根源在哪里
·从福建土楼之争看地方政府的权利争夺
·嘉禾血铅事件,涉污企业老“撒娇”地方政府总袒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