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照顾深圳的80万老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2 11:17:44

谁来照顾深圳的80万老人?

http://www.sznews.com   2010-06-29 08:05  深圳新闻网    【字号:大 中 小】

 

 

深圳户籍老人目前为20万人,非户籍老人则突破了60万人。深圳老人数量在10年间呈“爆炸式”增长。图为在市老年摄影学会参加活动的老年人。  (深圳商报资料图片/记者 陈锡明 通讯员 黄天肇)

 

深圳新闻网讯 深圳迄今依然被称为中国最年轻的城市,却正“爆发式”步入老龄阶段。尽管如此,有限的养老资源还在呈现民办机构遭冷遇、公办机构排长队这种极不均匀的状态。

很多深圳人心里盘桓着同样的问题:自己老了,要指望谁来照顾自己?

在深圳执业已10余年的李建国律师,再过几年就将考虑“退休”了,如今独生子已成家自立门户。“自己老了怎么办?是回到内地老家,还是老两口同儿子‘靠’在一起?”这是老李在朋友圈中经常问及的问题。

同样,在媒体从业20多年的孙先生也有这样考虑:“退休后是回到内蒙古老家还是在深圳养老?”

老李和孙先生都曾未雨绸缪参观过深圳的养老机构,心思不言自明。

“养老”也是不久前结束的深圳市“两会”上的热词之一。去年,市政协还曾为此展开专题议政,政协委员们曾就深圳养老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实现养老业社会化,吸引民间资本进入“银发产业”,成为共同呼声。

不对称数据折射养老困局

深圳迄今依然被称为中国最年轻的城市。实际上,目前深圳已经有约80万老人,更多的深圳人正“爆发式”步入老龄阶段。

记者从市民政等部门获悉一组极不对称的数据。

统计显示,迄今深圳户籍老人从2000年底的7.6万人迅速攀升为目前的20万人,在不到10年的时间,60岁以上的户籍老人数量增加了160%,而非户籍老人则突破了60万人。

两路大军使深圳老人呈“爆炸式”增加。其一,近年各路南下“移民”有增无减,随子女“南飞”的常住老人也迅速增加。深圳已有400多万非深户养老保险参保人。据预测,从今年开始,我市每年退休人员将逐年大幅增加,特区开创初期二三十岁、数十万计的年轻人,将在同一阶段陆续“变老”。

李定,现为市老年协会执行会长,从市政府工作岗位退下后,近几年对深圳的养老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深圳的养老问题,历史欠债太多,政府部门早规划早决策早主动;越拖越被动,将付出高昂的政府资源和社会成本!”提起深圳养老问题,李定忧心忡忡:“应多管齐下,目前宜重点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

据介绍,深圳1000多万人口,目前全市仅有养老机构29家,床位3500张左右,基本是40个老人在“争”一个养老床位。可是,冷热极不均匀,“争”的是去公办养老机构,民办养老院空置床位有的是。所有养老机构中,市、区及街道办养老机构24家,民办养老机构仅5家,可提供养老床位1600张,却基本家家亏损,举步维艰。

据估计,特区内排队等床位的老人多达1500多人。我市要做到社会养老全覆盖,粗略估算2010年内最少需增加6000至7000张养老床位。同时,由于供给结构不合理,在现有的公办养老机构中入住人员中只有40%为护理对象,很多健康老人长期占用有限的床位,造成一部分急需入住的老人排队等待,实际上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公办养老院一“位”难求

市福利中心主任唐荣生告诉记者,目前该中心经办市民政局下属唯一一家老人颐养院。“颐养院设有床位200张,这远远不能满足市民需求;而且,这200张床位还不能完全利用,原因是被孤儿院的儿童挤占了相当部分床位。”唐主任开门见山地说。

唐主任表示,现在颐养院收养的老人多半子女都在深圳,或因为老人瘫痪在床,或因子女忙于工作,暂时难以提供家庭护理而送到颐养院。除了全护理的老人收费可达到每月3000元外,其他收费均较低。除了收费低的因素,出于对政府办颐养院的信任,市民还是乐意将老人送到公办颐养院来。现在,要安排老人进来只能等待床位空出——有老人过世或离开。

“市福利中心颐养院是10多年前建立的公办养老机构,虽然享受政府差额补助,但存在设计标准不高、空间狭小、床位不足等先天不足。加上设施老化、收费偏低等局限,同迅速发展的市民养老需求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唐主任说,深圳养老机构建设和发展,走市场化之路还是由政府统包统揽,关键看政府部门如何决策定位。

3亿与15亿:输血还是造血?

李定这个名字,在深圳养老业界知名度很高。不仅因为他曾担任市政府的秘书长,也不仅因为他是市老年协会执行会长,而是因为他对深圳养老业问题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并同一帮老人积极为民办养老院的发展奔走呼号。

“在深圳,几乎所有的大型社区都配套规划了教育、商业等配套设施,可是,有哪家社区配套规划了养老院?如今,深圳已经寸土寸金,政府部门要规划养老设施,必须早动手,否则很快就将付出巨额成本。”

李老告诉记者,到去年之前,深圳所有民办养老机构全部是亏本经营。今年开始,仅有一家名叫敬夕阳的养老机构实现持平,原因是政府部门每月每个床位补贴120元。

根据2006至2008年间的统计,公办养老院每张养老床位的平均支出是21.9万元。这个支出对于民办养老机构来说实在难以承担。大约3年前,民政部门曾向民办养老机构实行一次性补贴,部分机构每个床位获得1万元的补贴,后来开办的养老院迄今没有得到任何补助。

李定认为,将社会资本引入养老业是大势所趋,而让民办养老机构生存下去,必须依靠政府“输血”。“可以按照公办养老机构床位支出的四分之一进行补助,也就是每张床位补助5万元,让民办养老机构活下去并发展起来。民政部门曾商定一次补贴3万元,可是这个方案迄今也没有落实。”

李老说,“我们算过,到2016年,按户籍人口算,全市最少要增加养老床位7000至9000张,即便按最低数7000张计算,政府至少要支付15亿元。如果现在向民办养老机构‘输血’,每张床位补助5万元,只需3亿多元,促其做强做大,同样可以满足未来需求。”

李老表示,眼下深圳正倡导提高民生幸福指数,但是没有将老人幸福列入其中。他说,曾经联名向政府部门呼吁或通过人大、政协委员推动,希望引起有关方面重视。

增加老人的幸福指数,除了完善养老机构外,更重要的是在社区实现全覆盖,深圳有很多“功课”要做。“92%的老人要在社区解决养老问题,只有3%至7%的老人要在社会养老机构度过晚年。养老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政府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更需要全社会来共同推动。”他说。深圳商报记者 赵 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