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园 陕西走出的“巴菲特” --追踪报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4:48:33

林园  陕西走出的“巴菲特” --追踪报道

 

分类:媒体报道

                  林园  陕西走出的巴菲特  追踪

              面对质疑,林园在西安开设两个账户,并称──

                                                    我的账户三年至少翻一番

 

16年时间,将8000元变成4亿元,在股市上演“神话”的林园,一经报道立即引起了我省投资者的热情关注,很多人都惊奇地表示,“天啊,人家原来是这样赚钱呢!”而除了啧啧赞叹,大家还希望能和这位传奇人物交流一番。西安一位姓张的先生专门打来电话表示,希望能拜林园为师学艺。可也有人质疑,不看报表,不看大盘,林园到底是怎样赚钱的?股市经历了大熊市,而他从不失误可能吗?

为此,记者再次与林园取得联系。林园说,此前也有人质疑,认为他说的都是不可能是事情,为此他要证明自己。他认为,此前炒作如何成功,那都是过去的事情,怎么说,也会有人不相信,因此,他要用将来的成绩“说话”。

他委托朋友在西安开设了两个账户,每个账户都注资100万元,分别于今年3月10日、20日设立完毕,声称自己的这两个账户三年后至少都会翻一番。

林园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朋友也证实,自己一直跟着林园炒作,目前已经有了200万的身家。他说自己在2003年7月,以每股24元左右的价位,买入了2万股的贵州茅台,现在复权后,大概是每股110元,以此来算,他已经至少赚了200万了。

此前,媒体报道林园时都提出他很“抠门”,昨日记者也领教了一下。当记者拨打他的手机时,在外地的他没聊多久,便提出要记者打他附近的一部座机。炒股挣了四个亿,却在话费上如此“抠门”!

 

林园  陕西走出的“巴菲特”(2006-03-29 12:18:33)

 

分类:媒体报道

中国巴菲特上学时就做生意

 

林园炒股由8000元炒到4亿,被众多媒体称为“中国巴菲特”。记者了解到,林园的青少年时期是在陕西汉中的南郑县度过的,那么和他一起长大的同学、朋友是怎么看待这位“中国巴菲特”呢?在南郑县,他都有哪些经历?

因为林园离开南郑已经20年了,其父母现在也不在汉中,所以为了寻找林园当时的朋友,记者费尽了周折。最后只得知林园的父母好像在南郑县人民医院工作过,上世纪80年代离开医院。

在多次的询问无果后,记者终于碰到了在南郑县人民医院工作多年的老员工殷大夫,了解到了林园成长的故事。

家境

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管理宽松

 

据殷大夫介绍,林园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父亲是当时南郑县人民医院的副院长,母亲是妇产科大夫。林园是在医院的家属院里长大的,和院里子弟一起上学、游戏。1985年,林园全家离开南郑迁德语往深圳。

殷大夫说,林园的父母待人十分热情、真诚,当时医院的职工还不太多,各家的子女、亲属大家都比较熟悉,林园的父母对他管教十分宽松,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

 

性格

话不多,点子多,很重感情

 

李刚现在是南郑县的一名公职人员,从小学到高中,他和林园一直是很好的朋友。

记者问起“林园现在有4亿的身价,朋友们有什么看法”时,李刚笑着说,熟悉的朋友都知道林园这几年很有钱,至于有多少,大家倒还真不清楚,好朋友通过投资股市赚到这么多钱,当然替他高兴了。

李刚说,去年过年时,林园回过南郑,和高中时的同学、朋友都聚了聚。当时林园穿着很一般,走在街街上看不出来很阔的样子。和大家在一起也没什么架子,和原先一样,只是大家年纪都大了!

说到上中学时的林园,李刚回忆说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同,那时候的学生很少有书、电影这些东西看,就是调皮,疯玩,林园也没有显现出什么理财天赋。林园给大家的印象是话不多,但点子很多,人很聪明。

上次春节回来时,林园还专门到母校拍照留影,和大家拍了好多照片,才同学都觉得他这个人很重感情。

 

最早的生意

上卫校时卖过磁带

 

1981年,林园在汉中市卫校临床专业学习。当时正是改革开放初期。在卫校学习期间,林园就在校园里做起小生意,开始显现出与其他同学的不同。

据卫校同学袁媛讲,大家都觉得他的思维比较超前,从外面批发回来磁带、卡片等小东西零售给同学,赚钱没赚钱大家不知道,就是觉得他的这种做法很大胆,别的同学都没有做过。这可能是林园做得最早的投资,投资效益如何不得而知,但却给同学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同学透露

他考虑过回汉中投资

 

在2005年的那次春节聚会中,大家谈的都是工作和友情。林园也只是简单地介绍自己在某家公司有股份,在哪座城市有产业。一次饭后,林园曾向同学详细了解过汉中现在的情况,表示如果有合适的项目,会考虑在汉中投资。

 

 

                                                                                                            华商报记者    董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