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报道--记者昨赴成都与林园面对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5:45:02

追踪报道--记者昨赴成都与林园面对面(1)

 

分类:媒体报道

“其实,我是投机天才”

本报记者昨赴成都与林园面对面

 

昨天上午,本报记者在成都长江证券十二桥路营业部看到了这位创造股市“神话”的传奇人物──林园。

 

林园印象很“矛盾”

 

推开交易部办公室的大门,记者看到林园正在接听电话,似乎在接受媒体的采访,语气依然是非常的自信。趁这个时候,记者观察了一下这个“亿万富翁”,他,个子不高,小平头,穿着一件大红底的花衬衣,外罩一件黑色休闲夹克,下身是一条蓝色牛仔裤,手上没有佩戴任何饰物。他的眼睛虽然不大,但眼神却透露出一份精明,开口说话,还能听出“陕南味”。

在记者眼中,林园似乎“很矛盾”。他曾告诉记者,他年轻的时候很内向,甚至和陌生人讲话都会脸红,但是如今面对记者,他讲话滔滔不绝,表示自己很保守,不愿融资,然而始终在高风险的证券市场投资,并且成绩斐然。43岁的他,在交谈中常会感慨自己老了,但是一件大红底的花衬衣,多少可以看出他的心态仍很年轻。

 

看报表  三位财务分析师代劳

 

话题很快转到林园是如何“投资”的,不过,此时的林园语出惊人:“其实,我是投机天才”。

一个自诩不靠技术分析,专门调研上市公司,靠发掘投资价值赚钱的林园,怎么自称起“投机”来了?林园的解释是,“投机”是要投对时机,选择正确的股票,选择合适的时机。其实所谓投机、投资,正确的把握投机就是投资。

对于有媒体称他从不看行情、报表,林园大摇其头,哪的事呀,行情倒是偶尔看,报表那是必须仔细看的。林园称除了自己看之外,还特别请了三位独立的财务分析师给他看,而且这三个人之间互相不认识,并且不在同一个城市。

谈到选股,林园再次语出惊人,“在我看来,市场上值得投资的股票也就二十几家,其余95%以上的股票,都没有什么投资价值。”而他的办法,也是显得简单,就是看市盈率情况,考虑性价比,再具体到上市公司调研。“我这几年主要跑的就是我看好的十几家公司。”林园这样说。

对于出货,林园表示,只有三种情况才出手:其一,自己持有的股票过到当初预测的合理价位,出货,继续上涨的利润不要了,因为不可控;其二,原先持有的股票,经过自己调查,基本面发生变化了,不再可能完成当初的预测任务了,出;其三,经过调研,发现更好的投资品种,出!林园说:“我炒股,不受市场的影响,熊市对我而言,也就是慢一点实现我的合理估值而已。”

 

追踪报道--记者昨赴成都与林园面对面(2)(2006-03-31 13:56:43)

 

分类:媒体报道

资产探究

记者亲见一张1800万的对账单

 

 从众家媒体的报道来看,1989年以8000元入市的林园,在其投入股市的16年时间里,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8%,当初的8000元如今已经炒到4亿元。而按照林园自己的说法,这个4亿元还是一个保守的数字。

那么,这个数字到底多少可信度呢?对于记者的疑惑,林园说,这一点都不奇怪,这样的事情,谁可能完全相信?但是,我就是吹牛,那也得拿钱吹牛。

恰好,他在成都有一个账户,于是,很快打出一份对账单。从这份姓名为林园的对账单看,总的市值为1800万元,几乎全是股票,重仓个股分别是贵州茅台、马应龙、G千金。林园表示,这个账户是2003年开的,打出来的只是自己沪市个股的情况,深市因为转户的情况,现在看不到,整个下来,大概在3100多万,而他2003年开户时,只有1000多万。

林园还向记者出示了另外一张对账单,姓名不是他,市值在4700万左右,重仓品种和第一张单子一样,依然是贵州茅台,还增加了G铜都、新兴铸管等。因为这两个账户并不能够代表林园的全部资产,依然无法说清林园是否真正拥有他自称的4个亿,记者将继续调查。

 

短信互动

林园称炒股要注重估值合理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当中,热心读者的电话、短信不时穿插进来,有的人表示惊奇,继而钦佩,有的人怀疑,甚至认为是吹牛。

一位读者朋友说,自己也想进入股市,但是又害怕风险,想问问怎样控制风险,赢得收益?林园的办法听上去也很简单,看市盈率,看看自己多长时间可以收回成本,控制了成本,也就控制了风险。

一位记者抱怨,自己的理念看上去和林园差不多,也很注重公司业绩,自己就拿的是长电和宝钢,可是为啥不赚钱?林园的回答是,这还是性价比的问题,如果估值已经很高了,自然就不赚钱了。就目前看,长电的估值有点高,但是宝钢可以,迟早应该会涨的。

当然也有不少怀疑的声音,一位读者发短信说,从报道看,林园是从上世纪90年代收购原始股开始的,可是他的8000元钱能够收多少呢?林园对此只是简单地回答说,自己进入股市是在1989年,当时第一笔交易是以88.45元的价格买入面值100元的深发展,反复炒作赚得第一桶金。

还有人问,林园是否做过波段?有没有抄过底或者逃过顶?对此,林园笑称,谁都不是神仙,不可能确定是顶还是底,自己从来都没有做过波段。他甚至认为,所谓技术分析的股票的价格构成上仅可能点2%的作用,而公司的业绩发展却要点到98%,因此,不要过分看重短期的顶、底,要看是否估值合理。

 

                                                         本组稿件均由华商报特派成都记者    韩博强

追踪报道--记者昨赴成都与林园面对面(3)(2006-04-03 13:09:52)

 

分类:媒体报道

林园透露自己“炒股经”

 

无论怎样看,林园都是“传奇”,而他是怎样完成他的“传奇”的?他自诩靠跑上市公司了解情况进行投资,那么,他具体怎样分析上市公司情况呢?他的投资策略又是什么?

 

炒股首先看利润

 

首先看利润总额,“我选股票就是从‘利润总额’来选取的,要求绝对数量大”。林园称自己要求买入的股票,企业年利润至少都要达到1个亿,如果一家上市公司1年只能够赚到上百亿万,那是不值得去投资的,这样的企业赚得太少了,甚至不如“个体户”多。比如,“武钢”、“宝钢”这样的企业,每年都能够赚到上百亿,“招行”也能赚到十个亿,这样的企业才是真正的“好公司”。

而对于很多人都很关注的每股净资产,林园却不太“感冒”。他表示,“我认为能够赚钱的净资产才是有效净资产,每股净资产的高低不是我判断公司‘好坏’的标准”。他用对商业股的估值来举例,有些人认为,地价涨了,,这些地段上的商业类公司也会增值,但是总是是这种增值并无太多实际意义,最多也就是“纸上富贵”。

对净资产收益率,林园相当看重,他的评价是“非常重要”,这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强。他用自己2003年买的贵州茅台举例,当时除去茅台的现金资产,其收益率应该在80%以上,实际上是投资100元,每年能赚80元。

还有一项大部分人不太关心的指标──产品的毛利率,林园也认为非常重要,“这项指标能够体现企业对于产品的定价权,我选择的公司产品毛利率要高,一般要求在20%以上,而且还要稳定趋于上涨,如果下降了,就要当心了”。这一条,他也有例证,如彩电行业和白酒行业,前者近十年来产品毛利率一直在逐年下降,而后都却一直都比较稳定,它们的股价也能够说明问题。

追踪报道--记者昨赴成都与林园面对面(4)(2006-04-03 13:20:03)

 

分类:媒体报道

明明白白赚钱好

 

林园虽然说得头头是道,可是听起来,这些指标似曾相识,也不见得有什么过人之处,那么具体到一家上市公司的调研,林园又会有什么具体的手段吗?

本次记者前往成都,恰遇林园正在调研一家金融类上市公司在成都的分支机构。林园表示,自己此前已经去过该公司位于东部地区的三家分支机构,此次想要看看西部的情况,这家成都的分支机构实际上对于公司整体的业绩贡献并不占多大份额,大约只有百分之几。

林园主要问的问题,也就是资产规模、信贷规模、营业网点、去年及今年盈利情况、主要贷款客户、坏账率等。

这些指标,任何调研人员,都会具体考虑到。为何林园能够从中发现“机会”呢?林园的解释是,“我主要是从中寻找最佳的‘性价比’”。

“买一件衣服你还要精挑细选,看看‘性价比’值不值呢,更何况买上市公司的股票。”林园显示出自己实用主义的意味,“通过财务报表,选出行业的龙头企业,然后实地调研,选出‘性价比’最高的来投资,这就够了。”

其实,我们在身边就能感受到,企业的好坏,要相信自己的眼见为实,不要只是道听途说,茅台、五粮液好,大家都看得到,值得相信;像当年的蓝田,自己说好,有谁看得到,相信就会出事情。

“黑马不是找出来的,还是明明白白赚钱好。”林园最后对自己的平淡无奇的方法这样注解。

而对于未来,这个狂热的自信者声称:“现在是中国股市最值得投资的时代,我的策略集中到一个字,就是‘买’,持续买入,三年后肯定会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