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假发票谋福利?官做到这个份上竟还在坑财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13:18:10

用假发票谋福利?官做到这个份上竟还在坑财政

时间:2010-06-24 | 来源:光明网博客 | 评论共0条

核心提示: 中国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23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2009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他表示,审计署抽查56个中央部门已报销的29363张可疑发票中,有5170张为虚假发票,列支金额为1.42亿元。

中国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23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2009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他表示,审计署抽查56个中央部门已报销的29363张可疑发票中,有5170张为虚假发票,列支金额为1.42亿元。(中新网北京6月23日报道)

怪事天天有,何时到咱家?这不刚被网民曝光的山东省粮食局长带领其属下吃一万四千八的“天价餐”,中国审计署长刘家义就说出该转署在抽查中央部门可疑发票中发现五千多张虚假发票,这些发票掏取国家1.42亿元。这些钱属于国家,也属于纳税人。

有些人,特别是有些官员,可谓无利不起早,口里吃的,嘴上叼的,口袋里装的,还包括身上穿的,那一样是自己工资以内的。正如坊间所言“革命小酒天天醉,我为革命献肠胃;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喝得记忆大减退……喝死了也能开追悼会!”一样,打着官腔,红着小脸,打着饱嗝,抽着中华,三步两晃荡,钻进小土鳖车里,去燃烧中国石化。那情景,不是民间有,也不是戏里有,而是时下一种“官员文化”的具体表现。

君可以这样想一下,山东省粮局长老孟,如果不是热心网友曝光,也许天天吃一万四千八的酒席,也没有人得知。这里还会有觉得这位孟局长有本事,是人家当官混出来的,要不怎么有“当官好,当官好,穿皮鞋,坐洋车,拉着小妮满街跑”的戏言呢!

无论怎么说,山东的老孟时运不好,被人扔了“黑石头”,砸了满头包,算个“倒霉蛋”,有网友就说,这其实吃一万四千八的餐,很是正常。但对于,低工资、低收入,没有灰色进项的人群而言,那的确是一个天文数字。

就象这次审计署清查中央预算执行和其它财政的收支情况,那些虚假发票,就不可能会被发现,而那些在中央部门工作的我们这部长那局长低下的人员,干的这些龌龊就不会东窗事发,他们照旧我行我素的比部长局长还有派头地在外面骗吃骗喝够了,再弄几张虚假发票去报帐,弄个赚了吃喝,还能丰富一下个人的腰胞,管他国家的钱还是纳税人的钱呢!自己的舒服了再说。

据中新社道说,其中,8个部门本级和34个所属单位在无真实经济业务背景的情况下,利用虚假发票套取资金9784.14万元,主要用于发放职工福利补贴等;12个部门本级和37个所属单位对票据审核把关不严,接受虚假发票报账4456.66万元。

刘家义表示,此次共审计56个中央部门,延伸审计310个所属单位;审计预算支出1224.83亿元,占这些部门预算支出总额的33.23%。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一是预算执行还不完全到位。56个部门中,有16个部门当年超预算支出8.74亿元,占这些部门预算支出的3.38%,主要是动用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余等未编入本年预算,还有个别部门因人员经费定额偏低而使用其他经费弥补,造成实际支出超预算;有40个部门年末预算结余161.26亿元,占这些部门预算支出的16.69%,主要是一些部门的项目库建设滞后,项目论证不够充分,年初预算未按要求落实到具体项目,有的预算资金下达晚,造成预算执行进度慢,当年项目预算没有完成而形成结转资金。

二是预算管理还不够严格和规范。56个部门中,有16个部门存在以拨代支等问题,涉及金额5.60亿元;19个部门存在未严格执行政府采购规定的问题,涉及金额14.09亿元;23家受托代征单位未按规定征收或上缴港口建设费50.85亿元。

三是一些部门及所属单位仍存在违反财经制度规定的问题,涉及金额34.84亿元,具体是:1.挤占挪用财政资金和违规发放津贴补贴10.95亿元。其中:35个部门本级和83个所属单位因项目预算编制不够细化、执行不严格等,造成挤占和挪用预算资金9.22亿元;两个部门本级和25个所属单位未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新增项目或提高标准发放津贴补贴1.73亿元。2.多申领财政资金或瞒报收入和资产等6.21亿元。其中:1个部门本级和6个所属单位采取虚报或重复申报项目等方式,多申领财政资金2962.68万元;14个部门本级和33个所属单位瞒报各项收入和资产等5.91亿元,未在法定账簿内核算。3.违规收费及未按规定征缴非税收入等16.26亿元。其中:1个部门本级和17个所属单位违规收费或摊派等2.44亿元;3个部门本级和10个所属单位未按规定征收和上缴非税收入13.82亿元。4.接受和使用虚假发票列支问题比较普遍。抽查56个中央部门已报销的29363张可疑发票中,有5170张为虚假发票,列支金额为1.42亿元。其中:8个部门本级和34个所属单位在无真实经济业务背景的情况下,利用虚假发票套取资金9784.14万元,主要用于发放职工福利补贴等;12个部门本级和37个所属单位对票据审核把关不严,接受虚假发票报账4456.66万元。

四是部门决算(草案)编报不够准确。在决算(草案)审计中发现,有49个部门决算(草案)反映的收入、支出、结余不够准确、资产不够完整,涉及金额25.21亿元,占报表反映资金总量的0.70%。对这些问题,审计长已签署意见,要求被审计单位在财政部批复决算前调整相关账目和报表。刘家义表示,中央部门已纠正自查中发现的各类问题54.40亿元,整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2.94亿元,并制定了91条落实审计建议的具体措施。

从报道中,我们看看那些数字,一串一串的,让人觉得有些眼晕。虽然被查出的假发票所套取的款项有些单位,都给出了一个合理的说法,比如发放了职业工福利补贴等,但是这些些理由有时候让人觉得有些迁强,或者那些说话,都骗人的鬼话,可信度不高。就此而言,花费和套取的是人民币,花的是实实在在的银元,无论怎么说,国家的“问责”制度也应该在这些单位发挥一些实效,这样才会让人们从中看到国家的问责力度和取得了一些实际效果,不要一味地追究地方,那样会不疼不痒,没有实效。(梁石川) 

邓聿文:请审计署曝光用假发票谋福利的部委

时间:2010-06-24 |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 评论共1条

核心提示: 中国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23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2009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他表示,审计署抽查56个中央部门已报销的29363张可疑发票中,有5170张为虚假发票,列支金额为1.42亿元。

有句成语,叫做“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套用这句话,我们也可说,预算不改革,问题年年有。

从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作的审计工作报告上,我们又看到了那些年年都大同小异的问题——预算执行不到位,预算管理不严格不规范,一些部门及所属单位违反财经制度规定,以及部门决算(草案)编报不够准确等。

当然,有些问题在某个年份显得比较突出。比如,同是违反财经制度规定,使用虚假发票列支在今年审计发生的问题中就相对明显。审计署的审计表明,在抽查56个中央部门已报销的29363张可疑发票中,有5170张为虚假发票,列支金额为1.42亿元,其中8个部门本级和34个所属单位在无真实经济业务背景的情况下,利用虚假发票套取资金9784.14万元,主要用于发放职工福利补贴等。当前,收入分配差距日渐拉大,国家正在紧锣密鼓筹划分配改革,在这一背景下,一些中央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利用手中之权,钻财经制度的漏洞,把国家的预算进行私分,可以说,其性质是很恶劣的。除了应该追回已经发放的福利补贴,还应该曝光这些部门,严厉处理相关负责人。

为什么年年审计出的问题年年得不到解决?如何来杜绝预算中的腐败?前审计长李金华曾提出了几点解释:第一,中国处于比较突出的二元结构社会,计划经济体制并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可以利用现有制度的缺陷去牟取不正当利益;第二,执法不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第三,理念上的偏差,很多人认为“只要不把钱装进个人腰包就没事”;第四,“龙多不治水”。监督力量很多,谁都能检查,但谁都不负责任。在我来,第三点可以用来解释预算的福利腐败。

答案其实很明了,这就是进行预算改革,实行公共财政。另外,对审计揭露出来的问题,进行严肃整改,严厉处分责任人。前者是本,后者是末。在“本”没有到位之前,可以先在“末”上下工夫,即加大处罚力度。现在,对暴露的问题问责不够彻底,它对官员的威慑度不够。要加重处罚,除了提高处罚的程度外,最重要的是向社会公开“问责清单”。具体到此次审计报告提到的 “用假发票套现金发福利”问题,应该坚决曝光相关部门,公开对这些部门相关官员问责的信息。

当然,根本的还是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公共财政。在这方面,现任审计长刘家义也曾提出,尽快修订预算法,明确和细化人大、政府、财政部门、预算执行单位的预算管理责权,将政府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并从制度上为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供保障。这个建议可谓触及到了现行预算体制的症结。中国预算体制存在的最突出问题,就是政府集预算编制权与执行权于一身,从而使得人大的预算监督权得不到有效落实。所以,建立公共财政,无非是要强化人大对预算的管理责任,将政府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并引入民众监督。

对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大量小金库的国家来说,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公共财政,是需要时日的。当前,应该把重点放在预算编制方法上,改革预算编制方法,实行部门预算。从审计署披露的上述问题来看,多为中央一些部门所犯的问题,说明我们的部门预算不够完善。从监督角度而言,部门预算比以往的预算编制方法,更适应监督管理的需要:一是它使预算编制的时间大为提前;二是一个部门形成一本预算;三是预算编制方式由以前的部门替下属单位代编,改为从基层单位逐级编制逐级汇总;四是预算批复方式从原来的由财政部各业务司(局)及有预算分配权的部门各自独立地向各部门批复,改为由财政部预算司统一批复预算。但说起来,我们的部门预算改革也推行好几年了,现在的问题在于,一是还不细致,漏洞很多;二是执行不严格。致使部门能够利用预算的缺陷,盗用国家钱财。

国家的钱财是亿万百姓用血汗挣来的,守住国家的钱财,审计要做好“看门狗”,但更关键的,是必须改革目前的预算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