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晋忠: “民主”推销下的中国选择(人民论坛 2007-4-2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07:59:59
“民主”推销下的中国选择
作者: 孙晋忠 [2007-4-24]
有多少个民主国家,就有多少种民主实践。所谓“西方式的民主能使一个国家自然富强”,只不过是众多西方神话中的一种。不随波逐流,这才是一个伟大民族应有的品格。
3月20日,这是伊拉克战争爆发四周年的纪念日。当初,在无法找到萨达姆政权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之后,向伊拉克输出民主便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发动伊拉克战争最为冠冕堂皇的理由。在这个最新的民主试验田里,伊拉克人民已经付出了死亡超过2万多人的代价,并且继续承受由此带来的各种无尽的苦难。现在连美国人也承认,伊拉克处于内战的边缘。伊拉克人哀叹:“伊拉克人离死比离生更近”,“走路与呼吸对伊拉克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幸事”。
在伊拉克,美国推行民主理想与伊拉克的现实情况,两者之间的距离已经渐行渐远。这是没有人能够否认的事实,更是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外推行民主的绝大讽刺。
究其根本,一些西方国家在利用对外推销民主树立自己道德上的优越感,把输出民主作为干涉别国内政的武器和借口,其最终目的是在追求自己的国家利益。因此,我们有理由怀疑西方国家推广民主的真正动机,而且西方民主也并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对于我国将选择怎样的方式进一步推进民主进程,也需要更加冷静和深入的探讨及思考。
“有多少个民主国家,就有多少种民主实践”
对于民主的定义一直在争论不休,而对民主是一种政治运动或实践形式的说法人们却并无异议。由于各国文化不相同,国情存在极大的差异,民主的实践形式自然也千差万别。
“有多少个民主国家,就有多少种民主实践。”
现在的问题是,“西方民主”几乎成了源于“西方的民主”的代名词。凡论及民主制度,西方国家总认为自己的民主模式是完美的象征、是人类最文明的制度。同时,借助于西方经济的繁荣和武力的强大,西方国家不仅垄断着关于民主的话语权,而且对外推行自己的民主观念和价值体系,对非西方的民主体制进行打压。
西方民主制度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尽管现在已经日渐成熟,使人民享受政治平等、言论、出版、结社和集会自由,在权力制衡以及制止腐败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种西方民主从一开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存在先天不足甚至更严重的问题,如精英主义泛滥、政治选举中金钱至上等。
二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民主制度开始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在全球扩张。一些西方政界人士将其民主制度作为一种“普世价值”不断向外推销。在他们眼里,其他所有不同形式的政治制度都是非民主的,甚至独裁的。民主政治发展也就是向着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模式发展。这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片面性。9·11事件后,美国更是把向外推广民主作为铲除恐怖主义的根本保证。
美国等西方国家现在向外推销“民主”的手段,一是枪炮之下强行输出“民主”;二是施加外交压力以及用金钱来输出“民主”。
“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硬是将西方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度移植到这些国家,自然会遇到水土不服和异化变质的情况。20世纪的历史已经证明,强行输出民主、改变国家形态或简化历史进程,其直接结果是国家政治动荡和地区形势的不稳。迄今为止,一些西方大国到处输出民主的做法也没有一个是成功的。这也说明那些不为人们接受的,或者经过实践证明不能真正有益于国家与民众的政治,终将被人抛弃。
西方式的民主就能使国家自然富强吗
所谓“西方式的民主能使一个国家自然富强”,只不过是众多西方神话中的一种。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西方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与经济掠夺、殖民主义以及种族奴役结下了不解之缘。西方社会民主制度似乎是对外实行奴役和掠夺与对内实行民主的矛盾统一。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单纯靠西方式的民主就可以自由富强起来的。墨西哥是标准的西方式民主国家,与美国只隔一面铁丝网,但是其富裕程度与美国有天壤之别。
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当务之急是发展经济、摆脱贫困、解决人民的生存问题。一个民主化的政府应有助于推动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而绝对不能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来发展民主。如果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则民主是没有保障的,也是脆弱的,即便建立了某种形式的民主,也无法长久。
发展民主要遵循若干原则:民主建设应符合自己国情生态;发展民主应避免急躁冒进。民主在一定程度上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推动的策略正确,则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否则有可能造成社会的不稳定,进而影响社会的发展。一个基于常识的判断是:如果一种“民主”不再以民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不能有利于发展并带来应有的福祉,那这种民主又怎能说名副其实。
发展中国家在追求民主时,还应该追求稳定。应在稳定的基础上追求民主,在民主的过程中追求稳定。为了寻求民主与稳定的平衡发展,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化应注意采取循序渐进、由低级向高级,再从不完善到完善的稳定策略。一言以蔽之,最好的民主政治,是具体的、能适合本国或本地区社会实际的民主政治。
现在是认真思考和看待中国式民主的时候了
新中国成立以来58年不平凡的历程和建设成就证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符合中国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全国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实现、维护和发展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程度和水平不断提高的历史过程。完备的民主形态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正积极探索具有自己特色的民主道路。
中国的民主实践以社会的稳定和较快的经济发展证明:中国走出了一条既推动民主政治发展,又保持社会稳定,同时还达到了较高经济发展的国家现代化道路。中国摆脱了通常第三世界国家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不是因为发展民主制约了经济的增长,就是因为经济发展牺牲了民主的现象。存在的可能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为新理论的创新提供了条件。中国的改革发展已经历了近30年,为中外学者反思中国式民主提供了足够的时空条件。现在真的是东西方理论界认真思考和看待中国式民主政治的时候了。在这种情况下,西方民主国家又有何种理由对中国挥舞民主大棒,进行横加指责呢?
可能的解释是西方对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恐惧。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美国原助理国防部长小约瑟夫·S·奈去年初发表文章称,就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某些国家而言,有关集权管理和市场经济结合的所谓“北京共识”已较先前占有主导地位的“华盛顿共识”更受欢迎,而后者就是市场经济与民主政府的结合。对此,美国一些人认为这是对西方民主理想以及现存国际秩序的挑战。在他们看来,只要中国不实行西方观念中的政治民主化,无论中国的民主政治进程取得了怎样的进步,都是不民主和专制、独裁的。
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这不仅仅是出于民族自尊心所做出的执拗选择,而是中国政治文化独特性和国情特殊性的客观必然。在人类的各种政治文明当中,中国的文明及其历史发展是独一无二的。它不仅是原创型的文明,而且具有几千年的厚重积淀,曾领世界政治文明两千年的风骚。
民主政治需要我们不断追求、不断完善。今后,当我们的经济进一步发展,政治改革的相应配套措施也相继出台时,我们应当以一种理性化的、建设性的态度来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中国的民主化进程绝对不是其它国家民主化进程的翻版,更不是对其它国家民主化经验的照搬和模仿。我们有理由、有能力创造对人类有更大贡献的民主的好形式,而且我们正在做出这样的贡献。对此,我们不必妄自菲薄。
任何政治制度,缺少了占世界上1/4人口中国的参与都是不全面的,也很难说是符合人类真正要求的。如同中国人数千年使用筷子进食,现在却非要中国人使用西方的刀叉一样,中国探索自己的民主道路,为何一定要照搬西方的那一套?
不随波逐流,这才是一个伟大民族应有的品格。(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美洲研究室副主任)
《人民论坛》    ( 2007年第8期 )
http://www.rmlt.com.cn/NewsShow.asp?NewsID=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