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兵讲述“百团大战”惨烈战斗往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8:15:37

八旬老兵讲述“百团大战”惨烈战斗往事

[置顶][取消精华][推荐] 

 

6月7日,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82岁的李彦谟笑得很生动,黝黑的脸上皱纹欢乐地游动着。伴随着抗战胜利60周年到来的脚步,他独自一人踏上火车,从河南起程,重返山西武乡砖壁村,寻找当年抗战的痕迹。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这么多年过去了,李彦谟对发生在这里的细节依旧清晰,他借用美国将领麦克阿瑟说的那句话表述自己此刻的心情,“老兵不会死去,他们只是渐渐淡出记忆。”对于已转业到地方很多年的他而言,这只不过是一次漫长的悄然隐退。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我和排长背靠背干掉仨鬼子

 

夕阳下,我幸运地见到了朱德和彭德怀

 

60多年前,我们几乎天天在烽火中出没。说不准什么时候,日本侵略者的炸弹就从空中扔了下来,我们砖壁村(隶属山西武乡县)是最惨的,因为这里就是当年八路军的总部。

 

那是1939年7月,一个夕阳就要落山的黄昏,只有百十来户的砖壁村突然来了很多穿灰色军装的军人,都没有带袖章,村民不知道这是一支什么队伍。两个“大官”模样的人走在最前面,一个高大威猛,满脸笑容,另一个个头不高,表情严肃。

 

当时,我正在地主家给牛拌草,看他们朝我这边走来,有些害怕,转身想跑,突然,前面那人温和地对我说:“小伙子,别怕,我们是八路军,专门来打日本鬼子的。”后来才知道,对我说话的人就是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另一位就是朱德总司令。

 

他们径直进了地主家,并很快安顿下来。朱德和彭德怀被安排到南边的两间房子,地主两兄弟仍住北面,我还是住院子东面,紧挨着两位总司令。我时常看见,几位八路军将领聚在彭德怀的屋内,借着微弱的油灯整夜讨论着军事问题。

 

空闲时,朱德、彭德怀还经常帮我们收割、打场、推碾子。除了发动群众积极抗日,他们还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日军扫荡时烧了一户人家的房子,朱总司令就和警卫员一起爬到屋顶,帮助老乡修好;一个老乡的孩子掉到了井里,左权将军下到井底把孩子救出来。八路军的真诚打动了乡亲们,乡亲们的抗日热情越来越高。

 

1939年,日军对晋东南根据地发动大围攻,八路军总部机关被迫进驻砖壁村,这里南、北、西三面临崖,仅有一条峡谷小道可接通内外;东面靠山,经两道壕沟,可进入崇山峻岭之中,属于一块天然的战略要地。百团大战前后八路军在这里三进三出,成为八路军著名的革命实践之地。

 

 

给爷爷报仇,我参加八路军多亏彭德怀夫人“说情”

 

我那时是儿童团团长,还不是真正的八路军战士。平时除了帮朱德和彭德怀喂军马,还带着红缨枪、大刀和妇女们一起在村头放哨。如果有外面的人来砖壁村,我负责检查他们的身份,如果他们没有所在地开的“抗日村公所路条”,我就不让他们进村,防止特务混入八路军总部。

 

但日军还是通过情报获悉,八路军总部就在我们村,于是一次次对这里发动围攻。

 

记得6月底,刚崎大队长带着上千日军来围攻砖壁村。八路军总部在百姓的配合下迅速转移至王家屿,村里只留下那些不愿走的老人。日军在村中没有找到八路军,他们就威胁老人,但谁都说不知道。刚崎大队长咆哮着吩咐两个日本兵将两位老人拖出人群,推倒在地,狠狠地用枪托在脑袋上砸。其中的一个人就是我爷爷。鲜血模糊了他们的脑袋,染红了鬼子的枪托。鬼子后来又用枪朝老人的胸部砸。旁边的乡亲几次上前制止,都被鬼子的刺刀挡了回去。没几分钟,两位老人就奄奄一息了。

 

当天夜里,我回村看到惨死的爷爷,悲愤难抑,我知道要让爷爷在地下安息,唯一的行动就是去杀鬼子。掩埋好爷爷的尸体回到总司令住处,我对彭副总司令大声说:“我要当八路军杀鬼子,给爷爷报仇。”

 

我当时只有16岁,彭副总司令拍拍我的肩膀说:“你还小,等你大一点,一定收你。”我说:“不,我已经17岁了,可以扛枪。”彭副总司令还是没有同意,这时,他的夫人蒲安修过来劝说:“收下小李子吧,让他在部队中成长。”

 

于是,我成了一名八路军战士,这样才有了机会参加“百团大战”。在当时全国抗日最激烈的太行山区,无数青年就这样走上抗日的道路。

 

抗日的烽火在太行山区熊熊燃烧着……

 

破坏交通线,一晚将10公里铁轨“拧”成麻花

 

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壮大,而“百团大战”的帷幕也拉开了。

 

自1939年夏开始,日军以交通线为依托,对华北连续发动大规模扫荡,大肆挖沟筑堡,建立了“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据点为锁”的“囚笼政策”,妄图困死华北的抗日军民。

 

为了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改善华北态势,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和左权副参谋长经研究后决定,抓住1940年夏季扫荡后华北日军兵力分散、呼应困难的时机,组织一次大规模进攻战役。

 

历史背景

 

百团大战

 

1940年7月22日,砖壁村。八路军总部发布了“百团大战”的命令。

 

不久,战斗打响了,八路军以正太铁路为重点对敌人的交通实施总破坏。破坏行动一般在凌晨,趁敌人疏于防范之机,潜伏在路边的八路军用铁锹、洋镐等工具将敌人的铁轨拧成麻花状。另外,日军主要的运输公路也被我们挖得像蜂窝一样。

 

记得一个大雨倾盆的晚上,我们一连夺取了日军4个重要火车站,沿线10公里铁轨被拧成了“麻花”,切断了日军先头部队同其基地间的联系。

 

血战关家瑙,一个鬼子被我一刀刺中腹部

 

记得“百团大战”最惨烈的一次是关家瑙战役,这也是“百团大战”最后一战。当时,我们隐藏在关家瑙周围,刚崎大队长带着700多鬼子向八路军总部赶来时被迅速包围,而彭老总就在战场不远处的一个山峦上指挥战斗。

 

被八路军包围后,日军火速从长治调来两架飞机企图对地轰炸制造逃逸机会,但八路军战士身披草衣,日军飞机一时很难找准投掷目标。

 

战斗从中午开始。日军连着三次反扑,一时弹如雨下,但每次都没前进几十米,就被我们的火力打了回去。在对峙中,鬼子又困又饿,而八路军战士却能吃上百姓送来的“和子饭”(用小米和面熬制),个个显得精神抖擞。为防止日军援军赶来,总部下令迅速歼灭顽抗的日军。

 

冲锋号吹响了,尖兵排的战士端着刺刀,踩着遍地日军的尸体冲杀过去。日军困兽犹斗。黑暗中,只听刺刀对刺、枪托对砸,夹杂着被劈断骨头的声音。记得刚一冲进敌阵,一个鬼子就端着刺刀向我心脏刺来,我急忙闪躲,他失去了重心,但马上调整身体,再次哇哇叫着向我刺来,我举刀挡驾,两把刺刀瞬间在空中喀喀作响。纠缠了几分钟,鬼子有些体力不支,被我一刀刺中腹部倒了下去。就在这时,我感到背部突然刺心地疼,我知道中刀了,那一刻,我想自己完了,但当我回过头时,却见刺中我的一个鬼子轰然倒下,原来,是我们的排长及时救了我。因为背部受伤不是很严重,简单包扎后,我和排长打配合,两人背靠背,防止敌人从背后突袭,到战斗结束时,我们一起干掉了3个鬼子。

 

关家瑙战役是百团战役中最为经典的一役,歼敌700人,而我军的伤亡人数只有70人。之后,轰轰烈烈的“百团大战”以胜利宣告结束,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八路军在华北出动了一百多个团的兵力,对日军展开大规模破击战。百团大战分为3个阶段———

 

8月20日起至9月10日止,主要是交通总破袭战,破坏敌人的交通线,重点摧毁正太铁路;

 

9月22日起至10月上旬止,继续破击交通线,重点是摧毁深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10月6日起至12月5日止,日军调集大批兵力对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报复性“扫荡”,八路军和游击队展开了英勇的反“扫荡”作战。

 

百团大战历时3个多月,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伪军2.57万余人,俘虏日伪军1600余人,伪军反正1800余人。八路军伤亡1.7万余人。这次战役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在人民中的威望,对坚持抗战、遏制妥协投降的暗流、争取时局好转起了积极作用。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