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物联网侧重:以应用驱动中下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04:41:39

大陆物联网侧重:以应用驱动中下游

2010年06月19日04:0421世纪经济报道曾航我要评论(0) 字号:T|T

台湾地区有技术、有嗅觉,大陆有市场——作为两岸科技产业惯性互补的又一样本,物联网这一科技新贵,似乎延续着同样的故事。

当大陆业界尚在憧憬物联网有多大的市场空间时,一批在相关领域经年积累的台湾地区企业,已经开始大赚其钱了。

目前在大陆工业控制与自动化领域占据50%市场份额的台湾研华科技(2395.TW)就是大陆物联网产业的直接受益者,这家以生产工业电脑、自动化设备而著称的企业,正在大陆的物联网示范项目中积极拿单。分布于海峡两岸的智能变电站、地铁售检票系统、码头起重机控制系统、实时交通显示系统、交通流量监测系统等物联网相关应用中,都闪现着研华科技的身影。

事实上,自去年以来物联网概念在大陆受到热炒后,台湾地区业界已对此进行了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而研华科技所擅长的自动化和智能控制产业,被认为是物联网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发展物联网是中国大陆科技产业一个很好的机遇。”6月10日,研华科技的总经理何春盛接受了记者专访。

看好政府推动模式

《21世纪》:自去年以来,中国大陆物联网突然热了起来,台湾业界对大陆这股物联网发展热潮怎么看?

何春盛:大陆政府重视物联网是很有道理的,这是因为物联网的最大应用领域是在国家大型建设领域,例如基础设施、交通、环保、卫生。

这些领域普遍符合这几个条件:首先物联网工程体量很大,比如南京要建设一个交通管控设施,或者无锡要建设太湖的污染防治系统,这一定是一种政府行为,光靠某一个企业不可能做起来;第二物联网涉及到公权力,比如在每一个电梯里都装上无线传感网,检测每一个电梯的运营,一定要国家公权力介入,才能推动。再例如对污染源进行物联网监测,一定要有国家公权力介入才行。

所以我认为国家来推动物联网是有道理的。在美国也是一样,美国的高速公路物联网智能测速设备,都是政府掏钱。

不过,这些技术也可以用于民间小规模的应用。比如企业建设一个半导体工厂,生产线如果出现问题,一天就损失几百万元,而物联网技术则可以对工厂进行自动化监测,可以实时监测这些大型设备的参数,如产量、运转速度等,并迅速判断出问题的临界点,在问题产生之前就予以排除。

《21世纪》:在全球科技产业分工中,台湾地区一直占有自己独特的地位,那么在方兴未艾的物联网产业上,台湾地区的产业发展是什么现状?

何春盛:我认为台湾地区的物联网产业发展滞后于大陆,因为当地相关部门没有把它上升到一个很高的高度。台湾地区过去的科技产业主要靠民间自生萌发,比如像半导体、液晶面板、PC等产业的巨头,都是私人企业。

当然,就物联网产业而言,民间产业界开始呼吁重视物联网产业发展以后,当局也逐步开始重视,一些大学也开设了物联网相关实验室,比如在无线传感器方面,研究怎样把传感器微小化等。

《21世纪》:互联网时代产生了微软英特尔-T惠普、IBM等一大批大型企业,物联网时代能够产生出一批大公司的环节,将在哪个层面?

何春盛:物联网简单来说就是三句话:一个是全面的感知,第二是可靠的传输,第三是智慧的运算。目前在传输的层面已经很成熟了,未来发展空间可能不大。那么在全面感知这个层面,未来发展潜力还很大。

具体到产业层面,我认为三个方面发展潜力比较大。第一个是传感器的微小化,如何把传感器做得又小又可靠,价钱还很便宜。此外全面感知除了传感器,在传统IT里面还有嵌入式芯片这一块。英特尔说未来咖啡机里会有芯片,电灯里会嵌入芯片,灯泡也会有一个芯片。这些不是通过传感器感知,而是嵌入一个新的组件。这些都是感知零部件的产业。物联网的出现给整个嵌入式、半导体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第二块是把传感器的模拟信号采集变成数字信号,让电脑可以判读。研华科技也在做这一块。我们主要做采集的这一部分。

第三部分是无线传输,即怎样把无线信号定期地传输出去。